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教育機器人白皮書十大結論
1.教育機器人涉及「教育行業中的服務機器人」和「青少年機器人教育」兩個方面,將成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以後的第三類機器人發展領域。教育領域中的機器人將增強或延伸教師的表達能力、知識加工能力和溝通能力;機器人教育將激發廣大學生對智能技術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並大範圍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數字時代的競爭能力。
2.生產線上的工人機械勞動逐漸被機器人所替代,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已基本成熟;會議迎賓、餐廳服務、遠程客服等服務機器人逐漸被大眾所接受,服務機器人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學普遍開展的機器人課程和機器人大賽,為教育機器人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而在教育領域中能夠增強或替代教師部分功能的服務機器人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
3.在全球教育機器人研究領域中,根據國際權威文獻庫調研,文獻引用數量處於前列的國家有美國、瑞士、義大利、日本和英國等,研究主要聚焦在機器人教育、語言教育和特殊教育領域。在「機器人進課堂」方面,日本和韓國應用相對廣泛。
4.學校中的教育機器人應將成為智慧學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助手支持教學設備使用、提供學習內容、管理學習過程、常見問題答疑等,作為學習夥伴協助時間和任務管理、分享學習資源、激活學習氛圍、參與或引導學習互動,形成一種新型教學形態。
5.隨著家庭教育受重視程度的日益增強和「家庭學校」在全球的興起,教育機器人或許能作為同伴或輔導教師,成為「家庭的一員」,協助「在家教育」,促進孩子的學習發展和健康成長。
6.機器人在家庭中除了具有老年人的看護和康復促進功能之外,還可以通過類似家人或朋友的角色,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伴和智力支持,延緩老人認知老化過程,預防其他相關疾病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7.機器學習、自然人機互動、仿生科技是教育機器人研發中需要長期探索的關鍵技術。人們期待教育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行走、像人一樣互動,並做出如同「真人」一般的細膩動作。
8.教育機器人產業鏈涉及硬體製造、系統平臺開發、應用服務提供、內容供應、系統集成、品牌及渠道等約七類廠商,產業鏈已具雛形,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教育機器人產業發展大致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兩種取向,前者主要由系統平臺開發商帶動,後者則由品牌商和系統集成商驅動,它們或許將形成兩類產業鏈。
9.教育機器人的應用情境涉及人群和場域兩方面,前者涵蓋嬰幼兒、幼兒園和中小學(K12)、大學、在職人員和老人等群體,後者包括個人、家庭、教室、實驗室、培訓機構、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等。不同人群、不同場域的應用訴求與技術的發展成熟度,將決定教育機器人產品的發展方向。
10.教育機器人可以按照表情動作、感知輸入、機器人智能、社會互動、角色定位和用戶體驗六個維度來評價其產品成熟度。本研究對40個關注度較高的教育機器人產品進行評測發現,總體來看感知輸入和人工智慧維度相對成熟,而其餘四個維度上均有較大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