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百歲父去世!「來世再續父子緣」

2020-12-25 騰訊網

臺大校長管中閔的父親本月1日在家中往生(去世),享年百歲。管中閔今天在臉書感念父親,上傳多張跨越數十載的父子合照,寫下「此生親情猶未盡,來世再續父子緣」,向父親道別。

管中閔的父親管起予籍貫安徽懷寧縣,育有管中齡、管中閔、管中徽三兄弟。

走過延燒近一年的「卡管事件」,管中閔今年1月8日接任臺大校長。在接任典禮上,管中閔父親也坐在臺下,身穿一襲藍色西裝,頭戴帽子、圍巾,豎起大拇指表示:「這是我兒子,他很優秀!」簡單一句話令人感動。

高齡百歲的管爸,今年8月1日在家去世,等不到今年父親節(8月8日)。管中閔今天在臉書上傳父子合照,留言感念父親「此生親情猶未盡,來世再續父子緣」,向父親珍重道別。

相關視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寫給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人:今生無緣,來世再續
    說到底,有些人,註定此生無緣,只能來世再續。緣分,總是能夠很輕易地摧毀所有東西。有些人不管再如何相愛,愛得再深刻,愛得再刻骨,最終不過換來一句:有緣無份,今生無緣,來世再續。一段壞了的姻緣,再怎麼去維護,再怎麼去珍惜,終究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就算這段姻緣是上天安排的,沒有緣分,依然就不會有好的結果。有緣相識卻無分能相守,有緣相愛卻無法能共同白頭,這樣的感情,實在是令人惋惜。
  •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寓意夫妻來生再續緣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寓意夫妻來生再續緣 2020-05-25 09:29: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新聞人間:管中閔 是臺大強心劑
    管中閔隨後在面簿上撰文回應:「這次遴選所選擇的,並不是我個人,而是臺大與臺灣高教必須變革的起點。」擁有中研院院士頭銜的管中閔,在前朝馬政府入閣,因立委揚言要刪除政務官年終獎金時回應稱「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個!」而贏得「管爺」稱號。
  • 管中閔同框蕭淑麗 藍營憂慮衝擊嘉義市選情
    管中閔8日至嘉義市議會演講,與蕭淑麗同框。藍營憂慮會衝擊選情。(中評社 資料照)  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8日應嘉義市議長蕭淑麗之邀到嘉義市議會演講,現場還有人自製廣告牌歡迎,看得出管的高人氣。由於議長蕭淑麗同時也是退出國民黨參選的嘉義市長候選人,根據臺媒報導,有藍營人士憂慮,管和蕭同框等於是替她輔選,左打藍右打綠,會衝擊選情。
  • 臺灣新聞晚播報:管中閔當臺大校長的機率很高?
    臺灣新聞晚播報:管中閔當臺大校長的機率很高?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新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茂昆才上任,卻有網民在PTT貼文指,管中閔當臺大校長的機率很高,原因就是「卡管」甚至「拔管」後,將塑造管中閔的悲情英雄形象,若國民黨再徵召管中閔到臺北市應戰,恐會攪亂北市選戰布局,所以與其冒著讓管中閔攪亂選情的風險,倒不如找個臺階讓他去做臺大校長。
  • 臺大醫爆論文抄襲 管中閔:學術倫理是基本要求
    臺大校長管中閔8日上任。(記者張鎧乙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大醫院名醫陳昆鋒遭臺灣「科技部」認定10篇論文造假,受到嚴重處分;人在臺中參加大學校長會議的臺大校長管中閔表示,他目前掌握的信息跟媒體一樣多,細節是不是可以先問臺大醫院?他並表示,學術倫理對任何學者都是基本的要求,「這沒有什麼好講的。」
  • 臺「教育部」終放手 管中閔任臺大校長
    (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大沒校長551天,終於有轉變!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昨宣布,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為臺大校長,但臺大必須在3個月內檢討遴選過程的瑕疵並對外說明,同時向「教育部」提交完整報告。至於管中閔何時上任,由臺大自行決定。
  • 高以翔與bella:如果有來世再續今生緣
    凌晨時分,高以翔的生前女友Bella送上生日祝福,「祝我宇宙中最亮的星星生日快樂。」身邊沒有了愛人的貼心陪伴,這個年輕女孩把他當做夜空中最閃耀的星星,永遠沐浴在高以翔溫柔的光亮中,想來這對Bella而言,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 狐妖小紅娘——轉世續緣,看似牽緣,實則詛咒?
    相信喜愛《狐妖小紅娘》的漫友一定都知道《狐妖》最大的特色就是「轉世續緣」了吧。相愛的人與妖因為彼此愛得深沉所以會在苦情樹前籤訂那來世再見的約定。為了對方他們可守護千年,亦可相伴至來世,這一切只為了他們那份前世的姻緣。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待這轉世續緣,卻又發現這其中存在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轉世續緣看似是為人與妖奠定了來世再見的契約,但實際上這份契約是否又會成為束縛了他們感情自由的枷鎖?就好像在《土狗篇》中,我們軍娘的轉世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奇怪的事情。
  • 民進黨「卡管」近一年 管中閔終獲準接任臺灣大學校長
    臺灣大學當選校長管中閔,遭民進黨阻撓就任近一年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今天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但要求臺大在3個月內針對此次校長遴選過程中的瑕疵和爭議全盤檢討管中閔,1956年8月15日生,祖籍安徽安慶,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碩士、聖地雅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學者出身的他,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曾擔任「行政院」高階官員。另據臺媒此前報導,臺灣大學2018年1月5日選出管中閔為新任校長,聘任案送至「教育部」後遲未獲準。因為此案,潘文忠、吳茂昆兩位「教育部長」悻然下臺。
  • 蔡英文再受打擊!管中閔宣布臺灣大學不再參與任何黨派活動!
    據臺媒1月7日報導,剛當選臺灣大學校長的管中閔1月5日網絡發文表示,即日起臺大將不再參加任何政黨、黨派活動。也就是說臺大從此要與蔡英文為首的綠營劃清界限了,不再做蔡英文引導臺灣政治傾向的工具了!這一消息瞬間在民眾之間引起強烈反響!
  • 「綠委」指控管中閔涉論文抄襲 臺灣大學調查後否認
    據報導,管中閔預計將於2月1日上任,然而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昨日卻烏龍爆料,指稱管、陳二人抄襲學生論文。不過此後網友卻爆料,張碩士專班論文才涉抄襲,引來外界大力批評。臺大研髮長李芳仁表示,臺大廣搜資料並進行調查,學倫會認為此案未涉及抄襲,因此不成立。
  • 管中閔盼她出面弭平「政治風暴」
    蔡英文(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5月1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面對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拔管」之舉,12日臺大也針對此案召開臨時校務會議,會後決議不進行遴選,呼籲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應儘速聘任管中閔就任校長。
  • 臺灣高中生大量赴海外讀大學 管中閔提警訊
    管中閔當選臺大校長後,作風有別過去歷任臺大校長,不只親自出席在中興大學舉辦的全臺大學校長聯席會議,這次還帶著該校招生團隊到臺中舉行招生說明會,直接跟中部地區的高中生與家長面對面。   管中閔20日晚間來到臺中大墩文化中心,看到在場有媒體,主動求饒說「拜託不要寫我壞話」,還請記者不要問招生活動以外的議題,態度十分低調。   提到這次怎麼會來臺中招生。
  • 挺管中閔證據說話 論文抄襲子虛烏有
    臺灣暨南大學張生碩士論文參考文獻中,有列名「陳建良與管中閔(2016),《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政策效果評估》手稿」,代表管中閔和陳建良的手稿在先,張生的論文在後。(左,摘自臺灣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臺大準校長管中閔遭綠營「立委」指控,管與臺灣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共同發表的論文,抄襲張姓學生碩士論文,但根據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顯示,在張生引用文獻中文部分,即明列「14、陳建良與管中閔(2016)《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政策效果評估》手稿。」
  • 合肥臨湖社區舞之緣培訓學校通知家長法人代表去世 300多學員無人管
    舞之緣藝術培訓學校「媽媽,我今天還能去學習舞蹈嗎?」「學校關門了,學不了了。」……10月26日中午,合肥臨湖社區的舞之緣藝術培訓學校大門依然緊鎖,學校走廊裡站滿了學員家長。從10月20日晚上接到通知稱學校法人代表何正斌去世後,這300多名學員家長開始為孩子們的考級、學習發愁。微信群通知學校法人代表去世10月20日下午,臨湖社區的學員們還在家附近的舞之緣藝術培訓學校學習舞蹈、美術等課程。但是到了當天晚上8點多,學員家長們所在的培訓學校微信群裡突然收到群管理員發送的一條消息。
  • 《蘆衣順母》:孝哉,閔子騫!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人們應該身體力行。關於閔子騫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錄《論語》、司馬遷《史記》以及宋代《閔子單衣記》中均有記載。閔子騫生於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出身貧寒,生母去世過早,父親繼娶後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後母對待閔子騫和親生兒子不同,寒冬臘月,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絮棉衣用絲綿,而給閔子騫則用蘆花絮衣。
  • 現世報 來世報 他世報
    來世報    來世報是什麼呢?這輩子做的事,這輩子沒有得到結果,下一輩子才得到。無論是惡的果報,還是善的果報,這種果報往往增長很大。    因為業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增大。所造的這個業在來世感果,由於業增長的時間很長,果報會變得很大很大。
  • 重繪天龍痴情人,《天龍3D》X張小白再續天龍緣
    而與天龍八部有著不解緣的畫師張小白時隔九年的再合作,也令不少天龍鐵粉大呼感動!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張小白如何在《天龍3D》中再續天龍緣吧~  【緣起——九年前天龍端遊的王語嫣】  九年前張小白和天龍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因為王語嫣。作為天龍老玩家,你可能對張小白的名字不一定熟悉,但這張王語嫣你一定似曾相識。
  • 慈利縣人民政府與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再續情「緣」
    慈利縣人民政府與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再續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