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買賣調查:有博士生為求職買SCI論文,賣方代寫代發

2021-02-07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光明日報1月18日消息,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

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論文買賣市場需求旺盛,博士生為求職買SCI論文

在高校運行的種種標準中,論文是「硬通貨」之一。事關職稱晉升、評優評先,有的還是入門任教的基本門檻。

2010年年初,媒體刊發一則報導,披露武漢大學瀋陽研究團隊的調查發現:我國買賣論文2009年產值高達10億元人民幣。

10年後,論文買賣情況如何?記者輾轉聯繫上了一位當事人。

劉勁,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南方一所職業學校任教。現在,他和朋友正攻讀海外一所高校的博士學位。因為疫情原因,大部分時間在上網課。

關於讀博的目的,劉勁直截了當:衝出重圍,到一個三本或者是好的二本學校任教。在讀博的「四年規劃」裡,最關鍵的一環是「發SCI論文」。

按照劉勁的說法,憑藉博士學位,再加上SCI論文的優勢,在一般本科院校求職不成問題,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安家費」。在他的盤算中,這筆投資是「划算的」。

2020年年初,「經過長時間考察」後,劉勁和朋友決定買一篇SCI論文。兩人合寫,分別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他們打算買的是「四區論文」(註:期刊按照影響因子高低依次排序,此為SCI中最低區域),「全程一個月代寫代發,前前後後一共花39000元就可以搞定。」

在和朋友分別交了5000元,一共1萬元訂金的兩個月後,劉勁收到了一份期刊的用稿通知,「不過,正式出刊還要等半年。」

但是,現實很快發生了變化。

2020年,科技部印發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試行)》,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兩部委對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劉勁發現,「算盤好像打錯了。」一些高校改變了論文評價標準,不再將SCI論文與教師招聘硬性掛鈎,「四區的SCI論文好像已經沒有優勢了。」原本打算再發一篇SCI的劉勁告訴朋友,「還是算了」。因為已經收到的第一篇論文的錄用通知,他們只得「硬著頭皮付尾款」。

那高分區的論文能買嗎?一位高校教師透露,期刊影響因子越高的論文越貴,「一區的論文叫價高達10萬元以上。這種情況雖少,但並非沒有。」

要價2000元代寫本科論文:「改到你滿意為止」

除了評聘職稱、完成科研任務過程中存在買賣論文,這股「歪風」也開始在碩士和本科學段中蔓延。

記者在一個擁有近500名學生的微信群裡詢問:「是否有人可以代寫本科論文?」

不到一分鐘,一個名叫李彬,備註為新疆某大學碩士研究生的人,加上了記者微信。「如果是新聞傳播或者經濟學本科論文,我可以來。」

在了解論文大致方向後,李彬表示:「我這個學期剛好有一個專題做的就是這個」。言下之意,他的課程論文可以「改一改」,賣給記者。

為了打消記者的「顧慮」,李彬向記者展示自己的豐富經驗,他此前還接過經濟學本科論文代寫,因為他本科學經濟,研究生學的是新聞傳播。

在費用方面,他補充說,如果加上開題的內容,要價2000元。不過,他一再強調「包修改」,「會根據導師提供的修改意見,改到你滿意為止」。

此外,李彬還透露一些網店論文買賣的「套路」,勸記者小心「買論文上當」:「網上的代寫要便宜些,大概1300元左右。他們會找一篇論文,翻譯成小語種,再翻譯回中文,直接發給你。這樣的論文,雖然看上去是原創,但是語句不通順。如果讓他們修改,需要再加錢。」

為了印證這種說法,他隨後給記者發來一張截圖,有「客戶」抱怨網店的論文代寫業務,「改一次,還要花一次錢。」

記者問由他代寫論文,會不會有被查出來的風險?李彬痛快地回答:「你不說我不說,誰能知道?」不過他也提醒,「在交論文和答辯前,你要提前看一下論文,不然你答辯回答不上來,我可沒辦法。」

網店論文售賣屢禁不絕:遇發稿高峰「需等待半年」

臨近畢業,北京某高校博士生佑青正努力撰寫20萬字的博士論文。「寫論文」和「發論文」的要求,一直讓她和同學們感受到很大壓力。

面對有人一年之內發好幾篇SSCI論文的情況,佑青覺得「有問題」。但是有同學似乎看透了此中玄機,對此輕描淡寫,「這很正常,出錢買知識版權而已」。

這弄得佑青「很無語」,她告訴記者。「一些網店可以提供論文代寫服務,還可以保證質量」。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在網上公開售賣SCI論文已10年,先後賣出了100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牟利數百萬元,買家多為高校師生。

記者調查發現,此類明目張胆的店家已被下架處理,但並非銷聲匿跡。順著佑青的提示,記者找到一家網店,搜索「期刊」,出現大量「期刊查重」等店面信息。記者隨機進入一家網店提出:「就讀研究生,評獎學金,需要買論文。」迅速得到回覆,「加微信聊,方便安排期刊專員,一對一推薦合適的期刊。」隨後,期刊專員粒粒加上記者微信,詢問要求後,迅速為記者選定了一家普通期刊,代寫代發,報價1600元。這一費用包括文章修改潤色費、公關費、版面費等全流程費用。

粒粒催促記者趕快確定,「現在發刊高峰期,很多2021年畢業生要發刊,現在都來提前準備了,滿稿很快。如果要上那種可在知網上查到的期刊,需要等半年左右。」

佑青的疑問是:「如果學術道德不足以約束這些行為,為何不把論文買賣判定為違法行為,至少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可以探討。」

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對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以及偽造、虛構、篡改研究數據等違法違規活動的中介服務機構,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應主動開展調查,嚴肅懲處。

法律監管缺位、學校不願公開處理,遏制論文買賣難

很多人都有發表論文的需求,但期刊本身是稀缺資源,發核心期刊、發SCI收錄期刊的要求,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武漢大學教授張琳坦言,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還難以有效懲治買賣論文行為,對論文的需求方、代寫方、第三方中介機構沒有產生足夠威懾。她建議,「對論文買賣行為和涉及的相關主體,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加以規制」。

「有剛需就會有市場。」張琳說,論文買賣十分隱蔽,查處難度大,學校一般很難實施有效管理。即使查到了,出於對學校聲譽的保護,也大多不願意公開處理,甚至可能有意遮蔽。

事實上,每位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都相對明確、固定,想在論文買賣市場上找到與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一致的論文是很難的。張琳舉例說,自己一直從事科技評價與科技政策研究,假如她某天突然在SCI期刊發表了一篇企業管理的論文,「必定非常可疑」。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教師花錢買論文,發表和日常研究相關性不大的論文,並不鮮見。在論文買賣鏈條上,這是一個容易發現的破綻。

「在未來,我國建立起負責任的同行評議制度與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下,一般科研人員應該不敢冒這個風險。」張琳口中的「同行評議制度」,指的是評審專家需要針對論文實質內容和價值作出高質量評判,進行事前把關。「創新性強、高質量的論文,在相對低端的論文買賣市場是很難找到的,因此會大大減少論文買賣的需求。」

此外,針對本科和研究生層面參與論文買賣的問題,張琳認為,需要導師落實全程指導和監管責任,加強各層級學位論文的審核審查,「校內校外盲審不能為保畢業率而流於形式」。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我國亟待建立具有實操性的多維綜合評價體系,張琳補充道,「當新的評價體系逐步完善後,學界對論文發表的單純性依賴自然會降低」。

建立學術成果終身問責制,治理學術交易

近些年,在高校盛行以論文考核方式的背景下,當買版面發展成買論文,與論文有關的違規行為愈演愈烈。

清華大學副教授王傳毅認為:「論文買賣是一種學術交易,與論著的不正當署名一樣,是人情、權力、資本以不合規的方式換取智慧財產權的活動,從性質上來說是學術造假。」

「根治學術交易,要充分認識到『三個不可能』。」王傳毅提醒,同行評議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論文署上自己未成年孩子名字,也能發在經過嚴格同行評議的SCI期刊上。完全摒棄論文標準也不可能,其他形式的學術成果一旦納入評價,也同樣會被「交易」,還可能出現「因噎廢食」的情況,畢竟論文是經過學術共同體評價後的知識增值,存在其合理性。加強網絡監管,也不可能杜絕第三方中介的出現,只要獲益超過成本,學術交易就會以更加隱蔽的形式出現。

王傳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學術成果終身問責制,使企圖學術造假、學術尋租、學術交易者不敢幹、不易幹、不願幹。在成果發表前的評閱階段,增加學術倫理審查環節,評閱人可隨機聯繫任一作者,要求提供與其貢獻相匹配的材料。」

事實上,當前國際學界倡導開放數據、開放同行評議、建立國家級公開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平臺。「一旦需要發表論文,就必須把論文相關數據、過程、成果,上傳到一個公共平臺向所有人開放,接受借鑑、質詢和監督。」張琳認為,「使科研數據信息、評審信息和成果信息最大程度開放和透明,將大大增加論文買賣等學術不端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有助於促進科研誠信建設。」

「論文刊出後,並不應該一勞永逸。」王傳毅建議,當論文成果用於後續學術評價活動,如招聘、評獎、面試及項目申報等,同樣增設學術倫理審查環節,按需採用面試、電話或郵件方式,隨機對作者學術成果貢獻的真實性進行核驗。他表示,「一旦發現做假行為,或經舉報查實,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終身追責。」(本文部分受訪者採用化名)

(原題為《論文買賣需求大,賣方服務「一條龍」——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買賣論文、抄襲剽竊 直擊論文代寫代發產業鏈
    許多網絡平臺屏蔽「論文代寫」等關鍵詞,但相關「商家」改頭換面從事代寫代發交易  斬斷論文代寫代發產業鏈(來信調查)  本報記者 吳 月  「SCI期刊,靠譜最重要,數量有限,錄用後付款。」  代寫代發商家遍布網絡平臺,聲稱花錢即可買論文  「只要微博裡出現『論文』兩個字,就可能有論文代寫帳號『點讚』。」碩士畢業生小蘇說,她寫論文時多次遇到這種情況。
  • 斬斷論文代寫代發產業鏈
    代寫代發商家遍布網絡平臺,聲稱花錢即可買論文  「只要微博裡出現『論文』兩個字,就可能有論文代寫帳號『點讚』。」碩士畢業生小蘇說,她寫論文時多次遇到這種情況。在萬方平臺查詢可發現,該期刊為周刊,以最近一期為例,有200餘篇文章,作者來自各公司、基層政府、鄉鎮學校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代發商家還能代寫或幫助聯繫代寫。「我可以幫你聯繫,看你需求」,上述編輯說,代寫費用一般在100元到300元。
  • 論文買賣需求大,賣方服務「一條龍」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論文買賣需求大,賣方服務「一條龍」——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光明日報記者 陳鵬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 新華社調查畢業論文買賣:代寫商家「跑路」快,甚至暗藏詐騙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儘管教育部門和高校對「論文代寫、買賣」現象始終保持「鐵腕整治」的態勢,但仍有不少「論文槍手」藏身網絡平臺,個別畢業生又企圖矇混過關,「論文代寫、買賣」現象禁而不絕。經天津大學調查認定,該校學生的碩士學位論文存在由他人代寫的事實;經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調查核實,認定該校學生在其碩士學位論文撰寫中存在買賣論文的學術作假,構成學術不端行為。那麼,畢業論文買賣市場到底有什麼秘密?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在國內某電商平臺,搜索輸入「論文代寫」後,平臺提示無相關搜索結果,但將搜索關鍵詞改為「畢業論文」後,記者有了新發現。
  • 大學論文背後的"生意經":代寫、代發催生利益鏈
    大學論文背後的"生意經":代寫、代發催生利益鏈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2日電(楊雨奇)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這讓大學生論文「摻水」的話題再度被聚焦。是誰催生了論文代寫買賣市場?
  • 代寫代發論文咋無人監管?
    代寫代發論文的廣告臨近畢業季,各種代寫代發論文的廣告又充斥高校校園,購買代寫代發論文的不僅有高校畢業生,還有評定職稱人員。針對此現象,記者展開了調查。代寫蒙漢論文、翻譯刊登發表……代寫論文的小廣告幾乎隨處可見,「誠信、專業、快速」是大部分廣告打出的口號。其中一則廣告寫到:「本人有長期代寫畢業論文的經驗,專門為你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專業論文。蒙漢兼可,長短皆宜。負責寫論文,修改論文,直到通過為止。讓你的大四生活無憂無慮,輕鬆快活!」
  • 大學論文背後的「生意經」:代寫代發催生利益鏈
    星辰在線7月22日訊 據中新網客戶端北京(楊雨奇)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這讓大學生論文「摻水」的話題再度被聚焦。是誰催生了論文代寫買賣市場?網上名目繁多的「論文賣家」,其背後有哪些操作潛規則?買到的論文,真的能如願為學生們換來一張畢業證嗎?
  • 畢業論文買賣:代寫商家「跑路」快,甚至暗藏詐騙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儘管教育部門和高校對「論文代寫、買賣」現象始終保持「鐵腕整治」的態勢,但仍有不少「論文槍手」藏身網絡平臺,個別畢業生又企圖矇混過關,「論文代寫、買賣」現象禁而不絕。經天津大學調查認定,該校學生的碩士學位論文存在由他人代寫的事實;經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調查核實,認定該校學生在其碩士學位論文撰寫中存在買賣論文的學術作假,構成學術不端行為。那麼,畢業論文買賣市場到底有什麼秘密?
  • 畢業論文買賣:代寫商家「跑路」快,甚至暗藏詐騙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儘管教育部門和高校對「論文代寫、買賣」現象始終保持「鐵腕整治」的態勢,但仍有不少「論文槍手」藏身網絡平臺,個別畢業生又企圖矇混過關,「論文代寫、買賣」現象禁而不絕。那麼,畢業論文買賣市場到底有什麼秘密?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在國內某電商平臺,搜索輸入「論文代寫」後,平臺提示無相關搜索結果,但將搜索關鍵詞改為「畢業論文」後,記者有了新發現。有的商家介紹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文中」「畢業選我,助你無憂」「詳情撩我」,對於服務內容卻未做詳細介紹。
  • 論文買賣需求大 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論文買賣需求大,賣方服務「一條龍」——  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  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 「論文代寫」不該「十年不倒」
    10年前,長江日報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在與記者的微信互動中,「論文寫手」宣稱「現在並沒有對買賣論文立法,也就是說我做的不違法」。  教育部於2016年的《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斷行為辦法》中明確指出:「買賣論文、由他人代寫或者為他人代寫論文,應當認定為構成學術不端行為。」然而,作為賣方,倘若店主不在高校供職,僅僅是代寫論文,則難以受到管理。
  • 為評職稱花錢買論文 論文買賣形成完整產業鏈
    劉強說,因為評職稱,單位很多同事都花錢發表過論文,發表論文的雜誌有國家級的、地方級的,只要交錢就可以刊發。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如今許多人把論文視作一種明碼標價、公開買賣的商品,有些人把論文代寫、代發當作一種謀利的途徑。
  • 代寫論文產業鏈調查:寫手檔次不同 網店打擦邊球
    據媒體報導,在將近100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已發布的招生章程裡,有近半的大學將「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列為自主招生報名資格條件之一。為了達到這一條件,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買省級刊物版面,甚至還僱人代筆。  高中生也開始找人代寫論文,這一消息再次將代寫論文這門「生意」拉回公眾視野。誰需要代寫論文?誰在代寫?《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 論文買賣市場需求旺盛,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 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 論文代寫代發亂象:商家遍布網絡平臺,聲稱花錢即可買論文
    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小趙的手機屏幕亮起,收到一封題為「回覆:投稿」的電子郵件,點進正文一看,卻是這樣的論文代寫代發廣告。「這已經是我這個月收到的第三封了。」小趙給本報來信說,他經常收到類似的郵件。論文代寫代發行為,違背科研誠信、腐蝕科研精神。如今,一些論文中介轉向網絡平臺。
  • 花錢代寫代發論文,千萬不要這麼做
    社會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成立公司進行規模化運營或者作為個體散兵作戰,從事論文代寫代發以此牟利。有些人不腳踏實地搞研究,水平不夠,難以寫出論文。於是花錢請其他人代寫代發論文,以此評職稱、拿課題或通過畢業答辯。
  • 大學論文代寫代發催生利益鏈:跨學科專業寫手幾小時寫完一篇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這讓大學生論文「摻水」的話題再度被聚焦。是誰催生了論文代寫買賣市場?網上名目繁多的「論文賣家」,其背後有哪些操作潛規則?買到的論文,真的能如願為學生們換來一張畢業證嗎?
  • 副教授3000元買論文被解聘 論文代寫千字收七百
    新京報記者發現,論文代寫機構遍布,根據對方學歷、題目、刊登平臺等「開價」,有的千字收700元。且多家提供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在論文買賣中,多家論文代寫機構稱,保證原創。對此,專家表示,絕大多數代寫機構出產的論文都非原創。一旦被查出,購買者將面臨相關處罰,而代寫機構和個人卻難追責。
  • 揭開「論文代寫」騙局:以為花錢就能省事?坑多著呢
    從拉客引流到代寫查重,甚至論文發表,現在的「論文代寫」已經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由此引發的騙局也是層出不窮。最終,等的就是買家服軟,變退款為修改,然後接受現實。「我們也不怕買家,因為抓住了他們害怕事情暴露會敗壞自身名譽,而不願聲張的心理。」許亮說,「既然都不敢報警,最終只能吃啞巴虧了。」許亮介紹,除了單一的「代寫」,對於有發表要求的買家,公司也有「一條龍」服務。一般流程是:第一步,先交20%的定金,賣方收到匯款後發來寫手擬定的四五個題目供選擇。
  • 揭開「論文代寫」騙局:以為花錢就能省事?坑多著呢
    從拉客引流到代寫查重,甚至論文發表,現在的「論文代寫」已經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由此引發的騙局也是層出不窮。本月初,科學技術部印發的《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開始施行,明確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科學技術成果、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及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等均屬於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