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15班的時候,我憑藉經常從楚主任那聽到的名字一下就記住了幾個學生,提問也經常選擇組長和學科班長等比較乖巧的孩子。但後來我發現班裡的學生都很特別,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也很好,小馮就是裡面的一個。
第一次知道小馮的名字已經記不起是什麼時候了,只記得過去一年反覆不停地聽說他的「英勇事跡」,這讓我覺得他應該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上課可能會影響班級的進度。可是我發現,他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對於我的提問也積極踴躍,給我非常大的驚喜,仿佛我之前了解的是另外一個孩子,他和其他學生一樣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一位小男孩。周末的時候考了兩次試,他都考的不錯,就說明他是真聽進去了。我在班裡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但每次我去無論是課上還是晚自習他都是認認真真的埋頭學習,下課有比較多的實驗器材比較難拿的話他都主動幫我,是一個得力幹將。
一個月的相處,讓我對15班有了格外深的印象,我憑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在見面之前就給他們打了「不及格」,然而無論是成績還是學習態度,我都被「打臉」了。月考之後的談話,我自己覺得也還是談的不夠深刻,學生還沒有定下一個確切的目標,這是我之後要改進的地方,多和他們溝通交流。
通過這次「教訓」,也讓教齡還不長的我明白了永遠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直接對學生下定義,而是要自己實際接觸再發表言論。先入為主的慣性往往教人走上思想的狹區,「你不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就沒有資格評判他的現在。」現在好像有點理解這句話了。所以當你不去深入了解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是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但是人總是習慣先入為主的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覺。我對15班的刻板印象讓我走了一段彎路,以後也要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