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給孩子「補」點啥?

2020-07-31 六層樓醫生
到底該給孩子「補」點啥?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健康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第八診室(ID:consultingroom8)


導言


在溫飽都難以保證的年代,大人們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兒,那時候填飽肚子最重要,根本顧不上給孩子補充啥營養。在娃小時候,哪家孩子要是吃到了奶粉,那可是相當大的榮耀。現在則不然,溫飽問題解決了,生活條件改善了,母乳的好處在咱們心裡明鏡兒似的,然而其他方面的攀比卻在或明或暗地進行著。

比如在娃之前潛伏的一個媽媽群裡,有位媽媽海外代購了複合維生素,說孩子吃了之後明顯比以前愛吃飯了,也不經常生病了,於是大家紛紛打聽購買渠道,瞬間毫無違和感地搞了一次小型團購活動,一下午就有將近50位媽媽跟風購買,以至於有那麼一剎那讓娃有點懷疑這是不是廠家的銷售套路。

是不是套路咱不去掰扯了,可媽媽們想把天底下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的這份心讓人感動,不過感動歸感動,咱孩子真的需要「補」點啥嗎?

一、不建議給孩子常規檢測微量元素


早在2013年,曾經的國家衛計委(現已更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叫停過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並且明確指出,如果不是為了診斷治療的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不得針對兒童展開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且不允許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常規體檢的檢查項,尤其是針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

一方面,血液學的檢查不足以判定孩子體內微量元素的實際情況,比如鈣主要存在於骨骼中,血液中的鈣含量參考意義並不大。

另一方面,孩子的生長發育指標和飲食情況才適合作為判斷孩子是否缺乏某種物質的參考,而不是單純依據一紙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就盲目地給孩子補充各種補充劑。

有一次,娃帶老二去注射疫苗,親眼看見一位媽媽用勺子給寶寶硬灌進去一整支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她家寶寶才3個大月,而且很健康——當時娃就震驚了!我對她說:「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母乳可以滿足孩子的全部營養需求,不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那位媽媽半信半疑地看著我,我又補充道:「連水都不需要額外餵呢,而且這個口服液裡面糖分含量比較高,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了半天,也不知道最後她聽沒聽進去。後來老媽跟我說:「你知道麼,你那勁頭特像推銷員!」

二、維生素D到底要不要補?


要說必須給孩子補點啥,非維生素D(VD)莫屬。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唯一被認可的、需要常規補充的微量元素

人體自身無法合成VD,母乳中它的含量也很低,而VD又是人體的必需物質,因為它參與了體內鈣吸收的重要環節。所以,如果缺乏VD,就會有缺鈣和患佝僂病的風險。

目前推薦足月生產的、母乳餵養的健康寶寶,從出生後兩周開始,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每天補充400iu~600iu,至少補充到2歲。

對於吃配方奶的寶寶,可以按照孩子的飲奶量換算一下攝入奶粉中所含維生素D的量,再決定是否需要額外補充。

奶粉配方表中的維生素D單位是ug,換算成國際單位(iu)需要乘以40。舉個例子,孩子每天飲奶量是500毫升,如果每100毫升的配方奶含VD量為1.4ug,那麼孩子從奶粉中每天獲取的維生素D為5*1.4*40=280iu。6個月以下的寶寶在這個飲奶量的基礎上,每2天給孩子補充400iu的維生素D就行。當然,如果嫌麻煩或者記不住,每天給孩子補充400iu也沒毛病,因為只要6個月以下的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D不超過1000iu,6個月到1歲每天不超過1500iu,都在安全的補充範圍內。

三、鈣要不要補?


中國很多孩子都是被缺鈣的——孩子這陣子愛出汗,補點鈣吧;孩子最近晚上總醒,補點鈣吧;孩子囟門閉合得沒有隔壁家小胖快,補點鈣吧……鈣簡直成了傳說中的神藥,沒有什麼關於孩子的問題是一片鈣片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兩片。

其實判斷孩子是否缺鈣主要從飲食方面來分析

6個月以內的寶寶只要飲奶量正常、生長發育正常,並不需要額外補鈣,因為奶中的鈣質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發育過程中對鈣的需求。6個月以上的寶寶除了滿足飲奶量的同時,要注意輔食的合理搭配。魚、肉、蛋、奶等食物中的鈣含量都很豐富,及時添加輔食的寶寶基本上也不會有缺鈣的風險。而至於之前提到的那些所謂「缺鈣」的症狀,十有八九是謠傳了。

關於補鈣,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你還深陷在「兒童補鈣」的漩渦中無法脫身嗎?)

四、鐵要不要補?


7個月~12個月的確是缺鐵的高發月齡,所以我們呼籲在孩子輔食添加的早期就引入含鐵輔食,儘量減輕孩子缺鐵的風險

高鐵的輔食包括:高鐵米粉、紅肉類食物、肝臟類食物等等。考慮到肝臟有重金屬超標的風險,通常不作為常規推薦。如果食用,儘量一周內不超過兩次。

說到這裡,不由得感慨一下知識更新的力量。老大小的時候我們還都按標準參考輔食添加順序,比如:先吃米粉,後添加蔬菜和水果,8個月以後再加肉等等,而現在的觀點則認為輔食添加的順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添加輔食的早期就儘量嘗試多種類食物。當然,前提是一樣一樣添加,以排除孩子過敏的食物種類。

如果一個孩子在8個月之前都沒有吃過肉,那TA缺鐵性貧血的風險肯定是很大的。

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性貧血並不難,可以去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如果已經貧血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如果不貧血,也不能放鬆警惕,高鐵輔食同樣要跟上。

總之,記得給孩子吃肉!

五、鋅要不要補?


6個月以內的孩子很少有缺鋅的。6個月以上的寶寶只要輔食添加得均衡合理,同樣不會缺鋅

感興趣的家長請戳(聽說你家娃也「被缺鋅」了?)

六、複合維生素要吃嗎?


朋友從美國回來,給老大老二帶了維生素軟糖,嘗過兩粒之後我就立馬把它放到了櫥櫃最上邊,原因就是——這貨太好吃了!讓老大老二逮到,分分鐘就能你一粒我一粒地分完。

老大每天上學帶水果,放學回家也有水果吃。老二在家成天被我媽換著樣地喂,把一切在我小時候沒能實現的關於食物的幻想在她身上統統實現了。老二的臉蛋日漸圓滾,一看就是啥也不缺,只有累得跟狗一樣的六個娃最需要補充這個那個……於是一天幾塊糖,吃得我心情也美好起來。

閒話少說,只要孩子蔬菜、水果正常吃,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

七、生長曲線的實際意義


給孩子繪製生長曲線這個事兒娃舉雙手贊成,但這只能作為我們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情況的一個參考。要知道,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按照標準曲線一路生長下去,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在標準範圍內,整體來看是平穩向上的就好

前天,閨蜜拿著曲線問娃:「你看,我寶寶這個月比標準值掉了半個格,該補點啥?」娃毫不猶豫地翻了個大白眼給她!



這是一個讓人焦慮的年代,而這些無處安放的焦慮通常會在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每位媽媽都不例外。

昨天,我忽然發現老大睡覺時會張嘴呼吸,我問平常陪睡的老公孩子這樣多久了,正在看書的老公頭也沒抬地回答:「有一陣子了吧?」

我當時瞬間就恐慌了:「這麼久了?怎麼不早說?孩子會不會是腺樣體肥大?以後會不會有腺樣體面容?怪不得最近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注意力也很難集中……」


老公放下手裡的書,走過來把老大的枕頭挪了一下,他的嘴巴瞬間就合上了,呼吸也變得很順暢。

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我順手在書架裡抽了一本楊絳的書看起來。

人淡如菊,安之若素——養孩子同樣需要這番境界吧!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健康哦~

相關焦點

  • 微信「敲打」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騰訊設計師:你該醒醒了
    IT之家4月23日消息 近日,廣東潮州一名學生在微信群發送兩個敲打表情,老師認為該表情不禮貌,批評責令其寫檢討。學校副校長告訴媒體,老師認為學生想打她,事後雙方已消除誤會。常用的「微笑」表情,老一輩用是真誠微笑,年輕人用是呵呵、不想理你。「破涕為笑」的表情不是真哭,而是笑哭了。「敲打」表情不是真想拿錘打你......其他的請大家補充......科普表情,人人有責。不過問題來了,這個的表情到底是啥意思呢?
  • 到底該怎麼給孩子補?看這三點就夠了
    經常有寶貝爸媽在咱們微信群中提問:「孩子要補充維生素D嗎?」 然後,群裡的爸媽們就會一起討論。有的說補充維生素D3就可以了,有的說去醫院醫生又開了伊可新,還有的說去藥店導購被推薦了一款進口魚肝油,說那個更好。那到底該給孩子吃哪種,還是每種都要吃?
  • 懷孕後,該吃啥補啥,我們全都幫你整理好了!
    很多孕期和備孕的媽媽,都有這樣一個問題:懷孕之後,到底該怎麼吃?孕吐嚴重,常常吃不下東西該怎麼辦?孕婦應該補哪些營養,怎麼補?作為有著 10 年營養學經驗的註冊營養師,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我很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分享給大家。
  • 「補漆」套路千千萬,看完這篇自己幹,一篇看懂「車漆」
    以「底漆」為例,面對不同的「基材」(或稱「底材」),就需要考慮「底漆」的適配性,比如面對金屬車身,通常就會選擇「環氧樹脂漆」;而對塑料保險槓,更該考慮使用「聚氨酯漆」……(其實,我們更推薦更換,壞笑)根據塗料的配套性進行底漆適配(部分)哪怕同樣是金屬車身,全鋁車身和鋼鐵車身也要分開考慮(如上表)
  • 日語中的「々」到底是個啥?
    學日語的小夥伴們,在背單詞的時候往往會碰到這樣一個奇怪的字——「々」。它到底讀作什麼?又是什麼意思呢?表示重複的符號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符號。它表示對前一個字的重複,比如「人々」(ひとびと)、「日々」(ひび)、木々(きぎ)等。含有「々」的單詞多有「數量眾多」的意思。比如「人々」是「眾人,人們」,「日々」是「每一天」,「木々」是「(眾多)樹木」。由此可見,「々」讀音要視前一個字而定,它本身是沒有固定的讀音的。
  • 疫情反反覆覆,是時候備點過年的營養品了!該吃啥,看這裡
    剩下那一半孩子,拖著鼻涕咳著嗽,都在家養著呢。同事猶豫:感冒高發季,要不要也把小孩接回家避避風頭啊? 不止小孩,家裡的老人、甚至頂梁柱也一個個地接連倒下。同事的一位女朋友病了一周也不見好,有人建議她吃點複合維生素,增加點抵抗力,還說老人、小孩都能吃。
  • 「喜提退稅」或者「天降橫債」,個稅彙算清繳到底是什麼?
    我滿足「多退少補」的條件嗎?)「多退」領錢,我該如何操作?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個稅「起徵點」從 3,500 元增長到 5,000 元以外,個人綜合所得也被規定為一項按年計算的收入,並以「每月預扣預繳、年度彙算清繳」的形式完成。
  • 微信中「敲打」表情到底是什麼意思?騰訊設計師:木魚敲打小和尚
    IT之家4月23日消息 近日,廣東潮州一名學生在微信群發送兩個敲打表情,老師認為該表情不禮貌,批評責令其寫檢討。學校副校長告訴媒體,老師認為學生想打她,事後雙方已消除誤會。常用的「微笑」表情,老一輩用是真誠微笑,年輕人用是呵呵、不想理你。「破涕為笑」的表情不是真哭,而是笑哭了。「敲打」表情不是真想拿錘打你......其他的請大家補充......科普表情,人人有責。不過問題來了,這個
  • 孩子洗澡水裡到底加點啥?
    給孩子洗澡,各種洗浴「好搭檔」,能從周一到周日一天加一樣不帶重複。今天,丁香媽媽請到了皮膚科醫生袁超來給大家好好扒一扒,給娃洗澡時加的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奇效。洗澡,到底加點啥最好?痱子水品牌有很多,通常也被稱為「液體爽身粉」,聲稱能夠祛痱、緩解溼疹,不僅在某寶上的月銷量很大,也是代購必推夏日單品。
  • 辛苦的「科研打工人」,到底有多倔強?
    前段時間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個小變化:人們互相問早,不再簡單說個「早安」,而是氣勢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打工人」。對於我們博士、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打工人」一次次衝上熱搜。「科研打工人」不幹活就沒有飯吃的時代,已經來臨別問我在做什麼,不是在做科研就在去做科研的路上,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我去做科研,因為科研使我「快樂」!
  • 「勉強」「習う」「學ぶ」,這些年我到底學了些啥?
    今天孫老師日語小課堂為大家講一下「勉強する」「習う」「學ぶ」這三個詞的區別。就單詞的意思而言,這三個詞均可以翻譯成「學習,學」。但是每個詞的詞義及使用範圍又是不盡相同的。每天堅持看帖的小夥伴,都是熱愛學習的好孩子。如此熱愛學習的我們怎能不了解這些「學習」上的區別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 教育孩子要「慎始」---寫給父母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爸爸臨終時,告訴他的兒子說:「我想要吃肉。」兒子一想,爸爸平常最喜歡吃肥肉,所以立刻買了一大塊肥肉,煮好端來給他的爸爸。沒想到,這個爸爸看到這一大碗肥肉,止不住悲哀,放聲大哭。兒子困惑的問:「爸爸你怎麼了?」
  • 「ほど」和「くらい」到底有何異同點?
    「ほど」和「くらい」都是N3的文法。這兩個助詞同樣都有表達程度的功能。那究竟有何異同點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辨析下這個語法點。
  • 壽司店點「1貫」到底會上幾個壽司?
    除了一「個」、兩「個」之外,日本還有許多有趣的數法,這篇文章幫大家整理了7個常見卻容易搞錯的日本數量詞,跟我們一起學起來!▋數量詞「貫」:一貫壽司到底有幾個?連日本人都常搞錯!壽司最常見的數量詞是「貫」,但當到壽司店點「一貫」壽司時,數量卻不一定和自己想像中的一樣。這其實很正常,因為不同店家對「一貫」的個數解讀也不同,有時是一個,有時則是兩個,甚至連日本綜藝節目都曾點出這項曖昧之處,當地人也會搞混!
  • 孩子想長高什麼時候喝「轉骨湯」效果好?
    就怕孩子長不高,不少爸媽從小就特別注意孩子營養,甚至要帶孩子特別補「轉骨方」,但到底什麼時間開始喝才是對的?中醫師解釋:「使用轉骨方的時機非常重要,會建議在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喝時候效果最好,太早喝反而會『揠苗助長』」。第二性徵出現進入快速成長期!
  • 你這「功」太差了...到底怎麼去定義芭蕾的「功」?全面秒懂芭蕾的...
    我可不光頭貼屁股,我是肩膀貼住 看我「功」多好! 那舞蹈的「功」到底是什麼?在舞蹈中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受傷」。 說到這個舞蹈的「功」,就必須知道芭蕾訓練的六點要求。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不光是芭蕾的基本功定義也是舞蹈的基本功的定義! 憑什麼芭蕾的六點要求就是舞蹈的「功」?
  • 「小限」和「流年」到底該用哪一個?紫微鬥數師生問答
    學生問:周老師,「小限」和「流年」到底該用哪一個?周師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有必要先給大家做一個概念的定義,就是「小限」和「流年」分別是什麼?但是,形式上產生了分歧,共創造出兩種看某一年運勢的命盤,一個叫「小限盤」,一個叫「流年盤」,流年盤怎麼看呢?就是看今年是哪一年,那麼你今年流年盤的命宮就在那一個宮位,比如說今年是豬年,那麼流年命宮就在亥宮;明年是鼠年,流年命宮就在子宮等等。小限盤也有一個他自己的排法,由於我個人是使用流年盤,不用小限盤,所以說小限盤怎麼排的我就沒有記;大家可以自己上網查,或者在排盤軟體上可以看到。
  • 到底是「單獨」還是「在一起」啊?!
    前幾天剛教了大家「同居」的英文,先來複習一下:👇「同居」是 live together?才不是!(為什麼35%的美國人反對同居??)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即便是和喜歡的人住在一起,他/她如果跨過了你的「安全距離」,你也會感到不舒服。
  • 為什麼有人得「月子病」,有人卻說「坐月子」是陋習?
    確實從根源上治好了「月子病」。所以月子到底坐 or 不坐,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天就請田太醫給大家講講「月子」那點事。以前都是長輩怎麼說就怎麼做唄,但我們是現代人啊!可是當你想要打破傳統時,卻總有人跳出來提些「善意」的警告,這其中讓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月子病」了。到底啥是「月子病」?
  • 熊孩子蠟筆狂塗「瑪莎拉蒂」嚇慘母親,「結局神反轉」網友笑瘋
    家有藝術天分的孩子怎麼辦?日前,一名媽媽發現兒子突然即興創作,在愛車「海神」瑪莎拉蒂(Maserati)上狂塗鴉,讓媽媽心都涼了大半截。無奈之下,她只好上網PO文自嘲,然而結局竟神逆轉,讓網友們啼笑皆非,全笑噴了:「奶粉多買2箱,就能換換法拉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一名媽媽13日在社團PO文詢問:「請問瑪莎拉蒂被畫成這樣怎麼辦?我該不該帶著兒子逃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