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大小便,是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本

2020-12-22 騰訊網

大多數小兒生後12小時內開始排出糞便即「胎糞」。在生後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糞,顏色為深綠色、棕黑色或黑色,呈黏糊狀,無臭味。以後隨著給小孩餵奶,糞便顏色逐漸變淡,一般在3~4天內胎糞排盡,小兒糞便遂轉為正常的黃色。

如果小兒生後24小時以後不見胎糞排出,應對小孩進行檢查,看看有無肛門、有無腹部膨隆和包塊等以確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異常。

多數小兒生後第一天就開始排尿,但尿量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數開始也較少,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開始較深,一般呈黃色,以後隨著開始餵奶,小兒攝入的水分逐漸增加,小便總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數也逐步增多,到生後一周小便次數可增至每天10~30次;小便顏色也逐漸變淡。

少數小兒生後剛排出的小便略帶磚紅色,這是由於尿酸鹽沉積所致,屬正常現象,只需增加餵奶量後過幾天即可逐漸消失,一般不必特殊處理。

判斷新生兒大小便是否正常

新生兒大小便是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本。

大便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綠色粘稠的大便,醫學上稱為「胎便」。胎便中含有胎兒時期的腸粘液腺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皮脂、膽色素等,這種腸腔中的混合液並非是腸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擔心。如果新生兒出生36小時後尚無大便排出時,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細心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質量,也可以得知媽媽的營養是否適當,以便調整飲食結構及科學哺乳。例如:

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且糞與水分開,大便次數增多,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為糖分過度發酵使新生兒出現腸脹氣、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媽媽應該限制攝糖量。

當母乳中蛋白質過多時,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臭味特別重,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的攝入量。

當母乳餵養不足時,大便色綠量少且次數多,新生兒常因飢餓而多哭鬧。

當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且膿性腥臭。

小便

新生兒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後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黃透明,開始量較少,一周後排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20餘次。

如果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尚無小便排出時,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母乳餵養的嬰兒排便次數應是多少?

母乳餵養嬰兒在出生後幾周內,每天可有幾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後均排便,通常是淺黃色麵糊狀或濃奶湯樣便。在1~3個月時排便次數可減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還有的需隔1天或更長時間排便1次,只要嬰兒沒有不適,就不必擔心。母乳餵養嬰兒的便即使2~3天便1次時,都應該是軟的。

人工餵養的嬰兒每日可排便1~4次,並逐漸過渡到每天1~2次,主要應觀察大便的質地是否正常,如果大便的質地正常,那麼排便的次數不是重要的。

九種異常大便的性狀及處理:

1.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粘液狀。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這種大便也稱「飢餓性大便」。只要給予足量餵養後,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腸道感染的可能性,那麼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3.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4.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粘液,有時呈豆腐渣樣。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5.大便惡臭如臭雞蛋味。這是提示孩子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輔食。還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以幫助孩子消化。

6.大便變稀,含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7.大便為淘米水樣,排便無腹痛,嬰兒快速出現脫水、抽搐、休克等症狀。孩子患霍亂病的可能性比較大,必須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黃疸、瘙癢等症狀。首先考慮是膽道梗阻,應該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

9.血便。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嬰兒腸道出血,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以上狀況均需要立即到醫院診治。

相關焦點

  • 怎樣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
    今天我們就跟著超人媽咪蒲蒲學習判斷新生兒有沒有吃飽?足月寶寶出生後如果沒有別的原因,我們要抓住開奶的黃金時間0.5~24小時,當然是讓寶寶吮吸的越早對寶寶越好,讓寶寶吮吸的越勤,媽媽就不用愁母乳不足了。寶寶有沒有吃飽我們一是看他的大小便。新生兒胃就像一個玻璃珠那麼大,一次吃一點點就飽了。
  • 觀察這幾點,尤其是最後一條,輕鬆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
    當一個小寶寶出生之後,餵養和照顧這個小傢伙成為媽媽最重要的任務,但是一些新手媽媽因為缺乏經驗,不知道寶寶到底能不能吃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夠會影響發育,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怎麼判斷應新生兒到底是吃得夠不夠呢?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了,有哭鬧說明是沒吃飽嗎?
    新生兒的能量來源主要靠母乳或是配方奶,只有吃飽睡好才能保證正常的健康成長。新手父母對於剛出生的只會哭新生兒,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今天簡單教大家幾招~四招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了第一招、吃飽才能睡得好正常的寶寶吸飽奶後會有一種滿足感,並能安靜地入睡,直到下次吃奶之前才有些哭鬧,這是吃飽奶的表現。如果以完奶後寶寶仍哭鬧不安,或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表示沒有吃飽,應適當增加奶量。
  • 新生兒多久餵一次母乳?如何判斷是否吃飽?迷茫的新手媽媽看過來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育兒困擾,新生兒多久餵一次奶,按時按點喂?每次吃多少?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新生兒哺乳時間怎樣安排最科學?另外對早產兒,少食多餐可以讓寶寶吃到更多的乳汁。按需哺乳還有一個好處,吃奶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很多新手媽媽因為不會給新生兒哺乳,導致乳頭皴裂疼痛。而新生兒期是寶寶學習和鍛鍊吸吮能力的最佳時刻,所以多讓寶寶吸吮乳汁,熟練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方法,寶寶才能吃得好、吃得飽,健康地生長和發育。
  • 母乳餵養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3大判斷標準,當媽的要知道!
    母乳餵養的寶媽寶媽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怎麼樣判斷自己的寶寶是否吃飽了,如果寶寶沒有吃飽,怎麼來判斷呢?母乳親餵不同於瓶餵養的寶寶,寶媽們可以通過瓶子喝了多少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或者說是吃得多了還是少了.從新生兒的成長開始,寶寶吃多少的奶是有一個參照標準的,雖然不能說適合所有的寶寶,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參照,多一點或者是少一點問題都不大,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但是母乳餵養就不一樣,完全沒有參照標準.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吃飽了還是沒吃飽呢?家長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做參照.
  • 新生兒是否健康:10條新生兒健康標準,你家寶寶達標了沒?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寶寶出生之後,一家人歡喜的不得了,同時也擔心新生兒是否健康。我們沒有儀器,只能通過感覺和肉眼來判斷。
  • 新手媽媽課堂:母乳餵養中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但是,很多新手媽媽不知道如何計算奶量,也不知道當前自己的奶量寶寶是否能夠吃飽。其實,儘管母乳餵養的寶寶不能像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一樣精確的計量寶寶吃進去的奶量,但是,也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小技巧判斷寶寶吃進去的奶量和寶寶是否吃飽了。
  • 如何判斷寶寶頭部發育是否健康?
    如何判斷寶寶頭部發育是否健康?今天呀 我們請來馬傑主任講講「兒童頭部健康」這個話題一、判斷寶寶頭部發育是否健康寶寶的腦部發育、頭顱是否畸形還有遺傳因素都影響著腦袋的大小,所以頭圍大小可以很好地反應他們的頭部發育健康情況,頭不大不小是最好的。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判斷這5點就夠了!
    但是是現實情況是,當媽媽們決心要給寶寶餵母乳時,卻發現奶水不怎麼夠寶寶吃,所以不得不給孩子添加奶粉。但是母乳、奶粉混合餵養一段時間後,媽媽們的奶水會變得越來越少。 寶媽們是否也懷疑過自己的奶水不夠寶寶吃呢?看到寶寶哭鬧不止,心裡就覺得是自己奶水不夠寶寶吃呢?其實有時候不一定是媽媽的奶水不夠!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否健康?達到這4個標準,那就恭喜你了
    寶寶的出生幾乎是每對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初次為人父母很多人心裡都會很慌亂,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了解,新生兒每天重複的事情不是吃就是睡,怎麼判斷他是否健康呢?其實可以從寶寶身體的一些狀況來了解,下面四個就是很重要的判斷標準。
  • 判斷新生兒是否健康的10個標準
    作者:寶寶知道 xpagan08629小寶寶出生了,這可是全家人的大事情。剛出生的小寶寶除了哭,就是睡,我們該如何判斷我的寶寶身體健康呢?1、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頭兩周每分鐘呼吸40-50次。
  • 怎樣判斷新生兒大便顏色是否正常?
    但是,正常新生兒大便次數多,不一定是腹瀉,這主要是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沒有完善,對消化系統指揮還不夠精確;另外,新生兒的肛門括約肌發育尚不完全,大便積聚時刺激直腸便可引起排便。那麼,怎樣判斷新生兒大便顏色是否正常呢?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胎便,顏色為深綠色或黑色,沒有臭味。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喝足」了呢?
    純母乳餵養的媽咪經常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怎麼樣才能知道寶寶是不是吃飽了呢?」,尤其是胸小的女性,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就更是容易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奶水不足,不夠寶寶吃。 的確,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由於缺乏經驗,加之寶貝又不會說話,一聽見寶貝哭很可能就以為是餓了,甚至好不容易看到寶貝能睡整覺時,結果還擔心不叫醒寶寶會不會餓著他。
  • 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不是看是否哭鬧,時間長短,而是……
    自從朋友家寶寶出生後,朋友說最考驗她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一般情況下寶寶吃奶的頻率比較頻繁,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吃奶這麼頻繁會吃的過飽,其實這不一定,給寶寶餵奶應該是按需哺乳的,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的時間限制,根據寶寶的需要餵奶,寶寶餓了要餵,媽媽覺得奶脹的時候也可以給寶寶喂。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呢?作為過來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經驗。
  • 剛滿月的寶寶該如何照顧?堅持按需哺乳、關注睡眠、大小便、體重
    滿月以後,寶寶的體重、身長等發育非常迅速,因此對營養的需求很高,母乳餵養尤為重要。我們來看看滿月後寶寶的體重、身長、頭圍、胸圍正常參考值: 滿月後的寶寶,他們每天需要睡眠14~17個小時,白天睡眠2~3次,每次2~2.5個小時,夜間睡眠大約10個小時。這時與新生兒期相比,覺醒的時間越來越長,每天上午八九點鐘可能是覺醒時間最長的,不再是每次吃奶後都能入睡。 如何判斷寶寶的睡眠是否充足呢?嬰兒睡眠時間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只要寶寶身體健康,生長發育正常,白天精神狀態好,就說明寶寶睡眠還是充足的。
  • 寶寶大便不正常,到底是咋回事?看完這個表就明白了!
    新生兒大小便是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本。而且通過觀察寶寶的大便,可以了解母乳的質量,也可以得知媽媽的營養是否適當,以便調整飲食結構及科學哺乳。比如: 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且糞與水分開,大便次數增多,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
  • 新手媽媽須知:新生兒總是頻繁吃奶,怎麼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寶寶出生之後,新生兒的餵養問題牽扯著媽媽的心,寶寶頻繁的吃奶,到底要餵多少奶?怎麼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這些常見問題都是新手媽媽應該了解的。當時我有了寶寶後,就是總給寶寶餵奶,婆婆還說我又給孩子吃,奶水挺好,餵的寶寶特別健康,都倒樁臉了。當時還怕寶寶會不會變成小胖子,別人都說這是奶胖,等著添加輔食下地走路之後就會消去了,果然現在變得苗條了。
  • 該怎麼判斷新生兒有沒有吃飽
    寶寶剛出生,新手媽媽們都很擔心一個問題:寶寶究竟有沒有吃飽呢?新生兒寶寶到底吃沒吃飽,我們主要這幾個方面:一、觀察寶寶的大小便情況出生後三天:平均每天2~3個溼尿布,至少2次大便,便便為黑色或墨綠色;出生一周後:平均每天6~8個溼尿布,至少2次大便,便便為稀軟的金黃色;二、觀察寶寶的體重寶寶體重的增加量是判斷是否吃飽最可靠的標準。
  • 新生兒大小便有何特點?
    有的新生兒胎糞排出遲緩,會使黃疸加重。如果小兒出生後24小時內無胎糞排出,應考慮是否因消化道畸形所致。  胎糞排出後,寶寶的糞便逐漸變成黃色。由於餵養的食物的不同,大便也不一樣。母乳餵養的寶寶糞便通常為黃色、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
  • 寶媽分娩後,新生兒的護理可以通過大小便來分辨寶寶的健康狀況
    現實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會根據寶寶的排便情況來看寶寶是否健康。寶寶的大小便就像是一 個晴雨表,可以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況。父母通過觀察寶寶糞便色、氣味和性質等了解寶寶的消化道是否正常。正常情況下,寶寶的糞便是黃色的,當糞便出現異常時,就是寶寶的身體在發出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