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或許是因為大家諱莫如深,所以才會變成禁忌。
禁忌意味著黑暗,沒有解釋,不容商量。
打破禁忌需要勇氣。
萬物皆可為俠。
好萊塢有蜘蛛俠、鋼鐵俠,而印度有了——護墊俠。
一、緣起
印度的電影很有意思,除了最有特色的歌舞,另一個特點是很多影片都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比如: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
再比如,這一部《印度合伙人》(又名《護墊俠》)。
巧合的是,《護墊俠》的主演曾出演過另一部由現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廁所英雄》——
在電影中,男主人公為了能讓自己心愛的妻子可以不必在夜裡走出很遠去上廁所,他甘冒世之大不韙,終於打破村人禁忌,為妻子在家中蓋起一處廁所。
這一次,愛護妻子的男主人公,為了妻子,他「穿上」衛生巾上街,結果被全村人驅逐,被罵「變態」,但最終,他贏得了印度6億女人以及全世界的掌聲。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系列「打臉」鏡頭:
相較於印度男人的不尊重女性,雖然只讀過小學,但心靈手巧的男主拉克希米卻是一個「寵妻狂魔」——
妻子因為剝洋蔥被辣到流眼淚,他就用玩具改造設計出自動切洋蔥機;
妻子喜歡花,他就每天去樹林裡採摘野花,然後包好放桌子上;
妻子因自行車後座坐著不舒服,他就在後座焊了張小椅子。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一個「秘密」。
一家人正在吃飯時,妻子突然跑了出去,愛妻心切的他想要跟出,卻被母親攔下:
「拉克希米,坐在那裡不要動,這幾天,你的妻子要單獨搬出去住。」
幾經追問,拉克希米才知道,原來是妻子來了月經。
在印度傳統思想中,女人的月經是汙穢的,例假期間她們不能在家中吃飯,不能睡在房間,不能碰自己的丈夫,不能出門,更不能去寺廟。
更過分的是,有人竟然讓生理期的女性去喝牛尿,因為牛是聖物,她們認為喝牛尿能夠淨化女性汙穢的月經。
任何的荒謬因為眾人的一致認可就變得理所當然。
但男主角並不認可。
他對自己的妻子說:
「這些儀式和傳統是愚蠢的人們搞的,你進屋去,就會形成新的傳統。」
但妻子卻選擇拒絕。
心疼妻子的拉克希米到商店購買了一小袋護墊,沒想到價格竟然高達55盧比。
——電影的故事背景就是因為衛生巾關稅高昂,在2012年印度還有80%的女性用不起衛生用品。
男主把衛生巾帶回家交給妻子,妻子看到價格後卻嚇得不敢用:
「我們牛奶都喝不起了,你買這個是要嚇死我嗎?」
不忍心讓妻子使用髒抹布的拉克希米決定動手製作衛生巾。
二、嘗試
「不就是一團棉花嗎?」拉克希米按照衛生巾的配方,找來各種材料,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他努力勸說妻子試用自己的「作品」,結果妻子用過之後,卻弄髒了自己的紗麗。
不服輸的拉克希米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因為妻子不願意再次試用,他只好自己用足球內膽製作成「子宮」,他配帶上自製的衛生巾,騎車行走在路上。
當時,在人流湧動的廣場,拉克希米的褲子被浸出的「血」染紅。
場面一度很尷尬,廣場上的人像看著瘋子一樣看著他。
眾議沸沸。
家裡人也認為他瘋了,母親斥責說:「這是當著所有人的面送我的禮物嗎?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妻子的娘家人認為他有病,於是把妻子帶回了娘家。
鄰居家的小姑娘嚇得不敢見他,認為他變態叔叔。
村裡人非常憤怒,大家要把他送去地獄,因為他傷風敗俗。
眾叛親離。
他最愛的妻子說:「不要再和我提月經的事情了。我寧願活活病死,我也不願意這樣被羞辱。」
在電影《廁所英雄》中有一句臺詞:
「這個國家的婦女都不能尊重自己,你們這些女人是自己的敵人。」
《護墊俠》中寓意相同的臺詞是:「我為這些人在努力,她們自己卻覺得羞恥。」
這是多麼的諷刺?
拉克希米被迫離開家鄉,他前往大城市,繼續自己的努力,雖然這種努力,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苗頭。
在電影中,關於拉克希米「創業」這一段,似乎隱隱在說明:當一個人認真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努力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他。
所以,他遇到了一直信任並支持他的高學歷女性帕裡瓦利亞,他們最後成了合伙人;
他遇到了教授家的「壞小子」,他讓男主意識到自己需要的不是衛生巾,而是生產衛生巾的機器。
一件事情是否成功,世人關注的總是最後的結果,而對過程中的血淚,卻很少有人留意。
但這一段,如果真的看懂,就能明白創業的艱辛和其中的機遇與努力。
耗費4年時間,經歷過眾人的冷眼和嘲諷,最後,男主終於製造出能夠生產衛生巾的設備。
在合伙人帕裡瓦利亞的幫助下,他參加了展覽,並得了獎,隨後是一大波關注和宣傳。
可笑的是,村裡人聽說他得獎的消息後,非常振奮,但當看到他得獎的項目是關於製作衛生巾時,眾人又陷入莫名的憤怒之中。
你看,有時候我們的情緒多麼有意思,同樣是一件事,只是因為這件事不被你理解,所以在你眼中,這便成了大逆不道。
三、改變
拉克希米成功以後,很多公司找上門來,他們希望用高價買斷他的專利,但沒有忘記初心的拉克希米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於是,他將自己的製作方法公之於眾,並且放開所有授權。
這樣的舉措,讓印度6億女性為之歡呼。
影片的最後,男主角拉克希米接到來自紐約的邀請,讓他在全世界面前講出自己的感受,他說:「我知道這是發財的一條捷徑,但我不想。因為從小我就知道沒有人死於貧困,一切都是因為無知。」
其實,就像是《摔跤吧,爸爸》或是《神秘巨星》,影片的結尾總會給人希望和鼓勵,但在現實之中,應對著積年累月所產生的「風俗約定」,想要尋求到解決方案,談何容易?
只是,即使全世界黑暗,也不會影響一支蠟燭的光明。
無論外界如何,我們要做的,還是過好自己的人生。
護墊俠也好,普通人也好,所有的改變,都來自每一個個體。
或許,這就是這部影片所能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