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健康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第八診室(ID:consultingroom8)
導言
在溫飽都難以保證的年代,大人們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兒,那時候填飽肚子最重要,根本顧不上給孩子補充啥營養。在娃小時候,哪家孩子要是吃到了奶粉,那可是相當大的榮耀。現在則不然,溫飽問題解決了,生活條件改善了,母乳的好處在咱們心裡明鏡兒似的,然而其他方面的攀比卻在或明或暗地進行著。
比如在娃之前潛伏的一個媽媽群裡,有位媽媽海外代購了複合維生素,說孩子吃了之後明顯比以前愛吃飯了,也不經常生病了,於是大家紛紛打聽購買渠道,瞬間毫無違和感地搞了一次小型團購活動,一下午就有將近50位媽媽跟風購買,以至於有那麼一剎那讓娃有點懷疑這是不是廠家的銷售套路。
是不是套路咱不去掰扯了,可媽媽們想把天底下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的這份心讓人感動,不過感動歸感動,咱孩子真的需要「補」點啥嗎?
一、不建議給孩子常規檢測微量元素
早在2013年,曾經的國家衛計委(現已更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叫停過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並且明確指出,如果不是為了診斷治療的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不得針對兒童展開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且不允許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常規體檢的檢查項,尤其是針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
一方面,血液學的檢查不足以判定孩子體內微量元素的實際情況,比如鈣主要存在於骨骼中,血液中的鈣含量參考意義並不大。
另一方面,孩子的生長發育指標和飲食情況才適合作為判斷孩子是否缺乏某種物質的參考,而不是單純依據一紙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就盲目地給孩子補充各種補充劑。
有一次,娃帶老二去注射疫苗,親眼看見一位媽媽用勺子給寶寶硬灌進去一整支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她家寶寶才3個大月,而且很健康——當時娃就震驚了!我對她說:「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母乳可以滿足孩子的全部營養需求,不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那位媽媽半信半疑地看著我,我又補充道:「連水都不需要額外餵呢,而且這個口服液裡面糖分含量比較高,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了半天,也不知道最後她聽沒聽進去。後來老媽跟我說:「你知道麼,你那勁頭特像推銷員!」
二、維生素D到底要不要補?
要說必須給孩子補點啥,非維生素D(VD)莫屬。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唯一被認可的、需要常規補充的微量元素。
人體自身無法合成VD,母乳中它的含量也很低,而VD又是人體的必需物質,因為它參與了體內鈣吸收的重要環節。所以,如果缺乏VD,就會有缺鈣和患佝僂病的風險。
目前推薦足月生產的、母乳餵養的健康寶寶,從出生後兩周開始,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每天補充400iu~600iu,至少補充到2歲。
對於吃配方奶的寶寶,可以按照孩子的飲奶量換算一下攝入奶粉中所含維生素D的量,再決定是否需要額外補充。
奶粉配方表中的維生素D單位是ug,換算成國際單位(iu)需要乘以40。舉個例子,孩子每天飲奶量是500毫升,如果每100毫升的配方奶含VD量為1.4ug,那麼孩子從奶粉中每天獲取的維生素D為5*1.4*40=280iu。6個月以下的寶寶在這個飲奶量的基礎上,每2天給孩子補充400iu的維生素D就行。當然,如果嫌麻煩或者記不住,每天給孩子補充400iu也沒毛病,因為只要6個月以下的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D不超過1000iu,6個月到1歲每天不超過1500iu,都在安全的補充範圍內。
三、鈣要不要補?
中國很多孩子都是被缺鈣的——孩子這陣子愛出汗,補點鈣吧;孩子最近晚上總醒,補點鈣吧;孩子囟門閉合得沒有隔壁家小胖快,補點鈣吧……鈣簡直成了傳說中的神藥,沒有什麼關於孩子的問題是一片鈣片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兩片。
其實判斷孩子是否缺鈣主要從飲食方面來分析。
6個月以內的寶寶只要飲奶量正常、生長發育正常,並不需要額外補鈣,因為奶中的鈣質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發育過程中對鈣的需求。6個月以上的寶寶除了滿足飲奶量的同時,要注意輔食的合理搭配。魚、肉、蛋、奶等食物中的鈣含量都很豐富,及時添加輔食的寶寶基本上也不會有缺鈣的風險。而至於之前提到的那些所謂「缺鈣」的症狀,十有八九是謠傳了。
關於補鈣,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你還深陷在「兒童補鈣」的漩渦中無法脫身嗎?)
四、鐵要不要補?
7個月~12個月的確是缺鐵的高發月齡,所以我們呼籲在孩子輔食添加的早期就引入含鐵輔食,儘量減輕孩子缺鐵的風險。
高鐵的輔食包括:高鐵米粉、紅肉類食物、肝臟類食物等等。考慮到肝臟有重金屬超標的風險,通常不作為常規推薦。如果食用,儘量一周內不超過兩次。
說到這裡,不由得感慨一下知識更新的力量。老大小的時候我們還都按標準參考輔食添加順序,比如:先吃米粉,後添加蔬菜和水果,8個月以後再加肉等等,而現在的觀點則認為輔食添加的順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添加輔食的早期就儘量嘗試多種類食物。當然,前提是一樣一樣添加,以排除孩子過敏的食物種類。
如果一個孩子在8個月之前都沒有吃過肉,那TA缺鐵性貧血的風險肯定是很大的。
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性貧血並不難,可以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如果已經貧血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如果不貧血,也不能放鬆警惕,高鐵輔食同樣要跟上。
總之,記得給孩子吃肉!
五、鋅要不要補?
6個月以內的孩子很少有缺鋅的。6個月以上的寶寶只要輔食添加得均衡合理,同樣不會缺鋅。
感興趣的家長請戳(聽說你家娃也「被缺鋅」了?)
六、複合維生素要吃嗎?
朋友從美國回來,給老大老二帶了維生素軟糖,嘗過兩粒之後我就立馬把它放到了櫥櫃最上邊,原因就是——這貨太好吃了!讓老大老二逮到,分分鐘就能你一粒我一粒地分完。
老大每天上學帶水果,放學回家也有水果吃。老二在家成天被我媽換著樣地喂,把一切在我小時候沒能實現的關於食物的幻想在她身上統統實現了。老二的臉蛋日漸圓滾,一看就是啥也不缺,只有累得跟狗一樣的六個娃最需要補充這個那個……於是一天幾塊糖,吃得我心情也美好起來。
閒話少說,只要孩子蔬菜、水果正常吃,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
七、生長曲線的實際意義
給孩子繪製生長曲線這個事兒娃舉雙手贊成,但這只能作為我們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情況的一個參考。要知道,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按照標準曲線一路生長下去,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在標準範圍內,整體來看是平穩向上的就好。
前天,閨蜜拿著曲線問娃:「你看,我寶寶這個月比標準值掉了半個格,該補點啥?」娃毫不猶豫地翻了個大白眼給她!
完
這是一個讓人焦慮的年代,而這些無處安放的焦慮通常會在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每位媽媽都不例外。
昨天,我忽然發現老大睡覺時會張嘴呼吸,我問平常陪睡的老公孩子這樣多久了,正在看書的老公頭也沒抬地回答:「有一陣子了吧?」
我當時瞬間就恐慌了:「這麼久了?怎麼不早說?孩子會不會是腺樣體肥大?以後會不會有腺樣體面容?怪不得最近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注意力也很難集中……」
老公放下手裡的書,走過來把老大的枕頭挪了一下,他的嘴巴瞬間就合上了,呼吸也變得很順暢。
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我順手在書架裡抽了一本楊絳的書看起來。
人淡如菊,安之若素——養孩子同樣需要這番境界吧!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