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閆曉虹) 最新出版的全球首部介紹老花眼手術最新進展和技術的專著《老花眼的手術治療—第五次浪潮》稱,全球老花人數呈現不斷上升趨勢,中國「老花」人數約為3.7億人。當前眼科手術的「最後前沿」已被攻破,相關國際領先技術有望被引入國內。
老花眼又稱「視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現為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酸脹、多淚、畏光、乾澀及伴生頭痛等症狀。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日常生活視近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使用,「老花」極大地影響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該書由美國愛爾眼科CEO、麻省理工學院雷射物理博士、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王明旭教授主編,詳解了老花手術矯正的所有最新技術, 幫助全世界眼科醫生系統了解老花手術治療的現狀與最新進展。
王明旭教授介紹說,老花的手術矯正一向被眼科界認為是最難攻破的「最後前沿」,人類率先攻破白內障、近視、遠視以及散光的手術,在這些手術已成熟的基礎上,到21世紀,特別是近年來老花的手術矯正才逐步成熟。而今通過合理及全面及綜合應用最新的角膜、晶體、鞏膜手術,人類已最終攻破了老花的手術矯正。
王明旭稱,多年前人們對於老花症狀也選擇戴鏡等傳統方法來解決,而目前全球眼科學界治療老花技術比較全面,包括角膜雷射治療、角膜片植入、晶體置換、雷射鞏膜隧道成形和鞏膜片植入,治療老花的手術已在美國及歐洲等國家開展多年。
王明旭透露,為同時滿足遠視、近視及散光的老花患者的治療需求,中國眼科醫生矯正老花大多採用角膜雷射治療和屈光性晶體置換等技術。包括在角膜內植入特製的微型「鏡片」在內的角膜片植入、鞏膜片植入、雷射鞏膜隧道成形等國際領先技術有望未來被引入國內,為國內老花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方案和選擇,幫助患者徹底擺脫「眼鏡」的束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