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缺乏成就感?8個字看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文章適合工作成就感比較弱的產品經理、考慮轉行做產品經理的小夥伴閱讀,希望幫助大家找到個人的價值所在,從而找到工作成就感和工作方向。

關於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網上有一些討論,但多數是偏「術」層面的討論,這裡想從「道」的層面討論下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

本文不過多討論方法論,少部分點到為止,重點闡述產品經理能為企業、社會以及個人帶來的價值。

一方面,希望幫助一些成就感比較弱的產品經理,找到個人的價值所在,從而找到工作成就感和工作方向。

另一方面,也便於想轉行做產品經理或者產品經理的行業新人,快速了解這個崗位的價值所在。

判斷這份工作是不是與自身的價值觀、興趣所匹配,能否給自己帶來成就感。

以輔助判斷自己是否應該從事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畢竟興趣、成就感匹配對職業選擇還是很重要的。

8個字看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

不了解產品經理的人,道聽途說之後,可能會認為產品經理就是一幫「做用戶調研,寫需求文檔,再跟進產品上線的人」。

不瞞你說,曾幾何時,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真正深入這行之後,才發現這些只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而其背後的價值卻遠非如此。

如果用8個字來總結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那就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而這8個字又體現在以下四大塊(這裡我們對B、C兩端均統稱客戶):

選擇「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挖掘目標客戶的「痛點需求」以適當的形式「解決客戶痛點」,為客戶「創造價值」最後從客戶那裡「拿到價值」

01 選擇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

「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是產品的立足之本,所以必須要放在第一優先級重點考慮。

目標市場定義的是:要啃哪塊蛋糕;

目標客戶定義的是:要啃的這塊蛋糕,是由「哪個用戶群體」貢獻的「麵粉、白糖和奶油(即消費)」。

目標市場的選擇,就是在整個大市場中的各種蛋糕中,我們要選擇哪塊蛋糕來啃。

目標客戶的選擇,就是在目標市場中,我們要選擇哪些客戶群體來作為服務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產品整體有一個大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群體,但同時,產品的每個子業務模塊也都會有其自身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

比如58趕集,其面對的市場和客戶群體就很大,其下的房產、招聘等頻道又有各自的目標市場和客戶;房產下的租房和二手房又有其目標市場和客戶。

所以,每個產品經理都可以思考自身所負責業務的目標市場和客戶群體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可以深挖的地方。

在思考時有兩個關鍵點:細分+潛在市場/客戶。

1. 細分

細分特別適用於產品的早期,因為資源有限,集中精力單點突破,產品更容易出彩,勝率也更大。

產品經理要做的就是找出目標市場中,我們當前階段可以去做的細分市場,比如競爭比較小,或者友商比較弱,當然前提是這個細分市場的蛋糕也不是太小。

同時,在細分市場內的再細分目標客戶群體,找出我們可以做的細分目標客戶群體。

以滴滴為例,其目標市場是全國出行市場這塊大蛋糕,但在早期,其只選擇了「北京等部分城市的出行市場」這一塊小蛋糕來切入;選擇的目標客戶也只是「計程車」出行這個客戶群體。

滴滴選擇從一線城市的計程車來切入,一邊打磨產品,一邊培養用的習慣,最終成功的覆蓋了全國各大城市的出行市場,以及快車、專車、順風車等客戶群體。

這裡,產品經理要在產品啟動之前就需要思考和選擇細分目標市場和客戶,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未來發展,也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2. 潛在市場/客戶

潛在市場/客戶群體即是我們當前產品服務所覆蓋不到的市場/客戶。

在產品成熟之後,潛在市場/客戶往往是產品最大的創新和增長機會。

比如,當年滴滴專注於做計程車之時,快車、順風車車主和用戶就是他們的潛在客戶,這些潛在客戶能帶來的價值就是他們的潛在市場。

後來滴滴逐步的壯大,也正是充分開發了這些潛在客戶,一塊塊的啃下了出行市場這個大蛋糕。

未來,當私人出行市場已經開發差不多了之後,也許公共出行這個大的潛在市場和客戶群體會是滴滴的一個創新和增長點。

雖然之前滴滴嘗試了巴士告敗,但未來也許會出現其他契機也說不準,比如政府合作、技術發展等等。

這裡,產品經理通過關注潛在市場/客戶,去創新和尋找增長點,啃下更大的蛋糕,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便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02 挖掘痛點需求

痛點,就是讓客戶覺得難受、痛苦的點。可以是B端客戶遇到的某個煩心問題,也可以是C端用戶的某個心理訴求。

需求,是痛點的附屬品,是為了解決痛點而存在的。

需求可能是客戶已經感知到的,也可能是客戶未感知到的。只要能解決痛點,需求可以被創造,喬幫主就是這麼幹的。

產品經理在關注客戶痛點需求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兩個關鍵點:「核心痛點」+「差異化」

1. 核心痛點

找出核心痛點,也就是對客戶來說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痛點,這也是對用戶吸引力最強的點。

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在核心痛點上發力,效率往往更高。

2. 差異化

差異化可以針對痛點,也可以針對需求。

客戶的痛點可能多種多樣;滿足痛點的產品方式也可能多種多樣。

差異化是指,在面對市場競爭時,我們可以去選擇一些與競爭對手不同角度去切入。

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痛點去切入(特別是在競爭對手已經比較好的解決了某一痛點之時);也可以對於同一痛點,選擇用不同的解決方式去切入。

舉個慄子:

小米瞄準低價&高性價比手機殺出一條血路,就是選擇了與蘋果所解決的截然不同的痛點;

對於出行痛點,當同時代的人都在造馬車時,福特就選擇用汽車這種不同的方式解決了痛點。

這裡,找到用戶的痛點,並在一堆痛點中確定產品要解決的「痛點」以及「解決的方式」,便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03 解決客戶痛點&為客戶創造價值

一般來說,解決來客戶痛點,就是為客戶創造了價值。

但用戶會不會使用你的產品,還要看你的產品相對於其他產品的價值增量是不是正的。

俞軍老師有一個著名的用戶價值公式:

用戶價值 = (新體驗的價值 – 舊體驗的價值)- 替換成本

關於這個公式的解讀,大家可以去讀一讀俞軍老師的新書《俞軍產品方法論》,這裡不再展開。

當用戶價值為正時,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為客戶創造了價值。

這時客戶才有可能使用你的產品,用戶價值越大,客戶使用產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此時,再輔以一些產品增長相關技巧,即可加速客戶獲取。

當然,如果你面對一片藍海,也許不考慮用戶價值也可以存活下去。

但當藍海變紅海之時,不考慮用戶價值的產品終將被市場之浪拍翻。

這裡可以看出,解決客戶的痛點,其本質是一個追求綜合效率的過程,要比市場更加高效的去解決客戶的痛點,這樣才能有增量價值,才能存活。這也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04 從客戶那裡拿到價值

當做好了上述3點後,一般來說拿到價值是水到渠成的。

拿到價值的關鍵是:讓用戶能感知到從產品上得到的效用要大於其所付出。

用戶付出的價值可能是現金、也可能是頁面瀏覽、注意力、時間投入等其他因素。用戶得到的效用與其所需付出之間的差距越大,用戶付出價值的意願就越高。

對於不同的客戶群體、不同的產品可能會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實現商業化。

關鍵點是結合自身的客戶特徵、常用場景與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

關於商業化,網上討論的也很多,這裡就不展開了,以後有機會再單獨分享。

除了拿價值外,還需要注意控制住成本,包括所有的相關人力成本,營銷&銷售成本、產品運維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等。

控制成本的本質是內部的效率優化問題,產品經理能從產品層面去提升效率的,就要在產品上體現出來。最直接的,所有產品能自解釋的地方,就儘量不要消耗客服資源。

產品經理需要在產品設計中加強成本意識,一般來說,只有「收益」高於綜合成本時,這個產品才是值得做的。否則,將變成浪費資源。(這裡的「收益」需要考慮客戶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能帶來的綜合價值,成本也需要相應考慮)

這裡,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將客戶所付出的價值變現,同時注意控制成本,也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05 總結

綜合以上4點工作來看,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在於三大塊:

對社會的價值:幫助市場更加高效的運轉,幫助客戶更好的解決痛點,從而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對企業的價值:從目標市場和客戶那裡拿到了價值。對個人的價值:為企業創造了價值,自然能從企業拿到價值。創造的價值越大,拿到的越多。

同時,為社會創造價值,也達成了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最高層級「自我實現」的需求滿足。是不是成就感滿滿?

概括起來就是8個字: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以上,個人認為是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所在。

對於工作中缺乏成就感的小夥伴,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找到成就感和工作方向。

對於想入行產品經理的小夥伴,如果你看完之後表示很激動,對產品經理的工作充滿期待,那可以考慮入坑了。

最後,對於產品經理新人來說,如果在工作中不去考慮這些核心價值,往往容易淪為功能型產品經理,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所以,讓我們一起朝著價值型產品經理去前進吧,圍繞創造價值去做產品,才是產品經理的真正出路。

本文由@候機搏發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對產品經理來說,你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這篇文章,作者用10000餘字,從一個案例說起,為我們拆分產品從0到100的13個閉環分析步驟,告訴我們,要做到商業模式閉環和極致的用戶體驗,怎麼做。以及最重要的——產品的價值在哪裡。所以我想用這篇萬字長文,以一個產品經理遇到的真實問題為例,從第一視角進行梳理;引導大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主動做出價值,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產品經理決策時的核心3原則:核心業務優先、二八法則和價值優先原則
    這是每一個產品經理幾乎每天都要面對的困境:無盡的需求,有限的資源。所以,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其實並不是寫文檔,協調資源,而是每天的權衡和取捨。為什麼先上這個功能而不是那個功能?今天我們就聊一下產品經理在對功能權衡時所遵循的3大準則。準則 1:核心業務閉環優先一個產品上線,最最基礎的條件必須是要能在產品裡面實現最核心的業務閉環。不能實現業務閉環的產品是殘次品,是不能上線運營的。我們以陌陌為例(嗯,就是那個陌陌)。
  • 不同階段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都一樣嗎?
    編輯導語:關於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讓你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和話語權,是相對競爭,那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當然有所區別;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什麼才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
  • 做個產品經理吧,很香!
    有的是從保安轉為產品經理。為什麼這麼多人往產品經理轉?我想有二個原因吧,第一個原因是產品經理的入門門檻低,第二個是產品經理職位香。先說第一個原因,為什麼說產品經理的入門門檻低?實際上做過產品的都知道,初級的產品經理有的也叫產品助理,工作內容就是打雜,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能,比如收集用戶的反饋意見,整理一下產品的數據,或者跟進一下開發的進度等等。再說第二個原因,我認為這個原因才是主要原因。為什麼說產品經理很香呢?
  • 我理解的產品經理核心價值觀:三品
    前情提要:這不是一篇雞湯,就不是,算是對工作的一種看法和認知,與諸君分享一下,偏見之處,大家權且當做看一樂兒。三、我理解的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觀在沒有改變的時候,不如靜下來,把握好當前的工作。對工作定義、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是能夠走向巔峰,迎娶白富美的基礎。每個產品人對產品經理概念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偏重於道的分析,有的喜歡術的研究。
  • 沒有成就感是90後離職的關鍵詞|職場人對成就感的三個誤解
    ,跟了自己3年了的兩個90後部門經理,同時提出辭職。做大事不一定是成就感,但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做到部門第一,公司第一,甚至行業第一才是自己的發展之道。老米有個好朋友,之前在某網際網路公司做基層銷售,一直很平庸,但他樂此不疲。幹了三年,直到2017年業績開掛,拿了當年全國銷售額第二名,2018年升經理,2019年被字節跳動挖走,年薪過50萬。
  • 產品經理入門概念通識
    了解產品經理這一崗位已經很久了,但一直缺乏系統化的學習。很多時候對產品及產品經理的相關概念一知半解,邊界意識也很模糊。所以這一連串的認知變化有點「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意味。那麼究竟如何定義產品經理呢?從我個人理解角度,產品經理包含了產品和經理兩個層面。先說產品層,從產品定義我們知道它的作用是滿足用戶需求。
  • 冰山模型: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6個方面
    市場價值,簡單來說就是薪資水平。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文章通過「冰山模型」來分析影響產品經理市場價值的各個要素,分析投入哪些要素才能使投資回報率最高。一起來看看~冰山模型是什麼呢?其次,工作的時候,公司只關心你的工作完沒有完成,哪會管你開不開心呢。特別是一個普通員工的個人特質,對公司來講,影響也很小。所以真正影響產品經理工作的就是:知識/技能+能力。如何提高產品經理的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其實就是我們的薪資水平。
  • 產品經理如何處理定製需求?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每天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其中包括來自客戶的定製需求。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處理定製需求呢?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共同點:從0到1一次性開發,缺乏長期價值做起來沒有成就感差異點:定製需求範圍可大可小,思考維度更偏離科學,容易抱有僥倖心理或在過程中發覺難度提升定製需求有時不僅是從0到1,如果涉及到解耦,可能是從1到-1再到1,涉及到未解耦的部分要重新調整或通過臨時方案過渡
  • 產品經理的7個階段:從產品助理到CEO
    其實產品經理有七個境界。筆者資歷尚淺,經歷的還是比較初級的階段,所以重點寫前面幾點,剩下的是基於蘇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進行總結。刷一遍團隊所有產品經理的需求文檔剛進入團隊的時候,往往手上只會負責一個項目或者從最簡單的功能開始入手,但慢慢的在團隊待時間長了,就會需要和其他的產品經理手上的功能進行交叉迭代。以我為例,我是在我們團隊今年的第10個版本開始陸陸續續的看以前別人寫過的需求文檔,然後對著文檔去熟悉一遍後臺功能。
  • 一套適合To B產品經理使用的工作方法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乾貨提煉:一名To C的產品經理,教你如何做好To B的產品》一文中,我們曾提到,做To C類產品,其核心是:創造需求場景 → 引導用戶 →  建立使用習慣。而做To B類產品,由於產品經理很難創造需求,因此產品經理首先要能適配現有業務,才能再針對業務中的痛點逐步優化。
  • 產品經理晉級產品專家必跨的14道臺階
    其實,產品經理就是網際網路公司一個崗位而已,公司的創建從經濟學意義上就是為了實現商業盈利。而產品經理作為業務火車頭,必須要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幫公司達成盈利為最終工作目標,畢竟沒有公司是以做慈善為經營目的的。其他價值,包括用戶價值,皆為附屬。
  • 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維度是什麼?
    核心競爭力是指能夠為企業帶來比較競爭優勢的資源,以及資源的配置與整合方式。隨著企業資源的變化以及配置與整合效率的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憑藉著核心競爭力產生的動力,一個企業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使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在一定時期內得到提升。
  • 猿型庫:產品經理面試中的10大問題匯總
    又到了金三銀四跳槽找工作的季節,相信很多同學已經蠢蠢欲動或者已經在找工作了,為了幫助大家,小猿特意整理了產品經理面試中的10大問題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1、怎麼理解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你覺得什麼樣的產品經理,才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 兩萬字實戰乾貨!貼吧之父俞軍: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
    不過,有的企業會存在濫用標準化的問題,對一些並非輸出標準化的職業,也用簡單的數位化 KPI 管理,這一般不會有好結果,或者短期內有收益但犧牲了長期價值。還有的職業做不到輸出標準化。比如,每天輸出 1000 行代碼的工程師就比輸出 900 行的好嗎?一天看了 30 個病人的醫生,收入就應該高於看了 20 個病人的?那肯定不是,這些不是輸出標準化職業,輸出價值無法簡單量化。
  • 產品經理寫簡歷時,需避開 8 大致命缺陷
    關於如何寫簡歷、簡歷上些什麼的文章大家看了很多。那麼細分到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來說,寫簡歷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如何在簡歷上完美地呈現自己的工作經歷與項目經驗,凸顯自己的競爭優勢呢?為什麼海投眾多企業卻大都石沉大海?為什麼投的明明是相關行業卻依然杳無音訊?
  • 親寶寶產品經理髮文指責寶寶樹像素級抄襲
    【TechWeb】8月19日,今日一篇親寶寶產品經理公開指責寶寶樹小時光產品抄襲的文章在媽媽圈群裡刷屏。親寶寶產品經理在題為《好歹也上市公司了,這麼赤裸裸的抄襲,老闆知道嗎?》一文中,通過對產品首頁、發表頁、雲相冊、生長記錄、大事記等功能界面圖片、文案逐項進行比對和抄襲指控,稱:」不但頁面結構全部抄了我們,連模塊都抄過來。不但模塊全部抄了我們,連文案都原封不動copy過來了。「同時,親寶寶產品經理向寶寶樹喊話,「沒有一個產品只靠抄襲就能成為行業老大,照搬是搬不出核心競爭力的。」
  • 產品經理的六大核心能力是什麼?
    現代社會,在意願足夠的前提下,學會一門技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對於產品經理而言,硬技能遠遠不足以創造偉大的產品。在過去的工作中,我將產品經理的能力分為以下六項:聆聽,學習,領導力,分析,預測,回放。除了分析可以通過強化練習學習得來之外,其餘的更是關於產品經理自己有多強大,並且有多願意不斷突破極限。
  • 產品經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我有7個方法與你分享
    產品經理的工作要跟各方對接,各種外部因素都會導致自己的工作思路被打斷,所以需要進行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筆者分享了提高工作效率的7個方法,與大家分享。
  • 從產品經理到總監,就差一張高價值Excel表
    公司1年前,加入了一位20年資深的財務總監,他在和所有高管普及財務知識時,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財務的工作,無非就是3張Excel表。還有一次面試,我問對方:「如何理解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一名騰訊籍產品經理回答:「產品經理主要管理《需求規劃表》《產品分析表》《產品進度表》《產品prd》,以及《UAT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