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限塑令」來襲,利好這8隻概念股,金髮科技一年上漲2倍多

2020-12-16 新京報

「限塑令」進一步升級。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自明年起,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同時,全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儘管此次「限塑令」只涉及部分城市且只限定了部分使用場景,但從國家的塑料汙染治理政策一次次加碼的態勢看,「限塑令」的涉及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展。上述規定一出,立即引發熱切討論,甚至一度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行業協會和餐飲平臺也開始表態倡議。資本市場上,一眾上市公司已為相關產業做了布局。Wind數據顯示, A股市場目前有6隻「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產業涉足可降解塑料領域,分別為金髮科技、億帆醫藥、揚農化工、海正藥業、齊翔騰達、*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科技、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據Wind數據顯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價早在一年前就已起飛。金髮科技、金丹科技、億帆醫藥三隻股票年前至今股價漲幅在100%以上,另有3隻股票漲幅在50%以上,只有齊翔騰達和*ST兆新兩隻個股股價較一年前有不同程度下跌。

最嚴「限塑令」來襲,部分餐飲商家已做出反應自2008年國家頒布「對塑料購物袋收費」 的政策法規以來,12年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先後共出臺了14項法案、規劃,加速推進限塑政策落地。今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製品 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至明年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相比以往,此次通知中首次明確了「被禁止使用塑料產品」的場合及塑料製品,並對禁止使用的截止時間再次作出強調,因此也引來更多網友關注。面對該項「禁令」,市場上已有部分餐飲行業從業者和行業協會率先做出了反應。餓了麼平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其早在2017年9月就已推出「藍色星球計劃」,並與高校、環保機構、環保供應鏈企業、平臺環保商戶、可持續品牌、公益組織等建立「藍色星球計劃聯盟」,從外賣包裝的原材料、包裝生產,商戶、材料再利用等各環節探索解決方案。目前,平臺有1.2萬名商戶加入該「藍色星球計劃」。7月20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飯店協會獲悉,中國飯店協會聯合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3家協會已向全國商貿流通企業發出倡議,在今年年底前,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不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不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各餐飲企業積極研究紙質、木質及可降解塑料餐具等多種替代方案,做好過渡工作。7月21日中午,物美超市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塑膠袋商品是15天進一次貨,所以在明年1月「禁令」實施之前,公司有足夠時間提前招標可降解塑膠袋生產廠家。但截至目前,公司還沒有對各商超塑膠袋使用計劃進行調整,也沒有準備公開的招標計劃。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大漲,金髮科技一年漲幅超2倍隨著最嚴「限塑令」實施日期確定,最直接利好的產業無疑是可降解塑料相關生產企業。從市場前景上看,可降解塑料可挖掘市場潛能可謂十分巨大。6月14日,太平洋證券證券分析師柳強團隊發布研報顯示,中國每年約消耗購物袋400萬噸、農膜246萬噸、外賣包裝260萬噸,且隨著快遞、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塑料需求持續增長。其認為,可降解塑料未來成長空間10倍以上。華西證券近期發布一份研報則指出,當前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約4億噸,中國消費6000萬噸以上,假設可降解塑料的滲透率為在2022年達到2%,需求也將超過百萬噸。記者注意到,目前,Wind軟體已將金髮科技、億帆醫藥、揚農化工、海正藥業、齊翔騰達、*ST兆新列入「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此外,金丹科技、彤程新材同樣歸屬於上述概念股中。從市值上看,金髮科技目前在上述8家公司中排名第一位,其最新市值404.3億元(截至7月20日),其次為億帆醫藥,總市值350.8億元。此外從股價漲幅上看,自去年7月20日至今,金髮科技股價漲幅已高達213.44%,同樣排名第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髮科技是亞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現已具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能7.1萬噸/年,另據公司相關公告顯示,其還有年產6萬噸的PBAT(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生產線在建,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產3萬噸PLA(一種以乳酸為原料聚合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產線預計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其餘公司中,億帆醫藥和金丹科技股價漲幅同樣居前,年內漲幅分別為145.9%和120.9%,對應市值分別為350.8億元和80.9億元。其餘個股中,揚農化工、彤程新材、海正藥業股價漲幅均在50%以上。還有一批「概念股」在路上除了上述已明確擁有「可降解塑料」業務的概念股外,還有一大批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在路上。7月19日,聯創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將出售上海鰲投等3家公司全部股權,回籠資金投入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發上。同一天,美聯新材也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可降解色母粒業務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澱,可降解材料將是公司未來深耕的市場領域。更早之前,嘉澳環保方面提出,公司產品可以用於可降解塑料,如環氧植物油脂類增塑劑以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大豆油等各類油脂為原料,可應用於聚乳酸類可降解塑料加工。今年4月份,道恩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在公司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公開表示,公司看好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前景,其技術研發部門已經儲備了可降解塑料技術。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彭碩 李雲琦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銘

相關焦點

  • 上海出臺新版限塑令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可關注
    根據最新消息得知,為了加強塑料汙染治理,上海出臺新版限塑令,提出了塑料汙染治理的分階段目標,率先在餐飲郵政快遞等禁限部分塑料製品,並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這個時候,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又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下面看看有哪些相關概念股可關注?
  • 「限塑」加速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走強
    以塑料購物袋這項「限塑令」中重點管制的對象為例,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從2008年開始,我國一直在執行「限塑令」,12年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先後共出臺了14項法案、規劃,加速推進限塑政策落地。
  • 「限塑令」+「新能源汽車」逐步落地 金髮科技向上空間已打開
    隨著年關將近,上市公司開始預披露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很多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這其中得益於公司所在行業迎來了政策利好,而同樣是年底,另一股政策東風正在颳起,2020年是新版限塑令第一步的截止日期,這也意味著,2021
  • 「限塑令」實施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滿負荷生產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一次性塑料製品正在梯次退出,但形成的巨大市場真空誰來填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問題,分別從最熱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紙等入手,採訪行業專家、一線企業,發現了一幅「限塑令」風口下的行業百態圖。記者調查發現,可降解塑料原材料PBAT一個月漲價達13%,可降解塑膠袋短短一周每噸竟漲了4000元。
  • ...金髮科技6萬噸PBAT 產線擬明年上半年投產 可降解塑料需求料...
    財聯社(廣州,記者 徐學成 關婉怡)訊,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場關注度不斷升溫。財聯社記者近日在金髮科技(600143.SH)調研了解到,公司目前擁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能6萬噸,當前正處於滿產狀態,公司在建的6萬噸PBAT 產線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投產。
  • 十年「限塑令」,你的「膠袋習慣」甩掉了嗎?
    自2008年6月1日正式實施,「限塑令」已走過10年,廣州執行力度如何?有評論說,這十年是「限塑令」「尬舞」的十年。「限塑令」讓大家更環保了沒?這樣的對話,市民已經習以為常——「要不要塑膠袋?」收銀員循例問。
  • 每經記者實探限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從今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地買東西不得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會在全國所有飲料店消失;在地級以上城市景區吃飯,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上桌」。這意味著市場即將迎來大考。一次性塑料製品正在梯次退出,但形成的巨大市場真空誰來填補?
  • 或借史上最嚴「限塑令」炒作 丹化科技四連板後「地天板」又上演
    12月3日晚,丹化科技繼2日晚發布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後,再度發布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目前的PGA項目處於研發和試驗階段,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後接近午盤,丹化科技打開漲停板,截至收盤報4.3元/股,漲幅1.42%,成交額7.16億元。12月2日晚間,丹化科技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的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PGA)項目目前仍處於中試階段,尚未達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要求,提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 限塑令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紙製品24小時滿負荷生產,上遊正...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從今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地買東西不得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會在全國所有飲料店消失;在地級以上城市景區吃飯,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上桌」……這意味著市場即將迎來大考。一次性塑料製品正在梯次退出,但形成的巨大市場真空誰來填補?
  • 17省份發布「限塑令」 萬華化學等龍頭企業進軍可降解塑料行業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17省份發布「限塑令」 塑料行業如何洗牌作者: 馬晨晨[ 上半年,海南共生產銷售了128.2噸環保替代品。此外,海南禁塑工作管理平臺也已開始運行。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這是自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之後,發布「限塑令」新規的第17個省份。儘管各省份動作頻出,步調卻不盡一致。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塑料行業中資金雄厚的龍頭企業多已布局可降解塑料生產線,甚至出現集體股價暴漲。
  • 限塑令趨緊,白卡紙成「金」
    來源:智通財經網下半年以來,有色化工漲價潮此起彼伏,在這場漲價潮中,白卡紙也悄悄加入了漲價陣營,據wind數據顯示,自8月7日至今,短短三個多月內,白卡紙已連續5輪漲價,本周白卡紙價格指數達125.33,同比上漲31.33%,指數價格逼近2017年高峰。
  • 紙吸管被「群嘲」,PLA吸管貴,限塑令下餐飲企業有本難念的經
    而從去年年初上述意見發布後,A股市場「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股價開始「起飛」。億帆醫藥(002019.SZ)和金髮科技(600143.SH)一年內股價漲幅分別超過30%和190%,金丹科技(300829.SZ)去年4月上市至今,股價更是翻了兩倍多。另外,生產無紡布等可降解材料的冠豪高新(600433.SH)股價也在一年內上漲了近60%。
  • 70億口罩謎案:巨額訂單說沒就沒,金髮科技上演魔幻大戲
    這一消息刺激了無數投資者。在公司宣布拿下這筆訂單的兩個多月時間內,金髮科技市值增長超過百億元。 8月5日,公司股價最高到達19.13元,創下歷史新高。但一個交易日後的8月9日,金髮科技突然公告,稱9.7億美元的訂單中止了,因為沒收到對方的訂金。 那麼,問題就來了。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十二年間,「舊版限塑令」的確在限制塑膠袋使用、遏制白色汙染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塑料的使用量至今仍然十分驚人。如今地方政策相繼出臺,「最嚴限塑令」已進入倒計時。
  • 加強版「限塑令」來了:各界應對如何?已有概念股聞風而動
    此外,還有「自帶杯減2元」的活動:消費者到奈雪門店使用自帶杯購買茶飲產品可立減2元,通過支付寶付款還能再獲得30g螞蟻森林能量,記者了解這個活動在今年7月就開始在全國推出了。同樣作為限塑重點行業的快遞業和外賣平臺暫時沒有新的舉措。
  • 史上最嚴「限塑令...
    01 史上最嚴「限塑令」出臺 有人表示,這才是最嚴「限塑令」,而這也將全面地影響餐飲業的日常經營。環保和餐飲業,已然產生了衝突。
  • 合肥史上最嚴 「限塑令」來了!
    北極星固廢網訊:合肥史上最嚴「限塑令」來了,年底起,合肥市建成區商場、超市、書店、外賣打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星級賓館、酒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目前,合肥史上最嚴「限塑令」已基本敲定【關鍵詞】生產▲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新版「限塑令」要求,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
  •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 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自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各大購物場所的一次性塑膠袋逐漸退出市場。然而,《中國消費者報》調查發現,北京一些小型店鋪仍在使用普通塑膠袋。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通知也被稱為是史上最嚴限塑令。
  • 剛上演「地天板」的丹化科技又漲停了 或許源於史上最嚴「限塑令...
    金融界網站訊,丹化科技盤中成功封板漲停,報4.73元。  12月4日開盤,丹化科技(600844)一度下跌超過9%逼近跌停。然而10點20分左右,該股又快速反彈,一度逼近漲停,呈現地天板走勢,最高振幅達20%。
  • 最嚴限塑令來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最嚴限塑令來了!大家準備好了嗎?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2021年1月起,國內多地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