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洋務運動,你還記得多少?

2020-12-15 百家野史集

清朝末期的洋務運動可謂眾所周知,但其中的一些細節,想必大家都不是太清楚,比如:什麼原因引起的,成果有哪些,最後帶來了什麼影響,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一講,這一場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都經歷了什麼。

先來看看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朝的冷兵器在經過工業革命後英國的炮火下,不堪一擊。對外鴉片戰爭失敗,對內太平天國起義,當時的清政府可謂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部分官僚開始意識到西方炮火的威力,為了解決清政府內憂外患的局面,實現富國強兵,他們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這一部分官僚就被稱為洋務派。而最早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可以說為洋務運動奠定了實踐思想的基礎。

從1861年到1895,洋務派在清朝掀起了一系列學習西方技術的改良運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就是「自強,求富」,而實踐思想則是「師夷制夷、中體西用」,代表人物有恭親王奕訢、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指導思想,開始引進西方的機器設備和技術創辦軍事工業,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廠主要有:第一個兵工廠——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用於製造子彈、火藥、槍炮;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製造輪船、彈藥、機器;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生產輪船。而這些軍事工廠,創辦經費都是由清政府提供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是分配給軍隊使用,所以這些企業在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

到了洋務運動的後期,也就是70年代以後,洋務派開始以「求富」為指導思想,在繼續創辦軍事工廠的同時,還創辦了一些民用工廠,主要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形式,先後創辦民用工廠20多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還有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這些民用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賺取利潤,管理上也採取僱傭制,其性質是資本主義,但創辦形式是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所以其本質是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整個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不但創辦了軍事工業和民辦工廠,還開創報刊、翻譯書籍、架設電報、修建鐵路等,而這些都需要更多的新興人才,隨後洋務派便開始創辦一些新式學堂,例如: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北洋水師堂、天津電報學堂等,同時,前後共派遣了一百多名學生出國留學,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著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宣告失敗,儘管如此,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無論是對近代軍事政治,還是近代經濟文化,都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小編每天很辛苦,感謝大家閱讀,喜歡記得分享和關注奧...

相關焦點

  • 教師資格考試-洋務運動
    ,也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地位非常重要,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是常考的知識點,其考察的角度比較固定,從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洋務派的主張、洋務運動的內容、性質及影響等角度進行考察,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要掌握該知識點。
  • 洋務運動在歷史上的意義
    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洋務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但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的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雖然失敗了但這次運動的歷史作用是不可小視的。 來說說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和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的積極歷史作用 一、 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軍事近代化 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
  • 學習「洋務運動」的一點體會
    經過短短一個學期的近代史學習,我對 中國 歷史 上的第一次重大的近代化改革——「洋務運動」產生了興趣。想藉此機會談一下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和體會。 洋務運動發軔於1861年初。從此,洋務運動便正式開場。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洋務派苦心經營十餘載的新式陸軍和北洋艦隊一敗塗地,清政府被迫於次年4月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洋務運動從此而宣告失敗。 這場歷時35年的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一直受到許多爭論。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職測常識模塊:關于洋務運動的考點討論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職測常識模塊:關于洋務運動的考點討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是19世紀60年代以後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它主張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基礎上,採用西方軍事裝備、西方新式學堂、西方科學技術等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體辦法來挽救統治危機。   5.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模仿、實施西式工業化的運動,是一場在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運動。導致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的技術人員產生。
  • 也論洋務運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關係
    但是,根據「中體西用」這一指導思想始終在洋務運動時期佔主導地位的情況,我們認為,洋務運動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阻礙作用是主要的。   首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指導思想,勢必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對立。
  • 洋務運動時期的外語教學及啟示
    洋務運動時期的外語教材(1)外國人所編寫的外語教材洋務運動時期的外語教材相對比較匱乏,早期的外語教材大多由洋人自行編寫或從目的語國家引進。此外,洋務運動期間還出現了由中國人自己編制的分級英語教科書—《英語彙腋》,其作者鄺其照亦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編撰英漢字典的人。綜上所述,雖然洋務運動時期我國外語教材仍然以翻譯、參照西方原版教材為主,但不可否認的是,京師同文館與上海廣方言館的開辦對於培養出色的外語人才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為何失敗的洋務運動卻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洋務運動是晚清時期進行的一場自救與自強運動,洋務派開始引進西方的軍事設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目的是為了維護日益衰敗的清朝封建統治。這場運動以「自強求富」為指導思想,之後又衍生出了「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分類思想。師夷制夷是為了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係,即要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抵制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的侵犯。
  • 回首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悲壯自救的洋務運動
    圖為甲午海戰的戰鬥場面  近代史專家講述洋務運動背景及部分細節  軍用工業最重要,但資金缺乏,需要民用工業來養  當初在清政府裡參與辦洋務並不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很多人不願意參與。因為辦洋務,和外國人打交道要低聲下氣。 洋務特指「侵略所引起的中外交涉」  「洋務運動」這個詞在今天的國內,不知道的人很少,但是當時在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期間並不叫洋務運動。據考察,這個詞1938年第一次出現在何幹之同志的著作《近代中國啟蒙運動史》中。
  • 洋務運動VS明治維新:近代亞洲最驚心動魄的實驗
    19世紀的亞洲處於西方列強的威脅之下,中國和日本相繼被西方列強用艦船利炮打開了國門,在面臨所謂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情況下,中日兩國開始了驚心動魄的救國實驗,在中國是「洋務運動」,在日本是「明治維新」。
  • 19世紀中後期的洋務運動真的失敗了嗎?
    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迫使滿清政府有了政權的危亡感,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洋務派大臣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改革方案,並得到了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支持,但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洋務運動最終落下了帷幕,它失敗了,但,它真的是失敗了嗎?我們可以從洋務運動的具體措施來做分析。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 左玉河: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與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頓挫
    這樣,在19世紀60年代,「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朝野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制器」、辦「洋務」成為一種時代的潮流。經過鴉片戰後20年的醞釀,中國總算開始啟動了一場現代化運動。1861年初,恭親王奕等人上奏清政府,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場尋求自強的洋務運動悄悄拉開了序幕。這場洋務運動儘管來得稍顯遲緩和艱難,但畢竟順應了當時世界發展的潮流。
  • 中國清朝洋務運動留下的文化瑰寶
    於是有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主要參與官員提起洋務運動人們先想起的是它對中國工業的影響,其實洋務運動對中國文化也有重大影響。此外還設有化學實驗室、博物館、天文臺等。1902年1月(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併入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改名京師譯學館,並於次年開學,仍為外國語言文字專門學校。提高了中國近代的教育水平,促進了教育行業的發展,打破了幾千年的傳統教育體制,為現代教育事業打定堅實的基礎。
  • 欲速則不達:洋務運動「彎道超車」的失誤
    原創 馬勇 東方歷史評論 撰文:馬勇《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1從現代化視角去觀察,洋務運動算是中國的現代化運動,而且是第一次。2如果說十八世紀後半葉中國人不太理解英國工業革命的意義、價值,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到了十九世紀初葉,甚至到了鴉片戰爭被打敗依然渾渾噩噩不思進取,就多少有點不可思議了。
  •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談中日足球的革新運動「什麼運動最讓人揪心?」答曰「中國足球」。這是宋丹丹在春晚小品《火炬手》中的經典臺詞。從朱廣滬和高洪波兩位本土教練帶隊的成績來看,他們還無力充當中國足球救世主的角色。國內知名企業大連萬達集團斥巨資打造中國足球,中國足協高層一系列動作來看,中國足協已下定決心重塑中國足球。1861年,為實現富國強兵,清政府掀起了全面學習西方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和曾國藩為代表。
  • 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洋務運動究竟貢獻了什麼?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向西方學習、以圖富國強兵為目的運動,是中國開明的地主階級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而做出的自救運動。 因其有地主的階級性質所以過去的史學觀點認為:洋務運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自救運動,所以它對近代化的作用遠不及戊戌變法;然而甲午戰敗只是洋務運動的一部分,難道部分能影響全局嗎?
  • 從洋務運動看中國近代化早期的特點
    中國的近代化,是在中國社會已經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條件下,由洋務派倡導的洋務運動開始起步的。洋務運動發軔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終止於九十年代中期,持續了三十多年,這段時間是中國近代化的早期階段。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不僅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還刺激了日本的野心。緊接著又掀起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帝國主義的侵略史,是清政府的恥辱,更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對於晚清政府所留下的一系列恥辱,我們不得不承認,又不得不反思。日本可以通過明治維新走上強國之路,為何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兩次變革都沒有使中國變強呢?
  • 洋務派曾國藩:開展洋務運動開啟清朝富國強兵之路
    曾國藩與洋務運動的關係曾國藩與洋務運動確實是有關的,翻譯館的形成具有獨特鮮明的意義,最為特別的是這次創建的翻譯館也創造出時間最長、種類最全的翻譯部門的記錄。國藩與洋務運動之間的作用是互相的,因為曾國藩在洋務運動中創造了許多的第一次,而洋務運動也因為曾國藩而受到更多的注視。
  • 2019考研:中國近代史綱要筆記之洋務運動
    1.洋務運動興起的原因:首先是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同時也為了加強海防邊防,發展本集團的軍事實力。   鎮壓農民起義是第一位的原因。   2.洋務派的綱領(指導思想):所謂「中體西用」,就是以中國封建倫理綱常所維護的統治秩序為主體,用西方的近代工業和技術為輔助,並以前者來支配後者。
  • 洋務運動:國家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要適合自己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於是,開場華麗的洋務運動和滿清政府成了現在學者們眼中最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洋務運動」的結局雖然是「失敗」二字,但並不代表它沒有可取之處,洋務運動還是取得了不少成就。單從選派幼童海外留學來看,對於後來中國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畢竟,只有認識到落差,才會有強烈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