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在1938年寫於武漢的詩,在2020年的武漢同樣適用。
01我哪裡來的民族自豪感?
在那段過去不久的時間裡,多少人一次次為了這場抗疫裡的平凡落淚。
在北京,質樸的農民騎了40公裡電動三輪車,臉手凍得通紅,為醫療隊送來新鮮的蔬菜。這個年過半百的人看不懂導航也看不懂地圖,一直前進,一路詢問,終於到達目的地,送到了也就離開了。本來,他的蔬菜在這時會賣得更好,但是他孤身一人不遠千裡來送給醫護人員;
在南京,有人從土耳其「人肉」背回了一箱口罩來送給值班的警察,問到他的姓名,他的回答是「中國人」;
在武漢,有那麼多積極踴躍的志願者,有那麼多不辭辛勞的醫護人員,也有小飯館的店家每天睡四個小時,號召全家的力量,不計成本地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盒飯;也有那麼多車隊,一次次來往武漢,為前線免費運輸資源,當駕駛員略帶抱歉的說「我沒有能力出錢,但是我可以出力」的時候,我為自己慚愧,為他們感動,我也自豪。
祖國從來就是有這種凝聚力的。
「圓圓」日記像平地驚雷,炸出了當代年輕人,尤其還剛剛經過了全球抗疫,很多人都有特別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哪裡來的自豪感?
因為中國綿延千年的歷史文明,從來沒有斷絕消亡,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沉澱和積累,到今天是有跡可循的。有人說,「民族概念裡,人種,血統並不重要,文化的共同記憶才是民族形成的關鍵因素。
一個民族是否能夠經歷風吹雨打,屹立不倒,並不取決於它在某一個歷史階段是否強大過,而在於這個民族有沒有用文字記錄歷史的習慣。
在漫長的歲月中,僅僅依靠口口相傳來記錄歷史是非常危險的,而如果有了文字記錄,形成完整的文明體系。」
而我們的文明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之交,並且,我們的文明從沒有散過。
我也知道近代的歷史有那麼屈辱的階段,如今回想,依舊有著一腔孤奮,但是落後就要挨打,血淋漓的教訓喚醒了太多人,亂世裡的前僕後繼的勇士,用血肉守住了中華民族的魂魄。
所幸,祖國重新崛起了。在短短的時間裡,它快速地進步,發展超過所有人,所有國家的想像。
「自豪,很正常,不是因為我們延續了多久,而是我們從沒有被淘汰也不會被滅亡。」並且我們還不停地探索和進步。
自豪感和危機感是共存的,否則,只滿足不發展,後果也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