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通過家校聯繫手冊,給老師打電話,都能了解。但是關於細節的表現:能不能舉手發言、是否和同學在上課的時候講話、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這個專注度的問題,更是家長要關心的學習態度。我們家長深知,和老師搞好關係,老師多關注學生,就能給我們打電話訴說孩子的表現了。但這需要家長具備極高的談話溝通技巧,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很多家長都笑稱:不怕領導來電話,就怕看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快下班的時候,不怕老闆回郵件,就怕看到老師在家長群裡發消息……
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果能不問老師就好了。可是直接問學生,不少親子關係比較糟糕的家庭,家長和孩子話不投機,更問不出來什麼。尤其是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他們正值人生中叛逆萌芽階段,就怕被家長管,多過問學習的問題,對待家長都採取的是不想說話的態度。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呢?小島老師分享一個方法,這個方法的秘密就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中,家長在日常輔導作業的過程中,不要只關注孩子作業是否寫完了,留心這3個內容,你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個具體表現了,輕輕鬆鬆掌握孩子的學習概況。
1、關於學習態度在作業本上的反映
孩子怎麼對待學習和寫作業,其實很大程度能反映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懶散的學生,不是靠督促就能實現逆襲和扭轉。而是要沉澱下來,家長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去開拓眼界,見識到了真正靠學習去改變生活的本質後,孩子可能在學習上才能開竅。我們的學生,生活無憂,甚至是非常安逸,他們面臨巨大的學習競爭力,但是沒有感受到,因為家長把孩子們保護得太好了。從對待作業的態度,我們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一個學習性格。是否能做到上課專注、自律學習、能夠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完成學習任務,都反映在作業本中。
作業本乾乾淨淨,沒有塗塗抹抹的痕跡,老師批改詳細,說明老師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願意指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小瑕疵。沒有塗抹的痕跡,作業本保護得很好,沒有破角、撕裂的情況,說明孩子在對待學習工具上是認真仔細的。這樣的學生,可能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有一些慢但是字跡工整,說明孩子是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懂得如何去完成學習,學習態度是端正的,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學校裡,比較乖巧,可能也和家裡的表現不太一樣,這樣的學生家長不用擔心,他們在學校表現一般都不錯。
2、字跡和書寫規範,不能只看語文作業
雖然家長可以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書寫習慣,但我們從老師的批改中就可以看出,其實老師也能知道哪些作業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哪些是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的。有的作業本裡,老師只畫一個紅勾,其實老師是明白,如此工整的作業,一個錯誤都沒有的作業,有擦除和修改的印記,基本都是家長盯著學、仔細糾正過的作業。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表現得可能沒有家長那麼拘謹,在學校的表現是比較真實的學習表現。
家長要知道,我們通過看作業,來觀察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只是看語文作業,包括數學、英語作業的字跡,都可以成為我們關注孩子學習,了解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的關鍵參照物。有的孩子在課本裡,就開始畫小人,儘管作業都能完成得很好,課本裡的小人就說明,這孩子上課沒有認真聽講。還有的學生,記作業的字跡比較潦草,說明他沒有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時間來抄寫作業要求。還有在課本裡劃重點,標記不清晰的,亂塗亂畫,都可以反映出孩子在課堂學習的一個狀態,只要家長有心,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3、各類文具也是掌握學校表現的信息來源
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除了作業本,各類文具也是掌握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信息來源。有的家長說,看橡皮,如果橡皮上扎了很多小洞或者橡皮被切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塊,說明孩子也沒有好好學習。事實上,現在不少學校已經不讓帶小刀入校,而且文具的花樣是越來越多,橡皮做成筆的形狀,想扎也沒地方扎。所以,我們家長要怎麼從文具中看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呢?小島老師想說,我們可以看看孩子對文具的消耗程度。
經常丟文具的,表明孩子很可能不是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人,關注自己的學習用具,收拾好書包這些基本的學習能力,還是需要家長多引導孩子去獨立完成。鉛筆、尺子等文具的耗損,也說明孩子在學習中的練習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量。有的孩子一個學習都用不完一根鉛筆,有的學生,開學沒多久,鉛筆盒就已經壞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大大咧咧,可能也與家長的教育模式有關。引導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律獨立的學習品質,不單單是一件只把作業督促寫好的學習輔導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小來培養這些優良的學習習慣。關於如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你還有怎樣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