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2020-12-27 中公教師網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力的分解的原理,能夠體會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之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矢量的分解和合成,探究出力的分解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力的分解的探究過程及與力的合成的關係。

【難點】

應用力的分解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科學探究法、討論、講授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先在課上播放一些合力和分力分別作用物體,而物體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物體的運動的視頻,讓學生整體有歌感知,其次採用溫故知新的方式進行引導。上節課學習了力的合成,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力的合成的內容,以及利用橡皮筋探究的實驗過程,思考問題:

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於一個彈簧的拉力,即將兩個力進行合成,得到合力,那麼反過來,如果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分力的方向,那麼,如何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呢?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力的分解。

環節二:新課探究

1.利用多媒體展示:拖拉機拉耙沿水平方向前進

讓學生思考耙受力情況是如何的,可知耙除了受重力和阻力之外,還受到繩子的拉力,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可知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大小就等於繩子的拉力,這是用力的合成的思想,此時教師提出問題:

如果想要將重力看成是分別抵消重力和阻力方向,該如何做呢?

引導學生思考,按照作用效果,找到繩子的拉力的兩個分力,並且方向分別再水平和豎直方向。

2.引導學生:在找到合力的兩個分力的過程,即為力的分解,而等效的兩個力即為合力的分力。明確了力的分解的概念之後,再學生根據概念將耙所受的繩的拉力進行力的分解,並引導學生使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和三角形法則進行分解,加深其理解。

3.讓學生總結一下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區別和聯繫,教師進行適時地引導,最後得出結論並強調:力的分解是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環節三:鞏固練習

1.設置一些基礎性的練習,如給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個分力的方向和大小,能否確定另一個力呢?如果給出的是兩個分力的方向呢?讓學生深刻感受合力和分力的關係。

2.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進行分析並嘗試用力的分解的知識進行說明。

環節四:小結作業

老師進行總結,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區別和聯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並說明其遵循的規則都是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

下課讓學生思考,力的合成與分解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五、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教師資格面試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建議師生收藏】《因式分解法》教學設計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是降次,因式分解法將一個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次式的乘積為零,是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較為簡便靈活的一種特殊方法.體現了降次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以後處理高次方程時也很重要.基於以上分析,確定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會用因式分解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 高一物理教案:《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教學設計
    高一物理教案:《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叫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態  2、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3、會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平衡問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應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 教研分享系列47 力的分解「一句話」的嬗變思考
    關於「力的分解」一節,有一句話大家討論比較多,這句話主要是關於「力怎麼分解」的「經驗」指導問題。 手頭上沒有高中讀書時的教材,也就是兩千年課程改革之前的教材。在我的記憶力,和老教師的評課裡,似乎有這樣一句話:「已知一個力,通常按照實際作用效果進行分解。」儘管舊課標版教材不再使用這句話,但教材所舉示例和配套視頻資源來看,充分例證了這句話。
  • 《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
    《力的作用效果》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2、過程與方法(1) 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2) 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二、教學重點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 力的合成與分解及自我評測
    1.力的合成: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2.力的分解: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3.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4.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5.力的分解依據(1)一個力可以分解為兩個力,如果沒有限制,同一個力可以分解為無數對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 初中數學《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學設計是我們在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招聘考試(部分地區)會用涉及到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很多考生往年都會在這裡栽跟頭。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係的實驗設計思路,知道加速度與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過程與方法】:經過實驗的操作和測量過程,以及通過圖像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體驗減少實驗誤差的方法,提升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
  • 高一家長收藏高中物理教學能手傾力奉獻—力的分解幾種常見類型
    高一的同學已經開始學習力學了,單純學習重力、彈力、摩擦力還可以應付,學習力的合成也可以,畢竟力的合成只有一解。到了力的分解是不是就一頭霧水,思維成了死結,怎麼解也解不開了?為此,辛哥整理了力的分解的幾種常見情況,供大家學習和研究。開始之前我先嘮叨幾點:❶我們高中研究的都是共點力,一般作用點選在重心或結點,所以我們要把所有力作用點的都畫在重心或結點上。
  • 設計有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教學設計
    調控作用 教學目標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同時為教學評價提供標準怎麼設計教學目標?運用此模型分析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課程的關鍵。2.分解教學目標層次進行教學目標分解時,關鍵一步是確定學習者的先決條件,即學習者為了達到今天學習的目標所必須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
  • 高中物理 ,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知識點總結
    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是等效替代關係,即一個力若分解為兩個分力,在分析和計算時,考慮了兩個分力的作用,就不可考慮這個力的作用效果了;反過來,若考慮了合力的效果,也就不能再去重複考慮各個分力的效果。(2)共點力:物體同時受幾個力作用,如果這些力的作用線交於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如圖(a)所示,為一金屬杆置於光滑的半球形碗中。
  • 高中物理常見公式總結——力的合成與分解
    高中物理常見公式總結——力的合成與分解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對高中物理進行學習和複習,確保將所涉及的知識點能全部掌握,考點全面複習到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物理常見公式總結——力的合成與分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高考物理公式: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
    高考物理公式: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 2012-10-09 18:0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一物理天天答疑篇之力的合成與分解習題詳解
    天天答疑之力的合成與分解習題詳解課程內容:本次課程主要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題目相關的解答。該題目主要考核學生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本題目主要是結合定滑輪相關的運動進行位移和速度的求解。考核學生對力和位移相關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以及合理運用。溫馨提示:本次課程適用於高一以及高一以上的學生,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性閱讀。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2、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3、會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平衡問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應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教會學生用辨證觀點看問題,體會團結協助.
  • 議論文教學之:分論點分解
    議論文教學之:分論點分解教學目的:1、認識分解論點的使用要求。2、探討分解論點的方法。
  • 力的分解與合成,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1物體受力分析是諸多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而力的分解與合成不僅是對力進行運算的基本辦法,更是後面處理位移、速度、加速度、電場強度、磁場強度等分析和運算的基礎。有些同學到高三了,對物體受力、分力與合力、分解與合成依然傻傻分不清楚。下面簡單和同學們聊一聊。
  • 每天一個理科學習經驗(物理篇11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
    總結:這一例題考察了力的合成與分解,後期我們詳細歸納。作圖很重要!在題示條件不說「光滑」的情況下,別忽略了摩擦力!【例二】因為受力分析多用到力的合成與分解,所以我們先重點展示:一、力的合成1.一般力的合成:
  • 《水的分解》說課稿
    《水的分解》說課稿: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說課對於有廣大考生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向考官表達傳遞自己的課程理念和設計思路的一種方式。以下為中公講師為大家提供的說課稿範例《水的分解》,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指導。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水的分解》,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 力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前提條件
    首先,要弄清力的本質。即不僅要在定性分析上知道它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還得從定量方析上知道一個事實: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原始定義為:物體所受合外力等於其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即F=Δp/Δt。
  • 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分解式」英語教學
    因此,我今天就隨意擇取,選一個小點來進行討論,送給關注英語教學的夥伴們和家長們,歡迎一起來拍磚指正: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分解式」英語教學。 為什麼要「分解式」教學 網絡上學習資料那麼多,怎麼用好它們?這是不少家長的疑惑:給孩子們買了一堆書、一堆資料、讓他們學學學,讀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