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有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教學設計

2020-12-17 三好教師聯盟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歡迎各位老師就自己對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困惑在文末留言。

什麼是教學目標?

目標是能測量、有表現的一種預期結果。那麼教學目標是什麼呢?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後應該可以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的表述。

教學目標是預先制定的,通過教學可以達到的,並且能夠用現有技術手段測量的學習結果或標準。

教學目標是一個系統,由教學總目標決定,包括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三個層次。

教學目標有什麼功能呢?

教學目標是學習者通過學習最終達到了所設想的結果,那麼它有以下這功能:

教學目標是預先設定

教學目標具有激勵的作用

教學目標具有導向作用和調控作用

教學目標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同時為教學評價提供標準

怎麼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分三步走:

分析教學內容

分解教學目標層次

表達教學目標

1. 分析教學內容

在分析教學內容時,可以採用梅瑞爾提出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二維層次」中的教學內容這一維度,即教學內容的事實,概念,技能,原理,問題解決,比如:

事實: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

概念: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

技能:這裡指的是智力技能

原理:三角形的內角定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問題解決: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搜集上事實,進行解釋論證的程序和方法

梅瑞爾所提出的二維模型是教學內容的事實,概念,技能,原理,問題解決和目標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結合起來形成的模型(如下圖所示)。運用此模型分析教學內容是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課程的關鍵。

2.分解教學目標層次

進行教學目標分解時,關鍵一步是確定學習者的先決條件,即學習者為了達到今天學習的目標所必須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如果忽略了某個從屬技能,那麼學習者可能就因為缺失而達不到目標;但是如果花太多時間去掌握先決技能的話,就會顯得頭重腳輕幹擾教學目標的達成。

那麼如何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運用歸納分類,層級分類和信息加工分析法這三種方法能有效進行分層。歸納分類中的知識點不存在難度的層級關係;層級分類是要將教學目標分解為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容易掌握的層級表;這兩種方法實際操作起來相對容易。

加涅提出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將教學目標按照心理學操作過程揭示出來的一種分析方法,特點是能夠清楚地解釋達到重點目標所需要的心理操作過程和步驟,然後在完成任務時不需要按照線性進行,只需要在某一個過程結束後,根據結果再選擇其他的過程操作即可。

由於信息加工理論和計算機工作原理類似,那麼信息加工分析法和條件自適應學習類似。那麼是否可以在教學系統的設計上就遵循自適應學習的特點?這個有待討論,歡迎老師在文末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3.表達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表達是教學目標設計中最重要的一步。教學設計方案應是能讓別人看得懂,所以需要一個表達教學目標的通用標準。常用的目標表達法,除了量化的ABCD模型,還有一些非量化的通過內部過程和外顯行為結合的表達。教學目標的表達既要有量化的說服力,也要有非量化的補充。

馬傑所提出的ABCD模型是指對象(Audience)、行為(Behaviour)、條件(Condition)、標準(Degree),比如:

二年級六班的小學生,在閱讀完我屏幕上所展現出來的學習指南後,有80%的學生能夠正確地解答出這個問題。

分析:對象是二年級六班的小學生;行為是閱讀學習指南;條件是閱讀行為指南後;標準是80%的學生能夠正確地解答出這個問題。

在使用此模型的過程中,我們的目標一定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此目標描述一定是準確且具體的結果而不是含糊不清、抽象的過程。

想要做到內部過程和外顯行為結合的目標表達,還需要將ABCD方式中缺失的內容進行補充。ABCD模型只強調了行為結果,但未注意到內在心理過程。那麼如何描述內在心理過程呢?

1978年格朗倫提出,先用描述內部心理過程的術語表述教學目標,然後以反映理解,運用,分析,創造,欣賞,尊重等內在的心理變化,通過列舉反映此心理變化的例子來觀察和測量。比如:

某些題目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解釋某種理念,但對理念的理解是無法測量的。通過「解釋」這種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如果表達合理,就說明學生已具有理解它的能力,進而說明學生達到了學習目標。

總體來說,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把握好、分解好、表達好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系統設計的關鍵。教學目標的表述越精確,學生的學習越具有邏輯性和程序性,因此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極其重要。

來源:網絡

版權說明:三好教師聯盟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設計教學目標和方法實現有效教學
    設定詳細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導老師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有效的教學目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還可以使學生獲得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發展中,大多數教師傾向于堅持形式,為學生設置一個粗略的教學目標框架,例如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課文中關鍵詞的含義並增強學生的審美吸引力。
  • 明確的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學設計 ——《英語·七下》Unit 8 Task學案優化的思考
    明確的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學設計——《英語·七下》Unit 8 Task 學案優化的思考摘  要:教學目標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點,也是我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起點。筆者結合學案,以優化教學目標為抓手,以此來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都能為後「寫」這個環節做好鋪墊。現代教學論認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這三大支柱,而教學目標佔據著首要位置,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標尺。
  • 如何設計英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活動預期的結果或所要達到的標準,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它引領整個教學過程,可見其作用的重要。那麼應如何設計教學目標呢?各學科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都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內容。在設計英語教學目標時最好遵循《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確定五維教學目標。
  •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及問題分析
    本文2014年7月發表在《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摘要:教學目標設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影響著整個教學過程。分析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案例,發現目標設計存在機械套用、概念含混、定位失當、主體錯位、倚重知識、目標鬆散等問題,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教學目標設計參考案例。
  • 基於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 BOPPPS模型;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教育信息化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11-0025-04BOPPPS 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以有效教學設計著稱,是一個強調學生參與和反饋的閉環教學過程模型,是北美國家諸多名校比較推崇的教學過程模型[1][2]。
  • 英語老師怎樣設計教學目標?英語教學目標的三個層級
    教學目標設計總體可以概括為三個層級:課程目標、階段目標、課堂目標。課程目標是總綱,需要以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或歐洲語言框架大綱(CEFR)等國際標準為指導。例如國際上的英文原版教材通常都是對標CEFR來編寫的,那麼第一層級的教學目標就是在學完本套教材後能達到CEFR的A2或者B1的語言水平;第二層級的目標則是每學期要實現的objectives;第三層級的目標是每個單元或每堂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 楊曉鈺:建構目標意識,實現教學評一致 | 教學設計
    「有效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不僅教師要知道,學生也要知道。——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姆為了取得教學的成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師生心中都要有目標,特別是教師,心中不僅要有教學目標,還要強化學生樹立課堂學習目標的意識。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形成合力,調控教和學的行為往預設的目標努力。
  • 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常用評價用語整理
    1、 該節課教學目標目標清楚明白、具體,易激發興趣,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練習設計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形式多樣,分量與難度適中,學法指導得當,是一節很不錯的課。2、 該節課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抓住關鍵;結構合理,銜接自然緊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符合學段教學要求、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是一節成熟的課。
  • 專業理論 | 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教學理論研究範圍涉及教學基本原理(包括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以及教學原則等)、教學內容(課程與教材等)和教學方法(包括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等方面,其研究成果極其豐富。
  • 教學設計自動化
    (1)活動的性質設計 (規劃) :· 學習事件設計、學習環境設計和學習資源設計。 · 從訓練分析到細節要求的設計。活動的性質開發 (製作) :· 把設計過程的輸出變換為有效信息傳遞所需的適當輸入。活動的性質傳遞 (實施教學)· 進行教學、 培訓和面對面的指導· 運用課件進行教學。(2)自動化的含義設計 (規劃) :· 把一組教學目標變換為對一系列教學事件的具體規定。 · 基於計算機的教學設計顧問。· 提供更有效和更令人感興趣的教學設計工具。
  • 加涅《教學設計原理》
    設計過程是反覆進行的,對先前的許多階段不得進行修改,而其產品要根據後繼階段所發現的證據和新信息重新啟用。因此當整個設計工作進行時,會有大量正向和逆向的工作要做。這裡所概述的整個設計的方法被認為是內部一致的而且也是與有關學習如何發生的研究資料相吻合的。這樣的設計是經得起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檢驗的。因為每一個目標都是以可測量的方式陳述的,所以可以評價設計是否成功。第三章是教學結果。
  • 用課程目標指導教學設計與課程評價
    前後對比一下,相信你能明顯感覺到前後兩個課程目標是不同,後者明顯更有力,也更讓人信服,對課程的指導也更為具體清晰。關於課程目標如何撰寫我這裡不做具體闡述,因為絕大部分的教材或是網上一搜,你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本篇中我想具體講一講理清課程目標層級對教學指導、課程評價的意義。課程目標有哪些類別,又有哪些層次呢?按照業界大咖布魯姆對教學目標的分類,可以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
  • 教學案例、案例教學設計和教案撰寫
    案例教學設計主要有:教學目標(依據課程目標、教材、學情、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重、難點選擇案例、熟悉內容和提出問題、預測學生的反應等)、教學過程(方法、策略、模式、構思如何給學生反饋、如何引導討論等)、板書、教學評價等方面設計。
  • 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和教學樣式
    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優化這些要素?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的事項有很多,但一般來說,在明確教學設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教學設計可分為六大要素:即「分析教學背景」「確定教學目標」「開發教學資源」「選用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和「開展說課活動」。其中,前面五個要素是開展教學設計必須把握的基本要素,而最後一個要素——「開展說課活動」則是優化教學設計的可選要素。
  • 教學設計大合集
    (烏美娜,1994)    ⑦何克抗等在《教學系統設計》第2版中總結:「教學系統設計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為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相關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並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序」。
  • 教學設計模板!
    能不能推出一篇關於教學設計的文章啊?那當然可以啦!作為實力寵粉的牆妹馬上就給你們安排了,抓緊時間看!!一、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____,學生能夠____(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____,學生能夠____(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____,學生能夠____二
  • 教學設計——教師課堂教學創新的藍圖
    教學設計猶如教學活動的一張藍圖,它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規定著教學活動的基本流向,是一切教學活動賴以展開的基本前提。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的起點必須從課程標準開始。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法規性文件,是教學活動首先必須遵循的硬性指標。
  • 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常用評價用語整理(收藏備用)
    1、 該節課教學目標目標清楚明白、具體,易激發興趣,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練習設計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形式多樣,分量與難度適中,學法指導得當,是一節很不錯的課。2、 該節課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抓住關鍵;結構合理,銜接自然緊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符合學段教學要求、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是一節成熟的課。
  • 體育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教學
    一、基本概念題1、體育教學設計: 體育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體育教學的問題,確定體育教學目標,建立解決體育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法,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它以優化體育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體育教育學為理論基礎。
  • 沒有教學設計這一步,大學英語教學何以可能?
    基於此,本文主要從高校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這一視角入手,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因素除了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之外,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一個系統完善的課堂教學設計必然對整個英語教學過程起到推動作用,而一個凌亂的課堂教學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甚至挫敗了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所以尋找到符合中國高校師生特點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方案就顯得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