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當選校長管中閔,遭民進黨阻撓就任近一年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今天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但要求臺大在3個月內針對此次校長遴選過程中的瑕疵和爭議全盤檢討。
對此,臺「行政院發言人」Kolas(谷辣斯·尤達卡)表示,葉俊榮事前已以簡訊通知「行政院長」賴清德,「行政院」請「教育部」後續積極對外說明何以做此決定。
據報導,臺灣大學校長遴選案延宕多時,葉俊榮今天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
Kolas Yotaka下午表示,公立大學校長聘任是「教育部」權責,此事事關重大,「行政院」一直希望「教育部」審慎思考、謹慎判斷;「教育部」已經做出決定,但還要積極對外說明,何以做此決定。
Kolas說,賴清德下午1時許接到葉俊榮簡訊通知此事,賴告訴葉事關重大,要審慎思考。
對於外界認為這是民進黨在「清理戰場」,Kolas表示,與此此無關,如果真要清理,「九合一」選前就會清理掉了,這是「教育部」內部討論、評估、收集資料後作出的決定。
管中閔,1956年8月15日生,祖籍安徽安慶,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碩士、聖地雅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學者出身的他,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曾擔任「行政院」高階官員。
另據臺媒此前報導,臺灣大學2018年1月5日選出管中閔為新任校長,聘任案送至「教育部」後遲未獲準。因為此案,潘文忠、吳茂昆兩位「教育部長」悻然下臺。臺「教育部」聲稱,駁回原因是學術倫理及基本誠信未被彰顯,將要求臺大遴委會在符合校長遴選規範中,應就被推薦人所提供的資料文件進行所有檢視,並在進行完整推薦及遴選程序作業後,再依程序報「教育部」。
而民進黨「卡管」至今,讓人質疑其真實動機。有媒體批露,一開始民進黨對臺大遴選壓根沒注意,等管中閔出頭後,才發現幕後其實與「前朝」馬當局關係深厚的仁社成員在運作,亡羊補牢展開鬥法,就算不能將管拉下來,管入臺大也不會讓他好過。
據報導,原先臺大校長輪不到管中閔,而是由前校長楊泮池續任,但楊捲入論文造假風波走人,臺大須選新龍頭。遴選不公布票數,但只能確定管勝對手三票。管中閔自己也訝異,但也等同民進黨當局失守最高學府。
據報導,有臺大人透露,開票當晚就傳出管能勝出,其實是企業界、科技界、學界互動密切的「仁社」運作成功。仁社成員曾包含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嚴家淦、臺「行政院長」孫運璇、臺「經濟部長」尹仲容、李國鼎、趙耀東等菁英,而馬當局時期擔任臺「行政院長」的劉兆玄、毛治國都是出身仁社,曾任「交通部長」的葉匡時、「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皆有仁社背景。
藍執政時期,仁社為掌握臺灣經濟與高科技的地下重要社團,成員遍及兩岸三地,綠全面「執政」後,從「政府部門」撤離,四處尋找突破。但管中閔是否為仁社成員難證實,但他曾與劉兆玄、葉匡時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