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亮劍」五大學科競賽
30人獲「省一」,1人獲全國金牌並保送清華
( 來源:青島日報)
近期,物理、數學、化學三大學科競賽山東省賽區成績陸續發布,青島21名高中生獲得省一等獎,數名學生進入省隊。生物競賽山東省賽區成績和全國決賽成績均已出爐,青島9名高中生獲得省一等獎,其中1名學生摘得全國決賽金牌並進入國家隊。信息學奧賽尚在比賽進程中。一時間,學科競賽又成為家長們討論的「熱詞」。隨著高校保送政策、自招政策、綜招政策的變化,近些年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呈現出怎樣的趨勢?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二中成最大贏家 全市化學成績五年最優
今年生物、物理、數學、化學四大學科競賽共有30名青島高中生獲得省賽區一等獎的好成績。生物競賽省一等獎共有9名青島高中生上榜,其中青島二中6人、青島五十八中1人、膠州一中1人、萊西一中1人。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競賽全國決賽中,青島二中學生綦熙摘得金牌並成功入選國家隊,目前已經保送清華大學。
物理競賽省一等獎共有6名青島高中生上榜,其中青島二中1名學生入選省隊。6名學生中,從學校分布來看,青島二中2人、膠州實驗中學2人、平度一中2人。
數學競賽省一等獎共有4名青島高中生上榜,其中青島二中2名學生入選省隊。4名學生中有3名來自青島二中,1名學生來自青島五十八中。
化學競賽省一等獎共有11名青島高中生上榜,是我市近五年來取得的最好成績。其中,青島二中1人、青島九中2人、膠州一中2人、萊西一中6人。
保送與自招政策收緊 獲獎學生參加綜招仍有優勢
過去,獲得學科競賽省一等獎的學生就可以得到高校保送資格。但是隨著教育部對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如今只有摘得全國金牌的學生才有機會被保送。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近年呈現收緊趨勢,自招名額大幅減少,報名門檻大幅提高,優惠力度也大幅減弱。在2019年高校自招中,許多高校將報名的最低 「門檻」定為學科競賽省一等獎。學生真正獲取自招資格後,得到的降分優惠大多也是高校投檔線下20分以內。
不過近年來隨著高校綜招政策的實施,參加學科競賽並且獲省級獎項的學生還是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以駐青高校2019年綜招政策為例,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都規定,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競賽中獲省三等獎以上名次,可以作為報名資格。
學科競賽熱度只增不減 學校加大相關培訓力度青島二中競賽主管教練郭京君此次帶出了一枚生物競賽全國金牌,他告訴記者,學科競賽成績在高校保送和自招層面能夠發揮的作用確實有所削弱,不過許多家長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孩子走競賽路。他指出,學生與家長對參加競賽的目的應該有所把握,從得獎率來講,學科競賽其實是很「小眾」的路徑,它要求學生綜合成績好、學有餘力、悟性高,同時對教練水平有很高要求,得獎背後的艱辛是許多人想像不到的。如果少一點得獎的功利心,學生參加競賽鍛鍊對學科學習、能力提升等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平度一中物理教師於喜波告訴記者,雖然高校保送和自招政策有所收緊,但高校綜招的興起還是讓許多學生和家長看到了參加學科競賽的優勢。對一所縣級高中來說,學生能在學科競賽中獲省一等獎並不容易,但是近年來可以明顯感覺到,家長對學科競賽認知度和關注度越來越高了,學校也在加大競賽教師培訓力度,力求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他認為,追求獲獎和升學優勢只是家長及學校重視學科競賽的原因之一,另一重要原因在於競賽對學生文化課學習的促進。學校曾經做過統計,雖然參加競賽佔用了學生不少時間,但反過來學生文化課成績上升了。
理性逐漸代替功利 家長更看重心智能力培養
青島二中學生家長楊女士感到,近年來身邊參加學科競賽的孩子只增不減,她的孩子去年在信息奧賽中獲得省一等獎,向她「取經」的家長越來越多,許多家長鼓勵孩子從小學開始學奧數、編程等。在她看來,學科競賽熱度的上升並非因為家長多麼功利,反而代表著一種理性回歸。
「能夠通過學科競賽獲得升學降分優惠的孩子畢竟只是鳳毛麟角,家長們也都明白這一點。」楊女士認為,升學優勢只是參加學科競賽的「附贈品」,大多數家長更看重的是學科競賽平臺給孩子帶來的鍛鍊和提升,這是一種鍛鍊學科思維、提升學習能力和心智的很好的途徑。
青島二十六中學生家長李女士也贊同楊女士的觀點,她說,家長的這種心態並不難理解,就像許多年前,青島學鋼琴的孩子並不多,近些年鋼琴考級在升學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但青島的琴童反而越來越多。「歸根結底,家長們對孩子的培養更加回歸教育初心,更加理性了。」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沐源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三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