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日報導,臺灣「國防部」向美國採購「密集陣」近防炮(臺方稱「方陣快炮」)武器案引發爭議。「國防部」在預算案尚未通過「立法院」審核之前,就提前與美方籤訂報價書,引發「立委」不滿。
一位臺灣軍方將領證實,美方是在5月20日蔡英文上任當天,將報價書發給臺方;他強調,這是剛好巧合,外界無須過多聯想。但有軍方官員私下認為,美方選在520這個時間並不合適。
臺灣「國防部」1日回應,提前籤報價書是因為集體議價可以省下12億新臺幣,不過籤訂過程的確有必要檢討,應先告知「立法院」,今後操作上會更周密。
臺灣「磐石軍艦」艦橋前方配置的MK15方陣快炮/來源: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11月1日表示,美方是在5月20日「新舊政府」交接當天,也是蔡英文「總統」與「國防部長」馮世寬就職第一天,送出發價書;軍方在7月20日籤字,前後約兩個月。馬文君稱,她在「國防委員會」這麼長時間,從未見過這種事,「立法院」還沒有通過預算,就答應美國籤發價書了。這個惡例不可以開,也沒有民主國家會這麼做。馬文君還指出,海軍沒有這個權責,一定是報告「國防部長」與「總統」後才籤字的。
據臺「國防部」稱,美國曾向臺灣出售過「密集陣」近防炮,去年底正式宣布批准出售新款「密集陣」近防炮給臺灣海軍,「國防部」接下此案;臺灣海軍今年也開始編列新臺幣101億的採購預算。
「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1日表示,提前籤訂發價書的原因是為了與美軍和其他盟國一起合購,因為集體議價,所以替臺灣節省新臺幣12億元;不過,籤訂過程的確有必要檢討,應該先告知「立法院」,未來在操作程序上會更加周密。
臺灣海軍官員則強調,發價書上有但書,就是必須等到臺灣「立法院」通過預算才生效;如果預算被否決,除了行政費之外,就不必付錢給美方。該海軍官員也表示,此前未能提前與「立委」說明情況導致誤會,確實是承辦人員的疏失,讓好事變成壞事。
10月31日,「立法院」開始審「國防預算」機密部分,但尚未審到「密集陣」近防炮採購案;有「立委」主張該部分預算凍結,民進黨「立委」則認為程序有錯,但會支持通過。
外界也質疑海軍使用「密集陣」近防炮已達30年,為何急著要買?海軍官員指出,「密集陣」近防炮經過多年發展,前後期的性能已有很大差異。這次要增購的屬於最新的Block 1B批次,特色是加強反應速度與殺傷力,可以迎戰超音速反艦飛彈,另外也有手動模式,可以當成一般快炮使用,攻擊水面目標。
「團購」享折扣?美方別有用心
對此,「中時電子報」11月2日刊發評論稱,海軍「團購」「密集陣」近防炮,美方雖大方給了12億的折扣優惠,卻選在520「新舊政府」交接當天送來報價書,真是別有用心;而海軍「先斬後奏」的處置,更有「欺生」之嫌,讓剛上任的「三軍統帥」與「國防部長」,只能背書,別無選擇。
文章認為,從某個角度說,美方是把「密集陣」近防炮的優惠,當做一個禮物送給新政府。民進黨親美,對軍售重視程度自是不在話下,剛好美軍與其他國家也要買,於是美方順水做個人情,讓臺灣也參加「團購」,就在新政府就職首日,送上報價書。520就職日就有軍售案打折,是以往不曾有過的事,算是很大的面子。
然而,臺美軍售行之有年,程序怎麼走,美方摸得一清二楚。美方更知,臺灣想拿這筆軍售折扣,就不能等到年底「立法院」點頭通過預算。果然,軍方決定不等,7月就籤了字。
文章還分析,美方人士了解如果「國會」不同意,行政部門怎向他國買賣武器?美方是用12億當誘餌,來測試新政府是否也像馬政府一樣,不管給的是不是臺灣需要的武器裝備,都會照單全收。悲哀的是,新政府過關了。
此外,海軍心理最清楚,「密集陣」近防炮不是什麼困難的軍購項目,只要開口,美方就會賣,就算不參加「團購」,等到年底預算通過,美方一樣打折;然而,海軍卻是讓剛上任的「三軍統帥」與「國防部長」跳下來背書,這就是「欺生」。
文章稱,美方給的並不是報價書,而是最後通牒。軍方不惜背個藐視「國會」的罵名,也要畫押,這真是著了美方的道。
蔡英文視察臺灣海軍艦艇/資料圖
臺灣防務部門預算案
據臺灣「中央社」稱,海軍這次新購13門「密集陣」近防炮,以及將8門舊式Block1型升級至Block1B;另外加上兩艘「佩裡級」上各有一門Block1B,以及現有「左營艦」(DDG-1803)上唯一的一門,總計「國軍」未來將擁有24門新款「密集陣」近防炮。
此前據華夏經緯網援引臺灣媒體9月消息,根據臺灣防務部門2017年公開預算書,臺灣海軍2017年度開始執行的採購案共有8項,包括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沱江艦量產、可攜式短程防空飛彈、快速布雷艇、新一代飛彈護衛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劃、新購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計劃、浮船塢新建計劃、飛彈發射車等,總經費達520億餘元(新臺幣,下同),明年編列預算約32億餘元。
預算書指出,快速布雷艇總經費9億餘元,分5年執行,2017年度編列3382萬元;可攜式短程防空飛彈計劃總經費60.9億餘元,分4年執行,2017年度編列13億元;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沱江艦),總經費144億餘元,分9年執行,2017年度編列5100萬元
新一代飛彈護衛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劃總經費4905萬元,2017年度編列2452萬元;新購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計劃總經費101億餘元,分9年執行,106年度編列3億餘元;飛彈發射車總經費136億餘元,分7年執行,2017年度編列1.9億。
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計劃總經費62億元,分5年執行,2017年度編列13億元;浮船塢新建計劃總經費7億餘元,分3年執行,2017年度編列386萬元。臺灣海軍8項新購裝備總經費約520億餘元,第一年編列預算僅32億元。
據報導,臺灣防務部門2017年度各軍種在一般裝備的編列預算,臺灣陸軍有133.8億元,臺灣海軍127.4億元,臺灣空軍162.1億元,此外,防空飛彈指揮部包含「愛國者二型」性能提升、採購「愛國者三型」計劃、天弓飛彈系統等,預算達269億元。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