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維:假錯愕真停損 卡管歹戲落幕
臺大校長管中閔遭卡未獲「教育部」聘任,延宕一年終於準備落幕。「突襲」做出重大決定的「教育部長」葉俊榮自稱做出「勇敢」的決定,民進黨「府院黨」卻表示對此決定毫不知情,賴清德25日大動作約詢葉俊榮,秘書長卓榮泰氣憤難平表示要追究責任,葉俊榮也因此辭職了。不管這些人是假迷糊還是真不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臺大校長的聘任真的不是教育部長一人所能決定的。
管案已經折損3位「教育部長」。今年1月5日管中閔獲選臺大校長,潘文忠雖「卡管」卻不願「拔管」,在4月13日終究抵擋不住壓力請辭,潘「部長」的辭職聲明圍繞在管案之上,希望「政治操作能就此停止」,內情顯然不單純。
繼任的吳茂昆在4月19日上臺,4月27日正式「拔管」,但隨即引爆民怨,加上其個人兼職、請假、溢領研究費等諸多問題,僅41天便黯然下臺,但也算完成階段性任務。
再繼任的葉俊榮,上臺時蔡英文曾贊其是擅長溝通的「部長」,希望他能引導各方達成共識,讓問題早日解決。如今葉俊榮終於在與臺大取得共識,卻背棄了民進黨「府院黨」過去的堅持,讓自己的「內閣」生涯提早結束。
3位「部長」對外都說臺大校長的聘任案是教育部門的權責,連蔡英文到今天都還重申尊重教育部門依照權責辦理,不過3位「部長」都因管案而下臺卻也是事實,關鍵就在於「教育部依照權責辦理」只是不折不扣的「假新聞」。
我們看到賴清德接獲葉俊榮聘管簡訊後,馬上下達「審慎思考」的指示,此外還立刻與蔡英文聯繫,蔡英文更表示重大政策應該多溝通,這些過程完全讓「府院」介入管案的實情露了餡,哪裡有什麼尊重教育部門的權責?
葉俊榮「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後,這個「依權責」的決定蔡英文、賴清德也無法改變。就客觀而言,管案的炸彈已經宣告解除,而「府院」大動作的不滿以及葉俊榮的請辭,或許正是用來安撫「獨派」與「卡管派」的不滿情緒。且葉俊榮的辭職只不過比賴清德處理完總預算後的總辭早了1個多月,對蔡當局而言,這個停損的代價不算太大。
專業被政治凌駕後,後遺症的解決方案必然還是走向政治。「九合一」大選的結果已清楚告訴蔡當局,管案延宕下去只會成為2020選戰的變量,「府院」在連手處理完吳音寧、農委會、「交通部」與環保署後,不可能對此置之不理。而在「內閣」即將「總辭」前決定聘管,無論時機與決定,就算加上一點犧牲,仍合乎理性的計算,怎麼看都不像是單一葉俊榮一時的暴衝決定。
(作者為國民黨智庫高級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