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孤獨,還是社交障礙?區別在於有是否能力與人相處

2021-01-11 騰訊網

在網易雲上聽到一句分享:成年人的孤獨最為高級,不想被打擾,又渴望擁抱。初見這句話時,感覺像誰在監視自己的生活,這完全是我現在最真實的寫照。越長大越孤單,這句話真不是說說而已!

幼年時代,和任何一個陌生人都能玩半天,不知疲倦;童年時代,可以和身邊熟悉的同學、同桌暢談幾個小時,不會厭煩;青年時代,也能和三五個好友談天說地、不眠不休。而等到成年以後恍然回首,才發現,好像自己很長時間沒有和朋友一起做過交流了。有的時候心裡有些鬱悶和難過,想要找人分享,也不知道該跟誰訴說。

成年人的現狀:獨來獨往,社會交往甚少

大力是個程式設計師,每天工作強度非常大,經常在加班。別人上班時他在上班,別人休息時他在加班,別人相約走四處遊玩時他還在加班。漸漸的,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他工作忙碌,出去遊玩消遣就很少呼喊他了,因為喊了也沒時間參加。後來大力發現,難得有天不加班的時間,自己卻約不到可以暢談心事的朋友了。

小張畢業以後去了大城市闖蕩,生活節奏非常快。他的好友則留在了家鄉,一座三線小城市,節奏很緩慢。

兩人的工作內容毫不相干,生活圈子沒有絲毫的交集。一開始,兩人還經常約著出來玩,暢談心事。後來漸漸發現,小張感興趣的股票、房產和投資,朋友不愛聽;而朋友感興趣的教育、休閒,小張又沒時間接觸。兩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漸漸沒了共同話題,很有默契地斷了聯繫。

不管是因為休息時間沒有辦法重疊,還是因為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不能談論到同一處,又或是受限制於同事不能做朋友的殘酷現實,成年人的身邊朋友總是越來越少。成年人孤獨無友,仿佛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

社交障礙:沒有朋友,不知如何與人相處,聊些什麼的狀態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習俗都是過年中秋要團圓,離家在外找老鄉。人們喜歡熱鬧、喜歡大家圍在一起,那些處在孤獨中的成年人也並不例外。雖然他們處在孤獨中,但他們內心深處也渴望有知心好友,能夠給自己傷懷時的慰藉,給自己孤獨時的陪伴。

但很奇怪,他們想要好友的陪伴,卻又總是不願意邁出交友的第一步。

哪怕是在當別人伸出交友的橄欖枝時,不是因為不知道怎樣和人交往而退卻,就是懷疑別人有其他的目的、居心不良而在原地踏步,不願意付出自己的真心。就算有時候和同事之間,因工作需要湊在了一起,也總是處於講完工作就不知道聊什麼話題的狀態。

沒有朋友,不知道怎樣與人相處,這其實是一種社交障礙。有些人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絕不會想要去改變。

成年人身處孤獨但又不尋求改變的原因有哪些

有人在孤獨中會去迎合別人、找到朋友,有人卻寧可孤獨、不會尋求改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三:

1.完美苛責

有人出門必須畫上最精緻的妝容,衣服熨燙得整整齊齊,連頭髮絲兒都要散發著精緻的氣息。更別提做事了,那更是得一絲差錯都不能有。這是一種近乎完美主義的心態,不僅要求自己事事做到最好,也要求自己的朋友必須達到最完美的狀態,仿佛只有完美才能配得上他。當朋友的行為和他想要的完美狀態不匹配時,他便會流露出不友好的信號。

這種行為被稱為完美苛責,因為自身要求過高,而把同樣的高標準拿來要求別人,甚至當做責備別人的理由。但我們都知道,做人應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事事都用高標準來要求朋友,那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沒有朋友。

2.自卑討好

有句玩笑話叫做從小缺鈣,長大缺愛。由於父輩的疏忽和無奈,有些人從小就生長在沒有愛的環境裡,極度缺乏自信。為了贏得別人的喜歡,只能去無限度的迎合別人的喜好。因為自己自卑,所以無限制地討好別人。但感情從來不是單方面付出就能激情似火的,一個人討好別人久了,受夠了沒有尊重的日子,也不會再想要繼續這樣的狀態。

3.自視過高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這是一種對科學的崇拜,但也是一種自大。很多人只學到了他的自大,天老大地老二,而他老三。他對於自己的評價非常高,所有人都不被他看在眼中,也不配和他交朋友。就算偶爾有幾個能談得來的人,也會被他高高在上的姿態嚇住,從而退卻,放棄和他交朋友的心思。

說來說去,成年人的孤獨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自己。

作為成年人,應該怎樣解決孤獨的問題

人生苦短,誰也不想一輩子孤單而去。那作為一名孤獨的成年人,應該怎樣去解決孤獨的問題呢?

1.學會平和心態,更愛自己

要學會平和心態,學會愛自己。寧可沒有朋友,也千萬不能用犧牲自己放棄自我的方式去討好別人、迎合別人、被別人呼來喝去,沒有絲毫的尊重可言。

如果你的身邊,全是那種必須通過你的犧牲、討好才願意和你做朋友的人,不要懷疑自己有什麼問題,你不過是沒遇到真正合心意的、會愛護自己的人罷了。當緣分沒有來臨前,不要著急,慢慢等待,親密無間的感情終會到達你的面前。

2.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順勢而為

有些人心中擰著一口氣,自己一定要做得比所有人都好:工作要好、生活要好,就連交的朋友也要比別人更有本事。但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約束和壓制,這種近乎完美的心態並不會給生活帶來多少美好,只會讓你累得喘不過氣來。

當你沒有朋友、感覺孤單時,還要學會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和身邊那些普通的人做朋友並不會影響你的生活質量,不會影響你的未來,所以順勢而為,不要用那些條條框框和虛榮的標準來為難自己了。

你是否也感覺到孤單呢?那些孤獨的日子你是怎樣度過來的?歡迎把你的想法分享出來,讓更多人走出孤獨。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社交障礙,可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家長千萬要警惕
    社交能力需要從小鍛鍊,孩子們在和夥伴玩耍的時候表現如何,其實就可以看出他們在社交方面的一些「天賦」。自閉症一直以來被家長們視為大敵,生怕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與人交往等都會帶來極大的障礙。
  • 內心強大的人,一定習慣了孤獨!
    我們學習了太多如何與人相處的教條,不斷完善自己所謂「為人處世」的智慧。但似乎忘了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獨處的時光也很長。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之中,最需要處理的關係就是,如何與自己相處。你會害怕突然有一個人叫住你:「嘿,XX,你怎麼一個人逛街啊」,為了免於尷尬,你總會說朋友在附近之類的話來搪塞過去,你知道這種感覺並不好受,但久而久之也會習慣。有時候是不願意處在熱鬧之中的,能讓你相處的舒服的人並沒有那麼多,多數時候,你需要豎起神經,在觥籌交錯的玩樂之間還要不斷的完善所謂社交的智慧。
  • 孩子怕生,不與人溝通!社交障礙症的表現?
    小文文(化名)是一名孤獨症患兒,嬰兒時期,當別的小寶寶開始表現出喜怒哀樂時,小文文卻始終不會對他人的逗弄和親近有絲毫反應;長大一點,身邊的小朋友都像個小影子一樣跟在父母身邊時,小文文對父母沒有依戀的感覺,與陌生人相處也沒有表現出畏縮感,更不懂得與人主動交流;等到了上學的年齡,小文文依舊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
  • 比「社交障礙」更可怕的是, 爸媽覺得你有「社交障礙」
    比「社交障礙」更可怕的是,爸媽覺得你有「社交障礙」其實只要我們在小區的院子裡多呆一會,就很容易看見這樣的場景。也許在這個媽媽看來她帶著孩子來到了一個「社交」的場合,但孩子卻不參與,所以她想推一把,讓孩子去「和大家一起玩」,這樣才可以鍛鍊到她的社交能力。但這麼做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媽媽潛意識裡認為孩子社交能力不足。
  • 情商的運用——社交能力
    覺得不錯,請關注我,後續會有更精彩的分享!上期分享我們主要聊了一下情緒感染,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社交能力。聊到社交藝術,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以下四種社交能力。為了與他人相處融洽,贏得好感,他們甚至讓自己不喜歡的人覺得他們之間很友好。「交際花」們運用社交能力,根據不同社會情景的要求塑造自身的形象和行為,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出不同的樣子,試圖給每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的社交大師們會誠實正直的行事,他們運用社交能力是為了忠於自己的真實感受,實現自身價值和理想抱負。和那些「交際花」相比,兩者的區別在於保持真我的精神。
  • 《群體性孤獨》:網絡社交讓我們更喧囂還是更孤獨?
    寫在前面:我們處在一個社交媒體非常發達的時代,不管你在天涯海角,一秒就可以聯繫到想聯繫的人;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只要睜眼摸到手機,就能立刻知道世界資訊。只是,這樣的我們,真的有看上去那麼快樂嗎?
  • 你有社交障礙嗎?如何走出社交心理障礙呢?
    良好的社交關係,能夠減少我們的焦慮、孤獨、壓抑等消極情緒。但是,在生活中,不少人卻很難和其他人正常交往,甚至會對社交感到恐懼,缺乏自信,因為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這些情況都是因為社交心理障礙引起的。
  • 能與孤獨相處,才能和靈魂相通
    不管這個被勸慰的人是否因為位高權重還是身家顯赫,即便那些陪在身邊的人是真心地想要陪著他度過某些不快樂的時光,而事實上,所有該落在他肩上的一樣都少不了。一個朋友群裡有個非常熱心的群友,不管誰有什麼需求,他都會第一時間跑出來出主意,有時乾脆代辦,人緣因此特別好。
  • 你是否經常感到很孤獨?如果是,你需要衝破身上的閉鎖心理
    不管你是真的患有孤獨症,還是只是平常很容易感到孤獨,你都可以嘗試採取以下方法去對抗這種心理。1,戰勝自卑;由於有孤獨症的人,常常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是個「另類」,所以就不敢跟別人有過多的接觸了,以免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陷,而受到傷害。但有時候,想要自己完全克服這種心理障礙,首先就要直面這種心理障礙。
  • 6個孤獨症兒童在社交方面的關鍵因素
    但孤獨症兒童很少有這樣的互動。此處所談的社交,是指兒童與他人之間進行的社會性互動,它發生在孩子與一個人或多個人之間。孤獨症兒童的一個極大的特點是缺乏目光對視,他們在與人對話的過程裡往往習慣於把視線轉向身邊的物件,而不是看著他的對話夥伴。
  • 專家分析: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人格障礙?你需要知道這些
    一般說來,這類人對別人的意見也漠不關心,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均無動於衷.過著—種孤獨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業餘愛好,但多是閱讀、欣賞音樂、思考之類安靜、被動的活動,部分人還可能一生沉醉於某種專業,做出較高的成就。但從總體來說,這類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創造性和獨立性,難以適應多變的現代社會生活。
  • 《獨處與社交能力》隔離後的社交
    事實上,不論主動的獨處還是被動的孤獨,我們的大腦仍舊具備社交期待,只不過,這種期待在某些人那裡已經由於(對他人的)失望從而內化為對自我的探求。可一旦對自我的思考到達了適得其所的狀態,人們或許又會破除掉「自我」,期待著又一輪的他者回饋。尼爾·安思爾(Neil Ansell)偶然成為了一名隱居者 。
  • 自閉症孩子有心理障礙嗎?與語言發育遲緩,聽障有什麼區別?
    自閉症與語言發育障礙有什麼區別自閉症與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區別如下:第一、自閉症的表現,主要是社會交往障礙,這些孩子沒有交往的能力。許多自閉症患兒,缺乏社會交往能力,他們不能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不能很好的一起玩玩具,或者不能與小朋友做感興趣的活動,不喜歡參與很多人的遊戲。第二、自閉症孩子會有很多的行為異常,比如脾氣很古怪,做事情喜歡單一的方式,不喜歡隨意改變,一旦養成了習慣,就無法輕易改變。
  • 如何克服社交障礙?
    缺點是太理智,直男,不懂照顧別人的情緒,如果在一起,會有城市的選擇(這點可以商量著來),很多生活習慣不一樣,是相反的。經歷過很多快樂,也因為沒共同話題劃清過界限,過了3個月,我覺得可以放下的時候,找我聊天,是之前聊天的狀態,現在我會故意表現出我的情緒,互懟,他的話不喜歡聽,但有用,他也會故意和我唱反調,我說的話他記得,他不想回的消息偶爾也會不搭理,有的消息拿表情包敷衍。
  • 有孤獨症的小老鼠,如何在party上恢復社交活力
    我們更願意稱他們患有孤獨症,因為他們沒有與生俱來的社交能力,與世界超然脫離。距離這種神秘的病症被首次命名,已經過去75年,人們對它的了解卻仍然十分有限。,一種特定式樣的腦電波異常,會導致孤獨症模型小鼠出現社交障礙。
  • 淺談克服社交心理障礙的10個方法
    核心提示: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可以宣洩憤怒及壓抑。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   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可以宣洩憤怒及壓抑。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孩子不懂社交?可能是社交能力弱,父母要重視起來
    1.社交智力影響孩子一生有很多人可能對於這個名詞並不是特別熟悉,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1.識物階段孩子在剛剛出生之後大腦的發育還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外界的了解會非常有限,甚至不能夠分清楚動態物體和靜態物體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和人類進行交流了。那麼父母就一定要對孩子加強教育,讓他們意識到動態物體和靜態物體之間的區別。
  • 科普|常被誤診為孤獨症譜系障礙的那些病症們!
    孤獨症譜系障礙常常與其他疾病共存。曾有專家採用兒童青少年精神病評估父母版(CAPA)對112例孤獨症和其他廣泛性發育障礙的共患病進行診斷。發現70.8%至少有1種共患病,52%有2種,38%有3種以上。什麼是共患病?
  • 當代人最大的社交障礙是什麼,如何克服社恐
    當代人最大的社交障礙是什麼?多數的人第一反應就是與人溝通,表達欲逐漸下降。現在的人也不是懶得去表達,而是覺得沒有人能夠懂自己,冷暖自知變成了一種家常便飯。有的時候連個說話的都沒有的時候,真的感覺挺孤獨的,但是沒辦法,不想委屈自己,去交所謂的朋友和接觸自己討厭的社交。
  • 提高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小方法
    提高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小方法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質的缺陷,在學齡期稍有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無法建立同伴關係、無法使用正確的交往方式、對社交活動沒有興趣等。01與他人建立基礎關係(1)提高兒童對人存在的意識。例如:在兒童面前活動來吸引他們注意,或按兒童的喜好進行遊戲,以引發他們的興趣和反應;(2)引導兒童與別人目光接觸,教師可主動遷就他們的視線水平,或觸碰他們的身體,令他們與人有目光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