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涉外領域動作頻頻:被美方積極拉攏 要恢復「駐關島辦事處」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最近臺灣在「外交」上有一些新發展,包括將在索馬利蘭設立具官方性質的「代表處」,恢復設「立駐關島辦事處」,以及美國將制定「臺灣防衛法」等,令人目不暇給。

位於非洲亞丁灣南面的索馬利蘭共和國,靠近戰略要地曼德海峽,1991年趁索馬利亞內戰而獨立,人均只有600美元,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其貨幣索馬利蘭也不是國際間認可的貨幣。因世界各國均顧及與索馬利亞的關係,都接受索馬利蘭是索馬利亞一部分的政策,但事實上索馬利蘭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卻未獲得任何一國承認,也非聯合國成員,但索馬利蘭仍在中國大陸、美國與德國等20國設置代表處。但由於臺灣當局和該國是非正式「邦交」關係,臺方使用的名稱是「臺灣代表處」,看似有所突破,但這只會產生一些表面效果,結果卻可能得不償失。

因為索馬利蘭和臺灣毫無經貿利益可言,就算索國的戰略地位重要,臺方也因鞭長莫及而難以利用。再者,索國也非聯合國會員,難替臺灣在國際上發聲。況且對方與臺灣建立關係,難道不會索取金援?所以,索馬利蘭案雖不能說是飢不擇食的「外交」抉擇,但註定是個賠本生意,臺當局應三思。

至於臺灣將在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未來臺灣在美國的「駐館」處數量將增至13個,這要比大陸的1個大使館加上5個總領事館還要多上1倍,可說是美方積極拉攏臺灣的進一步表現。關島不到600平方公裡,但軍事意義重大,全島約有1/3都是軍事基地,包括海、空軍基地和軍火庫等。

與此相關的,就是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提出「臺灣防衛法」,日前眾議員蓋拉格在眾院也提出同一版本草案,進展神速,目的就是要確保美國履行「臺灣關係法」的義務,維持美軍阻止大陸對臺灣造成既成事實的能力。

易言之,臺美已建立了「準外交關係」,這對大陸強加了極大的壓力,一旦壓力爆鍋,臺灣必將首當其衝,這難道不令人憂心?

(作者湯紹成,系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發表於臺灣《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臺灣「外交」突破?民進黨重啟「駐關島辦事處」,向美國示好
    編輯:池維民進黨當局宣布將與索馬利蘭互設所謂的「官方代表處」,被綠營吹噓為「外交突破」,還宣布恢復設立「駐關島辦事處」,向美國示好。民進黨當局宣布,臺灣和索馬利蘭將互設「官方代表處」,以擴大兩地的互惠利益。此舉被臺媒諷刺為民進黨的「自嗨」,是兩個都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抱團取暖。臺灣並非是一個國家,不能進行「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事務,民進黨所宣傳的「外交」新突破,實則是其單方面否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是謀「獨」行徑。
  • 蔡英文訪3「邦交國」將過境夏威夷和關島,外交部: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有記者問:蔡英文從明天開始將訪問位於太平洋的三個臺灣「邦交國」,途中將過境夏威夷和關島。中方是否就此向美方表達了關切或提出了交涉? 耿爽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我們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時始終堅持的原則。 他說,關於你提到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的問題,她所謂「過境」的真實目的不言自明。
  • 美方頻頻作妖 蔡英文火上澆油 臺學者:民進黨過度親美讓臺灣風險增大
    回顧一段時間來美國的所作所為,從制訂一系列所謂「挺臺」法案、派軍艦常態化行駛臺灣海峽、加強對臺軍售,到派出衛生部長訪臺,再到日前又提對臺「六項保證」,美國動作頻頻,持續升級挑釁中國大陸,以「切香腸」的方式一步步逼近中國大陸的底線、試探中國大陸的反應。
  • 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弔唁臺軍死去士兵,目的何在?
    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弔唁臺軍死去士兵,目的何在?(圖片來源網絡)  臺海軍陸戰隊本月3日舉行搶灘操演,突擊艇翻覆,造成陳志榮及蔡博宇等士官兵罹難,「美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日前罕見出席這兩名在演習中死去士兵公祭。輿論認為,酈英傑表達哀悼只是表面動作,實質帶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一向「高高在上」的酈英傑,居然親臨臺軍士兵公祭,向受難者家屬握手致哀。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
  • 駐日本衝繩的美軍將部分轉赴關島 耗資87億美元
    根據美國與日本先前達成的協議,美國駐紮日本衝繩的海軍陸戰隊人員將部分轉至美國海外屬地關島。美方官員14日披露,這些人員最早將從2024年10月起部署到關島,全過程預期持續18個月。美國與日本2006年達成協議,打算把部分駐日美軍轉到位於西太平洋的關島。
  • 美國防部長:部分駐衝繩美軍將轉駐關島和夏威夷
    新華網華盛頓4月5日電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5日宣布,現駐衝繩部分美軍將轉駐關島和夏威夷,並向日本歸還美軍駐衝繩部分設施及區域。哈格爾在國防部當天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美軍眼下正在建設衝繩美軍基地的替代設施,建設地點在關島和夏威夷,建設完成後,原駐衝繩部分美軍海軍陸戰隊部隊將前往新設施駐紮。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將臺灣列為「中國一省」,臺涉外部門氣急敗壞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在年度招生報告中將臺灣列為「中國的一省」,臺當局涉外部門發言人歐江安氣急敗壞,稱「在得知此事後,已立即請』駐加拿大溫哥華辦事處』進洽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表達『我國』嚴正的立場,呼籲學術領域回歸中立、自主,勿屈從『中國』壓力,並且要求該校更正對我『不當名稱』。」
  • 臺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自殺 是誰逼死了他?
    臺媒稱,颱風、強震連續重創日本,臺灣上千旅客受困日本,還遭「臺灣駐日代表處」冷言相待。針對外界批評,「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連日不斷反駁,引起網友怒罵。而不具名的綠營人士更為謝長廷抱屈,認為「臺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要負起責任。
  • 臺美關係提升"三大動作"之機構變動
    25日,臺當局曝光了三大提升「美臺關係」的大動作,包括美方同意將「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臺)事務機構名稱」、首次實現「臺美斷交」40年來的「國安首長」會晤、美臺官員首次共同與臺「邦交國」官員會面。蔡英文當局極力渲染「臺美關係的大突破」,炫耀這是「美挺臺新高點」。但在島內輿論看來,美國在名義上提升所謂的「臺美關係」,只是為了打「臺灣牌」,增加對大陸的籌碼,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對臺灣而言危險重重。
  • 駐日美軍撤離衝繩部署關島 梁芳:強化美國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
    據報導,根據美國與日本先前達成的協議,美國駐紮日本衝繩的海軍陸戰隊人員將部分轉至關島。美方官員近日披露,這些人員最早將從2024年10月起部署到關島。那麼,圍繞駐日美軍轉移的問題,美日之間談了十幾年都沒有實質性行動,為什麼現在突然有了進展?
  • 臺灣被「斷交」,美白宮發聲明「力挺」 馬英九諷:毫無說服力
    對於頻打「臺灣牌」的美國,對「斷交」一事自然十分關注。23日美國白宮發聲明妄稱,「斷交」一事是中國大陸「明顯幹涉」,還指中國大陸「造成兩岸關係不穩定」。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25日回應表示,美國白宮的說法不過是「說說而已」,沒有說服力。
  • 日本盼明年再談駐日美軍軍費協議 美向關島與衝繩增派戰機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首相菅義偉政府基本上已決定放棄在今年內和美國達成駐日美軍經費分擔協議。日方希望美方同意,延至2021年1月20日、也就是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上臺後,再重啟相關談判。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美方本次提出的軍費金額大幅超過往年,而日方希望維持過往水平,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日方政府認為,即使在年內籤署1年的臨時協議,隨著美國總統換人當,美方改變方針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希望與拜登政府談判。
  • 「臺駐美大使」夢想破滅了
    對於能刷「存在感」的事,臺灣當局一向趨之若鶩。近日,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將個人推特上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在引發廣泛抨擊後,蕭美琴發推特「致歉」,但並未對簡介做出修改。
  • 海基會:兩岸辦事處將採「駐美代表處」規格
    【環球網綜合報導】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23日表示,兩會互設辦事處的定位將採民間性質、以需求為導向,總方向希望服務功能越強越好,海基與大陸海協會也將儘快展開業務溝通。據了解,海基會駐大陸辦事處將採現「駐美、駐日代表處」層級規格。
  • 揭秘臺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縊身亡背後真相
    時任臺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因所謂的「救災不利」被當局怪罪,網絡上也有人發文稱其所在辦事處服務差,將所有矛頭指向蘇啟誠,最後蘇不堪輿論壓力,自殺身亡。但最近警方追查網絡發文者,發現背後並不單純。颱風造成大阪機場停擺,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派車,接走了滯留的大陸和臺灣民眾。
  • 美駐臺機構搬家或有「大動作」 派駐海軍陸戰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餘潞】就在「臺灣旅行法」生效使臺美關係備受矚目之際,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又公布即將搬家的消息。美國是否派海軍陸戰隊進駐以及何等層級官員出席搬遷典禮,都在島內引發關注和議論。
  • 聲稱要見蔡英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預計下周六「訪臺」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美東時間7日凌晨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將訪問臺灣。據了解,在美方主導規劃下,克拉夫特預計下周末(16日)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