社區團購野蠻生長何時休?網際網路創新下一步怎麼走

2021-01-19 中華網

編者按

網際網路經濟是新經濟的代表、高科技的標誌、大國實力的體現。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在金融、電商等多個細分領域都已位列世界第一。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卻把利用資本擴張「碾壓」傳統行業當作「暴富」的捷徑。事實上,頂著高科技光環、背負社會對創新的期待,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理應承擔起中國核心技術突破以及國家戰略科技崛起的夢想。

社區團購野蠻生長何時休

近期,隨著大量資本進入,各大社區團購湧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引發社會熱議。消費者、「團長」、平臺、菜市場等相關主體正在「用腳投票」作出選擇。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平臺競爭仍處於初級階段,激戰或將持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亟須加強精準監管,釋放網際網路技術在民生領域應有的潛能。

新規下社區團購競爭延續

「土豆5毛錢一斤、橙子9毛錢一個、雞蛋2塊錢一盒……很多生鮮食品價格低得令人不可思議。」2019年起便開始擔任天津某本地電商社區「團長」的韓經甡,見證了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卻從未見過如此瘋狂的價格競爭。「仿佛一夜之間,各種補貼、優惠全來了,出現在各個平臺,令人措手不及。」韓經甡說。

近年來,作為生鮮電商的一種新模式,社區團購悄然興起,各種團購平臺應運而生。2020年突發的疫情令人們出行受阻,社區團購有效解決了無接觸配送的「最後一公裡」問題,成為新零售的熱點,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

日前,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社區團購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行業公開披露的融資事件達19起,融資總金額為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歷史新高,騰訊、阿里、同程、滴滴、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攜資本進入,迅速覆蓋全國各大城市。

一時間,資本以低價爭奪市場的方式廣受詬病。2020年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出臺「九不得」新規,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停止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等。

新規出臺後,各大社區團購平臺並未有明顯反應。「沒有聽到有平臺開始整頓的消息。」一位社區團購平臺「團長」告訴記者,資本「燒錢」的力度可能會稍微下降,補貼方式更加隱蔽,但不會輕易停止。

「受社區團購影響,近期客流量的最低谷在2020年12月中旬,比平常少了近一半,最近幾天有所好轉,但是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天津麥稻香菜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超說。

相關主體「用腳投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同於以往的共享單車和網約車領域的競爭,這次社區團購直接關係民計民生,影響範圍更廣,涉及人群更多,處在漩渦當中的商戶和百姓自然無法迴避,只能選擇「應戰」。《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相關主體正在作出選擇。

——消費者:貨比三家「薅羊毛」。「別看網上吵得兇,很多人一旦發現社區團購買東西便宜,便會默默拿起手機點進去下單。」韓經甡說,性價比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事。

2020年剛參加工作的陳東(化名)最近一口氣下載了四個社區團購平臺,先分別領了新人禮包,然後慢慢挑選心儀商品。「有羊毛不薅感覺就像被收了智商稅。」陳東說。

——社區「團長」:混亂競爭中爭奪用戶。隨著社區團購平臺鋪天蓋地而來,「團長」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個社區,以至於一個社區通常有好幾個「團長」,一個「團長」則往往身兼數職賺佣金、搶生意。然而,部分「團長」已經意識到自己只是「工具人」,「社區團購平臺的最終形態將是去『團長』化。」基於這樣的判斷,韓經甡已經不再做「團長」,轉而探索新的模式,自建平臺向「團長」們供貨。

——本地平臺:避其鋒芒差異化求生存。「胳膊擰不過大腿,我們不具備和大資本硬碰硬的實力,只能在差異化市場中尋找空間。」「嘿嘛易購」創始人、天津創世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劍說,一方面是渠道差異化,「嘿嘛易購」已經暫停了社區團購業務;另一方面是產品差異化,他選擇主攻大平臺涉獵較少的網紅食品和高檔水果。

——超市、菜市場:無奈觀望中有限應對。家樂福超市天津海光寺店負責人楊建新說:「近兩年實體超市生意本就不好做,這下就更難了,目前已經有了苗頭。但是,我們只能利用自己的線上線下渠道,盡力做好服務。」

社區菜市場的處境更難。《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少數菜販緊跟潮流,將社區團購中的暢銷菜品擺上貨架,但是多數菜市場並沒有有效的應對之策。吳超說:「市場能解決的問題有限,大家都寄希望於政府的有效監管。」

業內期盼加強精準監管

專家認為,鑑於社區團購的特殊性和影響力,亟須加強規範管理,獎懲結合促進行業健康長久發展,通過技術進步釋放出社區團購在民生領域應有的潛能。

首先,加強網絡平臺精準監管。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新規對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競爭作出了規定,但多數內容屬於《反壟斷法》的已有範疇,根據以往經驗,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需要更有針對性的監管。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彭正銀認為,網絡平臺模式具有獨特的外部性特徵,要實現生態化的健康平穩發展,最主要的是以平臺為核心形成商家與消費者良性互動的循環。建議在鼓勵創新、審慎包容的監管理念之下,推進精準監管模式,同時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協同監管體系。

其次,注重食品安全防控溯源。韓經甡說,在前期激烈的價格競爭下,平臺企業都在虧錢,他們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少賠錢,而不是提升產品質量。而且,平臺、自提點、團長三者互利互惠,但缺乏相互約束,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則無法溯源追責。「俺的農場」創始人、天津耕德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宗武認為,蔬菜等生鮮產品的最大商業缺陷在於損耗大,品質難以控制,這既是平臺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本地企業和菜販們的機會。

第三,鼓勵企業聚焦技術進步。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網絡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維安認為,在以5G為首的新技術帶動下,以及大數據向全行業滲透的趨勢下,農產品供應鏈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也是電商企業的機遇所在。建議相關部門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推廣無人技術、智能收貨箱、分揀機器人等智能化應用,讓消費者得實惠。劉劍表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應該更多地在產品品質、流通效率、周轉率、管理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單純地「燒錢」拼市場。

網際網路巨頭:蘿蔔青菜還是星辰大海

□記者 趙久龍 南京報導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各大巨頭布局社區團購,大量資本進入,低價傾銷擠壓攤販生存空間,引發較大爭議。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有評論稱,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堪稱新時代的「圈地運動」,這種「降維打擊」不值得驕傲。剝奪底層勞動者飯碗,與民爭利,於心何忍?蘿蔔青菜與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究竟哪個更值得資本布局?業內人士指出,有關部門要因地制宜,探索監管的新辦法、新模式。

影響零售業格局

一時間,資本以低價競爭爭奪市場的方式廣受詬病。2020年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此次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對社區團購經營行為進行嚴格規範,涉及低價傾銷、壟斷協議、不正當競爭、數據「殺熟」等方面。

監管升溫,巨頭遇「冷」,賽道變涼?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出臺後,社區團購不公平競爭亂象會受到一定遏制,但難以改變社區團購通過補貼獲客的手段,社區團購企業仍可能繼續打「價格戰」,「玩法」迭代或將加快。

來自南京的社區團購從業人員範雷表示,從創造經濟增量的角度看,用汽車代替馬車導致馬夫失業並不全錯,釋放的人力資源一般會流向創造更高價值的崗位,這是一次人力資源的重配,提高了整體效率。

「當然,也不能只談效率不講公平,社區團購確實擠壓了攤販的就業空間,有些人可能將失業,這需要政府幫助進行技能培訓再謀職業,他們理應被善待。」範雷分析,社區團購是以網際網路平臺為主的平臺企業對社區商圈和下沉市場的一次大規模的、立體化的布局,對於整個零售業格局也將帶來重要影響甚至衝擊。

一位風投行業從業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整個行業看,近幾年,大家越來越焦慮,優質賽道越來越少,所以逐漸向越來越沉的實體下探和滲透,甚至不惜與攤販爭利。

線下市場待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社區團購的發展將會對線下生鮮超市和菜市場的經營產生巨大影響。隨著網際網路巨頭補貼戰和搶人戰的展開,商品從最初的生鮮品類擴展到全品類。或許,社區團購的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才是中國新零售的開始。

目前,社區團購主打品類以生鮮為主,社區團購的商品主要來源於線下農貿批發市場的批發商。隨著社區團購在上遊供應鏈的布局,未來有可能只存在產地直採與一級批發商市場。社區團購想要提供高性價比的生鮮產品,必須縮短渠道和降低流通成本。簡單說,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管理水平的競爭。

目前社區團購大力發展共享倉模式,供應商的商品可以直接存入共享倉,相對於傳統線下批發市場倉配模式,共享倉的角色更多是房東模式——只管收租,其他一概不管。但是,社區團購與供應商的關係更加緊密。可以說,社區團購提供了閉環式服務,出現社交化玩法,倒逼傳統的線下批發市場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數據顯示,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約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吸納數百萬人就業。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經濟發展部副主任謝明說,目前,全國的農批市場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秩序混亂等問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人們對農批市場的印象仍為「髒亂差」。「儘管『船大轉身難』,但農批市場現代化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分析認為,到2022年,國內社區電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社區團購就像鯰魚,傳統農批市場、農貿市場亟待更新,在競合中發展,真正建立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打通行業堵點,讓群眾得實惠。

資本應向何處去

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而言,社區團購的預售模式和規模化銷售模式讓商品銷售更加簡單,物流配送也更加方便,有利於減少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損耗,降低經營成本,提升商品流通效率。與此同時,以生鮮、日用快消品為主的社區團購具有高頻交易、剛性需求特點,頗受年輕人歡迎,是網際網路巨頭尋求流量增長的極佳入口。

業內人士認為,不少批發市場仍停留在原始攤商階段,市場監管還是以收攤位費管理為主,「重收輕管」,運營水平低。「如果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逛菜場、批發市場,我們是應該一味去指責、批評,還是應該反思自己的不足呢?」在謝明看來,農批市場難以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職業經理人隊伍,而職業經理人隊伍進入難則在於集體所有權這一「梗阻」。

當然,社區團購也需要在監管下有序運行。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不能一概否定社區團購,而應該在合理監管上下功夫。社區團購在某些方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資本看到了商業潛力,不妨多給這一新業態一些成長空間。

2020年12月,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負責人),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伯平說,「菜籃子」關乎基本民生,要避免人為造成劇烈的市場波動,這是基本底線。社區團購之所以引發各方關注,在於其不只是經濟領域問題,還可能造成社會問題。因此,對社區團購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不管」,不能任由資本無節制擴張,而留下「一地雞毛」。

目前,監管層對於社區團購市場的監管已有框架性意見。業內人士建議,有關部門要因地制宜,探索監管的新辦法、新模式,儘快出臺監管細則。「九不得」新規下,網際網路巨頭也該收收心了,仔細想想蘿蔔青菜與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之辯。(記者 王寧)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野蠻生長何時休
    近期,隨著大量資本進入,各大社區團購湧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引發社會熱議。消費者、「團長」、平臺、菜市場等相關主體正在「用腳投票」作出選擇。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平臺競爭仍處於初級階段,激戰或將持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亟須加強精準監管,釋放網際網路技術在民生領域應有的潛能。
  • 劃定紅線讓社區團購不再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迎來官方規範。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涉及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進行惡性價格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虛假宣傳及商業詆毀、大數據「殺熟」、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非法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9個方面。 近年來,社區團購發展迅速,各種團購平臺應運而生。特別在今年,疫情導致人們出行受阻,社區團購成為新零售的熱門模式。
  • 社區團購「降溫」
    與此同時,全市超過1100萬人的全員核酸檢測仍在繼續,鰲頭財經多方了解到,目前石家莊各社區、農村均採取封閉政策,減少人員外出。疫情之下小區封鎖,如何保障市民「菜籃子」也成了重中之重,去年下半年以來,社區團購站上風口,然而目前在石家莊巨頭布局的社區團購也按下了「暫停鍵」。
  • 巨頭湧入社區團購 業內呼籲網際網路企業應推動科技創新
    時代周報記者陳婷  近期,網際網路巨頭頻頻布局生鮮社區團購市場,這一現象引來人民日報關注。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 葉菁)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網際網路巨頭,困在社區團購裡
    此時社區團購中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既要與同行爭地盤、奪流量,還得面對社區團購之外的各種「反對」戰役。內戰:網際網路巨頭的流量爭奪進入 2020 年,基於疫情的影響,社區團購重喚新生,巨頭們紛紛進場,到下半年更是提上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 華訊投資:社區團購收費推薦 買菜就像推薦股票一樣精確?
    華訊投資發現,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但不少投資者就要問了,社區團購收費推薦具體是怎麼回事呢?買菜真的可以像推薦股票一樣精確?
  • 媒體環境下的社區團購
    媒體通過引導公眾對菜販生存問題的討論,讓公眾在社會道德下產生情感、價值判斷,公眾對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的不滿,使得整個行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友善程度降低,不利於網際網路巨頭形成良好聲譽口碑。今年前半年,社區團購話題並未引起太多討論,但進入10月份,社區團購話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尤其是11月份以來,網絡上關於社區團購的話題內容不斷增多,直到11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社區團購話題才被更多的公眾所熟知,市場壟斷、底層生存、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成為輿論場中重要議題。
  • 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賣菜夢怎麼了?社區團購發布新規,重點針對下沉市
    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這些巨頭們,分屬於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如今全部扎堆進入了社區團購業務。前景如何?不少人感嘆這種利用規模效應和人口紅利起來的業務,確實能助推網際網路公司越來越強。不過營收千億的網際網路公司,總圍繞著買菜這些業務,是不是有點資本逐利的血腥味。要知道,國外科技公司都在投入巨資研發更高科技的產品,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總圍繞著這些下沉市場做文章呢。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文/盧思葉編輯/莊怡小區門口的便利店、彩票店、餐飲店都變成了社區團購的自提站點,老闆們有了新的稱謂:團長。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今年以來,社區團購頭部企業獲得多輪大額投資,圖源:申萬宏源報告資本加持下,各平臺擴張瘋狂。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在市場已存在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等玩家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再次加碼社區團購。眼前的「羊毛」,日後的「雞毛」不過,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市場的範圍勢力快速擴張,外界對它們的批評聲也隨之而來。近日,人民日報甚至直接點評社區團購:「別總惦記幾捆白菜和幾斤水果,科技創新的未來更讓人心潮澎湃。」社區團購真的一點都不可取嗎?顯然不是。
  • 品創餐飲:社區團購沒有未來!
    社區團購和很多網際網路現象一樣,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的發明創造。通常都是先小恩小惠的大面積補貼,讓消費者養成習慣,然後打殘線下實體店,乾死或收購競爭對手,從而形成自己壟斷優勢後,線下沒有買了,線上只有我一家,完全掌握了定價權,恢復價格或高價銷售就看自己高不高興,就看平臺的心情了。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
    01 戰略高地拼多多要砸5億入局社區團購;大連即將進入買菜不要錢時代;盒馬正在醞釀在北京、上海做社區團購;王興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美團優選這次必須贏下來;滴滴程維這次做橙心優選,也是下了決心要拿下,這場戰役不能輸。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對近期熱潮迭起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 「社區團購」提出質疑。近期,「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社區團購,中國網際網路又一鬥獸場
    團長只需要在小程序上架相關團購信息,用戶通過小程序就能下單,而社區團購的公司也能與團長進行多方面合作,從更多的維度去做數據分析,用更多的運營手段去吸引用戶,從而促進社區團購的發展。不僅如此,社區團購還遇上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瓶頸期。
  • 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社區團購組織
    如此的發展速度和模式,必然對實體超市、社區農貿市場,小區夫妻生鮮小店造成嚴重衝擊。網際網路巨頭和資本爭相進入社區團購,企業和資本作為盈利組織,不會做虧本生意,它們的逐利本質證明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是可行和有利可圖的。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該推行嗎?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掀起了一波浪潮,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互相競爭,但是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壓低價格,損害客戶利益。近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據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的低價現象,個別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客,引發了市場價格戰。該公司稱,現在廠家也難做,很多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大家的剛需產品,使得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這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兩年前曾「火」過一陣的社區團購捲土重來。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布局,迅速覆蓋全國多個省份,並呈現出繼續向下沉市場發展的趨勢。主打低價方便、基於鄰裡關係的社區團購為何能迎來「第二春」?社區團購正在如何改變居民生活?社區團購好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