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關注南充鄉村扶貧路淪為「豆腐渣」:包工頭...

2020-12-18 新華網四川站

  「現在鄉、村幹部通過各種關係,來做村民的工作,讓我們不要再反映村道質量問題了,說是路已經修成那個樣子了,要想把它敲掉重修,恐怕也不現實。」四川南充市蓬安縣金甲鄉麻秀溝村7社一名村民說。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陳健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縣、鄉公路施工質量能較好地得到監管,但部分與村民出行直接相關的村道,卻成了監管「死角」,偷工減料現象時有發生

  ◇確保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有人抓、有人管,同時加大對「村村通」道路建設中「微腐敗」的監管

  四川南充市蓬安縣金甲鄉麻秀溝村7社去年7月修建的一條村道,目前路面已砂孔、鵝卵石到處都是,部分路面斷裂。這是蓬安縣2018年度扶貧項目,類似的情況各地還有不少。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發現,在農村扶貧公路建設中,縣、鄉公路施工質量能得到較好監管,但與村民出行直接相關的村道,卻往往成為監管「死角」,偷工減料時有發生,甚至部分鄉村「扶貧路」淪為「豆腐渣」工程。有關部門亟需加大監管力度,真正把扶貧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應灌8包水泥只灌2包,我實在做得害怕」

  不久前,四川南充市蓬安縣金甲鄉麻秀溝村的村民反映,去年7月村裡修建的一條村道,混凝土厚度不足15釐米,施工沒打振動棒,因而基礎鬆軟,水泥標號很低,路面砂孔、鵝卵石到處都是,部分路面已斷裂。

  「用木棍在路面上隨便劃幾下,路面就會起凹槽。這個質量的路能用幾年?」當地一名村民說。

  經相關單位現場查勘,村民反映的道路質量問題屬實,蓬安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回應稱,已責成金甲鄉政府監督施工方進行整改。金甲鄉政府表示,已要求施工方整改到位。不過,村民仍反映強烈,因為他們看到的所謂整改,「不過是在原來部分路面上抹一層水泥,起不了什麼作用。」

  「現在鄉、村幹部通過各種關係,來做村民的工作,讓我們不要再反映村道質量問題了,說是路已經修成那個樣子了,要想把它敲掉重修,恐怕也不現實。」麻秀溝村7社一名村民說。

  類似的情況並非孤例。南充市的一個包工頭,今年4月從一家施工企業手中攬下營山縣某村4公裡村道的施工活兒。他說:「按國家標準,每方混凝土要灌至少8包水泥。我剛開工,施工企業負責人就要求每方混凝土只準灌2包水泥,我實在做得害怕,就叫工人上水泥時多鏟點,達到4包多點兒。」

  「後來被施工企業負責人發現了,他就警告工人說,如果再發現水泥加量,就每包罰款1000元,工人就不敢再加量了。水泥太少,砂石沒結合,工人也很難做,我也做得擔驚受怕,真怕出現問題把責任推給我。」這位包工頭說。

  對此,營山縣相關部門回應稱,經巡查發現,上述包工頭施工部分路段存在起灰斷板、振動不密實等問題,已向施工方發出整改通知,責令其對問題路段拆除並重新澆築。

  已有責任人被查處、追責。去年5月,有村民反映宜賓市屏山縣新市鎮白花村一條道路存在質量問題,路沿一敲就塌,路面一敲就露出下面的泥土。據屏山縣紀委監委調查,這條路的質量問題,系白花村原黨支部書記蔣國平與幾名村幹部共謀,以虛報套取的方式侵吞扶貧專項資金。不久前,屏山縣法院以貪汙罪、受賄罪,判處蔣國平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23萬元。

 

  企業資質差且監管薄弱

  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很多地方加快村道建設。

  資陽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鄭勇說,資陽撤地設市20年,全市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1367公裡,農村群眾出行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但也存在建設標準整體較低、部分項目工程質量不高、配套設施不足、養護效果較差等問題。

  資陽市政協副主席、民建資陽市委主委宋良華認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的助力。如今「村村通」道路已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帶來明顯好處,但「村村通」道路質量問題還得不到保障。宋良華參與起草了民建四川省委《關於四川省農村公路建管養問題的提案》,該提案認為,目前四川村組道路建設質量較差,建議理順職責關係,確保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有人抓、有人管;同時要加大對「村村通」道路建設中「微腐敗」的監管,切實把民心工程做實做優。

  記者調查發現,村道建設往往地方偏遠、投資少、道路等級低,中標的又往往是一些資質較差的企業,這些企業為控制成本容易偷工減料。而且,這類企業通常會臨時僱人、臨時租用機械進行施工,施工質量更加得不到保障。

  曾承接綿陽市梓潼縣一鄉村「扶貧路」的某公司一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縣裡資金不足,公司要先墊錢修建扶貧村道,完工後再由政府結算給公司。他坦言,為了降低成本,這一段村道的路基少了「二灰穩定碎石基層」,質量只能是「滿足使用要求即可」。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指出,農村公路建設規模保持高位,但同時,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具有多、廣、散、小等特點,仍然存在項目建設管理粗放、質量把控能力不強、質量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質量監管能力薄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交通運輸部出臺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辦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進一步明確了地方政府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監管責任和施工企業質量主體責任。

  但一些基層單位向記者反映,縣級交通運輸部門因為技術人員十分有限,在監管上難免力不從心。而鄉鎮幹部對道路建設的各項標準和技術不熟悉,所以會產生監管不到位的情況。還有一些村裡自行組織實施的村道建設,基本上是村幹部說了算,更缺乏有效質量監管。

 

  多種方式強化質量監督

  一些地方在嘗試多種方式加強村道質量監管。

  「以前由於沒有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導致一些農村水泥路出現質量差的情況。」廣安市嶽池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縣裡為此引入了第三方機構檢驗質量,修建村道必須實行施工方自檢、監理抽檢、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鄉鎮質量監督小組監督、交通運輸部門巡查等,起到了一定效果。

  嶽池縣交通運輸部門還對其他部門修建農村公路實行備案制。「以前其他部門修建農村公路時,沒有到交通運輸部門備案。」該負責人說,現在很多部門都在實施扶貧工程,一些鄉鎮的涉農資金也往往「打捆」使用。對於其他部門實施的村道項目,什麼時候開工、什麼時候完工、工程質量怎麼樣,交通部門幾乎不知情,就難以對這些道路質量進行有效監督。統一到交通運輸部門備案,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採訪中,也有不少村民希望能參與到村道建設質量監督當中。他們認為,村道就是在村民眼皮子底下修的,甚至一些施工隊僱的就是當地村民,從已經被查處、追責的村道「豆腐渣」工程來看,質量問題和「微腐敗」往往是當地村民最先發現的。

  對於如何更好地監管村道質量,受訪的業內人士建議重點強化施工環節的質量監督。縣級交通運輸部門要指導鄉鎮,強化對村道施工組織的抽查,增強巡視管理力度,對重點項目、群眾提出質量疑問的項目給予專門檢查。同時,鼓勵村民參與村道建設,推廣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等方式,做好村道項目資金信息公開,鼓勵村民投工投勞、參與監督。 

相關焦點

  • 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招聘記者編輯
    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招聘啟事  《瞭望》新聞周刊由新華通訊社主辦,1981年4月創刊。刊物獨家發布來自中國高層的第一手資訊,深度解析重大時事內情,其新聞報導具有難以替代和難以模仿的權威性,能給讀者帶來權威的新聞洞察力,被譽為中國極具主流影響力的新聞周刊。
  • 統計先鋒獲贈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
    《瞭望》新聞周刊贈閱儀式在太原市圖書館馬克思書房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璐,《瞭望》新聞周刊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何君臣,新華社山西分社副社長汪振望等領導出席了贈閱儀式,贈閱儀式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竣敏主持。
  • 《瞭望》新聞周刊:順昌五措共舉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2月6日,新華社2021年第06-07期《瞭望》新聞周刊關注南平
  • 瞭望新聞周刊-搜狐新聞
    瞭望新聞周刊—狐狐網友熱評最高文章之10秀 搜狐網每日牽手瞭望新聞周刊詳情列表 《瞭望》——中國大型時事政經新聞周刊。新華通訊社主辦,1981年4月創刊。
  • 瞭望東方周刊專欄
    《瞭望東方》憑藉新華社實力雄厚的國際新聞團隊、世界問題研究機構以及遍布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記者網絡,依靠國內外一流學者,密切關注影響中國政治與經濟安全的大國關係、周邊動向,更注重以全球眼光來觀察國內政經走勢。《瞭望東方》以誠實為至高原則,以深度為第一追求,致力於發掘新聞背後的新聞,揭露表象下面的真相。
  • 「瞭望之友」徵集號
    將歷史的時針撥回1981年4月,《瞭望》經鄧小平同志親自批准創刊,依託新華社遍布全球的採集網絡和接通天地的信息資源,注重對國內外政經大事、發展大勢的準確性和前瞻性洞察、研判,傳播兼具新聞性、權威性、思想性、可讀性的報導,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有深度的解析、有意義的閱讀。
  • 《瞭望》新聞周刊刊發文章:首都戰疫啟示錄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即將於8月3日出版的2020年第31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記者李斌、王君璐採寫的文章《首都戰疫啟示錄》。摘要如下:7月20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歷時近40天的再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果。
  • 新華社山西地市重點報導選題策劃暨新華社重點報刊研討會在太原召開
    今年以來,新華社山西分社堅持守正創新,加強調查研究,著力全媒融合,加強對外報導,採寫了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秀調研作品,在社辦報刊上刊發了大量精品稿件,及時、客觀地總結了脫貧攻堅、能源革命、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社會發展中的山西智慧,有力展現了山西省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和新氣象,為山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 瞭望周刊社總編輯、黨委書記馮瑛冰一行來訪
    昨天,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揭曉了新一輪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杭州連續第14年入選,會上還揭牌成立了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由新華社瞭望周刊社、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拱墅區委區政府、杭州市富陽區委區政府、浙大城市學院五方合作共建。
  • 新華社《瞭望》雜誌集中刊發5篇深度報導聚焦貴州
    近日,由新華社主辦《瞭望》新聞周刊2019年第7期用五篇文章,兩萬字的篇幅圍繞貴州後發趕超三大戰略行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主題集中推出深度報導分別是:《後發趕超看貴州》《
  • 《瞭望》新聞周刊專訪高松校長 探究華南理工辦學理念和育人模式
    學校在服務區域發展和人才培養上取得的「華工經驗」「華工模式」,正在不斷從高教界「破圈」,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為破譯華南理工大學辦學「密碼」,新華社記者鄭天虹專訪高松校長,專訪報導刊登在《瞭望》新聞周刊與新華社客戶端。報導全文如下:上世紀90年代,珠三角近60%的企業負責人或技術核心骨幹出自華南理工大學。
  • 熊運浪書記在《瞭望》新聞周刊上發表署名文章《激活社會...
    9月26日中共南昌縣委書記、小藍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熊運浪在《瞭望》新聞周刊第39期上發表署名文章《激活社會治理的基層基因近年來,身在紅土地、地處英雄城的南昌縣努力激活社會治理中的獨特基因,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先後獲評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被列入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南昌縣這座歷史悠久而又生機勃勃的千年古縣,再度迸發出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勁活力。
  • 南充特色扶貧產品展銷專館試運營
    12月14日,從南充市消費扶貧暨特色扶貧產品展銷專館布展工作會上獲悉,南充特色扶貧產品展銷專館建成並試運營,當天有43家企業與順慶區供銷聯社籤訂入場協議和特色產品供貨清單。
  • 《瞭望》新聞周刊專訪鹿心社書記:奮力譜寫廣西發展新篇章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說,要深刻把握當前廣西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凝聚共識、集聚動力,展現廣西新作為,譜寫發展新篇章。
  • 瞭望東方周刊:健身教練速成記
    張鵬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於是,2016年農曆新年過後,他跟著表哥踏上了北漂路,希望能在北京找到好的發展機會。一次偶然的機會,體形較好的張鵬被一家健身機構的老闆看上了。經過短暫的培訓後,他成了一名持證健身教練。在中國的健身行業裡,像張鵬這樣的健身教練並不在少數。「健身教練是一個類醫生的職業,應該對其專業性有一定的要求。」
  • 瞭望 | 長治取消校長行政級別
    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正在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向教師引導、點撥、指導,學生質疑、探究、調查、實踐的全新模式轉化長治用三項行動破解農村教師短缺、留不住,教師整體專業化水平不高的難題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苗苗 王菲菲 張磊山西長治的「十大行動」,為基礎教育的轉型再添註腳。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歡迎訂閱新華社報刊
    《瞭望》新聞周刊是大型時事政經新聞周刊,是新中國最早的新聞周刊。以傳遞來自中國高層的第一手獨家新聞、深度解析中央重大政策精神和對中國改革發展大業的詳盡報導,深受黨政幹部及公務員階層信賴。郵發代號:2—512 ,年訂價:286元/份。
  • 瞭望丨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執行長 謝永林:為服務國家、服務...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擁有近11萬名科技從業人員,建起8大研究院和57個實驗室,科技專利申請數超過2.8萬項。《瞭望》新聞周刊就此專訪了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執行長謝永林。    持續創新造就「平安模式」    《瞭望》:近日,平安獲評「中國生產力發展十大卓越企業(單位)」,平安在推動行業發展、創新方面有哪些成績和貢獻?
  • 290萬幹部下鄉扶貧,「像談戀愛一樣治理鄉村」
    第一書記的鄉村治理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黃孝光  發於2020.12.7總第975期《中國新聞周刊》  9月末,經歷了六年三任第一書記的接力脫貧攻堅,四川涼山美姑縣熱口阿覺村即將迎來最後的驗收時刻。  壓力層層傳導,最終落在以第一書記為主導的駐村幹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