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到底該在家學點啥?

2020-12-16 行實教與學

這段時間除了疫情牽動人們的心,「停課不停學」也同時引起了全民熱議。教育部於2月12日聯合工信部發出通知對該活動做出了最新解釋。在文件中,兩部對停課不停學活動中,孩子們到底應該學什麼做出規定。

為了這些不能出門的熊孩子,兩部委真是操碎了心啊。

關於孩子們在家上學應該學些什麼內容,小編在全國各類學校開展線上課堂之前就已經提出過建議。(見小編2月9日發表的《戰疫在線上課參考手冊》)這個建議,現在看來非常符合教育部給出的觀點。小編在那篇文章中就提醒大家,要考慮修改「教學目標」,不能再把「課堂知識教學」作為疫情期間在家上學的主要教學目標。

要決定讓孩子們學習什麼內容之前,首先分析清楚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上學的學習環境特點以及學習準備情況。疫情期間在家上課的學習環境特點在於:(1)以家庭為主要學習場所,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電視等是主要學習工具;(2)教師和學生無法直接面對面交流但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3)處於正月寒假期間,家裡娛樂活動較多,零食也多,屬於舒適環境。處於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再來看,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1)學習動機準備。每年寒假結束,孩子們都需要一個適應期,從快樂舒適的放假模式切換到刻苦努力學習的模式。假期直接在家上學,孩子們缺少了一個過渡期,很可能會有不少孩子無法進入日常學校學習的狀態。孩子們可能缺乏足夠的學習動機。興趣、好奇、成就感和堅強意志都是學習過程中制約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如此環境下,如何將這些因素調整好,家長和教師都需要認真準備。(2)身體準備。青少年都比較好動,但是不能出門可能會讓熊孩子們渾身沒勁。學習不僅僅需要注意力集中,更需要良好的身體因素準備。實際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家長們自己有沒準備好。為了孩子學習,在有限的空間裡,不但要躡手躡腳,保持安靜,而且要耐心陪伴孩子學習,平心靜氣輔導孩子功課。

鑑於以上分析,在這個時期,如果按照學校的日常教學計劃來講授新課,那效果正的很難保證。對老師、對孩子、對家長都將是巨大的考驗。但是如果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新課學習,調整為輕鬆有趣的內容學習,不必每天為了寫作業、背書而苦惱,估計問題就很簡單了。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搞清楚,即為什麼一定要在延長的假期裡學習。有不少人就提出暑假縮短,補上落下的課不就行了嗎?首先關於暑假補課的問題,其實還是在糾結新課學習的問題,小編就不討論了。還是討論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開始在線上課的原因吧。(1)孩子經歷了漫長的寒假,特別是關在家裡比較長時間,很容易養成許多不好的習慣,所以應該及時開學。(2)孩子們有了比較多集中在家的時間,如果能妥善把這段時間利用來學習一些平時被所謂「主課」排斥的課程,能有效的利用假期時間。(3)在往常的開學時間,開展在線學習也能儘快幫助孩子從假期模式切換到學習模式,為即將到來的學校學習做好準備。

有不少網友對在家上新課意見很大啊!

根據上述分析,小編認為,校本課程、習慣培養、學習反思、學習方法提升、哲學課堂、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等內容都可以選擇來給學生學習。

關於孩子們在家上學到底應該學哪些內容,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裡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到底該給孩子「補」點啥?
    ,那時候填飽肚子最重要,根本顧不上給孩子補充啥營養。 是不是套路咱不去掰扯了,可媽媽們想把天底下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的這份心讓人感動,不過感動歸感動,咱孩子真的需要「補」點啥嗎? 二、維生素D到底要不要補?要說必須給孩子補點啥,非維生素D(VD)莫屬。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唯一被認可的、需要常規補充的微量元素。
  • 五月初夏,疫情在家,學點啥好呢
    五月份了,熱起來了,總不能天天在家裡打遊戲看美劇吧,誰說看國足比賽錄像的?還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唉,學點啥技能呢,這麼多時間,廚藝技能差不多能點亮的都點亮了。學生黨都在玩命地學東西,各種網上教學的app一個接著一個地蹦出來,那些個開課軟體,真的是眼花繚亂,不曉得自己學點啥子好。想來,是從一個星系躍遷到另外一個星系,需要一個神奇的東西,星門!
  • 你的娃憋在家 契丹的娃在學啥?
    於是,漢家文化當中,給孩子啟蒙的教材,就擺在了契丹人的書桌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蒙求》、《論語》。是的,您沒有看錯,他們學的都是漢族孩子學的教材。這是遼代早期墓葬當中出土的一個黃金罐,罐體四周鏨刻的都是《孝經》當中的故事,像是「臥冰求魚」、「勸父盡孝」等等。
  • 新加坡小學和中國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學點啥?
    每一個家有準小一學生的新移民家長,在報名大事塵埃落定以後,可能接下來要鬧心的就是小一到底學點啥?新加坡小學和中國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除了一個以英語,一個以漢語教學之外,課程設置有區別嗎?難易程度有區別嗎?區別大嗎?作為新手家長,我到底應該怎麼應對呢?真是一腦門子官司。
  •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拼音數學都要學,家長很糾結到底該不該學?
    幼兒園小朋友究竟該不該學拼音數學?網友講述:孩子五周歲半了,在幼兒園拼音數學都要學。教育局有規定不讓學, 幼兒園都是偷著在教,家長們不想讓學吧,又怕上課一年級時跟不上,不知道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學拼音和數學呢?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我的感受。每一個人從娘胎裡來到這個世界上,無不都是在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之中一天天長大。學習是一個伴隨我們終身的大事,既然漢語拼音和數學在小學一年級都要求學,為什麼在幼兒園就不能學呢?
  • 幼兒園三年,孩子都學些什麼?家長感覺啥都沒學就對了
    另一位媽媽也說:「我們是大班了,孩子才會寫簡單的幾個字,算數也不在行,感覺他天天上學啥都沒學。」那麼,幼兒園三年,孩子到底都學些什麼?家長如果感覺他什麼都沒學,那就對了。現在的幼兒園教學,跟我們做父母這一代人上幼兒園不一樣了。現在幼兒園的課程,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置。
  • 專家回答:孩子上幼兒園學的肯定不是知識,幼兒園到底「教」什麼?
    幼兒入園開學時間大多為九月份,離開學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其實我們父母還是很糾結,就目前這個特殊情況以及自己本身的一些考慮,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幼兒園?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那麼幼兒園能教給孩子些啥?我們通常認為的應該是幼稚園的一些知識什麼的讓孩子們事先熟悉。僅而已,那麼幼兒園真的是教給孩子們知識了嗎?這裡或許與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 專家回答:孩子上幼兒園學的肯定不是知識,幼兒園到底"教"什麼?
    幼兒入園開學時間大多為九月份,離開學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其實我們父母還是很糾結,就目前這個特殊情況以及自己本身的一些考慮,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幼兒園?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那麼幼兒園能教給孩子些啥?
  • 被疫情困在家裡,寶媽們集體「狂躁」,罵完孩子再罵老公是怎麼了
    從孩子們放假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抗疫在家,不少孩子的日常就是挨罵。從期末考試結束媽媽高高興興地迎接剛回到家的孩子,到開開心心過大年,全家上下一派其樂融融,母慈子孝。說起陪孩子一起上網課,寶媽們竟然還玩出了樂趣:#by小靈犀:上個課四十人給我點了六千多贊咱也不知道聽沒聽課#娜樣可愛的奶包: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直播上課簡直了!!!
  • 到底該讀研,還是工作?繼續閒在家就該完犢子了……
    我發現最近很多賦閒在家的學子,由於在家呆得太過舒適,反而丟失了這個年紀該有的愁苦。因為往年這個時候,後臺經常能收到這樣的私信: 畢導哥哥,聽說讀研很苦,工作很累,出國又很貴,我該怎麼選啊?
  • 年糕最近在家學了啥?糕媽今天交底了
    在家辦公的年輕人→帶娃在家辦公的媽媽→帶娃在家辦公的二胎媽媽→帶娃在家辦公還要陪娃上網課的二胎媽媽。幸好,作為一個幼兒園孩子的家長,我逃過了網課這一劫,可沒想到,每天都有親朋好友來問我:糕媽,興趣班都停了,我是不是應該把網課的試聽都預約一遍?糕媽,年糕在家學啥,有沒有什麼學習軟體推薦?
  • 小學奧數到底在學啥
    他們讓很多孩子感覺到自己能力不行,家長也感覺自己的孩子笨,原因是啥呢,原因就是總有那麼些孩子人家就能夠一學就懂,人家行,你咋就不行呢。 那就從內容來說說吧,首先奧數就沒有小學組的,也沒聽過那些真正在奧數上獲得金牌的孩子是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奧數的,其次,奧數都是一些啥呢,都是一些要是學過了初中數學之後,迎刃而解的一些東西,要是學了高中數學,小學的這些東西,就根本不值得一提。可是,為啥就要把這些本來初中高中要學的東西拿到小學來學呢,要用小學的方法去解呢。
  • 費用數千到上萬 這些國學培訓班到底學些啥?
    據調查,在這些專業機構,學一套完整的國學課程需要6年,平均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萬元培訓班到底學些啥?哪些孩子在學國學?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調查國學課到底學些啥?學禮節誦經典,培養孩子興趣一群年齡大約在6歲-10歲之間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更衣室,換上漢服,搖身一變,成了「漢代小兒郎」。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多所國學培訓班,都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 帶娃出去玩到底圖個啥?怎麼這麼難呢?來自爸爸們的吐槽
    快結束的時候,同行的一個爸爸想招呼孩子們來看看「色彩繽紛」的山魈,結果娃們不管不顧在山坡上逮螞蚱,毫不理會。 爸爸扯著嗓子喊半天,無人應答,無奈感嘆:怎麼讓你們學點東西這麼難呢? 我們在旁邊也樂了。不禁開始思考,我們帶孩子出去玩,到底圖個啥? 01 孩子眼裡「自娛自樂」的家長 帶孩子去動物園,家長們總是想著,孩子得了解下動物知識吧。動物知識來自哪裡?來自標籤牌嘛。
  • 平時啥都會,考試做不對!孩子粗心大意到底該怎麼辦?
    家長們有沒有這感覺,孩子做完作業,往那一甩,跟父母說作業完成了,自己就玩去了,而父母在那吭哧吭哧地給他找錯。孩子的作業到底是誰的責任呢?4.小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規定孩子每天做50到口算題,全部過關才能睡覺。一個月下來,結果事與願違,不但速度沒有提高,錯誤率沒有下降,反而讓孩子一看到數學題就頭皮發麻,產生了恐懼心理,乾脆連題都不願做了。其實,孩子們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都在不斷地向家長展示孩子到底哪些地方沒有掌握好,哪些地方需要重點學習。
  • 外國媽媽:老師讓買啥就買啥,只求孩子不在家
    外國媽媽:老師讓買啥就買啥,只求孩子不在家雖然教育模式不同,但是國外的學校和中國的學校一樣,老師會在開學前叮囑父母給孩子準備好開學用品。國外一位媽媽說老師讓給孩子買活頁夾和鉛筆等文具,但是卻有不少家長在網絡上吐槽老師的要求,還抱怨要花錢。
  • 不只中國孩子被網課逼瘋,看看澳大利亞小孩在家都學啥
    剛放假時,老師挨個打電話確認,復活節後的第二學期學生是要來學校上課,還是在家上網課。我們果斷選了後者。至於父母需要工作或無力照顧自己的孩子,可以選擇到學校,和其他學生一起坐在教室上……網……課。所以無論上學與否,學的東西是一樣的。
  •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用學步車?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孩子走路是一個探索過程,在學走路的過程中經過摔跤才能學會掌握平衡。七八個月大的孩子應多練習爬行,十個月時才可以練習站立;一歲左右才能蹣跚學步。孩子學走路過程中,肯定會有磕碰,但在磕碰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鍛鍊,走路的體驗得到加深,摔倒後再爬起來也是一個克服挫折的過程。爬、走、摔倒、站起來,這也是一個發育過程,寶寶正是在這種自主運動中學會掌握平衡、增強條件反射、學會思考。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呢?
  • 到底該不該生二胎?先別著急,聽聽前輩們怎麼說
    前言隨著國家二胎的開放,越來越多家庭響應了這個政策,但也有些人問到底該不該生二胎?如果你此刻有這樣的困擾,先別急,聽聽響應國家政策的前輩們是怎麼說的。全職寶媽小劉在家裡人的積極推動下生了個二胎,和大的孩子相差了只有兩歲,在兩個孩子都還小的時候,也不懂什麼叫親如手足。小劉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帶孩子,只有等兩個孩子睡著了才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孩子小的時候是需要父母的,這句話不假,但是長大之後呢?
  • 藝術學涯 | 特長篇 1 – 學點藝術特長到底能幹啥用?
    能生拼硬實力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我們絕大多數的中不出溜的孩子,只能多弄點這個,否則你能咋辦?總的來說,學藝術特長的意義越來越跟藝術沒有什麼關係了。,孩子們魔障了,家長們也瘋了。 那歸根結底,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了呢?我們家長們,把藝術特長和藝術素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