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老師十多年沒有流行音樂作品問世,幹啥去了?

2020-12-14 光明日報

3月29日上午10時,遼寧營口實驗學校成了歌聲的海洋。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在近千名師生的歌聲中步入校園,參加「新學堂歌」進校園活動。近百名學生上臺詠唱經典詩歌,谷建芬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新學堂歌」的創作歷程,並向師生們贈送歌曲書籍和光碟。「我今年已經83歲了,但只要我能動,就要為孩子們寫歌」,她說,「我要讓孩子們在歌聲中長大,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長大。」

谷建芬老師為孩子籤名送書。本報記者劉勇攝

谷建芬老師是我國當代著名女作曲家,創作近千首音樂作品。其中,《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綠葉的情意》《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歌聲與微笑》等曲目至今仍然經久不衰,並為中國樂壇培養出毛阿敏、那英、劉歡、蘇紅、李傑、孫楠等一大批明星歌手,被譽為「改革開放後最重要的通俗音樂創作者和奠基人。」

小學生在現場詠唱經典。本報記者畢玉才攝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彪炳史冊的作曲家,近十幾年來卻不見有新的流行音樂作品問世。在「新學堂歌」進校園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從2005年起,谷建芬老師就停止了大眾音樂創作,開始專心致志地為孩子們寫歌,如今已超過了50首。這些歌曲不僅保留了她以往作品旋律清新、節奏明快、易學易唱的特點,更抓住了中國古詩詞的韻味和意境,讓孩子們在美妙的歌聲中快樂地學習和傳承經典,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谷建芬老師在孩子們的歌聲中走進校園。本報記者畢玉才攝

談到為什麼在古稀之年轉向,谷建芬老師說,「源於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一句話」, 2005年,在天安門廣場,吳儀對她說,「現在的孩子們都沒有歌唱了,你去給孩子們寫歌吧。」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如何在物質富足時代實現對孩子的音樂啟蒙,滿足孩子的精神補養?「這種啟蒙必須源自文化本體,形式簡單、內容深刻且適合傳唱。」谷建芬老師瞄準了那些千百年來久誦不衰、既朗朗上口又意蘊豐富的中華文化經典作品。

為經典古詩詞與傳統文化典範詩文譜曲,既面臨著音樂語言設置、文化解讀、傳遞方式等困難,還要兼顧孩子的聲線條件和理解能力。這不僅要求創作者具有較高的文化與音樂造詣,還有對中國語言的研究與掌握。「如講述與訴說的情緒差別、說唱與歌唱的節奏變化、無含義字音與意義深刻字符的合理使用,都直接決定著這些詩文在譜上曲調後,能否準確地傳遞出原有文字蘊涵的豐富意義。」谷建芬老師舉例說,譬如《三字經》如何在原有的說念節奏中加入簡單旋律,自然地完成從說到唱的轉變,而且讓情緒更為飽滿,節奏更吸引人。再如本就晦澀難懂的《道德經》,如何從吐字、咬字、字頭字尾字符音律的處理上,調整音區、強弱、速度的變化,更易於音律與情緒的帶入等。

這一切,對於谷建芬老師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也正因為如此,她完成一首曲子經常需要兩三個月時間。先選出那些大眾辨識度高、教育意義強、文化代表性強的詩文經典,再弄懂詩文中的文化意義、哲學理念、思想內涵、民族精神,然後才能決定譜入怎樣的情緒與情感,設置何種音樂語言。她打破一切界限,將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音樂、地方音樂、古曲音樂、西洋音樂、現代音樂等一切符號,都化身為最原始的元素,再將這些元素重新提煉成音符、節奏和旋律,進而完成全新音樂語言的設置。

2015年是谷建芬老師最艱難的一年,「先是老伴去世,8個月後女兒又走了」,谷建芬老師說,「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才走出了憂鬱。我不能停下,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我得繼續做這件事。」

營口是谷建芬老師宣傳推廣《新學堂歌》的第一站,來自文化、教育、新聞等系統的12名志願者,成為全市第一批宣傳推廣大使。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薛靜告訴記者,下一步將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開展《新學堂歌》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在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的沃土上成長。(光明日報融媒體記者 畢玉才 劉 勇)

相關焦點

  • 講給孩子聽的音樂故事——谷建芬
    從小,谷建芬就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覺得歌聲帶給她的東西是那麼美好,有時候又覺得歌聲帶給她一種說不上來的悲傷,音樂就好像是她生命裡不可缺少的。所以,長大後谷建芬一直也沒有離開音樂。
  • 谷建芬簡介
    谷建芬,當代著名女作曲家。祖籍山東省威海市,1935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她的父母於20世紀30年代初去日本謀生。後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他們不堪受日本人的欺侮,憤然於1941年回到祖國。歷任中央歌舞團作曲,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致公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等職。谷建芬50年代畢業之後一直擔任當時的中央歌舞團(現中國歌舞團)的創作員至今,創作作品已近千首。
  • 音樂泰鬥谷建芬和她的明星學生們:毛阿敏、那英、孫楠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如果沒有谷建芬老師這三個人不可能像今天火成這個樣子,如今谷建芬老師的學生都已經成了樂壇鼎鼎大名的大咖級的導師了除了提到的這三位天王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谷建芬老師的作品對七零後、八零後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像《年輕朋友來相會》《綠葉對根的情意》《思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等等
  • 谷建芬10年創作近50首古詩兒歌 賦予古詩新意味
    谷建芬領銜創作的「繪本+光碟」《新學堂歌》等十本童書,獲得年度最佳童書。在大家印象中,說起谷建芬,就有一串優美的旋律在流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今天是你的生日》《那就是我》……她的歌在中國大地上傳唱了幾代人,但很多人不知道,十年前,邁入古稀之年的谷建芬痛感新兒歌的缺失,就立下心願「晚年要為孩子寫一些歌」。她不僅為孩子寫歌,還要將中華五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經典帶到孩子最早的記憶裡。
  • 一生在歌唱的谷建芬,曾遭遇丈夫和女兒接連去世打擊,85歲未退休
    這首經典詩詞的重新創造者便是經典的音樂創作家谷建芬老師。這位不求名利的老藝術家歷經時代變化,給大眾留下了一代回憶。即使經歷了親人的接連離世,仍然沒有放棄音樂的夢想,拖著疲憊的身體也要堅持前進。一心沉醉音樂夢谷建芬出生於日本大阪,祖籍山東。20世紀30年代時,由於戰亂的原因,她的父母去往日本謀生。還處於日本生活時,谷建芬便對音樂產生了濃重的興趣。
  • 十餘年譜寫50首「新學堂歌」 81歲谷建芬傾注全部深情
    上周末,第十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保利劇院舉辦兩場公益兒童音樂會,由谷建芬創作的「新學堂歌」在音樂會上唱響。看著小朋友們天真的面龐,聽著臺上臺下傳來的聲聲合唱,谷建芬的眼眶再一次紅了。 谷建芬創作的「新學堂歌」脫胎於「學堂樂歌」。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在我國新式學堂創作的歌曲,李叔同的《送別》就是傳唱至今的代表作。
  • 我有幸與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一面之交
    ▲谷建芬老師生活照《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燭光裡的媽媽》、《那就是我》、《歌聲與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滾滾長江東逝水》、《思念》等等,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出自她的手。谷建芬老師是中央歌舞團的專職作曲,整場演出的音樂大多由她執筆,特別是那處開場歌舞,她用火車律動的節奏,沁心動聽的旋律譜出了美妙的歌聲:"哎一火車火車快快地開,親人們在把我們等待,跨過黃河越過長江,一直地一直地開向雲貴高原來……」。▲谷建芬老師在家中留照煽情的歌舞演得指戰員熱血沸騰,掌聲雷動。
  • 九十年代內地最紅的十位歌手(上)
    20世紀的九十年代,中國的電影和流行音樂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在這短短的十年間誕生了非常多的優秀歌手和演員,直到現在這些人還依舊在娛樂圈活躍,甚至左右著整個娛樂圈的發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中國內地九十年代最紅的十位歌手:1.劉歡 代表作《千萬次的問》《好漢歌》劉歡,天津人,師從谷建芬老師。劉歡在九十年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編那時候還是個四五歲的娃娃,家裡的電視還是黑白的,但是小編就已經會唱劉歡的那首《好漢歌》,當時有很多的經典電視劇和電影的主題曲都是劉歡唱的。
  • 谷建芬沒有剽竊 "三國"作曲糾紛案一審判決
    據悉,此案是全國第一例音樂著作權糾紛案,當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女士被推上了被告席。原告吳振邦指出,被告的作品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吳振邦是河南省焦作市群眾藝術館退休幹部。1988年,《歌曲》編輯部、中國文聯出版公司聯合舉辦「全國如意杯詞曲作家、演唱家成才之路大選賽及系列講座」(以下簡稱「大選賽」)。
  • 英恩師谷建芬評價那英:長副好嗓子,長個狗腦子
    提起谷建芬老師,很多人都知道她是我國著名的女作曲家,她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們童年的記憶,如《歌聲與微笑》、《媽媽的吻》、《綠葉對根的情意》、《思念》、《燭光裡的媽媽》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她其實也是國內很多歌壇大佬的恩師,田震、毛阿敏、那英、劉歡、孫楠都是谷建芬的得意門生。
  • 谷建芬編曲,課本古詩詞唱出來
    市教委介紹,目前已經創作了五十餘首作品,並錄製完成了音樂光碟,將陸續發放到全市每一所中小學。5月29日,《「四季」——谷建芬新學堂歌青少年作品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17首詩歌悠悠唱響。這些歌曲都是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創作的。
  • 谷建芬《新學堂歌》音樂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歡樂唱響
    讓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代代相傳谷建芬《新學堂歌》音樂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歡樂唱響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28日晚,谷建芬《新學堂歌》音樂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校區禮堂歡樂唱響。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用十餘年時間,將經典詩詞與多種音樂元素相融合,創作了生動活潑、朗朗上口的新時代兒歌《新學堂歌》。《新學堂歌》弘揚主旋律、追求真善美,飽滿立體地呈現了古詩詞的藝術魅力與時代價值,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機和活力,首演以來,社會反響熱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當晚演出在稚嫩的童聲吟誦中拉開帷幕。
  • 經典兒歌斷檔十多年 教材裡的兒歌孩子喜歡嗎?
    經典兒歌斷檔十多年 教材裡的兒歌孩子喜歡嗎? 2013年03月20日 14:38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王晰王俊凱大年初一傳唱經典 流行男低音與著名男中音的經典碰撞
    2月16日農曆大年初一晚,央視一套新春巨獻詩詞經典傳唱節目《經典詠流傳》迎來第一期節目,歌手王晰作為首發陣容的經典傳唱人,與青春偶像王俊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和歌手譚維維一起,用流行的方式把經典唱給全國的觀眾朋友們聽!
  • 90後音樂老師改編「勵志版」流行歌唱火了「村裡的孩兒」
    「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 李平:「村裡的孩兒」(名字)是我起的。當時設計那個logo也是我自己設計的,也是求了很多人,但是都沒理我。就說一天整這沒用的幹啥。「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 李平:其他學校的老師,他錄完這個作品之後,他會艾特「村裡的孩兒」,能夠把正能量的歌詞傳遞給世界每個角落的每一個孩子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她是那英的老師,一個選擇直接取消獲勝者資格,一代歌后淪為保姆
    不得不說那英是一位優秀的音樂人,對音樂的理解和造詣沒人敢否認。然而,那英在音樂道路上能走得這麼順暢,有一個老師不可忽略。01谷建芬,著名的音樂藝術家她是當代著名的女作曲家,平生獲獎無數,現在是中國文學藝術界第十屆榮譽委員
  •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
    對流行音樂的關注,不僅是技法迭代、傳播創新、表演形態創新層面,更要關注它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流行音樂吸引大眾,是因其觀照著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唱出人們心靈的「主旋律」。李海鷹:音樂成為時代的見證,便能常聽常新。流行音樂創作導向是引領大眾審美以及行業發展的關鍵。沒有創新就沒有流行,創新是流行音樂的魅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