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思源工程」)脫貧攻堅總結大會在北京舉行,向長期以來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的愛心集體、愛心個人,以及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個人頒發紀念杯和愛心證書,以感謝社會各界「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的慈行善舉,激勵更多社會力量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思源工程」第一時間制定和實施「戰旗計劃」,聯合100多家愛心企業、112位愛心明星、60萬愛心網友等社會各界以及海外愛心企業、華人華僑,向湖北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6個市、縣的575家醫院等機構,交付疫情防控物資達240餘批次、17品類、64種,合計800多噸,包括負壓救護車、呼吸機等醫療設備,醫用口罩、防護服、醫用酒精等防疫物資和乾衣機、微波爐等生活物資。
「思源工程」理事長陳昌智說,我國用了40年時間,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減貧目標。「思源工程」作為全國性社會組織,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媒體,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李曉林秘書長在總結報告中介紹,自2007年成立以來,「思源工程」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媒體,募集款物26億元,對接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超110億元,幫扶困難群眾超2000萬人次。同時,「思源工程」設立了46支專項基金,主導建設並運營1家由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幫幫公益,負責由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指導的中國電商扶貧聯盟秘書處工作;先後榮獲40多個獎項,其中國家政府級最高獎項12個,包括6次獲得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特別是2008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連續9年透明指數並列全國公募基金會第一名。
在教育扶貧領域,「思源工程」已在全國貧困地區1萬多所學校開展了幫扶工作,共援建100多所「思源學校」,為3000多所學校捐建「思源電教室」,為104個國貧縣、145所學校捐資開設302個「思源教育移民班」和21個育才班,為5399所學校捐建「思源揚帆圖書室」,為137個學校捐建「思源零錢電影院」,為313所學校捐建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教室、為1887所幼教學校(含幼兒園)捐建2094套「兒童安全教育平臺」,並開展了「思源助學金」、「鄉村舞蹈」、「小荷圖書角」等一系列教育扶貧項目,幫助貧困地區改善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衛生醫療扶貧領域,「思源工程」已向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三區三州」等的1076個國貧縣和省貧縣等3500家醫院,捐贈3728輛救護車、上百臺大型醫療設備、為84家醫院捐贈3D衛生醫療診斷平臺,捐建198個村衛生室,培訓2000多名村醫,提高貧困地區醫院醫療水平,推動醫療資源向貧困地區延伸。特別是,「思源工程」於2017年超額完成「到2020年前向592個國家級貧困縣、每縣至少捐贈3輛救護車」的宏大目標,又於2018年實現「向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主要鄉鎮中心衛生院各捐贈1輛救護車」的目標。
在大病救助領域,「思源工程」開展了「天使媽媽」、「愛的分貝」、「溫暖童心」、「脊椎側彎」等大病救助項目,聯合愛心網友和愛心人士,救助和資助先心病患兒、唇顎裂患兒、聽力障礙患兒、血液病、膽道閉鎖、器官移植等63種大病貧困患者累計超過3萬人。
在新農村建設領域,「思源工程」實施「思源沼氣」、「愛心玫瑰谷」、「思源水窖」、「思源陽光計劃」,以及「公益組織+地方政府+合作社+企業+受助農戶」五位一體產業扶貧等項目,先後援建思源沼氣池和思源水窖2萬口,援建太陽能光伏電站14座、戶用光伏電站400多座,捐建小型水利設施18處,扶持200個規模化生態種植養殖產業項目等。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閻彤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