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位定義入手,認識「產品經理」的本質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擔任產品經理職位前,先去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職能要求又是什麼非常重要。明確好這些,我們在工作與職業發展上才能有一個明確定位與規劃。

產品經理的出現,是為了避免人性中「投入越多越喜愛」的特點影響產品發展,並且讓產品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程式是工程師寫的,設計稿是設計師畫的,那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這個問題的範疇很廣,你可能已經聽過五花八門的答案,像是開發需求的決策者、進度的把控者、用戶的代言人、負責解決問題的人、用戶體驗的把關者。

從這樣的答案之中,你可能會陷入一種量子狀態:我有點懂產品經理在幹嘛,但又有點不懂。

產品經理的工作範疇的確繁雜,也會因為領域不同而有差異。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抓住核心,認識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本質。

在這件事情上,80/20法則依然有效。

20%的工作內容,佔據產品經理80%的精力與時間。

只要抓住核心,依然能夠搞清楚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本質。

從哪裡開始呢?

老樣子,從「定義」開始。

1. 定義產品經理

給「產品經理」下一個定義,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搜尋一下維基百科,產品經理的條目中是這樣寫的:「產品經理是很難定義的一個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話定義,那麼產品經理是為終端用戶服務,負責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人。 」

每個字都看得懂,合在一起我怎麼就看不懂了。

那我們來看看書上怎麼寫:

《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一書中,作者也是用職責來定義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職責是確保團隊能交出偉大的產品。」

從這兩個答案的相通之處,我們可以發現:產品經理和「負責」脫不了關係。

負責,一個多麼「全面」的詞。得到這樣的答案,沒有指導意義,當然不能止步於此。

持續研究更多的材料,最終才找到一個對我自己來說有指導意義的定義。

產品經理是「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為此他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需求分析、 市場評估、功能規劃、UI/UX設計、開發測試。

這樣的定義幫助我明確職責的起點與終點,於是有了指導意義。

起於發想,終於交付,產品經理負責的是這整個流程。

2. 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

討論能力前,再重申一次定義。

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

由於範圍包含整個產品開發流程,因此可以推敲出兩個重點:「一是因為流程很長,所以產品經理需要和多領域的人溝通協作;二還是因為流程很長,所以流程裡大部分的人,都跟產品經理沒有上下級關係。」

第一點,產品經理需要跟多領域的人溝通協作

Google產品經理的資格要求,其中一點就是具備「多領域的知識」

為此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能夠對多個領域的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

有了知識基礎之後,還需要清晰的邏輯和好的表達能力,才能很好地實現跨部門「溝通」。

舉個例子,產品經理要讓設計領域的設計師,理解技術領域的工程師,在實作中會遇上哪些困難,進而說服設計師調整設計稿。

產品經理的綜合能力,有時會用於解決團隊成員缺乏的問題。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是,產品的系統文案由產品經理撰寫。原因是團隊缺乏專職的UX Writer(或稱為Copy Writer,文案寫手),所以由最懂產品的產品經理來撰寫系統文案。

這是一個合理且務實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體現了產品經理具備綜合能力的價值。

第二點,產品經理沒有直接下轄權力

Google產品經理的資格要求,其中一點就是具備「在沒有下轄權力的情況下,還能夠影響多個利益相關方的能力

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為如果牽涉到的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下屬,那其實他應該是總經理才對。

產品經理對於利益相關方沒有下轄的權力,這很大程度能夠減少產品經理受本位主義的影響,不會因為上下級關係而出現協作上的偏頗。

這也是所謂的「產品經理不是經理」的由來。

那麼,要怎麼在沒有下轄權力的情況下,驅動團隊成員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貢獻力量?

溝通當然是少不了的基本能力,但還需要更高的能力要求。產品經理需要勾勒產品的未來願景,驅動團隊往同一個方向邁進。

如何在沒有下轄權力的情況下驅動團隊往同一個方向前進,是產品經理無時無刻需要面對的課題。

Steve Jobs之所以被稱為這個時代最好的產品經理,他出色的驅動他人的能力功不可沒

3. 產品經理的職責

蜘蛛人電影裡面那句「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除了勵志以外,同時也揭示一個道理:能力和責任是匹配的。

講完能力,我們來放大檢視產品經理的定義,看看他能力匹配的具體職責有哪些。

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

以「想法構思」來看,想法往往來自用戶的需求,以及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需求。

第一點,產品經理要負責「處理需求」

所謂的處理需求,指的是從產品經理手中給出去的不是需求,是方案。

產品經理不是接線生,要做的事情不是把一個需求從A轉給B,而是從A接收需求,構思解決方案,然後轉給B執行。

簡而言之,產品經理要把抽象需求,化為具體方案。

知識可以用領域劃分,但真實世界遇到的問題不能。

問題牽涉的層面往往很多元,這就應用上產品經理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跨領域的知識。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股神巴菲特的良師益友,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提倡的「多元思維模型」很有幫助。

當一個人只具備單一領域的知識,就像一個手頭上拿著錘子的人,在他眼裡這個世界到處都是釘子,他只會用同一招。

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學習眾多領域的知識,以多元思維模型去面對問題。

在工作中,比起當一隻只懂一件事情的刺蝟,產品經理更需要當一隻什麼都懂一點的狐狸。

理解問題之後,接著產品經理需要拆解問題,把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一個一個小問題,然後逐步擊破。

打個比方,就像高中數學中的遞迴關係式,一個很難算的東西,拆解成很多步簡單的小東西。小東西重複算幾遍,就能得到原本很難算出來的解。

第二點,產品經理要負責「推動進度」

產品經理負責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整個流程,這就使得「推動進度」必然成為產品經理的職責。

想要有效推動進度,產品經理可以透過掌握項目管理的技術來實現。

項目管理,又是另一門學問。

項目管理的範疇,包括但不限於:思維方式、角色職責、管理技巧、風險管理、排序任務、多項目同步管理。

一個高效的產品開發流程,需要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也需要產品經理居中溝通協調,推動整個進度不斷向前。

4. 總結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內容。

什麼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

產品經理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具備多領域知識,能夠更好地溝通和解決問題;在沒有上下級關係的情況下,驅動團隊成員實現產品願景的能力。產品經理的職責有哪些?

處理需求,化抽象問題為具體方案;推動進度,讓產品如期交付到用戶手中。作者:Daniel,網際網路平臺產品經理,《見識之旅》主理人

本文由 @Daniel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經理發展與規劃手冊:產品經理起源與內涵,看清產品人的本質
    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更偏向營銷、推廣,有時候也叫品牌經理,通常在組織結構上屬於市場部。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定義是: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是企業中專門負責產品管理的職位,負責市場調查並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何種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等。
  • 「產品經理」傅盛的機器人亮相,獵豹的人工智慧轉型立起了「旗子」
    傅盛已經被證明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在過去的幾年裡,帶領公司完成了從 PC 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國內到海外的轉型。但獵豹移動的過往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外界對傅盛的評價裡,「觸底反彈」是最多次出現的聲音。傅盛說,獵豹如今再次「跨界」,嘗試機器人的決定,遭到了行業裡同行太多的「嘲笑」和冷眼。
  • 從「人人都是建築師」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01 「人人都是建築師」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在土建領域,有句並不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那麼出名的話,叫做「人人都是建築師」。據不權威的統計,人一生80%以上的時間都在建築裡——住宅建築、商業建築、工業建築等等。所以,作為建築的使用者——人,本身就有權利對建築的設計指指點點。
  • 優秀產品經理的「三心二意」
    產品經理的工作精簡一下就是:通過產品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這裡的問題,有的是顯性的,通過觀察和調研就能找出來;有的是隱性的,隱性需求就是用戶有,但不會表達出來。要發現隱性需求,就需要產品經理設身處地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產品經理需要有同理心。
  • 公考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思路:「要素濃縮」法
    在定義和選項中,使用語義看似相近但實際相差較大的詞」「故意考察考生不熟悉的知識,有的定義詞和考生通常理解有所不同」其實上述難點本質上是相同的,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通過各種方法幹擾考生的正常思路,誘導其選擇錯誤項」因此,無論對於什麼樣的「定義判斷
  • 「產品需求文檔」不是個好詞——論「需求」到底是什麼?
    2.讓「需求」更清晰那麼,我們該用哪種定義才更為精確?才更能指導工作與生活?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說「用戶需求」僅僅指深層次的——促使用戶從現狀到需求狀態的一種特徵。但鑑於「用戶需求」早已是爛大街的概念,而且上面已明確了「需求」的概念,從實用的角度,這裡仍保留日常習慣。更準確的定義,我們在「產品需求」中處理。
  • 產品經理如何寫一份有效的簡歷?
    簡歷的本質和關鍵根據「多元決策模型」,慣例,把「How」問題變「What」和「Why」,自動開啟深度思考。How:「網際網路非技術崗(下文用產品崗作例)如何寫簡歷?」What:「簡歷的本質是什麼?」、「有效簡歷的關鍵是什麼?」Why:「面試官為什麼青睞我的簡歷?」
  • 產品經理的職位進階之路
    在網際網路產品管理職位結構中大致分為:產品專員、產品經理、產品總監、產品副總(由低到高)。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產品管理職位的幾個職位定義吧。1.什麼是產品專員(產品經理助理)產品專員(產品經理助理)是保證公司產品管理體系能夠有效運行的基礎環節。
  • 頂尖技術團隊是如何定義「產品經理」的?
    編者按: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最近很火。但產品經理是幹什麼的?需要承擔哪些責任?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對於這些問題似乎缺乏統一的意見。為此,Producthabits研究了從Uber到Amazon等51家頂級公司對產品經理的崗位描述,總結了9條洞察,可供想找PM和想當PM的人參考。
  • PMCAFF 騰訊產品經理劉涵宇:給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的用戶體驗知識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想要擴充一下之前所理解的「狹義設計」的概念,變為廣義的「設計」。人類所從事的全部工作內容,總結起來,一共就只有兩件事,一個叫「設計」,另一個叫「工程」在討論用戶體驗之前,首先要建立這樣一個概念,就是「設計」這兩個字包含的內容是很廣泛的,並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僅僅是好看而已。二、用戶體驗關於用戶體驗,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其有專業的定義(過於學術化,專業化——故不採用)。
  • 8個字看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
    文章適合工作成就感比較弱的產品經理、考慮轉行做產品經理的小夥伴閱讀,希望幫助大家找到個人的價值所在,從而找到工作成就感和工作方向。關於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網上有一些討論,但多數是偏「術」層面的討論,這裡想從「道」的層面討論下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
  • 陌陌,很高興「重新」認識你
    在第四集中,從遠方歸來的兄弟三人完成了《很高興認識你》的單曲創作,而其中一句「穿過沙漠遇見你,不可思議十三億分之一」,正暗合了陌陌在 2018 年推出全新品牌 slogan——很高興認識你。從16 年強調「興趣社交」的「做一支動物」,到 17 年主打視頻社交的「用視頻認識我」,「很高興認識你」是一句真正開放式的品牌表達,它立足於年輕人開放式社交的品牌定位,也契合當下陌陌「社交遊樂園」的泛社交平臺的場景定位。為何這樣說?
  • 硬核,一些關於本質的思考
    產品經理未知的未知產業鏈變革有效營銷 01 「產品經理」的本質思考有趣的觀點: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一般沒有創造產品,而是「翻譯」了產品。C端產品經理把自己變成深度用戶,翻譯了使用場景;B端產品經理進入客戶工作場所,翻譯了工作場景;嚴復在翻譯「天演論」時,提出了中國近代最有名的「信、達、雅」翻譯理論。所謂的信雅達其實是代表三個意思,首先就是要能夠確保翻譯的完整性,忠於原文的觀點,其次則是語言的通順性,具有可讀性與可接受性,最後則是整體翻譯的意思傳遞,傳達作者原本的情緒與感受。
  • 產品經理的用研手冊01:朦朧的用戶,懵懂的你
    產品經理繞不開的檻不論處在產品發展的哪一個周期,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是為了達成產品目標所做的各種「決策」和「溝通」。從戰略、業務方向,到產品概念、細節設計,每天都需要做出數不清的大小決策,並且把這些決策同步給團隊其他成員,推動產品目標實現。
  • 我面試了幾位「30歲+」的產品經理,有這5點想法
    在傳統企業裡,「30歲+」意味著豐厚的經驗、一技之長和能夠擔當管理者的能力,是中流砥柱性的角色;而在網際網路公司中,「30歲+」卻意味逐漸下降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意味著體力和精力不及年輕人,更意味著較低的「招聘性價比」……如果「30歲+」的產品經理還未能在一個公司步入中高層或積累相對豐厚的人脈與資源,那麼很可能落入被淘汰的境地。
  • 沒搞懂這個概念,你好意思說自己是產品經理?
    這個公眾號是講產品理論為主,偶爾聊及行業知識和八卦。我決定從「需求」,這個產品經理無比熟悉的詞,開始寫起。例如,《經濟學》在開篇就定義了「稀缺性」、「經濟人」等基礎概念;《資訊理論》的基礎則是對信息的定義:「信息是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
  • 2B真的比2C更「複雜」嗎?
    大多數候選人都會認為「2B比2C」更加「複雜」。事實上,很多B端產品經理的書上,也是這麼寫的;很多2B的產品,也的確被做得很「複雜」;甚至很多投資人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我覺得要真正搞清楚這兩者誰更複雜,或許需要先定義清楚什麼是「複雜」。
  •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就存在於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中。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概括起來包含了兩大核心部分:第一大部分是關於「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所以,從「顯性世界」的角度,根本無法觀測與認識到「隱性世界」。要真正能夠認識到「隱性世界」,人的「感知的主體」必須學會回歸「隱性世界」。第二部分是關於「心智系統轉換」練習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應用。什麼是「心智系統轉換」?既然這個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一個「完整的人」也是重疊的,既有「顯性人體」,也有「隱性人體」。
  • 阿里巴巴業務型產品經理(商業領域)校招面經
    這樣的劃分,是對產品經理這一崗位的細分,對職責的進一步明確,以便充分發揮各人所長。接下來談談個人對業務型產品經理(商業領域)這一職位的理解、自己當初筆試及面試的過程,以及相應的一些準備建議(對產品經理崗位的這一划分已延續到今年7月開始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融校招中,希望能對準備這一職位的各位朋友有所幫助)。
  • 德勒茲如何在使用「本質」一詞的同時避免本質主義? /翻譯
    對德勒茲的本質作這樣實在論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到,他所謂的「潛在的」既不是「有可能的」,也不是「想像中的」,而是實在的,某種類似於本質的東西。這是因為,諸本質是自然的力量的「一部分」,是作為「多(the diverse)的生產原則」,是對「簡單物體」進行合成和分解的力量,是內在於開放的、發散的、創造性的世界中的「一種變形力量」(2013年,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