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經營一個小農莊,主要養殖的項目有香豬、鵝,附帶的少量養殖的項目有雞、羊,羊的品種以綿羊為主,選擇綿羊的原因是,我們這兒緊挨著小尾寒羊的原產地,從記事起,印象裡我們這兒養殖綿羊的農戶就很多,所以對綿羊還是比較了解的。其實搞養殖養的就是興趣,沒有興趣就不想深入的了解動物的習性,不懂得你所養動物的習性,是很難搞好養殖的。
要說圈養綿羊什麼品種好?從我所了解的情況,在黃淮地區養殖的綿羊品種最多的就是小尾寒羊,次之是湖羊,最後是杜泊羊。但目前,有向杜泊羊與小尾寒羊雜產一代、二代杜泊串子羊發展的趨勢。
單從這三個品種的綿羊中比較哪一個更適合圈養,湖羊是最適合圈養的。小尾寒羊是產羔量最高的,杜泊羊是產肉率最高的。
在這裡主要從原產地、產羔率、生長速度、產肉率等幾個指標上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品種的綿羊。
一、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原產於魯西南地區,目前是國內綿羊分布最廣的品種,也是綿羊雜交繁育「女皇」級別的綿羊。產羔率高,1年2胎,或2年3胎,全年可四季發情,平均產羔率達250%。農戶選留的母羊中,胎生3~4羔的很常見,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綿羊母本羊品種。
二、湖羊。
湖羊是中國特有的羔皮用綿羊品種,主要產於浙江嘉興和太湖地區,性成熟早,生長快,常年發情,繁殖率也很高。除初產外,每胎多在2隻以上,高的可達6~8隻,平均產羔率為228.92%。在長期舍飼的作用下,形成了「草來張口,無草則叫」的習性,有怕光,喜夜食的習性,所以是目前最適合舍飼圈養的綿羊品種。
三、杜泊羊。
杜泊羊原產於南非,是由有角陶賽特羊和波斯黑頭羊雜交育成,是世界著名的肉用綿羊品種。杜泊羔羊生長迅速,斷奶體重大。3.5-4月齡的杜泊羊體重可達36公斤,屠宰胴體約為16公斤,品質優良,羔羊平均日增重81-91克。成年公羊和母羊的體重分別在120公斤和85公斤左右。但該羊的繁殖率低於小尾寒羊和湖羊。國內引入該種羊的主要目的就是雜交改良我國綿羊生長速度慢,出肉率低的問題。
這三種羊近兩年在我們這兒兩兩雜交,又進行反交,逐步形成了三種羊基因都有的雜交羊品種,在產肉、產羔、舍飼性,生長速度等綜合性能方面表現非常好。
以上就是從實踐中獲取的實際情況。單一的品種發展趨勢已經被雜交趨勢所取代,未來在黃淮地區圈養綿羊發展的主流極有可能是杜泊串子,即杜泊羊與小尾寒羊的雜交羊,或是杜泊羊與湖羊的雜交羊,雜交一代羊再與小尾寒羊或湖羊進行雜交的二代羊,因為新的品種羊更具有經濟效益。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