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新華社2021年第06-07期《瞭望》新聞周刊關注南平,刊文《五措共舉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1月1日,順昌縣建西鎮農民巡管當地碳匯林。彭張青 攝/《瞭望》新聞周刊
◇ 推廣「產業共促、生態共享、土地共管、市場共拓、保險共助」防貧助貧工作體系
◇ 依託縣裡運行的「森林生態銀行」平臺,將9村90家脫貧農戶及3個脫貧村集體林地共6086畝作為碳匯林,在公益性「一元碳匯」銷售平臺上運行交易
今年47歲的鄭全富是福建省順昌縣洋墩鄉洋坑村農民,因車禍致殘,家人因病致貧,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2016年順昌縣幫扶幹部資助他赴福建農林大學接受半個多月養蜂技術培訓,並籌資近萬元指導他養200多箱蜂,同時協助聯繫產品銷售渠道,使他當年就還清了兩萬多元欠款,全家脫貧。
鄭全富現在是養蜂技術能手、當地山村養蜂產業發展帶頭人。2017年以來,他連續舉辦5屆養蜂技術培訓班,將養蜂絕活傳授給脫貧農戶,學員數量超百人,使不少脫貧農戶養蜂致富。他還於2019年成立順昌縣手牽手互助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了10名會員。
▲2020年3月19日,鄭全富在介紹蜜蜂的採蜜情況。(資料圖片)
聊起4年多來由貧轉富的變化,這位身材瘦削的農家漢子幾次眼角含淚,「政府幫我家夠多了,我得好好幹。」
本刊記者了解到,順昌縣是閩北林業大縣,2018年底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9年,當地黨委政府立足「後扶貧時代」發展新格局,以黨建為引領,產業為支撐,實踐成果為推廣依據,分類優化提升防貧舉措,構建長效助貧機制,推廣「產業共促、生態共享、土地共管、市場共拓、保險共助」防貧助貧工作體系,實現全縣脫貧農戶和脫貧村集體可持續性增產增收,推進穩定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月21日,在順昌縣元坑鎮際下村綜合廣場,當地村民跳廣場舞健身(無人機照片)。
順昌縣實施企業分類對接脫貧農戶產業幫扶模式,動員縣裡34家農業龍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在鄉村專設幫扶車間、幫扶基地和種養大棚,與具備產業發展意向和條件的全縣1045家脫貧農戶開展產業結對幫扶,循序漸進培育脫貧農戶自身造血功能。
▲1月2日,順昌縣鄭坊鎮鄧坊村脫貧婦女盧秋英(左)在當地農企「神農菇業」包裝車間務工。
嵐下鄉路墩村農民羅建瑞因罹患肺癌借錢治病致貧。在扶貧政策幫扶下,病情經治療得到有效緩解後,他在當地扶貧大棚務工,2017年實現脫貧。2020年初夏,羅建瑞結對承包了當地振昌農業公司的3畝蔬菜大棚,下半年就收穫了4茬蔬菜賺了1萬多元,加上自家耕地出租、毛竹出售帶來的1萬多元收入,其家庭銀行存款現有5萬元。
「困難時,政府救助了我,致富路就在腳下,我要自己闖出來。」在大棚前接受採訪的羅建瑞說。
這位樸實的山村農民3次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款,每年捐出1000元。「我也要幫助有困難的人。」他說。
順昌縣現有林地面積約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12%。該縣推進林權託管和「一元碳匯」生態共享防貧助貧模式後,建西鎮依託縣裡運行的「森林生態銀行」平臺,將9村90家脫貧農戶及3個脫貧村集體林地共6086畝作為碳匯林,在公益性「一元碳匯」銷售平臺上運行交易。
一年多來,有871人在平臺上認購,碳匯交易量達2519噸,銷售額合計25.19萬元,銷售資金支付給了脫貧農戶和村集體,用於提升碳匯林的管護質量。
目前,順昌縣已有5個鄉鎮11個脫貧村265家脫貧農戶共4.3萬畝林地納入碳匯林管理。
建西鎮路茲村村支書羅春發是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村幹。「『一元碳匯』是個好項目,不砍樹有錢賺,氧氣可以賣錢,過去在我們村不敢想。」羅春發感慨道,「山林保住了,水土不流失,還可以在林地搞養殖掙錢。」得知山林可以吸收碳排放,小山村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農民多種樹不但可多掙錢,還可為國家減少碳排放量時,這名老村幹睜大了眼,笑出了聲。
順昌縣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採取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脫貧農戶耕地和村集體農田水利等設施,通過土地收租、股份分紅、勞務收入等每年帶動全縣259戶脫貧農戶增收約52萬元。
大曆鎮積極推進土地共營,2017年籤約農業龍頭企業榕宏公司,流轉了7個村共4300畝耕地,其中包括大量拋荒地,發展蔬菜、瓜果和水稻集約化輪作種植,涉及農戶945戶,流轉面積佔全鎮耕地總面積43%。
▲2月3日,順昌縣大曆鎮下坑村農民在管護高標準農田輪作種植的蔬菜(無人機照片)。
目前,該鎮先後有46家脫貧農戶共116畝耕地流轉給了榕宏公司,佔脫貧農戶總戶數48%以上,直接帶動脫貧農戶戶均年增收約2000元。公司同時吸納了18家脫貧農戶到生產基地務工,帶動脫貧農戶就近就業,有效促進脫貧農戶戶均年增收約8000元。
榕宏公司總經理魏繼偉說,公司現每年向農戶支付耕地租金約300萬元,每月支付農戶務工工資近70萬元,同時每年還向7個村村集體支付以資產形式折價入股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使用費、協助招工服務費等管理服務費78.7萬元。
▲1月21日,順昌縣元坑鎮際下村村民排隊領取共享農莊入股分紅。
順昌縣發揮閩北「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效應,幫助該縣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脫貧農戶對接省內外60多家生鮮超市及網上銷售平臺,每年銷售脫貧農戶農產品400多萬元。特別是去年疫情期間,協助脫貧農戶銷售農產品106萬元,有效緩解脫貧農戶農產品賣難問題。
2020年初期,疫情致大曆鎮下坑村脫貧農戶陳範盛家飼養的1萬多隻鴨子銷售受阻,縣扶貧部門及時幫助他聯繫了當地五牛到家農副產品銷售公司,認購了2000多隻鴨子,解了陳範盛家燃眉之急。
洋墩鄉洋墩村脫貧農戶朱金花一家栽種了14畝柑橘,2020年收穫柑橘3萬多斤,被順昌和順通農業有限公司以每斤1.5元的價格訂單收購,每斤淨賺1元,收入3萬多元。
洋墩鄉黨委書記施萍說,針對去年底柑橘市場收購價格低、出現賣難,「柑橘市場銷售價格有周期性,產品質量源頭把控好,對接好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春節期間銷售價格還會升上去的。」
2016年至現在順昌縣累計投入959萬元,為全縣脫貧農戶統一辦理醫療綜合保障保險,累計理賠912萬多元,報銷率超95%。為487家脫貧農戶辦理產業綜合類減災防貧險,先後為22家脫貧農戶理賠16.7萬元。
今年53歲的謝妹娣是大曆鎮下坑村脫貧農戶。2019年,他在福建莆田務工時胃病發作,赴當地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又在醫院做了鼻息肉切除手術,自費2581元。通過該縣為脫貧農戶投保的醫療綜合保障保險,住院和手術費100%報銷。
▲1月8日,順昌縣元坑鎮洋坊村脫貧農民李水金在管理果園。李水金一家3口人患病,通過投保的醫療綜合保障保險,近年來就醫治療費用33295元全部報銷。
2020年,鄭坊鎮鄭坊村脫貧農戶楊緒禎種植的7畝葡萄突遭狂風襲擊,其中的2畝損毀,損失1萬多元。通過該縣為脫貧農戶投保的產業綜合類減災防貧險,賠付了1萬元,當年實現淨收入2萬多元。
▲1月8日,順昌縣雙溪街道陳布村脫貧農民戶闕鳳發(左)、胡連嬌夫婦在管理大棚西紅柿。2020年年底霜凍導致他們的大棚西紅柿受損,他們通過投保的產業綜合類減災防貧險獲賠5000元。
編輯:張彬倩 投稿郵箱:mbr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