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選貴不選對 興趣班沒了興趣變成家長攀比工具

2020-09-07 信網

原標題:孩子上了「馬術」課,家長揚起「高貴」的頭?

新華社長春9月6日電題:孩子上了「馬術」的課,家長揚起「高貴」的頭?——部分變異的興趣班學習透視

新華社記者孟含琪、謝櫻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

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這樣「攀比型」興趣培養,亟待回歸理性。

興趣班裡的「鄙視鏈」:越「冷門」越「燒錢」越「高貴」

兒童興趣班,原本是孩子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興趣的課外培訓。記者採訪時發現,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

帶著6歲孩子乘坐公交車,到10公裡外老師家中學一個小時雙簧管課,成了長春市民黃卉的習慣。一對一課時500元,每周上兩次課,來迴路程要花費兩個多小時。讓黃卉有些煩心的不僅是舟車勞頓,上了半年課,孩子對學習雙簧管還是不太感興趣。「這不能由著孩子。」對於繼續讓孩子學習,她依舊很堅決。

不少家長有類似觀點。「很多人都說,學古箏、揚琴、吉他不上檔次,學鋼琴、小提琴的人又太多,要學就學一門罕見的,對孩子發展有好處。」長沙的何女士告訴記者。「物以稀為貴,在興趣班選擇上也是越冷門越燒錢。」長沙市一位音樂老師說,「比如一把豎琴價格在10萬元到20萬元,找個好的老師更是難。正是由於學習者少,家長諮詢時反而更感興趣。」

在體育、棋類興趣班中,也存在一條越來越明顯的「鄙視鏈」。「足球、籃球、遊泳、跆拳道都司空見慣了,現在受家長追捧的是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在棋類運動中,會下圍棋的代表智商高、聰明,學西洋棋的鄙視學中國象棋的,軍旗、五子棋、跳棋更是入不了眼」,網友們紛紛留言稱。

「鄙視鏈」背後的焦慮與虛榮

多位受訪者坦言,身邊確實存在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所謂的「冷門又高大上」的興趣班。其中不乏有的孩子對此類興趣班真感興趣,但更多是家長的「升學小心思」以及攀比、虛榮、焦慮等心態驅動下的非理性消費。

長沙市民陳女士為8歲兒子報了馬術課,一節課600元,但這只是課時費,後續買馬術裝備、到各地參加比賽的費用更高。儘管家境不錯,高昂的費用讓陳女士不得不縮減其他開支,但她依舊堅持讓孩子學習。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心思,現在一些地區的中學,特別是名校都有樂團,會罕見西洋樂器的孩子少,這類特長生容易被名校招錄,競爭壓力小,演出機會多,下一步也容易被大學的樂隊吸納。」一位中學教師告訴記者。

興趣班「鄙視鏈」受追捧之下,家長的「焦慮」心理呼之欲出。「課外興趣班不是在培養你的孩子,就是在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學什麼都要學到上遊,否則等於沒學。」一位家長認為,面對激烈競爭,孩子選擇興趣班實際上就是選擇競賽「賽道」,參賽選手基數、難度、獲獎率等參數尤為重要,因此「曲高和寡」的項目備受追捧。

記者了解到,很多家長挑選「高大上」的興趣班的另一個原因,是看中其背後聚焦了財富、資源的「社交圈」。「如果孩子學的是馬術、高爾夫,他的興趣班同學身後是能支付起高昂學費的家庭,交這樣的朋友,對孩子未來發展有很大好處。儘管我家孩子才5歲,但事事都要為他想到前面……」長春一位家長在朋友圈上說。

「孩子的興趣班仿佛成了父母眼界、能力的體現,如果孩子學跳舞、畫畫,感覺都拿不出手。」很多家長稱自己陷入「角逐」中,深受其累。

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質

「興趣班『鄙視鏈』深藏很多認知誤區。一些家長認為冷門科目容易學成,其實結果恰恰相反。」湖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一位教師透露,「一些科目在國外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在國內師資少、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不僅缺乏系統的評價體系,以後實用場景也有限。即使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去學習,也不見得效果好,只是圖個『噱頭』而已。」

「學體育強身健體,學音樂陶冶情操,學棋鍛鍊思維。雖然眾多科目各有差別,但都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和課餘興趣。大眾項目更容易讓孩子結交朋友,比『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的項目對孩子的提升可能更大些。」長沙家長劉女士說。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丁加勇認為,興趣班說到底是「興趣」,講究的是孩子自己的意願和選擇,但如今眾多興趣班如雨後春筍,實則更多是家長在「選擇」,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

「被家長裹挾的孩子們,有的的確在興趣班中找到了樂趣,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發揮所長、激發潛力,但也有一部分始終是被迫遵從家長的要求,只因那是家長眼中『應該掌握的技能』,或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久而久之,興趣不僅沒有被激發,反而在興趣班中徹底失去興趣。」丁加勇說。

「最重要的是要讓興趣班回歸本質含義。」吉大附中力旺實驗中學老師王吉宏說,在報興趣班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聆聽孩子的選擇,切勿貪多求全,給孩子造成負擔。

[來源:新華社 編輯:古德]

相關焦點

  • 只選貴的冷門的?警惕兒童興趣班「鄙視鏈」後的攀比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這樣「攀比型」興趣培養,亟待回歸理性。
  • 家長吵翻!興趣班也有鄙視鏈?鋼琴墊底?
    興趣班:不選對的只選貴的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
  • 孩子的興趣班or家長的興趣班?興趣班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有的時候家長們根本不明白孩子喜歡什麼,就只是覺得別人家學的我家孩子也得學,不能讓自己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不能輸在起跑線」這句話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家長們推崇,很多家長就想被這句話洗腦了一樣,家裡沒條件的降低家裡的生活水平也要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結果就是家裡的生活條件變差了,孩子也並沒有學到什麼,因為很多孩子並沒有興趣學,家長們硬要孩子學,起到了揠苗助長的作用。
  • 興趣班鄙視鏈,凸顯家長的攀比之風
    興趣班鄙視鏈,凸顯家長的攀比之風同事劉姐的女兒現在8歲,從4歲開始就在學鋼琴,因為女兒喜歡所以風雨無阻堅持上鋼琴課,8歲就過了鋼琴6級,這讓劉姐感到非常自豪,女兒對學習鋼琴也是信心滿滿,興趣十足。多半是家長在作祟,過分攀比要不得一、鋼琴要求不高以前學鋼琴的孩子都是家庭條件好的,在別人看來,學鋼琴的孩子簡直就是王子公主般的存在,但是現在人們普遍家庭條件好,絕大部分都可以送孩子去鋼琴班,對家庭條件的要求不高,所以學習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有人開玩笑說班裡學鋼琴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想登臺表演要抓鬮。
  •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媒體調查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孩子的興趣」已然變成了「家長的興趣」,何以會出現這種興趣倒掛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是家長的功利思想以及攀比、虛榮、焦慮等心態驅動的結果。筆者並非反對孩子學習特長,但不贊成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隨意給孩子指定特長,尤其反對從功利目的出發,為孩子挑選「高大上」的興趣班。
  • 父母之間的攀比,造成興趣班的「鄙視鏈」,排在最底層的是這種
    ,造成興趣班的「鄙視鏈」袁女士帶女兒去報興趣班,沒想到竟給氣到了,去報名的路上正好遇到芳姐和她的女兒,她們已經在興趣班上過好長一段時間。像我家孩子從小就學小提琴、拉丁舞、國畫、遊泳……你這啥也不給孩子報,好不容易報興趣班了,竟然報數學!」並且芳姐說完,其他好幾個媽媽都附和:不給孩子從小報興趣班影響了孩子成才,還七七八八地說了自家孩子報了多少多少個興趣班。
  • 父母之間的攀比,造成興趣班的「鄙視鏈」,排在最底層的是這種
    父母之間的攀比,造成興趣班的「鄙視鏈」 袁女士帶女兒去報興趣班,沒想到竟給氣到了,去報名的路上正好遇到芳姐和她的女兒,她們已經在興趣班上過好長一段時間
  • 報了興趣班,孩子卻沒興趣了,原因讓家長反思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像跳舞、書法、音樂,武術等等。報之前呢,也會徵詢了孩子的意見,好多孩子也願意學。但往往報了興趣班之後,過不了多長時間,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興趣越來越低,有些孩子甚至到了不願意再學的地步。家長很納悶兒,原本是想著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現在怎麼就不喜歡了呢?
  • 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來源:經濟日報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媒體調查發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為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 讓興趣班回歸興趣
    比如,像足球、籃球、遊泳、跆拳道等興趣班司空見慣了,於是一些家長就開始為孩子追捧起了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等興趣班;學西洋棋的,鄙視學中國象棋的;學中國象棋的,鄙視學軍棋、五子棋、跳棋的……興趣班「鄙視鏈」,透露出不少家長「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虛榮心理。
  • 又一興趣班跑路,家長瘋狂追求的興趣班,跑路風直逼「健身房」
    本應該是充實而又多味的生活,如果不是舞蹈班突然跑路,這幫家長都可能還不知道這些舞蹈班竟然是以前只聽說過,健身房跑路、溜冰場跑路、早教班跑路、沒想到舞蹈班也會跑路,更沒想到這事能發生在自己身上。誰在報興趣班的時候能想過一些意外發生,不曾想過的事情,在全國各地頻繁爆發花樣跑路事件。
  • 孩子的興趣班該怎麼選?李玫瑾:3種興趣班花錢,對孩子還沒好處
    因此,很多家長都爭先恐後地把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想讓孩子多學一點東西,將來也好多一種出路,但是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五花八門,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給孩子選。有的家長看別人報什麼也跟著報什麼,完全不管自己孩子是否喜歡,還有的家長一股腦給孩子報一堆興趣班,孩子學得是苦不堪言。
  •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班,這個詞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可有人卻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包含著家長、孩子跟興趣班之間的「愛恨情仇」。不但要收回我們曾經的那些話,而且孩子的每一個興趣班,我們倆都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它們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各種益處。我家老大是從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上了興趣班,隨著年齡和興趣的變化,這幾年下來,體能課,繪畫課,遊泳課,陶藝,手工,書法,籃球,鋼琴,還真沒少學。
  • 給孩子選擇興趣班,鋼琴居然成了墊底,排首位興趣班讓人意外
    加上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發展,就會給孩子選擇一些興趣班,或者是補習班,希望讓孩子能夠有過人的技能。但是很多家長卻不是這麼覺得,寧願花費大量的金錢就是不希望孩子被他人落下。時間久了,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也變成了家長們攀比的地方
  • 讓孩子多上興趣班,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
    因為這其中的教育投入還包括了為孩子報興趣培養班,報興趣班的好處有很多,並不是為了攀比。案例:今天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滿臉的愁容,於是我就問他:&34;孩子跟我說:&34;我說:&34;孩子說:&34;聽孩子的這些話之後我覺得很難過,原先我一直以為報興趣班是為了攀比
  •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家長的焦慮怎麼破?
    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這樣「攀比型」興趣培養,亟待回歸理性。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很多人都說,學古箏、揚琴、吉他不上檔次,學鋼琴、小提琴的人又太多,要學就學一門罕見的,對孩子發展有好處。」一位家長說。在體育、棋類興趣班中,也存在一條越來越明顯的「鄙視鏈」。
  • 如何擺脫被「興趣班鄙視鏈」支配的恐懼?
    個人因為從事校外青少年樂高機器人興趣班工作多年。接觸越多家長後,越覺得就興趣班鄙視鏈而言,也可以很好區別各種家長的鄙視鏈。看來不少家長對於「興趣班鄙視鏈」還是群嘲的態度,娃學習好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浮雲……02最受家長們歡迎的興趣班是什麼?
  • 給孩子報興趣班是浪費錢?李玫瑾教授直言: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報
    有不少心急的家長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早早地給他們找好了早教班,希望他們起步能比同齡人早一些。而等孩子慢慢地長大之後,寶爸寶媽也總想著技多不壓身,於是就開始給小傢伙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試圖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一點。可事實上,報興趣班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家長還需要理性地對待,不能盲目跟風,畢竟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 孩子對於興趣班總是三分鐘熱度,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家長沒堅持?
    幾乎每個孩子都上過興趣班,有的是家長希望孩子學的,有的是孩子自己喜歡想要學的。但無一例外,每個孩子也都會遇到一開始熱情滿滿,幾天後又想換班的情況。雖然常見,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如何引導才是對孩子興趣培養最有利的。下文中,咱們一起來思考和探討一下。
  • 【親子課堂】孩子上「興趣班」應遵守三原則
    【高爾夫親子網導讀】任何學習都不值得以犧牲童年的快樂為代價。很多時候,所謂的「興趣班」實際上可以說是家長們的興趣,也可以說是幼兒園的興趣,但顯然絕對不是孩子的興趣。   原則一:切忌為了攀比選擇興趣學習班   案例:選擇興趣班的複雜心思   明明今年上中班,一開學老師讓孩子父母選擇興趣班。明明爸爸驚訝了,一至五每天下午都有興趣班。身為電腦高級工程師的他,心想:我小時候也沒參加過這麼多興趣班,也一樣讀書、一樣工作。說實話,他一個都不想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