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還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新聞—科學網

2020-12-15 科學網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我們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後,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並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這期間,冷凍電鏡中的電子槍將持續發射電子,每次看一個小單元。為了解釋這個「小單元」,張森森為科技日報記者示意了一個「鑷子尖」大小的小金片,「金片上約有200個左右的均勻小孔,每個小孔中再分150個小孔,電子束一次只『看』其中一個小孔。」金片類似蛋白質的「載玻片」,與光學顯微鏡不同的是,載玻片透光,小金片要透電子,容許電子束透過樣品時受到散射。散射信號被捕捉記錄下來,計算後可呈現分子結構。

透射式電鏡的生產能力是冷凍電鏡製造能力的基礎之一。「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賽默飛公司技術支持陳寶慶說得不假思索,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專業,對行業非常了解,他介紹,「之前還有幾個企業製造,比如原江南光學儀器廠現在就不造了。」

能做到單電子束控制的燈絲,只有進口

「理論上說,只要施加足夠強的電場,電子就會從材料中『遊』出來。」陳寶慶說。但「遊」的狀態與可以使用的電子狀態相距甚遠。

什麼樣的電子才能為蛋白質拍攝高清3D彩照呢?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萬克樹教授描述了理想的狀態:速度完全一樣的電子,從「源頭」的一個點上、非常多地發射出來。

「這些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萬克樹解釋,電子從材料表面溢出,要發射電子多,面積就要大,但是面積大了就難以滿足一致性要求。

如果把電子槍想像成一把槍,它必須以「狙擊」的精度完成機槍的掃射,「子彈」的角度、速度完全一致。

「電子的能量要做到高度一致,雖還達不到雷射的程度,但也必須是很窄的分布。」陳寶慶解釋,電子「子彈」一致性是提高圖像解析度的前提。

為此,電子槍的核心構造其實是一根極細的「陀螺針」,形似陀螺,尖端卻比針還細。電子從尖端出發,在真空的環境下,前去與大分子「相撞」,進而反映出分子構象。

「之前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加熱讓電子槍發射電子,發射源(俗稱「燈絲」)用鎢絲或六硼化鑭,需要2500℃左右,高溫促使電子發射,但也使電子異常活躍、難以控制,因此熱發射電子槍的電鏡精度低。」萬克樹說。

「場發射是通過高壓電場,把電子從『燈絲』裡拉出來,室溫下可完成。」萬克樹說,「所用燈絲國內沒有生產,全部依賴進口,每根上萬美元左右。」

他提到的常溫場發射槍(肖特基電子槍)是將氧化鋯沉積在單晶鎢的晶體的特定面上。FEI公司後來在電子槍生產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將熱和場結合起來,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在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實驗室的儀器介紹中可以看到,一臺2013年購買、2015年到貨的最新型號電鏡在電子槍一欄標明「X-FEG」,有中文翻譯為超穩定高亮度電子槍。「所用燈絲在材質上與之前的一致,工藝不同能夠使亮度更強。」陳寶慶介紹。

上了郵票的科研成就,被中斷

場發射的另一個關鍵部分是牽拉出電子的外加電場,電場電壓高達300千伏。「在這樣的高壓下保持電壓穩定,才能『拉』出穩定一致的電子,專業上稱為『單色性好』。」萬克樹說。

據題為《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的文章記載,1963年,我國就開始了高壓100kV電子槍穩定因素探討的實驗,1965年完成樣機,中國自主研製透射式電鏡於1979年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還專門為國產的電子顯微鏡發行過紀念郵票。

該領域的研發卻由於種種原因一度中斷。「直到幾年前,中國也試圖重啟這方面的公司,也曾立項想要完成場發射透射電鏡的自主研發。」陳寶慶回憶,曾經有相關的科研人員,輾轉找到他詢問,為什麼FEI公司沒有相關專利。

「他們想到的捷徑之一是把生產廠商的專利拿來參考,但是其中很多生產工藝是秘方級別的,根本不會外傳。」陳寶慶說。

從「看人影」到「辨雀斑」,中國研發沒使上勁

「如今,中國只有一家企業生產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完全不生產了。」陳寶慶說,德國蔡司公司也停止了透射電鏡的生產,目前世界上生產透射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日本電子、日立、FEI(2016年被賽默飛公司以42億美元收購。)

沒有市場是設備巨頭紛紛放棄透射電鏡的原因。「透射電鏡之前的清晰度,使得冷凍電鏡在科學研發上基本沒有實際作用。」陳寶慶說。可以理解為,以前只能看清楚個人影,現在卻能辨認清楚臉上的雀斑。

除了電子槍的原理變化,冷凍電鏡上其他的技術精進,例如三維重建算法的實現、樣品製作機器人的研發成功等,使得冷凍電鏡的解析度大規模提升,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利器。

在冷凍電鏡從「看人影」到「辨雀斑」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沒有使上勁。在冷凍電鏡實驗室中,從耗材到配件都必須進口。「加樣臺10萬元一個、小金片50元一個、外託150元一個……」張森森說,所有匹配冷凍電鏡使用的工具都需要原裝,根本不存在「山寨版」。零件壞了找不到人修理,只能等待零件郵寄到貨後進行更換。對於中國的冷凍電鏡使用者們來說,這樣的體驗可能還要持續不短的時間。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核心技術待攻克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我們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本報記者 張佳星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幾天後,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並解出生命運轉機理。這期間,冷凍電鏡中的電子槍將持續發射電子,每次看一個小單元。為了解釋這個「小單元」,張森森為科技日報記者示意了一個「鑷子尖」大小的小金片,「金片上約有200個左右的均勻小孔,每個小孔中再分150個小孔,電子束一次只『看』其中一個小孔。」
  • 掃描透射電鏡:不僅用好,還要好用—新聞—科學網
    電子顯微鏡通常包括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兩種,前者呈現的圖像具有一定的立體性,用於觀察樣本的表面結構;後者可以直接獲得樣本的二維投影,用於分析樣本的晶體結構、內部結構等。 近年來,掃描透射電鏡(STEM)因兼具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功能,正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電子顯微鏡。最近的一個典型應用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做了展示。
  • 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
    1958年5月,黃蘭友帶著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的江鈞基一起來到長春光機所,長春光機所也配備了工程師王宏義和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林太基、朱煥文,共同進行研製。當時,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也很支持,並將新引進的一臺透射式電鏡提供給試製者作參考。
  • 冷凍電鏡首次觀察到單個原子—新聞—科學網
    去鐵蛋白的冷凍電鏡圖譜。圖片來源:Paul Emsley/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冷凍電鏡產生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並且首次識別出了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
  • 透射電鏡主流廠商大揭秘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也購入了中國首臺該型號的電鏡,也是中國大陸第一臺STEM球差校正透射電鏡。之後,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物理所,神華集團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等也陸續上馬。
  • 這些視頻+圖文教程 助您用好透射電鏡
    想學好透射電鏡?來材料人就對了!視頻課程+圖文專欄,獨特、豐富的內容和互動可以讓您事半功倍!
  • 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另外,許多高性能的電鏡上還裝備有掃描附件、能譜議、電子能量損失譜等儀器 。   透射電鏡 早期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功能主要是觀察樣品形貌,後來發展到可以通過電子衍射原位分析樣品的晶體結構。具有能將形貌和晶體結構原位觀察的兩個功能是其它結構分析儀器(如光鏡和X射線衍射儀)所不具備的。
  • 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參數及測定
    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參數及測定2.3.1 點解析度透射電鏡剛能分清的兩個獨立顆粒的間隙或中心距離。測定方法:Pt或貴金屬蒸發法。 如圖所示。 將Pt或貴金屬真空加熱蒸發到支持膜(火棉膠、碳膜)上,可得到粒徑0.5-1nm、間距0.2-1nm的粒子。高倍下拍攝粒子像,再光學放大5倍,從照片上找粒子間最小間距,除以總放大倍數,即為相應的點解析度。2.
  • 原位液體環境透射電鏡技術初相遇
    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原位透射電鏡技術中的一種——液體環境透射電鏡(Liquid cell TEM)。  一、為什麼要研究液體環境透射電鏡技術?  絕大多數的液體,包括水和其他有機溶劑,有著較大的飽和蒸氣壓,無法在透射電鏡的高真空環境中存在,因此在研究液體環境中納米材料的行為時,需要構建液體存放單元,將液體與電鏡中高真空環境隔離開來,這就需要利用Liquid cell TEM。
  • 掃描透射電鏡:不僅用好,還要好用
    電子顯微鏡通常包括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兩種,前者呈現的圖像具有一定的立體性,用於觀察樣本的表面結構;後者可以直接獲得樣本的二維投影,用於分析樣本的晶體結構、內部結構等。 近年來,掃描透射電鏡(STEM)因兼具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功能,正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電子顯微鏡。最近的一個典型應用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做了展示。
  • 【技能】透射電鏡TEM的基本原理!
    今天的【技能】篇,我們學習透射原理。透射電鏡的基本原理如下:(一)分辨本領與放大倍數分辨本領是指能夠分辨物體上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為O.2μm而電鏡的分辨本領可優於2Å,相差達1000倍,因為影響光鏡提高分辨本領的主要因素是由於光線的衍射作用。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本領由阿貝公式決定。式中d為分辨本領,入為照明波波長,n為物體與物鏡之間介質的折射率,為物體上的點與物鏡所成夾角的一半。
  • 掃面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測試20問
    透射電鏡樣品必須在高真空中下檢測,水溶液中的納米粒子不能直接測。一般用一個微柵或銅網,把樣品撈起來,然後放在樣品預抽器中,烘乾即可放入電鏡裡面測試。 如果樣品的尺寸很小,只有幾個納米,選用無孔的碳膜來撈樣品即可。
  • 了解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從這裡開始
    作者:Mix + CCL     前言:  球差校正透射電鏡(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CTEM)隨著納米材料的興起而進入普通研究者的視野
  • 透射電鏡元素分析系列課程來啦!
    利用EFTEM增強襯度馬老師,海外知名大學博士,現為美國某top10大學任透射電子顯微鏡儀器科學家。長期從事透射電子顯微鏡對材料的表徵工作,熟悉各種透射電鏡相關技術,並有豐富的講授經驗。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發表過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已在材料人APP內講過STEM課程、TEM數據分析課程。
  • 世界上最高解析度的球差過濾分析型透射電鏡揭開面紗
    日本電子株式會社今年迎來了開業60周年慶典,隨著慶祝活動大幕的徐徐拉開,最新發布的S/TEM球差過濾一體化透射電鏡JEM-ARM200F也在本月開始全球接受訂單。JEM-ARM200F是目前全球解析度最高的商業化透射電鏡,解析度可達0.08nm。
  • 日本電子推出解析度達63pm的透射電鏡JEM-ARM300F
    日前,JEOL宣布推出新型原子解析度電鏡JEM-ARM300F。  透射電鏡一直以來是材料研發當中進行微觀結構分析的重要工具。然而,隨著納米級或原子水平的先進材料的研發,針對這類材料的合成研究越來越需要高解析度的成像和分析技術。
  •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作用:對樣品進行微區分析   透射電子顯微鏡應用   透射電鏡全稱透射電子顯微鏡,是用於觀察組織細胞超微結構的大型精密電子儀器。透射電鏡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材料學、考古學、生物學、組織學、病毒學、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領域中。
  • 電鏡課堂:解讀HRTEM圖片..TEM衍射標定..球差電鏡..電鏡與球差校正..原位TEM觀測鋰離子遷移,等(9篇)
    1958年5月,黃蘭友帶著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的江鈞基一起來到長春光機所,長春光機所也配備了工程師王宏義和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林太基、朱煥文,共同進行研製。當時,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也很支持,並將新引進的一臺透射式電鏡提供給試製者作參考。
  • 透射電鏡能譜系統的革新:AZtecTEM
    最近,具有世界領先的顯微分析技術和產品的牛津儀器納米分析部宣布AZtecTEM——專配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能譜軟體正式發行。自從2011年掃描電子顯微鏡的Aztec分析系統公布後,AZtecTEM早已蓄勢待發,意欲在透射電鏡領域大展拳腳了。
  • 乾貨|如何利用透射電鏡測量石墨烯樣品層數和厚度?
    目前針對石墨烯的表徵技術主要有:掃描電鏡(SEM)、透射電鏡(TEM)、原子力顯微鏡(AFM)、 X-射線衍射(XRD)、拉曼光譜(RAMAN)、紫外光譜(UV)、 X 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等。這些表徵手段能夠對石墨烯的形貌、片層數量、缺陷等進行表徵,從而對石墨烯的實驗製備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