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至8月8日,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第五屆臺灣暑期學校在臺灣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的鼎力協助下成功舉辦。30餘名學生在學院孫大權、葉玉玲、萬小華老師的帶領下赴臺灣四校開展學術參訪交流活動。歷經8天行程,師生們先後參訪了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彰化高鐵車站、臺北車站等地,開展了名校交流、學術對話、樞紐參觀、實地調研等全方位多層次訪學活動,並就交通領域的前沿議題、發展經驗及人才培養與戰略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臺灣暑期學校為四校學術參訪,我院師生先後分別與臺灣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展開學術交流。
8月1日,我院師生抵達寶島臺灣。次日抵達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名校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受到了當地師生的熱烈歡迎。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淡江大學坐落於美麗的淡水海濱,下設文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等11個學院。來自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的師生們與我院師生進行了熱情高漲的學術交流。首先,來自淡江大學的陳以宸等兩位同學向我院師生介紹了關於航空運輸協作組織模式的研究和基於線圈檢測數據的車流運行狀態預測模型的專題匯報,而後由我院胡靜雲等兩位同學介紹了上海市EVCARD運營現狀研究和城市綜合體對居民出行方式的影響研究的專題匯報。在仔細聆聽同學們的成果匯報後,兩校老師分別對同學們的學術匯報進行了精彩點評,並提出寶貴建議,給予同學們莫大鼓勵。我院暑期學校學生也與淡江大學的同學進行了積極交流,並熱烈參與討論。有限的時間內,同學們不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還與熱情的淡江學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臺灣暑期學校之行就此拉開帷幕。
8月3日,以「永續運輸」為主題的第四屆同濟-逢甲可持續交通雙邊學術研討會於逢甲大學(Feng Chia University)隆重舉行,我校葉玉玲教授、孫大權教授、萬小華老師及31名我院學生,臺灣交通局鍾慧諭局長、逢甲大學國際事務處處長劉沛、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系主任陳方元、葉昭甫教授、曾柏與教授、吳沛儒教授及20餘名逢甲學生出席了此次學術交流會。
在全天的交流中,雙方與會師生就大陸與臺灣可持續交通發展的熱點問題、兩岸交通發展的差異性話題和深化兩校高層學術互訪交流話題等進行了廣泛交流,兩校師生均發表眾多不同見解,會議過程中掌聲連連。會議休息期間,兩校互贈錦旗和紀念品,併合影留戀。
會議中,我院孫大權教授及臺灣交通局鍾慧諭局長分別就「交通行業共享經濟」、「自融冰、融雪路面」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問題探討環節更是掌聲如潮,與會師生受益良多。另外,共計21位論文作者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並分享了研究成果與心得。報告的內容涉及可持續交通系統規劃和發展,交通運營、控制與管理,交通安全和出行行為,道路材料研究、道路管理、城市公共運輸等多個專題,內容豐富多彩。交流過程中師生們興趣十足,學術討論十分熱烈,雙方紛紛表示這次學術研討會收穫頗豐,大大開闊了雙方的視野。
研討會通過專家打分評選出兩校學生的優秀論文各3篇,最終,我校王奕彤、劉瑩瑩和顏川奇三位同學的論文得到了各位師生的一致好評,被評為本次會議優秀論文。論文頒獎典禮由逢甲大學老師主持,雙方於會專家向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及獎品,會議在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8月5日上午陽光明媚,我們來到了臺灣地區土木工程穩坐頭把交椅的高等學府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開展學術交流。會議中,國立中央大學的陳世晃教授通過PPT和視頻的形式向我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臺灣透水路面的研究和應用。排水瀝青路面又稱透水路面,是指壓實後空隙率在20%左右,能在內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新型瀝青混凝土面層。臺灣地區由於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平均年降雨量為2515毫米,因此城市道路的積水問題很嚴重。為了解決澇季排水難、旱季缺水的問題,臺灣開始研究並引入排水瀝青路面。經陳教授介紹,臺灣地區的排水路面主要參照日本的排水路面規範進行改進和優化,並且選用了優質瀝青改善材料性能,使得透水路面得以實際應用於臺北的多個地區。為了更加形象地進行說明,陳教授還引用了網絡上的新聞報導視頻,視頻中陳教授在施工現場同記者侃侃而談,介紹著透水路面的特點與功效,有理有據,令人信服。陳教授簡報結束後,我院道路與機場工程系的碩士研究生郝庚任和博士研究生顏川奇在會上就排水瀝青混合料性能評價方法和結構設計與陳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並從專業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均得到陳教授的高度肯定。最後,會議在老師和同學們熱烈討論的氛圍中拉下了帷幕。
8月8日,我院黨委書記吳兵教授、副院長葉霞飛教授等代表我院與臺灣國立交通大學(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物流與運輸管理系討論本科生和碩士生培養,以及科研合作項目的開展,雙方就學術研究、學生培養等方面將開展密切合作。
國立交通大學物流與運輸管理系系主任邱裕鈞致歡迎詞,簡要介紹運輸管理系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等情況。進而,我院與國立交通大學運管系師生開展學術交流對話。我院研一學生劉瑩瑩就上海市EVCARD發展現狀研究做匯報,結合交大老師的點評,對比美國波士頓ZipCar和上海EVARD的發展理念和運營狀況,兩校老師分別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同學們也都獲益匪淺。接著,研二同學顏川奇同學就基於BP神經網絡的瀝青路面疲勞度研究做簡報,同樣由國立交通大學老師點評並給出後續研究的見解。國立交通大學研二同學匯報環形交叉口機車汽車混合流軌跡的研究,此主題與臺灣地區的交通背景緊密相關,對於我校師生來說耳目一新,所採用的圖像識別方法也令人印象深刻,由我校老師給出點評和建議。最後,雙方就未來能有更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表達意願。
8月2日下午,我院訪學團隊參觀了臺灣彰化高鐵車站。首先,車站站長與總工程師分別對彰化車站及臺灣地區高鐵的發展進行介紹,而後師生與其針對介紹內容進行了提問與交流。高鐵彰化站坐落於彰化縣田中鎮高鐵彰化站特定區,由高鐵新竹站設計團隊—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站體設計上以植物花瓣造型的18棵牆柱,及屋頂花朵意象的天窗,引入光線照亮室內大廳,輔以站體內部四周之植栽暖房,將站體建築融入周邊景觀綠意,整體以花卉、日光構成彰化站設計的特色,塑造優雅的乘車空間氛圍。隨後,大家在車站講解員的帶領下對彰化高鐵站進行了參觀。此次參觀活動使團隊師生對臺灣地區的高鐵發展及運營現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同時也使暑期學校廣開見聞、知行合一的初衷得到充分體現。
本次訪問團隊在學術研討、交流訪問之餘,8月7日下午來到臺北車站對臺灣的道路系統、公共運輸系統、客運組織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調研活動。成員們按專業方向和興趣共分為4個小組,分別為城市道路鋪面、海綿城市、城市交通客運換乘轉運系統以及客運站設計,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各組組長帶領隊員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各自主題進行了實地考研。調研活動旨在知行合一,讓同學們聯繫實際、親身體驗進行學習。同學們在調研活動中也興趣高漲、行動積極,既鍛鍊了自主分析、大膽探究、勇於實踐的能力,也對臺灣交通運輸系統有了更為切實、全面的感受。
同〡濟〡交〡通〡研〡究〡生〡會
有意思的學習生活平臺
加入同濟交通研究生會
一天一天提高審美修養
分享好文章給朋友
微信:tjjt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