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制改革不是一筆「小帳」
學制改革不是一筆「小帳」
要綜合考慮小學和高中的不同情況,這遠不是委員所提到那樣,是一筆很輕鬆的經濟帳。
■文新華
「如果能提前大學畢業,較早步入社會,就業機會和自主創業的機會就會增加,能為國家和家庭減輕負擔,同時積累更多的物質財富和工作經驗。」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應縮減小學和高中教育年限。
這一問題關係到學制改革和其他法定的教育制度。修業年限是學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涉及完成所有各級學歷教育的總的修業年限,還涉及總的修業年限在各級教育中的分配。
總修業年限的縮短,確實會產生委員所提到的各種效益。如果學歷教育的絕對時間保持不變,這可以在高中階段以上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的前提下,通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就業人口的勞動能力,也可以提高學歷教育絕對時間經濟效益,使個人、家庭、企業和國家受益。但我們要看到,修業年限縮短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加大了社會就業壓力。同時我們還要綜合考慮小學和高中的不同情況,這遠不是委員所提到那樣,是一筆很輕鬆的經濟帳。
如縮減小學修業年限,即由全國目前普遍的六年制縮短為五年制,在初中階段教育修業年限保持三年不變的情況下,這意味著要終止或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所規定的「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修改為八年義務教育。為了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上海等地就是實行在小學接受五年教育,然後在初中實行一年「初中預備班」教育和三年初中教育(合計四年,後在初中改為六、七、八、九年級而不再使用「初中預備班」的概念),仍然保持與國家法律規定的一致性,即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實行四年初中教育,分解並緩解了三年制初中教育課程學習壓力非常大的狀況。但同時,實行四年初中教育,意味著要投入比小學更多的生均教育經費和更多更高學歷的師資。這需要國家立法機關和各級政府統籌規劃,在農業佔較大比例的農村地區試點後進行國家層面的修法和決策。
縮減高中教育年限,即由全國目前普遍的三年制縮短為兩年制,要區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如果說僅僅將普通高中教育學制縮短為兩年,那麼要在廣泛調查和試點的基礎上,確定職業高中修業年限是否也必須在職高學生須取得「雙證」的學業要求下縮短為兩年。就普通高中教育學制而言,目前普通高中學校在第三學年以複習備考為主,似乎是浪費時間,這不是縮短普通高中教育學制的關鍵理由。還要考慮到,其實有不少普通高中學生自願或「被自願」選擇復讀高二、高三或由於高考落榜等多種原因而選擇高考補習班。因此,高中階段教育尤其普通高中教育修業年限是否需要縮短,涉及很多因素,需要深入廣泛調查和科學論證,需要試點,需要配套改革。
參考世界其他國家尤其發達國家,他們的學歷教育修業年限與我國的情況是相似的或接近的。他們基本上都是一方面通過實行彈性學制以及與我國相比要延後的退休年齡等政策制度,來保證學歷教育絕對時間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通過普遍提高各級教育尤其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質量,來提高學歷教育相對時間經濟效益。這也是我們在考慮我國學制改革時需要關注的。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系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