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好不容易熬到快和寶寶見面的日子了,準媽媽的心情也會變得很複雜。一邊是想到馬上要和寶寶見面的激動,一邊又是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寶寶會降臨。臨近預產期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症狀會出現的,通過這些症狀可以幫助女性了解是否需去醫院待產,不會錯過最佳的分娩時間。
一、臨產前的一些症狀
1、宮縮導致腹痛
在臨近預產期時(前兩周左右),身體會做出一些前期準備的工作,讓你的子宮頸變軟、變薄,也許還會使你的子宮頸稍微張開,而這時明顯的感覺就是出現不規則的肚子疼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子宮收縮。
不過這時的宮縮持續時間比較短,一般不超過半分鐘,並且沒有什麼規律,休息一會就能緩解,所以也叫假臨產。但是如果準媽媽的腹痛持續的增強,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並且伴有規律,那就可能是快要生產了。
2、分泌物增多
對於準媽媽來說孕晚期分泌物變得多起來可能就是馬上要生產了,一般來說分泌都是無色無味的,而且不會有瘙癢的症狀出現。
3、感覺到胎兒下降感
如果準媽媽是第一胎,那麼可能會在分娩前2-4周的時候就會有胎兒下降的感覺,但如果已經不是第一胎的一般不會再次有這種感覺的·。
4、見紅
臨近預產期,會開始出現宮縮,此時宮頸分泌的液體就會開始排出體外。帶出少量的血液,從而出現我們常說的見紅。見紅是分娩前比較可靠的徵兆,只要是見紅那就說明分娩就在這幾天了,準媽媽可要時刻做好準備。
5、小便增多
在預產期前一周左右,小便次數增加。因為這時候胎兒開始下降進入骨盆,子宮底也隨之下降,因為壓迫了膀胱,使膀胱儲尿量減少,小便次數就增加了。
6、破羊水
羊水是環繞在胎兒周圍的液體,當要分娩時,這層囊膜會破裂,流出清亮的液體,有時含胎脂或胎糞,稱為「胎膜破裂」。破水的孕婦應立即去醫院,以防臍帶脫垂危及胎兒。通常破水後24小時內會自然臨產。
以上這五點基本上可以說是分娩前的明顯徵兆了,如果準媽媽出現了這五點徵兆,那麼可要一定注意了及時去醫院待產。
二、讓分娩變得更容易的因素
在待產時,我們在醫院會碰到許多待產的準媽媽,通過聊天及觀察會發現每個準媽媽分娩時間都不相同,有的進產房沒多久母子就出來了,有的進去幾個小時卻還沒動靜,相信很多媽媽都在想為什麼有的人生孩子怎麼那麼容易?自己分娩會怎麼樣呢,下面就一起來揭秘哪些因素使得分娩變得容易。
1、年輕就是資本
一般來說,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3歲到29歲。大部分女性在29歲之後,身體的生理機能開始衰退,流產的機率相對增加。特別是35歲前後的備孕媽媽,不僅體力會受到影響,而且產道也會有所影響。但是,經常鍛鍊的女性最佳生育年齡也會相對延長。
2、合適的身高
以160公分為分界點,身高越高的人分娩就越輕鬆。因為一般來說長得高的人骨盆相對也比較大,這樣胎兒會更容易通過產道。
3、控制好孕期體重
準媽媽在孕期一定要控制好體重,因為體重過輕或者過重都會增加分娩的難度。
4、孕期多做運動
孕期多做運動是有很多好處的,增強體質、緩解疲勞、促進胎兒身體發育等,運動能夠增加腹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使關節和韌帶變得鬆弛柔軟,可以幫助準媽媽在分娩時放鬆肌肉。
5、生二胎
一般來說,二胎的產程都會比頭胎短,很多生得快的媽媽往往都不是一胎媽媽。
6、心理狀態好
不良的情緒可能會導致宮縮無力,甚至加劇分娩的疼痛。所以,家裡人要協助媽媽進行心態的疏導,保持產婦心情的愉悅,增加分娩的信心。雖然生得快確實會讓準媽媽輕鬆很多,但急產也可能會有危險,所以生產並不是越快越好。心態好才是王道!
好了,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知道了孕婦分娩前都有什麼徵兆,以及如何讓分娩變得容易的因素,希望各位孕媽都能生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