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1898 -1948),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
圖為:朱自清
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後,曾在江蘇、浙江一帶教學,並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北京解放前夕,因胃病、胃穿孔在北大醫院辭世,終年51歲。
圖為:課文《背影》的插畫
以上是朱自清教授的簡歷,您也許會問,這與穿耳洞、戴耳環有什麼關係呢?我跟您說,關係肯定是有,不然,筆者也不會選擇這樣一個題目。
朱自清的母親因朱自清之前有兩個兒子不幸相繼夭折,為了讓朱自清順利成長,乃按當地的習俗,為朱自清穿了耳洞、戴上耳環,企圖以男扮女裝的方式,騙過閻王爺。朱自清當然不願意戴耳環,但是,為了不讓母親操心,仍勉為其難地戴著耳環,默默地忍受著他人異樣的眼光,這也養成了朱自清內向、靦腆的性格,講話還有一些口吃。直到19歲結婚前,才徵得母親的同意,取下了耳環。
圖為:左為朱自清
結論一:朱自清穿耳洞、戴耳環是為了男扮女裝,避免夭折。
元朝末年,陳友諒與朱元璋爭奪天下。傳說,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有帝王之命,但是,天下最終為朱元璋所得,為什麼呢?原因是陳友諒幼時體弱多病,其母為了使陳友諒順利成長,故予以穿耳洞,將其當做女孩子來養育。打了耳洞,就洩了帝王之氣,辛辛苦苦一生,也沒有當成幾天皇帝。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是真是假,也不必認真追究。
結論二:陳友諒穿耳洞、戴耳環破了相,洩了帝王之氣,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
寫到這裡,再補充一點兒史料,據說,鹹豐皇帝對獨子載淳(同治皇帝)非常疼愛,由於怕他夭折,就按照民間的方法,給他穿了一邊耳洞,帶著一個純金制的龍形耳環(同治皇帝屬龍),意思是希望他像女孩子一樣,好養活。可惜,載淳(同治皇帝)未滿19周歲就去世了,也許真的就是穿了耳洞就洩了帝王之氣的緣故吧!對於這件事的真實性,筆者沒有去核實,僅供參考吧!
女人穿耳洞、戴耳環是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漂亮,更有魅力。唐朝詩人自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說的是剛剛出浴的楊玉環,身上披著一層薄紗,皮膚像脂玉一般白嫩,姍姍而來,雲鬢花顏,耳朵上的金步搖前後晃動,真是「天生麗質」呀,難怪唐明皇激動不已,馬上就「芙蓉帳暖度春宵」了。步搖是什麼,據說就是耳環一樣的東西。
結論三:女人穿耳洞、戴耳環是為了增加女人的嫵媚。
筆者行醫多年,也曾見到一些女孩子穿了鼻洞、舌洞,甚至是肚臍洞,在這些部位穿洞戴環是不是增加了女人的魅力,筆者不好評說,但是,依筆者之見,最好別多此一舉。
穿耳洞、戴耳環的歷史悠久,筆者注意到,四川廣漢「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額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有的還不只一個。這還不是穿耳洞最早的證據,據內蒙古赤峰市考古發現,人類戴耳環的歷史已超過8000年。
結論四:穿耳洞、戴耳環的歷史悠久。
據說,穿耳洞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警示作用。在原始社會,在一些少數民族部落,有些女人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於是,有人便想出在女人的耳朵上紮上孔,掛上耳環,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後來,這種習俗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就變成漢族人的風俗了。
結論五:穿耳洞的最初意義在於約束女人,不要紅杏出牆。
民間有一個傳說。說是古代有一個姑娘患了眼病,不久雙目失明。一天,一位名醫路遇,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就在她的兩側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銀針。說來也怪,這神奇的銀針竟使姑娘重見了天日。為了銘記名醫之恩,這位姑娘專門請銀匠製作了一雙耳環戴在耳垂上。從此以後,這位姑娘越發眉清目秀,豔麗撩人。此事一經傳開,婦女們紛紛仿效,一直流傳至今。其實,那位神醫的穿耳明目正是我國古代醫學的一種「耳針療法」。現代醫學證明:刺激耳垂正中的穴位,對保護視力、防治各種眼疾,尤其是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
結論六:有人認為,佩戴耳環是中醫「耳針療法」起源的一種說法。
耳垂是耳朵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地是耳鼻咽喉科醫生的管轄範圍。作為醫生,筆者只想提醒讀者以下幾個問題。
1.許多年輕的姑娘穿耳洞並不是由耳鼻咽喉科醫生施行的(其實,我們挺願意幫你們做這件事),有些人相信「無痛穿耳」的廣告,在街頭消毒不完善的情況下就做了穿耳洞手術,這樣很容易造成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就有可能發展成為耳郭化膿性軟骨膜炎,最後形成「菜花耳」,不可不慎吶!
2.對於有瘢痕體質的人,由於穿耳洞,還可能造成耳垂瘢痕疙瘩,而且,一旦形成瘢痕疙瘩,治療起來非常困難。本來是為了美,反倒增加了醜,這不是弄巧成拙嗎?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筆者曾廣泛搜集古代資料,想找出一位美女,比如皇后,嬪妃、才女什麼的,因為穿耳洞,形成了耳垂瘢痕疙瘩,只是至今還沒有找到這樣的證據。
3.穿耳郭比穿耳垂危險更大。耳垂主要由脂肪構成,不太容易感染,而耳郭主要由軟骨構成,容易感染。至今,筆者還沒有見到過因為穿耳洞造成的「菜花耳」,但是,因外傷造成的菜花耳筆者可是沒有少見。
行了,就說到這兒吧。
(本文摘自解放軍總醫院王榮光教授的《古今名人與耳鼻咽喉疾病》一書(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三晉出版社出版),本文獲得作者授權發布,未經王榮光教授授權禁止其他媒體轉載)
歡迎關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微信!
官方網站:http://www.cmaent.org.cn
本刊微信(2個號功能不同,均歡迎關注):
可分別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