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能代表中國文化被接受,不是技術活,說了也未必學的會

2020-12-20 騰訊網

最近不知怎麼了,自己所關注的一些公號都在說李子柒,當然正面褒獎的多,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黑李子柒,畢竟成績在那擺著呢,已經不是誰的黑的起了。

最近這波刷屏可能跟前段時間官媒對李子柒的報導有關,大致內容是說李子柒可以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輸出,這可不得了,要知道報導的平臺是央視和人民日報,而且如此高的評價還是關於中國文化的,應該也是獨一份了,全國做自媒體的那麼多,誰會想到一個非專業人士站到金字塔頂端了呢。

開始有關李子柒的討論是關於她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甚至她是不是一個有汙點的網紅,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現在基本上已經聽不到有關負面的聲音了。

然後就是很多人想借李子柒的熱度蹭波流量,包括本小編,不過我還是希望我的切入點能和別人不太一樣。

網上很多做視頻的都分析過李子柒爆紅的原因,甚至有關於她視頻培訓課程,所有宣傳都要帶上她的名字,讓人看著好像只要把李子柒的視頻學習並研究透了,就能成為李子柒第二。搞笑了,曾經聽過一句話:所有行業老大都是看著簡單,但別人就是模仿不了。

有人說看李子柒的視頻,畫面很美,這個濾鏡可以解決;有人說李子柒關於美食的拍攝剪輯很用心,這個能看來了,但認真作視頻的人很多,大多數還都是默默無聞;有人說李子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大山裡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也對,逃離城市回歸田園是我們所有嚮往但做不到生活方式,可試問,真讓你回歸田園了,就真的能做出這樣有內涵的視頻嗎?

其實所有這些討論都是關於「術」的,就是我如何如何做的,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結果。現實生活教育我們對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才有實現目標的可能,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在抱著一種功利的心態來看待李子柒現象,所有也只能看到她一個人一年一千萬的收益。

可曾想過,當初李子柒為什麼離開城市回歸田園。

當初李子柒可不是覺得賺錢少然後回家拍視頻的,原因是奶奶身體不好,而自己是她唯一的親人,想陪奶奶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那大山又沒有工作機會,總得賺錢養家吧,開始想法只是做個淘寶,賺個飯錢,拍視頻也是為了推廣網店,結果卻在小視頻上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你說李子柒當初想到會因為拍視頻賺到錢嗎?

那時候應該沒人會想到小視頻會這麼火,她只是用一種簡單的心態去做一件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當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眼裡只有目標,那麼你會忽略過程,看到的只是結果的好壞,也容易患得患失。可當你的目標沒那麼複雜高遠的時候,心與就可手裡的事融為一體了,美食博主很多,但工作室裡拍出來的視頻永遠超越不了李子柒在深山裡的視頻,可能也只有那樣的環境才能讓人靜下心來一點一點的做事,做好每一個細節。

所以我覺得,李子柒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她有個遠大的目標,她的視頻拍的有多少,她多麼努力一次一次的重複,而是她能夠真的做到摒棄外界的一切幹擾,低頭做好手裡的事情。

最後送大家一句:心無束,路自遠。

相關焦點

  • 以李子柒為代表的米蟲文化,對中國有無危害?
    米蟲文化是中國社會多元文化的有益補充你有沒有一個夢想?而說到米蟲們的代表人物,那自然就是大受喜愛的網絡紅人李子柒了,就這樣平平凡凡的,擁有鄉間的一個院子,種滿了美麗的花兒,庭院裡又是有果樹的,一年四季,花開花落,夏陽秋果,葉子飄黃,白雪皚皚,美不勝收。然後又是有最愛之人相伴的,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把歲月過成了詩。
  • 文化網紅李子柒:給予生活美好的享受
    李子柒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有些視頻一拍要拍八個月,中間許多技能是她後來學的。所以她的視頻不會顯得假,很多農活一看就是真的會做農活,她的手漂亮但是放大了看很粗糙。還真不是,點開李子柒的主頁,你會發現全世界各地什麼地方的人都有。比如李子柒用中文發了一條動態:而動態下面的評論都是外國網友留下的:李子柒在外網上發布的視頻和微博上發的是一模一樣的,沒有配引文字幕。
  • 周圍人講述李子柒學習攝影過程,不會就去學
    但是當人敢於直接去面對『死』的時候,它會如洪水一樣把思想和感情中所有微小繁雜的顆粒衝走,只剩下最單純本質的東西。獨特的李子柒確實滿足了身在都市的我們對于田園生活的嚮往。世間有千萬種生活,未必我們都要體驗,看看她的美好小生活也是好的。釀柿醋、曬柿餅、燒魚湯……這是李子柒最新發布的視頻內容,二十分鐘的視頻記錄了柿醋長達一年多的陳釀歷程。
  • 李子柒:央視發文讚揚,無字幕翻譯,也能讓中國文化火遍全球
    央視特意寫了短文:"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國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解釋了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沒有翻譯卻依舊火遍全球。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 繼李子柒之後,又一位中國網紅輸出傳統文化走紅海外
    青山綠水間,他分毫不差地組裝出一座微縮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沒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溪水間打造出一座木拱橋;把一塊四方木料鑿成可以開合的魯班凳……最近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阿木爺爺」成為繼李子柒後又一位輸出傳統文化的中國網紅,被譽為「當代魯班」,視頻累計播放量近2億次。昨日,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阿木爺爺說,一邊逗孩子一邊做小玩意兒,挺有趣的。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的成名引發國內對其是否屬於文化傳播的討論。這種討論涉及文化傳播的路徑、方式及內容等問題,也涉及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如何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問題。在最近的討論中,有兩個說法值得注意,一是說這樣的傳播過於膚淺簡單、深度不夠;二是說這樣的傳播過於偏向展現中國的鄉土生活,缺乏對中國現實更為豐富的表現,因此李子柒的視頻算不上是文化傳播。
  • 李子柒給「文化輸出」加註解,生動接地氣的小日子也能講好中國故事
    其實早在三年前,李子柒就已經開始拍攝短視頻了,人氣不斷攀升。彼時,大家讚嘆於她靈巧的雙手能變幻出各色美食,羨慕她過著桃花源一般的鄉村生活,也被她的勵志故事感動著。可一旦火到海外,還被打上了「文化輸出」的標籤,各種質疑就來了。有人說,李子柒的視頻太假,展現的根本不是中國鄉村的真實生活面貌。
  • 李子柒火爆全球!央視: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
    不是白富美,也沒有網紅臉,抖音上有3000多萬的粉絲,Youtube上的粉絲數是735萬,一個短視頻博主,為何突然「走紅」火遍全球?央視都發聲: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究竟,李子柒是誰?一開始我並不十分清楚,但看了關於她的報導後,打開抖音一搜,原來是她!
  • 出題人回應李子柒寫入考卷 旨在展示中國傳統田園文化
    出題人回應李子柒寫入考卷 旨在展示中國傳統田園文化時間:2020-07-04 23:20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出題人回應李子柒寫入考卷 旨在展示中國傳統田園文化 #李子柒被寫入小學語文考卷# 衝上熱搜 事情緣起是 近日浙江寧波海曙區 一份小學六年級期末語文考卷
  • 時評素材:李子柒為何能走紅海外?
    (李子柒的作品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⑥在翻看李子柒的視頻時,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即她將捕獲的小龍蝦中還沒長出大鉗子的小蝦扔回池塘。細節之處見用心,短視頻內容創業者千軍萬馬,她能從中脫穎而出,想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李子柒的作品於細節之處見用心。)
  • 央視評李子柒: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 但她講好了中國故事
    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 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
  • 李子柒何德何能,竟「比肩」袁院士?不排斥網紅,但是請遠離孩子
    一、李子柒「何德何能」?李子柒的視頻拍攝十分唯美,當成娛樂消遣是很不錯的。假如想通過她的視頻學到點兒什麼,那麼我想,可以學到的是運鏡、剪輯、配色或者別的攝影、影視專業方面的知識吧。反正絕對不是:一道美味佳餚的正確烹飪方法。至於網上某一些粉絲,因為特別欣賞她的側臉,把她當成仙女。
  • 講好中國故事的「李子柒啟示」
    央視如此評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就在最近,李子柒榮獲《中國新聞周刊》頒發的「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獎項:「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迭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著的中國文化。」  盛譽中當然不乏質疑。
  • 李子柒首次接受外媒獨家專訪,終於知道她為何在國外被捧成「公主」!
    這句話,再適合李子柒不過了。 ——小政老師 最近一個名字經常活躍在我們的視野裡:李子柒。連央視都誇獎她: 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 央視評李子柒為何火遍全球:一顆平常心做出了國際文化傳播的奇蹟
    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
  • 735萬粉絲的四川姑娘李子柒獲央視點讚,人民日報點評,她為什麼這樣...
    她4月會釀枇杷酒,5月又能釀出櫻桃酒,7月做出七巧餅,8月做出蘇式鮮肉月餅。 李子柒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她有些視頻一拍要拍8個月,中間許多技能是她後來學的,比如她為了拍「活字印刷」,專門花了小半年時間去學,最後才拍出木活字的視頻。
  • 央視點讚李子柒:她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講好了中國故事
    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
  • 親人朋友接受採訪,李子柒不為人知的辛苦,終於被公開
    在美食領域,很多人都知道李子柒這個美食博主,因為她總是會拍攝各種古風美食作品,在作品裡,李子柒融合山林的美景,配以獨特的古調旋律,激發起人們鄉村生活的意念。通過李子柒的美食作品,更多的年輕人見識到了山林的美食文化,也見識到了老一輩人的生活理念。
  • 解讀李子柒的四項「技術壁壘」,每一項都是硬核,普通人無法超越
    「技術壁壘」第二項:動手能力超強首先,她幹得一手地道的農活。我來自農村,生於1982年,從小在農村長大,但是我告訴各位:說起幹農活,我肯定不是90後李子柒的對手!她幹的很多農活,許多90後不用說幹過,恐怕見都沒見過吧?除了犁田、插秧、種豆等農活外,她還會製作家具、製作筆墨紙硯,讓人嘆為觀止。
  • 李子柒在「外網」火爆,視頻一樣但沒英文字幕,這是一種文化?
    李子柒在YouTube上很火爆,視頻內容和我們看的一樣,只是沒有英文字幕,為何她在外國也那麼受歡迎,這是一種文化輸出嗎?這當然是一種文化輸出,並且這種輸出越多越好,至於為什麼受老外歡迎,我不是內行人也說不上來。說起來怎麼樣會受歡迎這種事,本來就挺迷的。成功能否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