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功」太差了...到底怎麼去定義芭蕾的「功」?全面秒懂芭蕾的...

2020-12-25 騰訊網

這是首席Liang第804篇原創文章

舞蹈基本功?不就是這兩樣嘛!

有能力,有軟度!

你看XXX,你看XX風暴。那頭貼屁股的,功真好!

就是就是「有能力,有軟度」!說得好!

於是乎,舞蹈訓練標準立馬跨越到了競技體育的範疇!假如和競技體育比,舞蹈的這些「有能力,有軟度」簡直就是雕蟲小技!

我可不光頭貼屁股,我是肩膀貼住

看我「功」多好!

那舞蹈的「功」到底是什麼?先別著急,我專門做了張圖。一會讓大家一目了然!

跳舞不練功,最後一場空。說的太對了!就這好比蓋房子,總是裝點那些花花綠綠的,奪人眼球的。一定會覺得炫目多彩,精彩紛呈。

可是,沒有紮實的基礎。一點風吹草動,那就好比如臨大敵,潰不成軍。在舞蹈中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受傷」

說到這個舞蹈的「功」,就必須知道芭蕾訓練的六點要求。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不光是芭蕾的基本功定義也是舞蹈的基本功的定義!

憑什麼芭蕾的六點要求就是舞蹈的「功」?

就憑,沒有任何劇場舞蹈的舞種,基本訓練是離開芭蕾訓練的

有本事跳舞別繃腳(Tendu)別立半腳尖(Demi Pointe)別做彎腿蹲(Plié)

芭蕾基本功的六大要素:

在未來我的認知提升中,一定還會繼續豐富

說到舞蹈的基本功,上圖就是!而我們認為傳統的功(軟度)。只是包含在了其中的幾個項目中的子分類。

例如:身體體態之柔韌性

線條之舞姿

舞蹈訓練中一定出現「塌腰」的問題,這是屬於身體體態的問題。而其中的一項原因是:

髂腰肌「短」且「無力」,造成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柔韌性的訓練會幫助身體體態快速的改善和建立更好的位置

請注意,我的用詞。是其中一個原因,而非一個必要因素。

也就是,縱然是髂腰肌的問題解決了。身體體態的問題,還是可能出現「塌腰」的問題。

在這裡很可能就是屬於這個基本功元素範疇了

例如:空間意識之內部空想像

而內空間想像又分成了:

解剖意象

生物力學意象

比喻意象

直接意象

......

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展開了。也就是,「塌腰」的問題排除了柔韌性的問題。也可能是不會使用深層的腹橫肌

而這如何使用深層的肌肉,就可以包含在空間意識之內部空想像

請問,這還和頭能貼住屁股有關係嗎?

有,但很微弱。

我們繼續再剖析,假如這些方法如何了解和運用,算什麼東東?

例如:認知範圍(身體體態 重心轉移 空間意識.....)

請問認知算是舞蹈的基本「功」嗎?特別且必須算!

請問會思考算是舞蹈的基本「功」嗎?特別且必須算!

學生可以在無腦的訓練下,達到一個很好的柔韌性!也就是所謂的「功」。

(大量的搬壓與靜態抻拉和無數的踢腿,全都告訴你了)

但是,離開認知。是一定達不到這一層面的基本功的。大家請看圖片,我特別用標註了第六項:

動作質感

舞蹈訓練和其他身體運動,最能有所區別的一項就是:動作質感的訓練!

假如說前面的五項,我們拿到瑜伽或者普拉提去看都可以拿具體的動作套用進去。

但是,唯獨動作質感不行!

啥是動作質感?這個需要單獨的文章來講解,咱們還是看圖吧。我就拿一個動作來給大家看。這是我自己的個人筆記,來幫助我豐富訓練的不同的質感!

例如:Tendu的訓練,就有這麼多不同的節奏選取來幫助提升動作質感的訓練:

沒錯,就只是一個有身體重心控制的「勾繃腳」。就需要這麼多不同的節奏類型,來訓練舞蹈腳的基本功的動作質感

請問,這些不同的動作質感。是墊幾塊磚能訓練出來的嗎?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斷的在思考和探索到底怎麼才能練功.

假如,舞蹈的基本功真就只是看「有能力,有軟度」。我認為,99%的舞蹈老師可以不用再學習了。並且,99%的人都可以訓練舞蹈基本功了。

舞蹈的基本功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個「功」的維度和交織實在太複雜了。這是需要用一生去探索和實踐的。

假如舞蹈的基本功只是「有能力,有軟度」,我寧願讓我的孩子練習:

跆拳道,這最少可以防身

藝術體操,沒有比這更有能力和軟度的

瑜伽,緩解壓力保持體態和氣質

普拉提,刺激深層肌肉給身體動力

健身,極致的肌肉密度

......

一個人的認知最終決定資源的使用效率,舞蹈訓練也是一樣。

比如舞蹈認知的基本功,更像是一個長期投資。越往後,力量越大。同時,每個行業的深度也不是隨便就能臆想出來的。

如果選擇一個技能,一個行業,一個興趣。那就認真的「玩」起來,因為我們不光是為自己負責,還有下一代。

更多免費訓練和認知乾貨,請點擊:

「舞雲學堂」免費公開課

芭蕾轉開訓練

如何數清舞蹈節奏

首席Liang「英皇古典芭蕾」

術語&要求講演(系列課)

第二節

英皇「方位」「身體方向」「舞姿」「PDB」

掃碼加入課程

(2020年12月14日更新)

首席Liang「線上」訓練小程序

首席Liang「最全」芭蕾訓練音樂合集

首席Liang 「實體」芭蕾學校

作者:首席Liang

掃碼添加作者微信

相關焦點

  • 「廣州比鄰星少兒形體芭蕾舞蹈」GDC國際青少年舞蹈大賽張子彥
    在芭蕾基訓的前提下保持每周劇目上課不少於一次的頻率,終於在2019年5月3日,很好的表演了經典芭蕾舞劇《睡美人》的《藍鳥》變奏,小朋友的媽媽也是非常配合,下午下班,孩子下課後穿越車流人流從廣州到海珠區來到天河區,上芭蕾課。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再次也向全天下的父母們致敬!以下是子彥同學參賽花絮:芭蕾的路很長,加油!
  • ​健身房下一個「超級團操課」,搏擊、划船、芭蕾
    如果說健身房「按次付費」的變革,釋放了中國龐大小白健身人群的健身需求,那麼這一變革,也意外地激發了「團操課」的巨大價值。而他們當中,或許能誕生出健身房,下一個「超級團操課」。 但長遠來看,在運動安全和運動效果上,這場看似低風險的試錯,將要通過用戶的嚴酷檢驗。 換句話說,用戶依然會用一次次的按次付費,將票投給合格的團體課程。 下一個超級團課 在「健身內容的春天」,團操課是參與的主體,而新興團操課程,在健身房內容同質化的今天,將成為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武器。
  • 芭蕾知識科普|為什麼經典的芭蕾舞劇大多是童話故事?
    不得不感嘆一句「童話是一種最完美的藝術」,它沒有國界,始終指向我們不能忘懷的理想,即使故事的結局是悲傷的,也能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內心深處屬於人性的悲憫。→ 芭蕾舞無法複雜敘事而回歸芭蕾舞,你會很容易地就發現它「拙於敘事,善於敘情」的特性。
  • 俯瞰|芭蕾
    航拍攝影師 Brad Walls發布了一組新的作品,以你從未見過的方式捕捉芭蕾舞蹈表演項目名稱為「 Ballerine de l' Air 」,意思是「 從空中俯瞰芭蕾舞演員 」。從上面看 」的視角而定製。
  • 浪漫芭蕾,「吉賽爾」的愛情悲劇
    「雲袖輕擺招蝶舞,纖腰慢擰飄絲絛。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芭蕾舞者足以媲美天使。」 在這些傳世之作中,最為矚目的莫過於被譽為「芭蕾之冠」的《吉賽爾》了。
  • 生活中哪些「秒懂」,能讓男人瞬間支稜起來?
    姑娘能「秒懂」姑娘,又能被姑娘「秒懂」,是當代男性的操守,也是男人「舒服」的前提。與人的「溝通成本」直接納入自己「生活成本」和「開心成本」,這時候如果對方「秒懂」,輕鬆自在,嘴角上揚。兄弟「兄弟」的含義就是無須解釋與廢話。我:「兄弟,我想幹你」兄弟:「上號」舒服~
  • 英國喬治小王子學芭蕾,竟遭美國女主播冷嘲熱諷
    美國ABC新聞主播Lara Spencer:「未來的英國國王將放下手邊玩具,去學習宗教課程、電腦程式、詩集,還有芭蕾之類的課程。(哈哈哈哈哈)」英國喬治小王子開始上學,但美國ABC女主播Spencer提到課程內容時,一講到芭蕾就開始訕笑,甚至還又再補了一句…ABC新聞主播Lara Spencer:「威廉王子表示,喬治非常喜歡芭蕾,但我要跟你說威廉王子我們就來看這會持續多久。
  • 巴黎歌劇院+巴蘭欽:芭蕾「水晶宮」,走逛一圈……
    這是首席Liang第781原創文章 芭蕾是舞蹈的明珠,那芭蕾的「水晶宮」有沒有? 還真的有! 而作曲家Bizet的Symphony in C的芭蕾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 在芭蕾編舞大師喬治巴蘭欽的編創下是怎樣的一個觀賞體驗呢?
  • 15歲西班牙公主「養成計劃」曝光,網友:恭喜,可以來海澱區了!
    她的興趣絕不能淺嘗輒止,大提琴、芭蕾、滑雪、網球不光是愛好,必須練到專業。她被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沒有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只有周末在王后的監督下,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上網。她的一天被精確到秒的進行了完美分割,當公主的「養成計劃」被曝光後,部分網友們表示:「太嚇人了,我不想當女王了」。但已經為人父母的網友們就淡定多了:「挺厲害的,可以來海澱區了!」
  • |此刻帶你看芭蕾
    但實際上這兩個舞蹈非但不是一個劇目,兩者的問世還相差了80年的時間。《仙女》La Sylphide首演於1832年 ,是浪漫芭蕾的代表作,也是使「足尖芭蕾」舉世聞名的最早作品。@《仙女們》你也會發現,這兩個芭蕾劇目都十分注重舞者控制力與平衡感的展現,經常都會看到向旁或向後單腳舉起的動作。
  • 接任美麗芭蕾,Keep氣質芭蕾課程優雅席捲全網
    另外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再加上經常蹺二郎腿,喜歡葛優癱,健身姿勢不正確等,這些不經意的壞習慣往往會造成諸如駝背、猥瑣脖、富貴包、骨盆前傾等體態問題,因此能夠有效改善形體、提升優雅氣質的「美麗芭蕾」成為了近年來熱門課程。
  • 從職位定義入手,認識「產品經理」的本質
    擔任產品經理職位前,先去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職能要求又是什麼非常重要。明確好這些,我們在工作與職業發展上才能有一個明確定位與規劃。產品經理的出現,是為了避免人性中「投入越多越喜愛」的特點影響產品發展,並且讓產品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 為什麼你總是分不清「可數」或「不可數」?
    我記得在對《新概念英語2》做回譯時,有這樣一句話:     最近,找到失蹤寶藏的夢想差一點兒變成現實。     寫的時候就猶豫「失蹤寶藏」應該是 lost treasure 還是 lost treasures。說白了,就是不確定 treasure 到底是可數還是不可數。
  • 公考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思路:「要素濃縮」法
    「定義判斷」題的解題思路是唯一的,因為每次考試時,這道題的解題思路都被明明白白地寫在試卷上:每道題先給出定義,然後列出四種情況,要求你嚴格依據定義,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注意:假設這個定義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
  • 面對理想你到底是「堅持」還是「固執」?真正的區別就在這裡!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也把原提問者的用語修改了一下,這問題是:「堅持」與「固執」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當一個人的想法或行為受到旁人的反對,但他還是堅守立場,勇往直前,通常會被指責為「固執」或「頑固」,但我們也同樣也可以稱讚他是「堅持」與「執著」啊!這差別究竟在哪裡?讀到這裡,我希望你暫停一下,思考出自己的答案後再繼續讀下去。
  • 諾蘭《信條》女主角「伊莉莎白戴比基」爆紅!身高190壓過男主!
    好萊塢名導克裡斯多福諾蘭近期推出新作《信條》,果不其然又引起轟動,雖然整個故事以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無名男主角」為主軸發展,但超美又超高的女主角「伊莉莎白戴比基」(Elizabeth Debicki)討論度根本要蓋過他啦!其實伊莉莎白戴比基已經演過不少好戲,像是《大亨小傳》、《紳士密令》,還曾經是名芭蕾舞者,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她的背景!
  • 「語法正確」和「地道英語」還差著十萬八千裡呢
    這篇文章沒有打算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談談目前英語學習者對語法所存在的一些「誤解」。 「語法正確」和「地道英語」還差著十萬八千裡 對於在死記硬背教育下長大的我們,當明白語法背後邏輯時,常常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頓悟感:原來是這樣的!
  • 威爾反差情歌「要人命」!吳亦凡直呼「太會了」!
    但從推廣中文說唱的貢獻上來看,《新說唱》絕對功不可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嘻哈音樂,也有越多越多的人迷上了嘻哈音樂。2018年,艾熱和李佳隆合作的一首《星球墜落》驚豔了所有人。無論是抓人的hook,還是layback的說唱技巧,都讓這首歌理所當然地「火出了圈」。
  • 「產品需求文檔」不是個好詞——論「需求」到底是什麼?
    很顯然,經濟學中的需求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需求」。於是,我去翻英文字典,一翻就發現更多「需求」——demand, need, want, requirement……你看,「需求」的概念夠多吧。怎麼區分真需求偽需求?用中文不太好區分,但用英文就很清晰:偽需求叫want,真需求叫need。Want的東西,用戶不一定會掏錢,need的東西,用戶一定會願意掏錢。所以need的東西,才應該是我們應該切入的事情。他說的對不對?
  • 日語中的「は」和「へ」到底怎麼讀
    你好、午安:こんにちは(kon ni chi wa)早上好: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o ha you go za i ma su)一樣是「は」,怎麼一個念「wa」,一個念「ha」呢? 在日文中,當「は」是助詞時發音須改為「wa」、「へ」為助詞時發音為「e」。 (其由來複雜,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這裡只要先了解發音即可)例句: 「私は學生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