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人物:劉露
高中院校:高密市第一中學
本科專業:臨床醫學
保研院校:上海交通大學婦產科學專業
10月12日的下午四點,劉露發布了一條微信朋友圈,「
努力了這麼久,終於有好結果啦!」並配上了自己被上海交通大學婦產科學專業錄取的圖片。以此為終,她終於為自己的大學本科生涯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以此為始,這位堅韌追夢的青醫姑娘即將收拾行裝,奔赴下一場山海。劉露對醫學專業的追求,始於一個守護的願望,陷於專業的魅力,忠於內心的信仰。
高三那年,劉露的家人不幸確診腫瘤。她看著家人為此奔波忙碌、擔驚受怕,不僅要照顧病人,還要照顧高考的她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對她隱瞞了病情。這段經歷便是劉露學醫的初衷——如果成為醫生,就能守護自己的家人,也能守護更多人的家人。
高考填報志願時,她因為微弱分差與醫學專業失之交臂,幸好,轉專業給了她第二次機會。2016年的秋天,劉露提交了向醫學部轉專業的申請,從此與醫學專業結下不解之緣。按照學校規定,轉專業需要降級,但是時間成本這一阻力並不足以成為她追夢路上的絆腳石。
「為了喜歡的事情、熱愛的專業,一切都不是問題。」
進入臨床實習,劉露也遇到了更多的挑戰,但也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她要求自己,
不懂就問,多看多學,常常在醫院忙碌到半夜12點。實踐帶來寶貴的經驗,讓她深切體會到了醫學專業的魅力所在。
「尤其是在臨床上,每當看到患者愁容滿面的來,笑容滿面地走,我就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2018年的夏天,劉露前往臨沂臨沭參與義診,這是她學習這個專業後第一次接觸患者。學生們主要負責為村民分發藥物、測量血壓、進行心電圖檢測等任務。在這個過程裡,她看到許多年邁的村民,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卻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患何病,聽說能免費領藥就過來了,當知道後續檢查治療還會花費很多錢,便說自己沒病,還能下地幹活、哪有那麼嚴重之類的話。這讓劉露倍感心酸。而在煙臺毓璜頂醫院婦產科實習時,有一位患者的術前檢查不能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但是術中發現是良性的。當時的劉露,和病人的家屬一起為這個發現開心。
痛患者之痛,樂患者之樂,在一次次與病人共情的瞬間,她逐漸理解何為
醫者仁心,逐漸樹立起對這個神聖職業的信仰。2016年,劉露以優異成績轉入醫學部。儘管新的專業課程多、知識繁瑣,但劉露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甚至遊刃有餘、自有章法。劉露用一句話精彩地概括了自己的學習方式——「我不是天賦型學生,也不是勤奮型學生,
我是高效型的學生。」面對期末考試,這一道無數大學生頭疼無比的「關卡」,「戰前突擊」「高強度訓練」等等都是大家的「常用戰術」,劉露採取的戰術卻是與眾不同。她往往提前兩個月就開始準備期末考試,而且有屬於自己的複習節奏。每天早上6:30起床,7:30到晚上18:30是白天的學習時間,主要複習專業課知識,期間有一個小時左右的午休。晚上吃過晚飯繼續學習,但是這段時間通常被她用於學習英語,通過聽和讀來作為這一天學習的放鬆調劑。相比大批在臨考前學到凌晨兩三點的學生,她仿佛一股「清流」,晚上11點多就會入睡。因為她認為,備考時間當然需要比平時緊張一些,但還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她還會把複習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小目標,給自己限制任務時間,然後逐個攻破。面對「自律」這一「擊敗」無數大學生的難題,她也有自己的方法。劉露和自己的同學們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每天開始學習之前互換手機,除非對方收到重要消息才會交還,手機的「誘惑」便不攻自破。到了考試月,她總是待在博學樓三樓的樓梯間裡,擺上一個小馬扎埋頭學習。空曠的樓梯間除了一個暖氣片別無他物,再難有「外物」打擾她的學習。劉露笑著說:「樓道裡的暖氣片,算是陪伴了我三年吧。」追夢路上,難免有崎嶇坎坷,劉露也曾有迷茫焦慮的時候。大四下學期,劉露的成績有所下滑,成績處於保研邊緣。沒有十足的把握,她在保研和考研兩個選擇之間搖擺不定,最終決定做兩手準備,二者同時進行。要做到兩全絕非易事,準備保研需要通過網絡和電子產品及時了解有關信息,準備考研則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全心全意投入。「我那時候會懷疑自己付出的努力能不能有回報、應不應該堅持下去。」甚至有時她會在心裡問自己:如果努力的結果不是我所期待的呢?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大學期間劉露實習過的城市,青島、煙臺、威海,都有美麗的大海。大海廣闊無垠,似乎能裝得下所有的煩惱與不安。這段日子裡,就像往常遭遇壓力時一樣,她總會來海邊走一走,散散心。回到校園,她總會看見西院操場上有人在跑步,跑了一圈又一圈卻不願停歇。每個人都在堅持,劉露告訴自己,
我也應該堅持。「結果沒有出來之前,還是該拼就拼。」劉露這樣總結這段經歷,「到底是孤注一擲準備保研,還是同時準備考研,任何一種選擇都沒有問題,關鍵是看你能否處理好。」 今年由於疫情,很多高校面試研究生時都採用了線上的形式,但沒想到的是,上海交大仍然採取了線下面試。面試的時候,上海交大的老師問了劉露一個關於統計學方面的問題,恰好不在她的準備範圍裡。但她並沒有慌亂,先是
冷靜地陳述了自己所知的部分,然後表達了未來願意積極學習的意願,態度謙虛而從容,給老師留下了不錯的印象。能夠從容應對面試,劉露認為這
得益於往日工作經驗的積累。「如何和老師交流,如何跟不同人相處,平常潛移默化,以後處理起事情,不需要刻意為之,自然就能做好。」她說。「如果只知道學習,一見到這種場面就緊張,什麼都忘記了,我的面試也不會成功。」事實上,學生工作一直是劉露的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的班級後,劉露參與班幹部競選,做上了班長,這一做,就做到了現在。除此之外,她還曾在學生會任職兩年,組織並參與醫學部的實踐活動,其中前往臨沂臨沭義診時還獲得過山東省優秀服務隊的稱號。回顧大學生活,這些工作經歷是她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因為學習任務繁重,很多時候劉露必須用最大效率完成工作,時間久了,便形成了她
快刀斬亂麻、絕不拖泥帶水的行事作風。這樣的工作作風在「同僚」中有口皆碑,在她的「領導」下,大家也形成了相似的工作習慣,積極地配合她。在劉露看來,這種素質對學習同樣是有幫助的。
「抓緊時間以最大效率完成工作,然後馬上投入學習,那麼之前工作中的這種緊張、專注狀態就會延續到學習過程中。」「工作和學習肯定不是衝突的,它們讓你可以獲得不同方面的能力。」劉露這樣說,
「學習讓你得到知識,學生會和班級的工作則讓你獲得不同的經驗。」 「我在本科階段在科研方面僅僅算是了解了皮毛,希望研究生階段能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對自己熱愛的專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她說,「
一名好的臨床醫生,不僅要有臨床經驗和能力,也要有科研水平,所以我要在專業上繼續精進。不出意外,我會繼續攻讀博士。」■ 大一大二是體驗校園生活的最佳時機,可以試試進入工作部門、學生社團,鍛鍊自己的能力,當然也要保證自己的成績,大三大四就要開始專注學習,多多提高自己;■ 英語非常重要,從進入大學起就要重視,僅以研究生複試為例,包括自我介紹在內的很多問題都需要英語交流;■ 多與師哥師姐交流經驗,加深對學校專業、導師的理解;■ 如果成績非常穩定,就可以專心致志地準備保研,收集資料、了解導師;■ 如果沒有把握保研,可以走特殊推免這一條渠道,參加競賽、科研.「這是我一直告訴自己的話,也送給所有的學弟學妹。」劉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