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用問老師,打開作業本就知道真相

2020-12-12 騰訊網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通過家校聯繫手冊,給老師打電話,都能了解。但是關於細節的表現:能不能舉手發言、是否和同學在上課的時候講話、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這個專注度的問題,更是家長要關心的學習態度。我們家長深知,和老師搞好關係,老師多關注學生,就能給我們打電話訴說孩子的表現了。但這需要家長具備極高的談話溝通技巧,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很多家長都笑稱:不怕領導來電話,就怕看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快下班的時候,不怕老闆回郵件,就怕看到老師在家長群裡發消息……

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果能不問老師就好了。可是直接問學生,不少親子關係比較糟糕的家庭,家長和孩子話不投機,更問不出來什麼。尤其是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他們正值人生中叛逆萌芽階段,就怕被家長管,多過問學習的問題,對待家長都採取的是不想說話的態度。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呢?小島老師分享一個方法,這個方法的秘密就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中,家長在日常輔導作業的過程中,不要只關注孩子作業是否寫完了,留心這3個內容,你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個具體表現了,輕輕鬆鬆掌握孩子的學習概況。

1、關於學習態度在作業本上的反映

孩子怎麼對待學習和寫作業,其實很大程度能反映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懶散的學生,不是靠督促就能實現逆襲和扭轉。而是要沉澱下來,家長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去開拓眼界,見識到了真正靠學習去改變生活的本質後,孩子可能在學習上才能開竅。我們的學生,生活無憂,甚至是非常安逸,他們面臨巨大的學習競爭力,但是沒有感受到,因為家長把孩子們保護得太好了。從對待作業的態度,我們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一個學習性格。是否能做到上課專注、自律學習、能夠按照老師的安排去完成學習任務,都反映在作業本中。

作業本乾乾淨淨,沒有塗塗抹抹的痕跡,老師批改詳細,說明老師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願意指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小瑕疵。沒有塗抹的痕跡,作業本保護得很好,沒有破角、撕裂的情況,說明孩子在對待學習工具上是認真仔細的。這樣的學生,可能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有一些慢但是字跡工整,說明孩子是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懂得如何去完成學習,學習態度是端正的,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學校裡,比較乖巧,可能也和家裡的表現不太一樣,這樣的學生家長不用擔心,他們在學校表現一般都不錯。

2、字跡和書寫規範,不能只看語文作業

雖然家長可以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書寫習慣,但我們從老師的批改中就可以看出,其實老師也能知道哪些作業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哪些是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的。有的作業本裡,老師只畫一個紅勾,其實老師是明白,如此工整的作業,一個錯誤都沒有的作業,有擦除和修改的印記,基本都是家長盯著學、仔細糾正過的作業。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表現得可能沒有家長那麼拘謹,在學校的表現是比較真實的學習表現。

家長要知道,我們通過看作業,來觀察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只是看語文作業,包括數學、英語作業的字跡,都可以成為我們關注孩子學習,了解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的關鍵參照物。有的孩子在課本裡,就開始畫小人,儘管作業都能完成得很好,課本裡的小人就說明,這孩子上課沒有認真聽講。還有的學生,記作業的字跡比較潦草,說明他沒有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時間來抄寫作業要求。還有在課本裡劃重點,標記不清晰的,亂塗亂畫,都可以反映出孩子在課堂學習的一個狀態,只要家長有心,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3、各類文具也是掌握學校表現的信息來源

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除了作業本,各類文具也是掌握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信息來源。有的家長說,看橡皮,如果橡皮上扎了很多小洞或者橡皮被切成了各種形狀的小塊,說明孩子也沒有好好學習。事實上,現在不少學校已經不讓帶小刀入校,而且文具的花樣是越來越多,橡皮做成筆的形狀,想扎也沒地方扎。所以,我們家長要怎麼從文具中看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呢?小島老師想說,我們可以看看孩子對文具的消耗程度。

經常丟文具的,表明孩子很可能不是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人,關注自己的學習用具,收拾好書包這些基本的學習能力,還是需要家長多引導孩子去獨立完成。鉛筆、尺子等文具的耗損,也說明孩子在學習中的練習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量。有的孩子一個學習都用不完一根鉛筆,有的學生,開學沒多久,鉛筆盒就已經壞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大大咧咧,可能也與家長的教育模式有關。引導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律獨立的學習品質,不單單是一件只把作業督促寫好的學習輔導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小來培養這些優良的學習習慣。關於如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你還有怎樣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想知道孩子的在校表現?教你一招,不用問老師就能知道
    父母總是特別關心孩子的在校表現:他上課有認真聽講嗎?課堂上他有積極舉手嗎?上課的時候他會和同學竊竊私語嗎?他學的知識掌握了嗎?因為不知道,所以家長就會顯得格外的不安和好奇,老師自然就成為了學校現場重要的「見證人」。父母只要一見到老師就會詢問:「老師,我的孩子最近在學校表現怎麼樣?」
  • 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現?不用問老師,翻作業本就知道!
    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其實呀,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不一定非要問老師,只要家長平時留個心,認真翻一翻孩子的作業本和書本,他的表現全都寫在裡面。老師們太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家長了:口頭上忙著詢問老師孩子的在校表現,似乎對孩子的學習特別上心,但回過頭翻翻孩子的回家作業,空白的、沒做完的、亂做一氣的,打電話問問家長究竟怎麼回事,家長一臉茫然地說:孩子告訴我他作業都做完了。
  • 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現怎麼樣?不用問老師,翻翻作業本就知道啦 | 特別...
    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然就成了學校現場的重要「目擊證人」。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其實呀,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不一定非要問老師,只要家長平時留個心,認真翻一翻孩子的作業本和書本,他的表現全都寫在裡面呢。
  • 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現怎麼樣?不用問老師,翻翻作業本就知道
    家長們總是很關心孩子的在校狀態:他上課認真嗎?他會積極舉手發言嗎?他會不會跟同學講悄悄話?他聽課的時候是不是都聽進去了,知識掌握還好嗎?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然就成了學校現場的重要「目擊證人」。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
  • 其實不用去學校問老師:孩子表現如何?
    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然就成了學校現場的重要「目擊證人」。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其實呀,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不一定非要問老師,只要家長平時留個心,認真翻一翻孩子的作業本和書本,他的表現全都寫在裡面呢。
  • 孩子在校表現怎麼樣?不用問老師,翻翻作業本就知道!(家長必看)
    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然就成了學校現場的重要「目擊證人」。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其實呀,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不一定非要問老師,只要家長平時留個心,認真翻一翻孩子的作業本和書本,他的表現全都寫在裡面呢。
  • 翻翻作業本,了解孩子在校表現!
    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其實呀,要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不一定非要問老師,只要家長平時留個心,認真翻一翻孩子的作業本和書本,他的表現全都寫在裡面呢。這幾天,一位老師的文章刷爆了小編的朋友圈,他在文章中寫道:老師們太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家長了:口頭上忙著詢問老師孩子的在校表現,似乎對孩子的學習特別上心,但回過頭翻翻孩子的回家作業,空白的、沒做完的、亂做一氣的,打電話問問家長究竟怎麼回事,家長一臉茫然地說:孩子告訴我他作業都做完了。
  • 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現怎麼樣?翻翻作業本就知道啦!
    那麼,學生的情況老師就完全都知道嗎?家長們見到老師莫非就一句話:「我們家某某同學在校表現如何?」在這裡,魔方小編提醒各位家長一個班級的學生有那麼多,老師不能把每一位同學在學校的情況都了解清楚,所以,老師提供給家長的也只是一部分信息。其實,家長們想知道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很簡單,魔方小編教您,孩子回到家,翻翻孩子的作業本,就能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了。
  • 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認真聽課,一塊橡皮就能看出來,不用問老師
    文/秘籍君想知道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認真聽課,最簡單粗暴的方法莫過於直接向老師打聽。不過,現在有一個更簡單的、準確、快速的方式,可以知道你家孩子在學校聽課的狀態。早前,一張截圖刷爆朋友圈,一位自稱是從事教育多年的老師,得出了一套重要的定律,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上課的情況,並保證準確率高達99.9%。具體操作過程很簡單,就是打開孩子的文具盒,取出裡面的橡皮,看看橡皮的形態,和使用的情況。
  • 想知道孩子入園過得好不好,問老師不如問孩子,問孩子不如上演技
    自從娃進入幼兒園以後,縱然家長有千般不舍,萬般高興,仍然免不了擔心孩子的入園情況。很多家長在孩子回家後,怎麼追問也問不出來個所以然,愁壞了不少當媽的。由於有些家長知道我是做育兒方面的,放學後有位媽媽追過來問我,你是怎樣知道孩子的在學情況的,不管自己怎麼問都問不出來。
  • 解碼孩子的作業本:想要知道娃的學習狀態,看他的作業就夠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以前,每次家長會或者一有機會,家長總會逮著老師先問一句:「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現在有了家長群就更加方便了。
  • 不用問老師,你的孩子在班上的真實表現,通過4個動作一清二楚
    話說孩子從早上7:30左右送到學校,到晚上4:30左右放學,在學校時間近10個小時,作為一名老母親,老父親恨得不得給教室安裝上監視器,時時能了解到孩子的表現。也難怪家長焦慮,很多孩子在班裡就像「空氣」一樣,受表揚的孩子裡沒有,甚至挨批評的孩子裡也沒有,和老師溝通說,孩子表現還行,可是到了考試哪科都不行。不少父母吐槽:真不知道這熊孩子在學校天天學啥了?
  • 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不用問老師,這3個細節就可以知道
    不過,要說不擔心孩子也是假的,畢竟孩子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家長的眼皮底下,現在進入幼兒園以後,家長就擔心孩子會在學校受不習慣,或者是在群體生活中受欺負。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想要通過老師來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情況。只不過,老師一般要照顧十幾二十個孩子,並不能很好的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緒。家長要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其實可以通過一些細節就可以知道。
  • 致家長|孩子的表現都寫在他的作業本和書本裡
    家長們總是很關心孩子的在校狀態,不知道孩子不在自己身邊時是怎樣的:他上課認真嗎?他會積極舉手發言嗎?他會不會跟同學講悄悄話?他聽課的時候是不是都聽進去了,知識掌握還好嗎?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然就成了學校現場的重要「目擊證人」。於是老師便少不了跟家長匯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 老師召開家長會,家長問老師孩子的表現,很可能不知道這幾點?
    老師召開家長會,家長問老師孩子的表現,很可能不知道這幾點?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動性越來越強了,學校為了孩子而展開的家長會,讓家長們可以來學校參加這次活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才能讓家長會發揮的作用更大呢,家長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平時也有工作,不是經常有和老師面對面聊自己孩子的機會,大多數家長都會在這次家長會中非常活躍 ,家長會更加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 送到學校的孩子沒了,家長不該知道真相嗎?
    從繆可馨的家人最新的微博信息來看,事情發生後班主任袁老師一直迴避,至今不做任何解釋。孩子父母想要知道這堂作文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至今無法得知,校方只是想讓他們儘快處理孩子後事。我想,這個對青少年教育的共識和傳統,不但包含著孩子因鼓勵而上進的功利,更包含著孩子因被認可而產生的對生命的熱愛,這裡面也有著家長的憂慮。無情的打擊只適合於中年人,因為中年人死不起。對孩子,苛刻地貶低和打擊,是會出事的。孩子早晨奔奔跳跳活力四射地去了學校,下午就變了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有權利知道這個過程中到底具體發生了什麼。
  • 孩子的表現都寫在他的作業本和書本裡
    家長們總是很關心孩子的在校狀態,不知道孩子不在自己身邊時是怎樣的:他上課認真嗎?他會積極舉手發言嗎?他會不會跟同學講悄悄話?他聽課的時候是不是都聽進去了,知識掌握還好嗎?因為看不到,家長們的心中夾雜著一份擔憂也夾雜著一份好奇,老師自然就成了學校現場的重要「目擊證人」。
  • 鄉村學校給學生統一購買作業本,家長不樂意,苦了爺爺奶奶
    和一個朋友聊天,他也是農村小學,他們學校被家長舉報了。一個家長就把這事反映給了報社,教育局,然後學校收回了作業本退了學生的錢。學校給學生統一購買作業本這違反了相關規定。於是,他們學校就不再自作主張給學生購買作業本了。
  • 通過作業本,可以透視出孩子的性格?快來對比一下
    ,卻連孩子的書本和作業本都沒有親手打開看過;很多家長看著急切地詢問孩子在校表現,卻連孩子每天大概要做些什麼作業都不清楚;很多家長說起來對孩子的情況非常重視,卻連孩子學校的課表都沒有保存。寫作業時可能會一邊吃東西一邊寫,對父母或老師的批評也經常一笑而過。
  • 教你做「心機」家長,打開正確的聊天方式,了解娃在學校的日常
    因此,為了讓我們能跟他們順利溝通交流,我們就要具體到某件事上,這樣才得到孩子的正確答案。比如,當我們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時,就可以這樣問他。>最想知道的就是,孩子每天在學校的動態。如果我們問孩子在學校怎麼樣,大概他們要麼回答「好或者不好」,然後就沒有下文了。而聰明的家長就會旁敲側擊,問孩子在學校都玩什麼遊戲了,遊戲對於孩子來說可是有著很大的魔力,一旦打開這個話題,孩子就一股腦的把自己在學校的經歷能說一遍,我們就可以從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到他的心理感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