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英語」』這一概念的英文是Immersion English。我們每個人學習母語的時候,就是典型的沉浸式環境。就像遊泳的時候,把身體完全放在水裡;小孩子學說中文的時候,每天聽到的、看到的都是中文,想要向父母提出要求也必須通過說中文來實現,即沉浸在中文的世界裡。沉浸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套用到任何一門語言的教學中去。
想要打造沉浸式的英語閱讀環境,就是要營造出一個與平常說中文的世界隔離開來的、全部都是英文的時空。這個時空既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單獨的空間,也需要一個學習的氛圍。
如何在家裡打造英語閱讀空間?
在空間上有一個劃分,能讓年紀小的孩子明白,什麼時候是英語模式,什麼時候是中文模式。
有條件的話,在家裡留一個房間,進入這個房間就只能說英語、只能看英語書,房間裡放的配飾、書籍也要全部是英文的。如果家裡沒有那麼大,安排一個英語角也是可以的。給孩子安排一個舒服的、適合讀書的位置,書架就放在旁邊,把孩子所有的英語故事書都放在這裡。如果孩子年紀小,個子不高,建議用矮一些的書架,方便小朋友自己去取書。
國外的小學教室裡,通常都會有一個角落叫做」圖書館」,各類圖書會分類好,放在架子上。有的老師會安排固定的自由閱讀時間,讓孩子去讀書角選自己想看書看。這個地方通常鋪一個地毯,孩子們可以隨便在地上趴著、躺著、坐著看書。
除此之外,這個英語房間/英語角,也可以用孩子最近在學的英語詞彙來裝飾牆面。讓孩子有機會重複看到這些詞,幫助記憶。無論是字母還是英語生詞,最好都配上圖片,如果記不住的話,可以看圖片(而不是看中文)理解。
如何在家裡營造英語閱讀氛圍?
比閱讀空間更重要的,應該是家裡的英語閱讀氛圍。
首先,要想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需要父母的幫助的,建議父母把故事書念出來給孩子聽(Read Aloud)。因為孩子年紀小,光看文字,是體會不到故事的有趣之處的。當父母聲情並茂讀出來的時候,孩子才有機會去想像故事發生的場景、人物的情緒,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只是扔一本書給孩子的話,就算ta看懂了,幼小的大腦能量都去應付文字符號了,沒有空間去發揮想像,閱讀便失去了樂趣。
看故事書的時候,可以重複看同一本書,一邊讀一邊指著文字。孩子多看幾遍,會記住故事的順序,甚至記住裡面的語句。指讀也能幫助孩子把聲音和文字聯繫起來。
另外,除了閱讀,還要聊一聊(最好用英文聊)。在看一本書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封面,預測一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看書的時候,可以停下來問孩子問題,比如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怎麼做等等。這些問題,是成年人看書的時候會自己問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學會閱讀時,就需要家長的引導。
看完書之後,還可以做一些跟故事有關的活動(當然也是用英語進行)。比如說把書裡的故事畫出來、表演出來;英語寫作不錯的孩子,還可以改寫故事,續寫故事等等。
最後,即使孩子已經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家裡的學習氣氛也很重要。如果打算給孩子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不妨家長也在這段時間看看書、哪怕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也可以(但是不能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