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
孩子走路是一個探索過程,在學走路的過程中經過摔跤才能學會掌握平衡。七八個月大的孩子應多練習爬行,十個月時才可以練習站立;一歲左右才能蹣跚學步。孩子學走路過程中,肯定會有磕碰,但在磕碰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鍛鍊,走路的體驗得到加深,摔倒後再爬起來也是一個克服挫折的過程。爬、走、摔倒、站起來,這也是一個發育過程,寶寶正是在這種自主運動中學會掌握平衡、增強條件反射、學會思考。
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呢?
家長們認為學步車可能帶來的便利和好處
●為寶寶學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使寶寶克服膽怯心理,成功獨立行走;
●比寶寶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學走路更不易摔跤;
●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家長(不必夾著、扶著、拉著寶寶學走路等)。
實際上學步車帶來更多弊端
●把寶寶束縛在狹小的學步車裡,限制了自由活動空間,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減少了寶寶鍛鍊的機會,長大後很容易引發感覺失調。在正常的學步過程中,寶寶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學會走路的,有利於提高寶寶身體的協調性,讓他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使寶寶會有一種自豪感,對增強其自信心很有好處,「三翻六坐八爬周走」,嬰兒從翻身到坐起到爬再到走的發展過程實際上也是自身協調性、平衡感以及力量的完善過程,經常呆在學步車裡的孩子會爬、會走路的時間都要晚於不用學步車的孩子。
●增加了寶寶學步的危險性。一些爸媽常將寶寶擱置在學步車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寶寶發生意外,如撞傷及接觸危險物品等。
●不利於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行走是負重運動,當關節肌肉還未達到負重要求時,過早學步就會影響孩子下肢的發育。寶寶的骨骼中含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而學步車的滑動速度過快,寶寶不得不兩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時間長了,容易使腿部骨骼變彎形成羅圈腿。孩子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尚未完善,走路時間長的話容易形成高平足。
●許多寶寶不具備使用學步車的協調、反應能力,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害。另外,在快速滑動的學步車中,寶寶會感到非常得緊張,這不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和性格的形成。
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孩子使用學步車?
建議家長們儘量避免給孩子使用學步車。
學習走路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不能「未學走先學飛」,家長應該去迎合孩子自身的成長節奏,學步車今後還是要不用或是少用,手把手「教」孩子學走路還是值得提倡的。父母在「教」的時候,自己享受到了樂趣,也有助於孩子身心的發育,孩子鍛鍊了肌肉,可能會促進她獲得走路的能力,縮短能夠走路的時間,這是一個鍛鍊的過程!
本文轉載於網絡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