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區移民入新居

2020-12-17 騰訊網

「安居如意福星照,進宅大吉鴻運開。」橫批「新居吉祥」。深入阿崗鎮高橋移民新村三片區,174號剛剛入住新居,鮮紅的對聯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為支持阿崗水庫建設,高橋村淹沒區的199戶人民群眾告別「老家」,有序搬到新村,入住新居,跨入新生活。

「建設水庫也是為了老百姓,我們願意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工作。」記者一行走進85號周克山家串門,巧遇同村李坤和他在家一同用取暖器取暖、拉家常。

「阿崗水庫是阿崗鎮『四源重鎮』的王牌之一——水源重鎮。」阿崗鎮黨委書記陳應坤介紹,阿崗水庫已經建好,正等待下閘蓄水。蓄水後對阿崗全鎮的的工業、農業以及羅平的旅遊業都有很大的改善和幫助。

記者了解到,阿崗水庫概算總投資約225533萬元,設計庫容1.29億立方米,總供水量1.97億立方米,是雲南省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3座大型水庫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十二五」期間建設的重點水利工程項目。水庫建成後,可為35.74萬人提供水源保障,新增灌溉面積11.9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28萬畝,有效緩解下遊各梯級電站供電區枯季發電不足,增加國家4A級景區——九龍瀑布景觀供水量,對促進羅平旅遊產業進一步提升,保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現在我們生產區、養殖區跟生活區分隔開,居住環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李昆指著不遠處的一片施工地介紹,「你們看,小區後面的山坡上在建的是我們的生產用房,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我們的水庫移民搬遷,目的是要『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陳應坤說:「我們要多關注移民新村群眾的發展,鼓勵大家發展種植、養殖業,以後有條件還可以爭取發展旅遊業。」

「我家有3口人,現在的房子有三層,住著很寬敞。」周克山靦腆地笑著說,「我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栽烤菸,今年栽了18000棵烤菸,收入有10萬多元。」

記者了解到,阿崗水庫移民不止是高橋,全鎮水庫工程建設涉及阿崗鎮搬遷移民人口1299戶5049人,新建阿市裡村、戈維村1號、2號、高橋村、挪者村1號、2號共計6個移民搬遷安置點。如今,6個安置點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活動中心、學校、衛生室等一樣都不少。老百姓已紛紛入駐,開啟了屬於他們的新生活。

本報記者 博達 通訊員 楊瑞

相關焦點

  • 長沙橘子洲改造邁出第一步 首批移民登岸入新居
    興高採烈搬進新居  昨日,備受市民關注的長沙橘子洲移民搬遷工程邁出歷史性的一步。橘子洲上的常住村民李國偉等3戶人家首批棄洲登岸,遷入位於長沙市石嶺塘的楓林綠洲小區。  預計20日前,絕大多數橘子洲一期移民工程待遷戶都將搬出舊房、喬遷新居。  對橘子洲依依不捨  昨日清晨7時,搬家公司的大貨車開到橘子洲水陸洲村9組一普通2層小樓門外,摁了一聲喇叭。小樓主人李國偉應聲而出,在他的指揮下,搬家公司的小夥子們將彩電、冰箱、衣櫃……小心謹慎地搬上了汽車。
  • 貴溪,花橋庫區移民安置房效果圖來襲!
    ▲安置點沙盤圖花橋水利樞紐工程移民安置點建設項目包括4個安置點,分別為:文坊鎮移民安置點、黃思村移民安置點、太源村移民安置點、志光鎮五七農場安置點。文坊鎮移民安置點▲文坊鎮移民安置點沿街戶型效果圖位於文坊鎮南側,北面緊鄰文坊老集鎮,南面、東面臨近羅塘河。黃思村移民安置點
  • 湖北丹江口庫區33萬人因南水北調開始移民
    這一方面取決於移民政策的人性化,一方面取決於移民群體服從於大局的思想意識。丹江口庫區,半個世紀,兩次大遷徙,不一樣的歷程,折射中國移民由粗放到細化、由野蠻到文明的進化路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需移民搬遷33萬人,這是中國近年繼三峽移民之後又一個大規模的移民工程。移民的進度快慢,甚至可以左右北京市民何時喝上一口丹江口水庫的清水。面對巨大的移民壓力,地方政府均把移民當作「天字號」工程,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壓力層層轉加,駐紮農村的移民幹部負重前行。
  • 打造文化旅遊新名片 萊西市庫區移民文化展覽館隆重開館
    6月21日,萊西市庫區移民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在日莊鎮溝東新村隆重舉行,日莊鎮全體班子成員、機關幹部代表、87個村莊負責人、村民代表參與此次活動。日莊鎮黨委書記王安慧在致辭時表示,為了更好地留住鄉愁記憶,弘揚移民精神,日莊鎮順應社會各界的期盼與要求,興建了全市首個庫區移民文化專題的展覽館,再現了庫區移民大搬遷、大建設、大發展的光輝歷程,讓1.63萬日莊庫區移民有了自己的精神歸宿和文化家園,同時也打造了日莊專有的特色文化品牌。
  • 新田開展藿香種植培訓 助庫區移民建設美麗家園
    翻耕起壟田間紅網新田縣分站4月18日訊(分站記者 鍾偉鋒)4月17日,湖南省新田縣移民局邀請縣農業委專家到驥村鎮肥源村,為當地120餘名庫區移民舉辦廣藿香種植技術培訓,以此幫助他們更好的依託當地豐富的水土資源發展種植業
  • 雙峰縣水利局、移民事務中心:情系庫區學校建設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張曙光 陳昆)9月3日,雙峰縣各中小學開學第三天,雙峰縣水利局副局長王文清、原移民局局長杜金文,移民事務中心副主任劉星星等一行六人親臨該縣杏子花家學校此日適逢杏子中心學校王贊成校長、辦公室主任隆擁軍深入該校檢查開學開課工作,王校長代表花家學校全體師生對水利局、移民局領導情系庫區學校建設的可貴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同時對花家學校的開學開課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
  • 常德35名庫區移民及子女受訓成月嫂 培訓費政府出
    35名庫區移民及子女受訓成月嫂 11月24日,她和其他34名水庫庫區移民及子女一起,正在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馨月母嬰服務培訓中心接受為期半個月的月嫂培訓。 受省水庫移民局委託,近日,培訓中心開辦了一期特殊的月嫂培訓班,來自東江、柘溪、五強溪等14個庫區的35名移民及移民子女接受半個月的培訓。這批學員中,70後和80後各佔半數,學歷從初中到本科不等。培訓包括理論和實習。培訓費用由政府出資,學員的學費及食宿費全免。
  • 房縣60名泥巴腿庫區移民上「大學」學致富技能
    5月16日,筆者從房縣水利和湖泊局獲悉,該縣姚坪、大木、化龍、九道、野人谷等5個鄉鎮60名泥巴腿移民,走進宜昌市三峽旅遊職業培訓學校,成為一批特殊的「大學生」,參加移民農家樂暨鄉村旅遊產業扶貧培訓。
  • 大愛無悔別故土--南水北調中線庫區移民搬遷側記
    為了避雨,庫區習家店鎮老君殿村的胡英華與兒子胡川將本來已經堆放到院子裡的家具和物品又搬進已經空了半年的豬圈裡。家裡的東西已經整理完畢,房頂也拆掉了,家具和衣物被褥也已分門別類堆放齊整。第二天,要搬遷的物品將被打上記號,裝上大貨車,運往他們遠方的新家。20日一早,他們一家將作為丹江口市習家店鎮的第四批庫區移民與93戶村民一起搬遷到湖北省荊門市的屈家嶺管理區。
  • 廉江長山鎮38戶移民搬進別墅式新居(圖)
    廉江長山鎮38戶移民搬進別墅式新居(圖)   村民們個個喜氣洋洋「入夥」進新居,40多年來先後經歷6次搬遷的李伯感慨地說:「沒想到在有生之年能住上了『小洋樓』!」他告訴記者,自從1958年修建長青水庫以來,他們6次搬遷真可謂歷盡磨難。  去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村民們按照一統規劃,建設起了一幢幢「小洋樓」。
  • 雲陽張飛廟: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如今風景如何
    張飛廟作為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如今已搬遷17年有餘,冬日時節,已成為人們探訪其勝境的好去處。01雲陽張飛廟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係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因三峽工程建設,張飛廟作為庫區唯一一個遠距離整體搬遷的文物單位,於2002年10月8日閉館拆遷,溯江而上30千米,從原雲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搬遷至磐石鎮龍安村,2003年7月19日的新張飛廟正式開館。「張飛」堪稱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
  • 心系庫區 情牽三峽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自此,全國16個省(直轄市)、7個大城市與三峽重慶庫區結下濃厚情誼。   27年來,在各省市的傾情援助下,重慶庫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對口支援累計引入重慶庫區資金達1815.76億元,合作項目1768個。   三峽工程,百萬移民!
  • 進新屋,是「新居入夥」,還是「新居入火」,有什麼民俗講究嗎?
    難道一個家庭從老宅搬遷到新居裡去,是搬到別人家裡去?是去加入某個集體或集團?顯然「新居入夥」的說法是不妥的。那麼準確的說法又是什麼呢?應該是「入火」或者「進火」。中國有一句成語叫「薪火相傳」,辭典簡編版對這個成語本義的解釋是:「燃燒柴火,一根緊接著一根,永不熄滅。」引申意義是:「比喻學問傳授不絕,或種族、血統、文化等傳承,綿延不盡。」
  • 白鶴灘庫區東川區移民搬遷安置和建購房協議籤訂工作全面完成
    ——10月16日,在白鶴灘庫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象鼻嶺移民安置點房屋建設現場,東川區拖布卡鎮格勒村移民魏榮廣高興地對記者說。9月30日,白鶴灘庫區東川區共有604戶共計2358人像魏榮廣一樣,籤訂了搬遷安置協議和建購房協議,協議籤訂率達到100%,東川區移民搬遷安置(含分散安置)協議和建購房協議籤訂工作至此全面完成。
  • 白銀:搬進新居過新年
    客廳裡,雪白的牆、淡綠色的瓷磚、弧線優美的吊頂將新居裝扮得格外溫馨,大彩電、冰箱、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和煦的陽光透過明淨的窗照進屋子,讓人感覺暖洋洋的。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這個新年,是劉志誠搬進新居後過的第一個新年,喬遷了新居,在外工作的孩子們也趕回了家歡度元旦。「新家裡過新年,我們全家人都很高興。」
  • 關於三峽移民案件審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面對這一特殊的新形勢,庫區各級法院以為移民、發展、穩定服務為已任,充分履行審判職能,妥善審理三峽移民案件,為調節糾紛、化解矛盾、懲治犯罪,為實現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和維護庫區社會的長治久安作出了巨大貢獻。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1993年至2003年重慶市庫區法院審理三峽移民案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 四川德昌縣舉行白鶴灘水電站外遷移民集體喬遷儀式
    為積極支持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千餘人告別故土,搬往德昌;他們用行動為庫區移民搬遷開了好頭,做了榜樣,也用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在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和德昌縣移民安置點建設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集體喬遷 藏不住的幸福與滿足11月18日,四川德昌縣在麻慄鎮民主村移民安置點舉行了白鶴灘水電站外遷移民集體喬遷儀式,49戶215人的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將作為首批搬遷移民正式入住德昌,開啟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 ...鹽源縣農牧局幹部探訪二灘庫區甘塘鄉——雅礱江,一池清水還庫區
    溪洛渡、二灘、瀑布溝等水電站建成後,隨著電站的蓄水,庫區內網箱養魚的現象也陸續出現。除瀑布溝庫區辦理了部分養殖許可外,其他網箱養殖均屬非法架設,無證、無序利用國有資源,開發、利用水域資源的主體資格不合法且大多超過國家規定的上限。  涼山州水產養殖汙染整治項目由省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後,涼山州高度重視,打響了網箱養殖汙染整治攻堅戰,還庫區一池清水。
  • 第一屆「童心圓·庫區娃娃白鶴灘行」活動登場啦!
    第一屆「童心圓·庫區娃娃白鶴灘行」活動登場啦!來自三峽白鶴灘學校等6所學校的50名庫區小朋友起了個大早,冒雨到達營地,參加以「喜迎十九大——庫區孩子眼中的未來家鄉」為主題的第一屆「童心圓·庫區娃娃白鶴灘行」活動。領了愛心書包,看了霸氣的白鶴灘工程宣傳片,吃了自助餐,參觀了宏偉工程……當呆萌娃娃們與宏偉的白鶴灘工程同框時,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 移民搬遷拓新路 幸福美景入畫圖
    「勐曼移民新村只是全州庫區移民走上康莊大道的一個縮影。這巨大變化的背後,是我州邊探索、邊實踐為水庫移民工作找到的一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紅河州搬遷安置辦公室主任潘建祥如是說。移民移出新生活「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在家門口找到了致富的新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