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會暈機、不懂軍事、沒軍職的宋美齡為何被稱作中國空軍之母
抗戰爆發前夕,宋美齡擔任了國民黨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重要職務。宋美齡為國民黨空軍的建設確實付出了許多的心血,也確實做出了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很大的貢獻,同樣她也有過重大的決策失誤。
1936年,宋美齡就任隸屬於軍事委員會的航空署秘書長,實際上成了國民黨空軍的「司令」。一個乘飛機就會暈機,且不懂軍事、沒有軍職,又完全不懂如何建立現代兵種的女人,居然被稱為中國「空軍之母」。
這在中外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宋美齡也承認自己是「空軍之母」,而且數十年來她最喜歡的胸飾也是「空軍飛行徽章」。
宋美齡為什麼會對國民黨空軍情有獨鍾?可以說宋美齡較早就認識到空軍在國防中的作用,1937年3月12日,她在上海《英文晚報》發表《中國航空》一文,把航空事業的發展,看作是中國統一的最重要條件。
在這篇文章中她強調:「一切促進中國統一的新發明,或許要推飛機的功績,最為偉大。飛機不僅能拉近邊遠省份與各省以及與中央的距離,且可迅速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在沒有飛機以前,尤其是邊遠各省的官吏,大都各自為政,和中央相當隔膜。」(《蔣夫人言論集》)她認定航空發達,有助於蔣介石國民黨政權的統一和穩固。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正是利用空軍這一陣地,宋美齡開始在蔣介石政府的權力舞臺上,嶄露頭角,爭得一席之地,於是中國近代史上多了一個「空軍之母」的稱謂;同時,在宋美齡的政治生涯中,當上「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成為她邁向權力之路的一個奠基石。
為了對當時美國軍用飛機有全面的了解,宋美齡花了不少時間,對各個美國飛機製造商飛機的特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有關航空理論、飛機設計、飛機配件等,宋美齡都在20世紀30年代初、中期,作過廣泛的了解和接觸。以宋美齡一個留學美國的大學畢業生,而且專攻的是文學、藝術、哲學方面的課程,對她來說確實勉為其難,對國民黨即將新建的空軍,更無疑是一大冒險。
這是蔣介石別無選擇的選擇,然而,宋美齡並沒有讓他失望。
這位只受過音樂、文學教育的女人,為了協助她丈夫實現政治野心,全力投身於對航空理論、飛機設計、比較各種飛機部件優缺點的技術刊物和空軍訓練的研究上。終於,憑著她的口才和組織能力,爭取到美國國防部的支持,著實讓美國的飛機製造商對國民黨的軍火購買力,大為吃驚。宋美齡一出手就訂購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飛機,這筆大買賣的確讓當時紐約的軍火商喜出望外,從此把宋美齡視為大主顧,畢恭畢敬。於是就有了第一批屬於中國的較為先進的飛機,為未來國民黨空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宋美齡擔任這一職務,是優劣參半的。她具有人事調和作用,但缺點是沒有軍事採購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大部分飛機的採買,基本是通過宋子文在美國活動。除此之外,蔣介石在建立國民黨空軍之初,其戰略的考慮是以中共作為其假想之敵,而不是以日本侵略軍為最主要的敵人,所以,在最初的建構藍圖上,就欠缺一股恢宏氣勢。儘管如此,宋美齡也成了事實上的中國空軍司令,這在中外婦女歷史中是沒有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