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餘寧山
「好難為情,怎麼沒個可以餵奶的地方。」日前,張美娟和老公帶八個月大的寶寶去了趟步行街,沒想逛到一半寶寶餓了。到處找不到餵奶的場地, 她只好要老公拿衣服遮著自己和寶寶。「大庭廣眾寬衣解帶實在太尷尬了,而且又熱又吵,寶寶壓根就不吸奶,無奈我們只得匆匆打的回家。」昨日,辣媽張美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遭遇這樣尷尬的不止張美娟一人,記者調查發現,擁有700萬常住人口、每年有近8萬嬰兒出生的省城長沙,公共場所卻很少設有哺乳室,年輕媽媽出門逛街或到醫院等公共場所時,難免會因給孩子餵奶而遭遇尷尬。
【尷尬】 沒有母嬰室辣媽當眾寬衣
前不久,在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中心廣場上,10餘位年輕媽媽突然現身,集體給孩子餵奶,5分鐘後又各自散去。「母乳媽媽們在網上約定,以『快閃』的形式倡導母乳餵養,同時希望公共場合能提供更多母嬰哺乳室。」此次活動的組織者王卉說。
「雖然有哺乳衣、哺乳巾遮擋,但還是覺得很尷尬。」據調查,長沙市內各大公園、商場、車站等處,很少設有專門的母嬰哺乳室。
職場媽媽劉女士說:「我每天都要把專業的吸奶、儲奶器具帶到單位,利用工作間隙來吸奶、冷藏、保存,晚上再帶回家給寶寶當第二天的『口糧』。」而她表示,單位裡並沒有為年輕媽媽們設置專用的房間取奶,「一般都是找沒人的地方,甚至還去過衛生間。」
「讓寶寶在廁所吸奶,就像讓我們大人在廁所吃飯一樣。」一位經常躲進廁所擠奶的媽媽表示。原本打算母乳餵養到8個月,可艱苦的擠奶環境讓媽媽魏芳身心俱疲,上班1個星期後不得不忍痛斷奶。
【調查】 公共場所母嬰室鳳毛麟角
昨天中午1時許,記者來到新開張的一家百貨商場,發現這裡設有母嬰室且指引清晰。但當記者遵循標誌找到位於女廁所旁的母嬰室時,卻發現這裡大門緊鎖。一位清潔工阿姨表示,該母嬰室從來沒有開過門,她也不知道鑰匙在哪裡。
記者又來到位於黃興路的一家百貨店,所有樓層全部轉了一圈,未發現有專門的哺乳室。商場客服總中心工作人員說:「商場現在只有休息座椅等設施,並未考慮設立哺乳室。」
意外的是,記者在附近的平和堂和王府井商場發現了專門的哺乳室。設在王府井8樓的哺乳室呈粉色色調,有微波爐、綠色植物,還有針對母乳餵養的溫馨提示。
調查中記者發現,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做得比較到位,11個母嬰打理室可以進行哺乳、換尿布,除此還有一個供小孩玩樂的候機室。除了機場,記者又走訪了我市的幾個長途汽車站和餐廳,這裡都沒有發現母嬰室的蹤影。
記者電話採訪了橘子洲景區、省植物園、海底世界、嶽麓山景區、烈士公園等地,相關負責人的回覆均為「沒有專門的哺乳室」。
【遺憾】 現行法律無強制規定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的許多城市在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室的比例雖然比幾年前有所提高,但數量仍相當可憐,遭遇法規空白更讓其推廣步履維艱。
在我國的法律法規上對母嬰室設置並無硬性規定,只在一些文件中少有提及,且都為建議性,不存在強制力。如2012年,國務院通過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10條中規定,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的需要,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方面的困難。
記者注意到,到目前為止,對於在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室的需求,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都沒有被提及過,尚處於空白。
專家說法
城市規劃應做「性別分析」
「作為公共服務設施,應該在進行建設規劃時就考慮,這體現了一個城市對婦女兒童權益的尊重和關懷。」省社會科學院副巡視員、社會學家方向新認為,應像為男士提供吸菸區一樣,也應在公共場所準備一間哺乳室。方向新說,為哺乳婦女設置哺乳室,這說明城市建設與發展中需要進行「性別分析」,要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
省婦聯一位負責人也表示,建哺乳室一來可以滿足嬰兒的正常生理需求,還消除了哺乳婦女出門攜帶奶瓶等麻煩,也可以避免公共場所餵奶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