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有機種植農場面臨盈利難,專家呼籲為有機農業立法

2021-01-09 騰訊網

隨著新發地的重啟,蔬菜交易已經全面恢復正常,北京各大商超的貨架上,蔬菜種類也更加豐富。不過,記者注意到,有機蔬菜的銷售貨架並沒有明顯回溫,甚至有些一度「斷供」的有機蔬菜專櫃,依然沒有完全恢復。有機蔬菜的市場有限,動輒每斤20元以上的價格,背後是高昂的成本費用以及難以盈利的種植模式。與此同時,關於有機農業的爭議、觀點分歧也越來越多。因此,有專家建議,為了促進和保護有機農業的發展,當前亟須出臺一部專門的法律。

因為客戶少,徐增生的農場裡大部分都種了玉米。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有機蔬菜銷售仍未恢復

北京昌平一家農場裡,徐增生巡視著農場裡的一個個蔬菜大棚。210畝的農場中,大部分土地種著鮮花和玉米,蔬菜只有一小部分。

雖然從事有機種植8年,但這個會員制的農場裡只有220個會員,只要很小的一片土地就能滿足會員們的需求,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種著玉米。

徐增生的農場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會員制的銷售模式,使得農場蔬菜在整個疫情期間都保持著穩定的供應。但他也表示,目前無力擴張會員,只能保持現狀。

徐增生是2012年開始經營這家農場的,5個合伙人一起投資,最初只規劃供給100個會員的規模,到2016年才又增加了120個會員。農場使用有機種植的生產方式,除了北京的蔬菜種植基地之外,在外地還有水稻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

「我們的目標一開始就是盈虧平衡,但這很難達到,事實上一直在虧」,徐增生的農場中,種植、管理、運輸、配送,整個生產和供應鏈條完全自己負責,這讓他們的生產成本更高,但並不意味著價格也更高,「有機蔬菜普遍的價格在20元每斤左右,有機大米也是如此,我們的成本確實很高,但也要考慮到客戶的消費心理,我們不敢把價格定得太貴,怕會失去客戶」。

有機農場裡種的玉米。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另外一家生產有機蔬菜的農場負責人也表示,「有機蔬菜銷售的情況今年一直比較低迷」。這家農場主要在各大商超銷售,「差不多能少一半」,該負責人說。

近日,記者隨機探訪了北京一些大中型商超。在豐臺區一家中型超市銷售蔬菜的區域,新京報記者看到,各種時令蔬果堆在貨架上,以往包裝精美、價格高昂的有機蔬菜,並沒有出現在貨架上。隨著供給逐步恢復,以及普通菜品的不斷豐富,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熱情也在逐漸消退。一位售貨員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綠色、有機蔬菜銷售量很少,所以後來超市就不進貨了。

另外一家大型超市中,雖然仍有有機蔬菜銷售,但售貨員表示,今年的銷售量確實比以往少了。

有機蔬菜貴在哪裡?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對有機的認識,更多來自市場上那些包裝精美、價格高昂的農產品。

有機農產品為什麼這麼貴?

幾位受訪者為記者算了一筆帳,徐增生介紹,「首先,有機種植,是不能使用任何化學投入品的,即不用化肥、農藥、激素等。這也就意味著,有機作物的產量要遠低於常規作物,以小油菜為例,一畝地小油菜,常規種植的情況下,畝產可以達到4000斤左右,但有機種植能達到2000斤就不錯了。一般情況下,產量減半是正常現象。其次,不能使用農藥,意味著抗風險能力更低,蟲害的損失尚可以承受,但如果生病,就只能全部鏟掉重種。另外,有機種植的人工成本更高,比如鋤草,常規種植用除草劑即可,但有機種植不能用農藥,只能用人工鋤草。以蔬菜為例,有機種植的成本至少是常規種植的4倍」

有機種植成本很難降下來。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另外一位從事有機種植多年的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為了應對有機種植更高的風險,種植者會採用一系列複雜的田間管理方式,比如對水肥、土壤、環境等方面的管理減少作物受到病蟲害影響的機率,同時儘可能提高有機作物的產量,這也極大地提高了成本。他還表示,「有機農產品的成本,普遍在常規農產品的4倍左右,有時候還會更高」。

種植者正面臨轉型

有機種植的困境,其實早已經出現。

在我國,有機農業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主要集中在有機種植領域,養殖領域進行有機生產的較少。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我國獲得有機認證的種植面積為410.8萬公頃,總產量1335.6萬噸,畜禽類產量518.2萬噸,此外還有少量水產、加工產品等,當年全部有機產品銷售額為631.47億元。

相對於總額超過4萬億元的農產品市場,僅有600多億的市場顯然微不足道。

而且,在這個新興領域,相應的規則並不健全,致使有機種植領域負面事件頻發,今年年初,著名的有機種植品牌多利農莊,一度陷入欠薪風波,其網店也出現「無貨可售」的窘境。更早的時候,同樣知名的有機種植企業湖西島,也陷入了欠薪、欠租的風波中。

北京知名的種植企業天安農業執行董事林源在接受新京報記者的採訪時也表示,「從純種植的角度看,有機種植的盈利確實非常困難」。天安農業在北京懷柔有200畝有機種植基地,在張家口也有200畝有機種植基地,此外還有合作的有機農場,但他表示,「有機種植方面一直都在虧損,銷售方面尚有微利,兩邊綜合,可以勉強持平」。

有機種植也是未來的趨勢。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林源認為,有機種植仍是未來的趨勢之一,但目前確實面臨許多困境,「技術、渠道、規模等,都制約著有機種植的發展。在未來,通過技術的改進和提升,在純種植上,是有可能實現盈虧平衡的,但目前看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他說。

相對於規模化種植的企業,中小種植者面臨的風險更大,陸續有些有機種植者正在考慮轉型或已經轉型。

一家從事有機種植多年的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家農場近年來一直在減少有機種植的面積,大部分原本種植有機蔬菜的土地,已經轉為種植常規蔬菜,僅留下一小部分有機種植的作物,「20多塊錢一斤的蔬菜,消費市場畢竟很小,大多數人不會選擇購買,所以經營一直很困難」。

市場亂象亟待規範

有機種植的生產模式誕生於歐洲,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任大鵬介紹,「它最初是一個環保概念,是和化學農業相對的,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發展方式。但後來,隨著全球各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有機農業也因此被賦予了安全的意義。隨後,在商家的推動下,有機農產品更安全的觀念影響越來越大。但同時,關於有機農業的爭議、觀點分歧也越來越廣泛,比如有機是不是等於優質、等於安全,再如有機生產是否一定會造成減產等,這些一直是有分歧的」。

法律意義上的有機,包括按照有機生產標準生產及認證機構認證兩個層面,我國有《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對有機農產品加以規範。任大鵬說,「現實中,除了法律上的有機之外,還有一些事實上的有機產品,比如有的農民不用化肥農藥,也自認為是有機產品。這導致消費者在認知上出現了混亂,有的商家以非有機冒充有機,有的沒有認證卻自稱有機。所以,當前亟須一部專門的法律,對有機農業生產進行更加嚴格和完善的規範」。

任大鵬認為,亟須立法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為了促進有機農業生產的發展。固然,在當前,有機農產品遠不是主流的消費品,甚至在未來也未必替代常規農產品,但有機農業本身是一種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值得提倡鼓勵。國外有大量鼓勵有機農業的法律法規,我們當前也在大力推動綠色生產,所以專門的立法很有必要。

第二,立法也有助於改善和杜絕當前有機農業中的一些亂象,比如有商家故意混淆概念以謀取私利,比如以非有機冒充有機等。這方面的立法,我們比其他一些國家更需要,比如歐盟除了有機農業外,還有生態農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再如日本,它們還有農產品標籤法,規定了標註農產品的生產方式。」

專家認為應出臺有機農業相關法律。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在任大鵬看來,有機農業立法,不是為了約束有機農業的發展,恰恰是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有機農業是和生態環保連在一起的,減少農業生產中化學品的投入,是讓我們真正融入生態循環的必要條件。而更進一步規範有機農業生產,對於發展有機農業極有好處,同時也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

來源|新京報

記者|周懷宗

攝影|王穎

相關焦點

  • 君源有機農場開啟「重組整頓」
    在都市休閒農業的採摘旺季,一則公告揭開了河南君源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君源有機農場)面臨的生存危機。7月29日,君源有機農場發布公告稱,由於遭遇資金問題,決定線上會員消費和線下門店經營全面暫停服務3個月,開啟全面而徹底的重組整頓工作。
  • 蘇寧廣場首創都市有機農場 打造有機生活新風尚
    主辦方希望藉此推廣有機生活理念,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清江蘇寧廣場都市有機農場具有全國第一家有機產品市集,有機商戶來自世界各地,由清江蘇寧廣場與秦邦吉品有機農場機構共同維護運營。秦邦吉品是全國首家獲歐盟殿堂級「德米特」有機認證的機構,是目前世界有機農業食品有機生態農場運營商中的佼佼者。
  • 上海周邊5座有機農場:快樂種植 安全食用
    錦菜園周俊吉:農場雙城記作為一家生產型有機農場,錦菜園的管理像企業一樣有「成本和效率觀念」。執行長周俊吉既是有機農業專家,對有機農場的水、土、植物等要素瞭然於胸,也是一個 CEO,擔負著讓農場賺錢的重任。
  • 有機蔬菜價格為何高寧波七禾有機告訴你
    近日,本報記者專程走訪了寧波七禾有機農場。        有機農業種植每畝地多花5萬  七禾農場總經理章武軍向記者介紹,有機農業種植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空氣、水、土壤、植物和動物缺一不可,不但需要純淨的空氣,而且必需保證清澈的水源和無汙染的土壤,並堅持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純人工操作。
  • 【社會實踐】春天農場勞動歡 ——高一學生到農場,體驗有機新農業
    暮春時節,走出校園的學子們按捺不住一路的興奮,放眼車窗外,草木蔥翠,鳥歡花濃,同學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命力。經過40多分鐘的車程,車子進入了回龍湖長沙縣黃花鎮新江村。這裡的回龍湖有機農場是湖南博野有機農業有限公司下屬基地,也是我校學生的學農基地。回龍湖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同學們,並就園區農業生產情況向同學們做了詳細介紹。
  • 一個有機農場的商業探索
    於是,2011年,梁銘耗資5000多萬承包了浙江莫幹山下勞嶺村2000畝土地做有機農場。梁銘的有機農場奉行「本地、生態、循環」理念,種植過程中絕不使用農藥、化肥、激素,農場借用傳統農耕智慧,讓生物共生共養。
  • 法國有機農業快速發展(他山之石)
    該農場已有40年歷史,是法國較早一批有機農場之一,也是法國現代有機農場的示範點。  奶酪是尼利耶農場的特色產品。農場銷售部負責人夏朗切下一小塊山羊奶酪讓記者品嘗。奶酪口感醇厚,很有嚼勁。夏朗說,奶酪獨特的口感與農場從土地、作物到牲畜等各環節實現養料的良好循環密不可分。在農場中,有專門種植燕麥、大麥、黑小麥等飼料作物的大塊農田。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及肥料,保證其原生態。
  • 遠大有機農場調查報告
    當代商報消息(通訊員 龍延) 前 言 洞庭湖畔的湘陰縣,有個遠大有機農場,受到當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讚揚。村鎮幹部說:遠大有機農場是建設生態農業的樣板,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生事物。
  • 帶你走進全球第一個有機農場
    月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霍華德充滿激情地寫到了健康土壤的必要性,以及使用堆肥和糧食種植等自然方法的必要性。Rodale在從事有機農業生產實踐的同時, 還在農場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土壤營養與健康相關的研究實驗。
  • 請來「翔生大地」農場 親手種種有機蔬菜
    一家臺資企業怎麼會在位於成都第三圈層的新津縣租下大片土地種植有機蔬菜?帶著這些疑問,成都商報記者昨日趕赴興義鎮,去感受這個有機生態小鎮的別樣風情。大棚果蔬很生態 農場裡禁菸走進興義鎮的「翔生大地」有機農場,一座座白色的溫室大棚整齊地排列在田地裡,頗引人注目。大棚裡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蔬菜,西葫蘆、番茄、海椒、花菜、小蔥……還有很多記者無法叫出名字的果蔬品種。
  • 君源有機農場「搬進」商場了
    2月11日,君源有機農場正式入駐隴海路大商新瑪特店,打破了商場經營的一貫模式和體制,讓商場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  生態養殖展示區  吃五穀雜糧長大的生態雞,身體棒棒噠  這是君源有機農場「生態養殖」的一個展示區——在新鄭君源有機農場基地,擁有400畝生態養殖區。
  • 做生態有機農業的領跑者 ---記杜集區石臺鎮育之寶家庭農場曹建強
    2012年承包梧桐山建養雞場,搞起了有機養殖,成立育之寶生態家庭農場。他利用山林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並逐步走上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2016年註冊成立淮北市育之寶養殖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畜禽養殖,農副產品種植與開發。在公司發展壯大的4年間,他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技術、最全面的售後服務,在他的帶動下,當地不少村民打消疑慮,紛紛承包荒山、種樹養雞,走上致富路。
  • 我眼中的君源有機農場
    □河南農大教授 張紹文  編者按  河南農大張紹文教授今年76歲,中共黨員,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蔬菜專家,從事蔬菜教學、科研、生產50多年,碩果纍纍。他教過的學生都已經是教授、博導了,他被他的學生們譽為「河南蔬菜之父」。2012年,君源有機農場聘請張紹文教授擔任首席技術總監。
  • 小鎮生態鏈|好農場創始人程存旺:用有機農業解決方案助力農旅板塊...
    分享收穫農場實地拍攝解決了拿地生產問題,接下來要創的關是什麼呢?「市場上真正的有機食品還是很少的。因為有機農業的門檻挺高,但更因為有機農業會經常考驗創始人的良知。」程總說,做有機農業,技術不是問題,信任是問題。
  • 有機的名義:上市公司老闆姚一波成為北京農場新極客
    他還為每塊菜地安裝了攝像頭和視頻監控,種植過程實現完全透明化,用戶通過手機APP即可隨時查看蔬菜生長情況,包括是否有病蟲害、是否可以施肥採摘、是否需要澆水等。  為了保證蔬菜的新鮮,農場收菜後急速送達,無農藥、無化肥、無激素、無保鮮劑,從田間到餐桌全程有機保障。  而為了將這個五星級有機農場的藍圖變成現實,首個奧一農場從籌備到正式開業,耗時近一年。
  • 君源停擺4個月 員工摘菜抵工資 「潛力巨大」的有機農場怎麼了?
    雜草叢生的君源有機農場曾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的君源風光不再農場裡面建遊泳池、窯洞賓館,斥巨資修建君源有機植物工廠,今年6月開始,河南農業龍頭企業君源有機農場連續被曝出員工工資欠發、送貨不及時所有電話無法接通,農場雜草叢生「歐盟有機認證」「中國有機認證」「農業龍頭企業」,打開君源有機農場的網頁,這些頭銜放在了比較顯眼的位置。然而網站上的3個電話號碼,已經全部無法接通。
  • 疫情背景下,有機農業將迎來浴火重生?
    農創精華 不白觀察第421期有機農業一直不怎麼被看好,付諸報端壞消息不斷, 成都尚作遭遇關店危機、君暉農場倒閉、一號農場持續虧損、萬達投資有機農業一直未盈利……一邊是資本背景下大電商不斷刷新的銷售數據,另一邊,是全國90%的有機農場處於虧損狀態
  • 南京清江蘇寧廣場開設有機農場 倡導有機生活理念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南京15日電(朱程)15日上午,南京清江蘇寧廣場與秦邦公司合作開設都市有機農場,倡導有機生活理念,讓消費者近距離感受有機食品特色,購買到安全放心的有機產品。
  • 中國有機農業現狀:價格貴五倍,仍然難賺錢,消費者不信任
    有機農業在中國的推廣不僅面臨價格高、認證貴、信任難等挑戰,背後生產者和消費者關於農業生態理念的深層次轉變,更待破題。目前中國有機產業僅釋放了12%左右的產能。如何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構建起信任連結?《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2019)》估算,2018年中國有機產品銷售額約631.47億元。對比2019年中國農產品1.86萬億元的銷售總額,有機產品的消費仍局限於少數群體。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有機農業在中國的推廣不僅面臨價格高、認證貴、信任難等挑戰,背後生產者和消費者關於農業生態理念的深層次轉變,更待破題。
  • 「有機慢生活」君鑑生物動力農場
    農場東/北/西三面由綿延3公裡的原生楓樹林與外界隔離,南臨梁子湖畔的未被開墾原生態土地,最大程度杜絕了外源基因的入侵與鄰地農藥化肥的汙染。獨特的地理位置為農場發展生物動力農業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