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第五屆臺灣暑期學校圓滿成功

2021-02-09 同濟交通研究生會

2016年8月1日至8月8日,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第五屆臺灣暑期學校在臺灣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的鼎力協助下成功舉辦。30餘名學生在學院孫大權、葉玉玲、萬小華老師的帶領下赴臺灣四校開展學術參訪交流活動。歷經8天行程,師生們先後參訪了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彰化高鐵車站、臺北車站等地,開展了名校交流、學術對話、樞紐參觀、實地調研等全方位多層次訪學活動,並就交通領域的前沿議題、發展經驗及人才培養與戰略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臺灣暑期學校為四校學術參訪,我院師生先後分別與臺灣淡江大學、逢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展開學術交流。

8月1日,我院師生抵達寶島臺灣。次日抵達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名校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受到了當地師生的熱烈歡迎。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淡江大學坐落於美麗的淡水海濱,下設文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工學院等11個學院。來自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的師生們與我院師生進行了熱情高漲的學術交流。首先,來自淡江大學的陳以宸等兩位同學向我院師生介紹了關於航空運輸協作組織模式的研究和基於線圈檢測數據的車流運行狀態預測模型的專題匯報,而後由我院胡靜雲等兩位同學介紹了上海市EVCARD運營現狀研究和城市綜合體對居民出行方式的影響研究的專題匯報。在仔細聆聽同學們的成果匯報後,兩校老師分別對同學們的學術匯報進行了精彩點評,並提出寶貴建議,給予同學們莫大鼓勵。我院暑期學校學生也與淡江大學的同學進行了積極交流,並熱烈參與討論。有限的時間內,同學們不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還與熱情的淡江學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臺灣暑期學校之行就此拉開帷幕。

8月3日,以「永續運輸」為主題的第四屆同濟-逢甲可持續交通雙邊學術研討會於逢甲大學(Feng Chia University)隆重舉行,我校葉玉玲教授、孫大權教授、萬小華老師及31名我院學生,臺灣交通局鍾慧諭局長、逢甲大學國際事務處處長劉沛、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系主任陳方元、葉昭甫教授、曾柏與教授、吳沛儒教授及20餘名逢甲學生出席了此次學術交流會。

在全天的交流中,雙方與會師生就大陸與臺灣可持續交通發展的熱點問題、兩岸交通發展的差異性話題和深化兩校高層學術互訪交流話題等進行了廣泛交流,兩校師生均發表眾多不同見解,會議過程中掌聲連連。會議休息期間,兩校互贈錦旗和紀念品,併合影留戀。

會議中,我院孫大權教授及臺灣交通局鍾慧諭局長分別就「交通行業共享經濟」、「自融冰、融雪路面」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問題探討環節更是掌聲如潮,與會師生受益良多。另外,共計21位論文作者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並分享了研究成果與心得。報告的內容涉及可持續交通系統規劃和發展,交通運營、控制與管理,交通安全和出行行為,道路材料研究、道路管理、城市公共運輸等多個專題,內容豐富多彩。交流過程中師生們興趣十足,學術討論十分熱烈,雙方紛紛表示這次學術研討會收穫頗豐,大大開闊了雙方的視野。

研討會通過專家打分評選出兩校學生的優秀論文各3篇,最終,我校王奕彤、劉瑩瑩和顏川奇三位同學的論文得到了各位師生的一致好評,被評為本次會議優秀論文。論文頒獎典禮由逢甲大學老師主持,雙方於會專家向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及獎品,會議在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8月5日上午陽光明媚,我們來到了臺灣地區土木工程穩坐頭把交椅的高等學府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開展學術交流。會議中,國立中央大學的陳世晃教授通過PPT和視頻的形式向我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臺灣透水路面的研究和應用。排水瀝青路面又稱透水路面,是指壓實後空隙率在20%左右,能在內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新型瀝青混凝土面層。臺灣地區由於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平均年降雨量為2515毫米,因此城市道路的積水問題很嚴重。為了解決澇季排水難、旱季缺水的問題,臺灣開始研究並引入排水瀝青路面。經陳教授介紹,臺灣地區的排水路面主要參照日本的排水路面規範進行改進和優化,並且選用了優質瀝青改善材料性能,使得透水路面得以實際應用於臺北的多個地區。為了更加形象地進行說明,陳教授還引用了網絡上的新聞報導視頻,視頻中陳教授在施工現場同記者侃侃而談,介紹著透水路面的特點與功效,有理有據,令人信服。陳教授簡報結束後,我院道路與機場工程系的碩士研究生郝庚任和博士研究生顏川奇在會上就排水瀝青混合料性能評價方法和結構設計與陳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並從專業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均得到陳教授的高度肯定。最後,會議在老師和同學們熱烈討論的氛圍中拉下了帷幕。

8月8日,我院黨委書記吳兵教授、副院長葉霞飛教授等代表我院與臺灣國立交通大學(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物流與運輸管理系討論本科生和碩士生培養,以及科研合作項目的開展,雙方就學術研究、學生培養等方面將開展密切合作。

國立交通大學物流與運輸管理系系主任邱裕鈞致歡迎詞,簡要介紹運輸管理系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等情況。進而,我院與國立交通大學運管系師生開展學術交流對話。我院研一學生劉瑩瑩就上海市EVCARD發展現狀研究做匯報,結合交大老師的點評,對比美國波士頓ZipCar和上海EVARD的發展理念和運營狀況,兩校老師分別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同學們也都獲益匪淺。接著,研二同學顏川奇同學就基於BP神經網絡的瀝青路面疲勞度研究做簡報,同樣由國立交通大學老師點評並給出後續研究的見解。國立交通大學研二同學匯報環形交叉口機車汽車混合流軌跡的研究,此主題與臺灣地區的交通背景緊密相關,對於我校師生來說耳目一新,所採用的圖像識別方法也令人印象深刻,由我校老師給出點評和建議。最後,雙方就未來能有更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表達意願。

8月2日下午,我院訪學團隊參觀了臺灣彰化高鐵車站。首先,車站站長與總工程師分別對彰化車站及臺灣地區高鐵的發展進行介紹,而後師生與其針對介紹內容進行了提問與交流。高鐵彰化站坐落於彰化縣田中鎮高鐵彰化站特定區,由高鐵新竹站設計團隊—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站體設計上以植物花瓣造型的18棵牆柱,及屋頂花朵意象的天窗,引入光線照亮室內大廳,輔以站體內部四周之植栽暖房,將站體建築融入周邊景觀綠意,整體以花卉、日光構成彰化站設計的特色,塑造優雅的乘車空間氛圍。隨後,大家在車站講解員的帶領下對彰化高鐵站進行了參觀。此次參觀活動使團隊師生對臺灣地區的高鐵發展及運營現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同時也使暑期學校廣開見聞、知行合一的初衷得到充分體現。

本次訪問團隊在學術研討、交流訪問之餘,8月7日下午來到臺北車站對臺灣的道路系統、公共運輸系統、客運組織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調研活動。成員們按專業方向和興趣共分為4個小組,分別為城市道路鋪面、海綿城市、城市交通客運換乘轉運系統以及客運站設計,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各組組長帶領隊員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各自主題進行了實地考研。調研活動旨在知行合一,讓同學們聯繫實際、親身體驗進行學習。同學們在調研活動中也興趣高漲、行動積極,既鍛鍊了自主分析、大膽探究、勇於實踐的能力,也對臺灣交通運輸系統有了更為切實、全面的感受。


同〡濟〡交〡通〡研〡究〡生〡會

有意思的學習生活平臺

加入同濟交通研究生會

一天一天提高審美修養

分享好文章給朋友

微信:tjjtyh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建設紀實
    新生郭佳欣說,「作為智能交通與車輛大類的一員,我為祖國交通運輸事業作出應有貢獻的願望越來越強烈!」這樣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的課程,是同濟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的一個鮮活案例。2019年,同濟大學5個學院被遴選為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領航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是其中之一,同時該學院的3個團隊和26門課程還分別獲評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團隊和領航課程。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組織師生參加第97屆TRB年會
    為拓展海外人才招聘,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加快國際化進程,1月7日至1月11日,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組織師生參加了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第97屆國際交通年會(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TRB),並舉辦了海外人才招聘、國際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活動。
  • 同濟交通,同濟驕傲!
    當天,《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校友發展報告》發布。作為同濟大學交通學科先師紀念文集的第一輯,由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編著的《篳路藍縷》一書首發。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史館開館。作為紀念活動的組成部分,11月15日還將舉行第一屆城市交通交叉學科論壇、第二屆城市軌道交通教學研討會。同濟大學交通學科發軔於1914年設立的土木科,迄今已有106年的歷史。
  • 先進的城市交通運行控制國際研討會暨第三屆同濟大學—東京大學...
    先進的城市交通運行控制國際研討會暨第三屆同濟大學—東京大學智能交通國際研討會順利召開 來源: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時間:2017-10-23
  • 第五屆「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周」圓滿落幕
    近日,「中德青少年音樂交流季」同濟大學慶典音樂會在我校一·二九禮堂圓滿落幕,標誌著第五屆「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周」正式閉幕。音樂會由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校長董琦教授和德國青少年音樂比賽北威州項目負責人Michael Bender 先生致辭。
  • 第三屆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學術交流英語暑期學校圓滿結束
    7月25日上午,我校第三屆國際學術英語暑期學校結業儀式暨第三屆模擬國際學術會議在主樓A103順利舉行,標誌著為期15天的培訓圓滿結束。本屆暑期學校由我校研究生院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心聯合舉辦,主要針對我校的博士研究生以及部分近期有國際學術會議參會計劃的碩士生,從參加國際會議的前期聯繫、論文及摘要撰寫與修改、會議演說、學術辯論、PPT製作、口語表達、跨文化交際以及相關的禮儀等方面對學員進行了全面的強化培訓,使其能夠基本達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各項要求。
  • 上海交通大學2019國際暑期學校開幕儀式舉行
    2019年7月1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2019年國際暑期學校開幕儀式在閔行校區陳瑞球樓100號報告廳舉行。本年度國際暑期學校吸引了來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康乃狄克大學、渥太華大學、雪梨大學等知名學府的400餘名國際學生參與。
  • 同濟交研院與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攜手
    日前,我校交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意義在於,依託同濟交研院,建立一個為深圳交委提供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的平臺,為深圳交委提供長期戰略諮詢服務和科研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深圳交委科研課題的快速響應,連續跟蹤,從而支撐深圳長遠交通戰略、為交通發展服務。
  • 同濟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完成全國首例試點認證工作
    同濟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完成全國首例試點認證工作 來源: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時間:2017-01-24  瀏覽:
  • 同濟大學「聖戈班杯」第34屆校園十大歌手大賽圓滿舉辦
    同濟大學「聖戈班杯」第34屆校園十大歌手大賽圓滿舉辦 來源:校團委   時間:2019-12-09  瀏覽:
  • 【未之新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臺灣夏令營圓滿結束
    土木工程學院臺灣夏令營圓滿結束  7月12日傍晚,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三十名學生來到「寶島」臺灣,開始他們的臺灣夏令營之旅
  • 同濟大學113周年校慶活動匯總表
    故鄉濟憶——祝福同濟攝影展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文化 5月11日-18日 同濟交運微信平臺 四海同舟 交融共濟——校慶微視頻展播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文化 5月11日-6月17日 線上 「上海之春校園行」2020上海之春同濟大學藝術成果展示季 藝術與傳媒學院 文化
  •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城市交通研究院關於舉辦 2020 年城市交通交叉學科全國優秀學生暑期學校的通知   為促進國內各大陸高校城市交通相關專業優秀本科生之間的交流,增進各兄弟高校相關專業優秀本科生對同濟大學城市交通研究院的了解,探索貫通的卓越工程師及新時代交通行業領軍人才培養模式
  • 安徽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交通運輸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合肥工業大學上世紀六十年代設置汽車運用工程本科專業,1999年設置交通工程本科專業,是國內較早設置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20多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目前安徽省域內唯一培養交通運輸工程專業人才的高校。
  • 第五屆同濟大學德國音樂周圓滿落幕
    第五屆同濟大學德國音樂周於日前圓滿落幕。音樂周由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濟大學中德音樂研究中心和德國特羅辛根國立音樂學院聯合主辦,特邀德國特羅辛根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副院長等藝術家一行7人來滬,為同濟師生帶來多場專業水準的音樂盛宴與精彩的專題講座。
  • 同濟大學第四屆「優秀青年學者論壇」舉辦公告
    二、舉辦形式及時間本次論壇設置28個分論壇,包括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土木與測繪、環境科學與工程、海洋、交通運輸工程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 2019年3月29日-3
  • 交通運輸專業大學排名——西南交大第一!同濟屈居第三!
    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主要從事於鐵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運輸基礎設施的修建、運輸載具的設計、交通信息的控制與管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以及未來交通運輸效率與速度的提升,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的就業情況也是十分有優勢。
  • 整合優勢資源 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成立
    4月18日,長安大學整合原有交通運輸優勢學科專業資源,組建成立了運輸工程學院,旨在推進交通運輸學科專業進一步發展,提升服務「交通強國」戰略的能力和水平。在「發揮學科特色、整合優勢資源」總體戰略下,長安大學將原分屬於公路學院、汽車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工程學科及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進行資源優化整合,成立了運輸工程學院。
  • 同濟大學112周年校慶活動一覽
    附屬同濟醫院學術報告廳 第三屆「紀念寶隆」同濟管理論壇:同濟外科之路大師學術論壇 同濟醫院 43 5月18日 逸夫樓103室 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對外聯絡與發展辦公室
  • 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在北京交通大學順利舉行
    中國日報11月30日電(記者 鄒碩)11月28-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承辦的「智聯友道·滴滴杯」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在北京交通大學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