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困愁城,
疫情在家,
好好的初春四月,鶯飛草長,你的謊言的四月,
就這麼過去了。
五月份了,熱起來了,
總不能天天在家裡打遊戲看美劇吧,
誰說看國足比賽錄像的?還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唉,學點啥技能呢,這麼多時間,廚藝技能差不多能點亮的都點亮了。
大數據,5G,人工智慧,AI算法,衛星上天,
這些都不是小老百姓能玩得起的。
實體店的生意不好做了,
淘寶拼多多也不見得沒有刀光劍影,
主播帶貨這種,看看還行,捧場下單也還行,真自己動起手來,
還是挺發怵的。
又是一年春好處,恰似相逢花盛開
去年這個時候,已經在外打工了,
為了美麗新世界,
奔波忙碌。
今年呢,
想學一門手藝或者一項技能,
如果是一門發家致富脫貧的路子,也行。
至於一兩個走向人生巔峰的金點子,還是算了,
概率上看,不太可能是真的。
雞湯故事裡說,機會總是準備給有準備的人的,
不管他對不對,
總得有個計劃,有個章程,
疫情過了之後,幹點啥。
學生黨都在玩命地學東西,各種網上教學的app一個接著一個地蹦出來,
那些個開課軟體,真的是眼花繚亂,
不曉得自己學點啥子好。
想來,是從一個星系躍遷到另外一個星系,
需要一個神奇的東西,星門!
學無止境,我的星門是什麼呢?
思來想去,還是得看書啊。
那麼多大佬,在飛機上據說都捧著本書看,
肯定不是playboy一類的吧,多半財經科技類的東西,
碎片化時間,變成每天的常態,
而拿來做什麼,還真不好利用,
手邊抓起本書看兩眼,不合適,拿起手機翻翻,
又很容易進入視頻或者購物app,沉迷而無法自拔。
很難啊。
選一兩個聽書的app,聽一會歷史,
或者新聞,或者夜聽小程序,
再或者喜馬拉雅那種
再或者雲音樂,
再或者得到那種,
碎片時間,整合起來,
好像也是零存整取一樣,
只是不知道以後收穫什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不小心進了一個攝影群,
然後,沉迷於學習,
首先是星河燦爛,認識星空,
熟悉星座,北鬥星北極星,然後是十二星座,宇宙知識。
然後是單反知識,光圈鏡頭三腳架,物理成像感光晶片常識。
緊跟著就是ps知識,構圖設計美學,藝術家應具有的形象氣質。
後續,就更誇張了,看那些拍攝愛好者自駕遊,行走於祖國各地大好山川,
所見所聞,各地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網友的相關介紹,
真真是眼界大開,恨自己沉迷於當下,未能十數年前就結交天下,
各種相見恨晚。
而學習呢,則盡在於日常網絡交往之中。
那天走路,
聽手機裡的有聲小說,
大概是說父子同遊,
父親不小心覺得,兒子學習能力很強了,
有乃父遺風,竟不弱於其當年風採。
並有感於新一代的認知能力,接觸並接納外界新鮮事物的能力,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師,可這位老父親卻覺得,兩個人也一樣。
學,盡在於日常生活感悟之中。
在家看美劇,
覺得他們的表演,完全就是生活,
完全不像某些電視劇,完全就是念臺詞,
誇張的造型,不符合邏輯的肢體語音,
各種不明所以的特效鏡頭,
額,那些明星們,趕緊長大起來吧,
別幼稚的像個孩子一樣,走秀於熒幕之前,
這一點都不好笑。
而有些老演員,演什麼像什麼,瞬間入戲,
他們是如何成長的,怎麼學的?
曾經,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
他們如何做到的?
如今在家,除了看那些視頻段子,
網紅八卦,誰誰誰上主播又帶貨了?
還能知道些什麼?
B站是年輕人的平臺,
可誰又知道,有多少年輕人是在上面學習的,
而不是表面上嘻嘻哈哈,娛樂至死?
年輕人被貼上無數的標籤,
等十年後,他們掌握了紅塵世俗的話語權之後,
他們會說,
我們玩於此,但也學於此,
學習於,網絡這個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