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參加脫貧攻堅戰,是我最幸福的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

2021-01-15 天眼新聞

我叫譚榮高,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再過7個月我就要退休了。2018年5月,我到三都縣中和鎮拉佑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我主要包保馬聯二組16戶的貧困戶。

進村工作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調查走訪,我所包保的16戶貧困戶生活較為困難。貧困的主要體現在農戶的思想比較落後,對外界的事物接觸較少。根據這一情況,我制定了一系列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召開群眾院壩會,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深入淺出地啟發和開導群眾,拓展他們的思路。

譚榮高(中)為群眾講解黨的好政策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名貧困戶叫張輝,家中生活比較困難,他身患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農活,兒子張仁遠左眼受傷失明,生活受到限制,外出務工極不方便。為了解決該戶的就業問題,我推薦張輝到駐村工作隊生活區從事炊事工作。

經過一年的努力,在全體駐村工作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拉佑村的扶貧工作有條不紊的推進,發展種、養殖產業,先後有生豬飼養、林下養雞、黃桃種植、稻田養魚、花生種植,辣椒種植等產業。拉佑村的產業從無到有,如今長勢喜人。

譚榮高(左)指導群眾種植果樹

就在工作有所起色、脫貧攻堅到關鍵時刻,2019年8月2日凌晨零時許,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返回宿舍休息。凌晨3時左右,我在睡夢中突然被疼醒起來,便向宿舍裡的隊友呼救。

當時,大家都被突如其來的病情嚇壞了,看到我的疼痛難忍,一邊撥打縣醫院120急救車,一邊連夜將昏迷的我送往幾十公裡外縣城的醫院。經醫院診斷,我的病情為突發腦梗,由於發現較早,加上送醫及時,有幸撿回一條命。

當天,醫生給我下達「命令」,至少要住院一個月、休息兩個月。可是,村裡面的群眾還在等我呢,我住院僅僅7天,聽醫生說脫離了生命危險,在病情尚未康復的情況下,我不聽家人的勸阻,就悄悄「逃」離醫院。

儘管回到了村裡面,可是身體健康狀況並不理想,我只好在愛人和女兒的陪同下回村工作,讓女兒代替我寫材料、填寫報表等。等女兒回去後,我就堅持一邊服藥一邊開展扶貧工作,一件不落地將工作全部補上。

生病回村當天,由其女兒譚晶晶(左二)代為寫材料和填報表

特別是2019年3月13日和8月30日,我愛人不幸左大腿兩次摔傷骨折,進行兩次大手術的情況下,家中急需人照顧。雖然可以請假,但是我的工作卻沒有人替補,我只有舍小家顧大家,堅持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沒有去照顧傷病的妻子,這讓我對妻子心懷愧疚。

我即是水族人,又是本地人,平時在工作中可以很熟練地用「水話」和村民交流,很容易和群眾打成一片。如今,拉佑村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的10.1%貧困發生率下降到現在的1%左右,已經摘下貧困帽。看著拉佑村一天一天的變好,我在臨退休之前能參與到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中,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段嵐茜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繪」「公九臘哎太嘹仙」——貴州水族貧困戶汪凱先不忘...
    這個故事中的貧困戶汪凱先,家住珠江流域都柳江畔的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普安鎮普屯村(原燎原村)。每當親戚朋友關心地問起他兒子汪德主的病情時,汪凱先和妻子張傳菊都高興地說:「公九臘哎太嘹仙」(水語,意為「黨救我的兒子全好了」)。
  • 國家民委考核驗收組和互觀互檢組走進我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市
    國家民委考核驗收組和互觀互檢組走進我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市 發布時間:2018-10-20 15:51:03      來源:黔南日報 10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是我的榮幸|省級掛牌...
    我叫李娟,是省級掛牌督戰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戰隊隊員。2020年3月4日,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從貴州省人民醫院背上行囊,揣上在貴州大地上徹底消滅貧困的美好憧憬,跟隨省督戰隊出發來到威寧自治縣。  勠力同心堅毅前行,掛牌督戰光輝歲月  通過第一輪督戰,我對威寧的貧困現狀和中國脫貧攻堅偉大實踐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全心投入的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村在哪 哪就是我的家丨威寧自治縣中水鎮烽火...
    我叫楊昌雷,2019年6月,從威寧自治縣信訪局派駐到中水鎮烽火村擔任第一書記。,收集了第一手數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村裡的工作繁瑣而複雜,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只有團結好村兩委班子和全體駐村幹部,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這是我駐村工作一年多來最大的體會。此外,要完成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第一書記必須要學會各項「技能」,變成「多面手」,才能在紛繁的工作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各項工作,實現在黨旗下對群眾的莊嚴承諾。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群眾眼裡的「鐵人」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
    群眾眼中,我是「鐵人」;家人眼中,我是忙人。在我自己眼中,我不過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叫孫正軍,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從遵義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來到道真自治縣棕坪鄉文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共三都水族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致全縣廣大教師的一封信
    長期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大力實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10個易地扶貧搬遷新建或改擴建了16所配套學校,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子女入學的後顧之憂,以三都的教育脫貧有力地支撐了全州、全省扶貧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2018年,我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通過國家督導檢查評估認定,在全省30個受檢縣(市、區)中高位列於全省第四;2019年,縣民族中學順利通過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
  • 【我的扶貧故事】 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
    【我的扶貧故事】 人民警察為人民 脫貧攻堅顯擔當丨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汪彪我叫汪彪,是安順市公安局派駐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山腳村駐村工作組成員。2018年3月,正是麻山腹地的脫貧攻堅戰激戰正酣之際,我簡單地收拾了行裝後,便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戰的最前沿,由此,開啟了我平凡而又意義非凡的駐村生活。
  • 「我的脫貧故事」「誠信磚廠」讓我們一家脫貧了丨沿河自治縣西部...
    我叫楊球,是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沿河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沙沱社區,每每與同事們討論扶貧工作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楊球在登記臺帳我家有七口人,我是家裡的老大,家中還有妹妹、弟弟、爺爺、奶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我們這個家。2008年,受住房後山山體滑坡威脅,爸爸到親戚家中東拼西湊勉強修建了安全住房。  2014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我家因家中負債、上學負擔重,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三都水族自治縣2020年招聘114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二、招聘計劃及職位本次計劃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14人,具體招聘職位詳見《三都水族自治縣2020年統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位一覽表》(附件1)。四、發布招聘信息招聘公告、報名和資格審查、加分、筆試及後續相關招聘信息由縣公開招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sandu.gov.cn)向社會公布。
  • 「微紀錄片」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當地人都知道宋水仙,她的三個身份幾乎寫出了她的一生:第一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第二個是三都水族自治縣水仙馬尾繡有限公司負責人;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身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馬尾繡工藝品馬尾入繡 一生入夢宋水仙所居住的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人有著自己的文化與信仰。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冷緒中作為中國二十冶派駐沿河縣扶貧掛職幹部,自2019年4月掛任沿河縣副縣長以來,一心撲在了扶貧工作上,通過深入調研,他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幫扶舉措,爭取和撬動各類資源,為沿河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摘帽貢獻智慧和力量。勤走訪:釐清扶貧工作思路群眾的生活怎麼樣?收入怎麼樣?扶貧工作怎麼幹?剛到沿河縣的冷緒中腦海裡一直縈繞著這些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言棄 不負韶華踏徵程|三都縣大河鎮柳...
    我叫吳宇雄,男,1994年2月出生,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柳源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6年10月參加工作,2017年10月開始駐村,並受組織委派,兼任村委會代理主任。沒有多少工作經驗的我剛來駐村也很迷茫,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著手才能把駐村工作做好,於是就一邊跟著村支書學習,一邊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討教,也通過自己不停地思考,現在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順利很多,雖然駐村工作很不簡單不容易,但是只要用心去做還是會有收穫的,趁年輕多做點事,不負青春。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才能對得起這個時代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
    剛到棕坪鄉熊先茂開辦的移民餐館,他就笑著招呼我。我叫王俊,今年30歲,2015年考入道真自治縣棕坪鄉黨政辦工作,現任坪鄉蒼蒲溪村黨支部副書記。當時,脫貧攻堅戰開展得正如火如荼,我雖初來乍到,但也有5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就此成為千千萬萬幫扶幹部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如米「苔花」 扶貧路上綻芳華丨三都縣中和鎮三洞...
    在平凡的扶貧工作中,帶著感情,帶著堅毅,如一朵苔花,在水鄉的扶貧路上默默綻放,帶領水鄉群眾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我駐村工作寫照。我叫蒙暢,2018年3月,從黔南州民宗局選派到貴州黔南三都縣中和鎮三洞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金延森:真心「扶」了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編者按:精準脫貧求實效,如期共進奔小康。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扶貧道路上,貴州監獄湧現出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扶貧一線先進典型,他們紮根脫貧攻堅主戰場,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鬥志、拼搏的精神全力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脫貧攻堅精神。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收拾行囊,告別家人,我隨著脫貧攻堅的步伐,奔赴到「戰鬥」的第一線,到貧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修路、建房、搬遷、引水、謀產業發展……  2018年3月初,我是在鼓揚鎮交麻村脫貧攻堅隊。自報導之日起,便開始轉變和適應新的工作角色和環境,並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去,積極主動的完成攻堅隊交由的各項工作任務。
  • 2020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事業單位招聘計劃取消或調整情況
    近期我們的事業單位報考熱度一直不減,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2020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事業單位招聘計劃取消或調整情況,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報考情況!一、繳費比例不足3:1比例的職位,但達到1:1及以上比例的職位予以保留原招聘計劃;不足1:1比例的職位予以減少招聘計劃;無人繳費的職位予以取消招聘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只有「大家」好,我們的「小家」才會好丨威寧自治...
    我叫金朝方,是威寧自治縣金鬥鎮人社中心的工作員,2019年7月,我被選派到金鬥鎮高田社區駐村,成為駐村工作組的一員,開始了我的扶貧生活。通過走訪調查,我了解到高田社區轄區範圍廣、貧困人口多、致貧原因複雜,難以精準施策,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如何讓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便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為儘快適應新工作,我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計劃,白天入戶走訪熟悉村情,晚上加班加點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及知識,為脫貧工作打下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幹部的「三重身份」丨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小寨...
    一把雨傘、一個手提包、一隻手電筒,就是我走村串戶的必備行裝。我叫盧文富,是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小寨村的網格員。自2018年10月,我從關嶺自治縣民政局下派到沙營鎮小寨村任網格員以來,幫群眾做了很多實事。我用心用情幫扶,以實際行動溫暖著整個村莊的人。潘忠信是小寨村雞窩田組的貧困戶,兩個兒子服刑,兩個兒媳不堪忍受貧苦的家庭環境,出走多年,杳無音訊,丟下5個年紀尚幼的孫子跟年過花甲的潘忠信一起生活,家徒四壁,常常是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十分窘困。我在走訪中了解到潘忠信生活現狀後,主動申請當他家的幫扶人,從此我成了潘忠信家的「貼心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