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曹文軒老師的《草房子》如油麻地的水一般,潤人心脾。書中文字的美、人的美,蕭媽覺得給六年級,或最早五年級孩子來讀,會更能合適些。
而這次接到廈門市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的《草房子》閱讀課課程安排,授課對象是四年級,要如何來安排課件呢!
望著書桌上一排排適合各年段孩子的經典書目,突然發現,從三年級到四年級的過渡期中,各書目中的人物形象更複雜,更多面性了。
比如三年級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查理無一缺點,而其他4個孩子卻無一優點。再比如《洋蔥頭歷險記》中的洋蔥頭無一缺點,而番茄騎士無一優點。人物性格簡單。而越往高年段,比如《湯姆索亞歷險記》,湯姆的人物性格就塑造非常豐富了。
這在文學作品中稱為「圓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圓形人物」符合生活中人物性格特點,複雜變化;而「扁形人物」常常是孩子們口中簡單的「好人」和「壞人」。
另外,蕭媽發現,一些孩子即便是到了小學高年段,在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判斷時,思維也習慣是較單純的「對」與「錯」。
蕭媽覺得這其實是思辨力的訓練不夠,這樣的思路在語文考試的閱讀理解中會答題不全面,而且不利於孩子對現實社會進行全面認知,也就比較缺乏包容心。
因此,對於這次給四年級孩子的《草房子》閱讀課,蕭媽計劃從「認識文學作品中的圓形人物」作為教學重點,「用包容心來認知世界」作為教學難點。
2020年11月26日下午,蕭媽受廈門市同安區「親子悅讀成長工程」邀請,走進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四年七班。
首先,蕭媽老師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兩個文學作品人物——《洋蔥頭歷險記》的洋蔥頭和《西遊記》的孫悟空來進行對比,並引出「圓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概念。
接下來通過三個環節來導讀《草房子》。
第一環節作品簡介還是從發現《草房子》書封面開始,在同學們的積極發言中,找到作者、人物、地點等等信息,並通過一個朗讀者節目中董卿採訪曹文軒的視頻,讓同學們了解本書的創作背景;
第二環節是發現人物性格。蕭媽老師提取書中禿鶴和秦大奶奶兩個人物的精彩章節,通過朗讀方式,讓同學們發現人物性格的變化。
並引出第三個最重要的環節——認知圓形人物。並讓同學們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圓形人物。並理解無論對人對事,都要更全面更寬容的來對待。
最後,蕭媽老師與同學們共同朗讀一首《草房子》的現代詩,在悠揚的音樂與同學們深情的朗讀聲中,為本場讀書會畫上一個小小句號。
蕭媽正要說結束語時,看到同學們依然特別專注的眼神,便臨場發揮,請了兩位同學分享今天的課堂收穫。
而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們能否越來越懂得讀懂書中的、生活中的圓形人物呢?
蕭媽相信,只要《草房子》中的風在繼續吹拂著蘆葦蕩,一切都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