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記者探訪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走出文旅扶貧路

2020-10-28 21:38:23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2020年10月28日 21:38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

  走進湖北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森林環抱、鳥語花香,精緻的民宿依地勢而建;這裡也曾經烽火連天、槍林彈雨,996位革命前輩長眠於此,世代述說英雄故事。近年來,東溝村以紅色文化為依託,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將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綠色生態發展融合到一起,走出了一條文旅脫貧之路。

  巍巍武當西麓的茅塔鄉東溝村是一片戰火洗禮過的紅色熱土,它地處均鄖房三縣交界,曾先後設立了鄂西北第三軍分區、均鄖房縣委縣政府、縣總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砍伐樹木一度成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的東溝村村民養家餬口的主要收入來源。沉痛的代價喚醒了紅色基因,時任村幹部多次商議,考慮東溝保留著不少歷史遺址,又是革命先烈戰鬥過的地方,有發展紅色旅遊的基礎,經過考察調研,最終敲定了紅色旅遊帶動鄉村發展思路。

  乘著三農政策、扶持革命老區建設、精準扶貧等國家政策的東風,東溝村向全面小康的目標不斷邁進。

  東溝村堅持保護修繕與開發並舉,對2000平方米革命遺址進行騰退、修復,修通進村公路,陸續建起革命烈士陵園、革命文物陳列館、戲樓、東溝學堂等,持續建設完善紅色旅遊文化資源。

  秉承「把農村當成景區來建設,把農居當成旅館來改造,把農田山水當作旅遊基地來經營」的理念,東溝村引導村民改造、新建特色民居,使整個村莊更加古樸、美麗,旅遊服務更加完善、周到。打造以生態種植養殖、農家餐飲住宿為支撐的旅遊配套全產業,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成生態茶園400畝,武當道茶公司定期協議收購茶園鮮葉;依勢就地鋪設茶園觀賞步遊道,打造參與性高、體驗感強的觀光茶園主題景觀園區,推動茶產業、茶文化發展。

  在這樣一個靜謐的鄉村裡,幾處特色民宿格外亮眼。

  在上海工作13年的王啟迪,偶然來到東溝村遊覽,便愛上這裡留了下來,在村裡租了一棟房屋院落,辦起了別具特色的「桃源人家」民宿,成為「東溝人」之後,又接連開辦「蛙聲十裡」「休休堂」等親子民宿,建起藍染、陶藝等扶貧作坊。據了解,2016年6月營業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十萬人次。

  「我們通過文化旅遊來促脫貧。」王啟迪介紹,民宿優先租賃東溝村貧困戶田地,連續三年,按年支付土地租賃費用,幫助貧困戶增收。桃源貨棧利用其自身的民宿窗口和品牌優勢,幫助村合作社銷售產品;同時,吸納貧困戶到民宿或草木染工坊就業;還引進傳承傳統草木染技藝,打造鄉村本土文創產品。

  村民吳文琴就是民宿的受益者,以前家裡的收入靠丈夫在外務工,她來到這裡打工後,能在家門口就業,每月賺到兩三千塊錢,減輕了家裡的負擔。對於未來,她也充滿了希望:「我想在十堰買房子。」

  以「桃源人家」民宿為龍頭,東溝村舉行農家樂服務和經營培訓,為村民進行專業的指導,引導村民利用自身房屋、土地優勢開辦農家樂,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文旅扶貧已經取得了明顯實效。」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旭介紹,2019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30餘萬元,旅遊接待量達40餘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50餘萬元,帶動周邊50餘戶村民就業創業,90%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旅遊飯」,摘掉了「貧困帽」。

相關焦點

  • 十堰茅塔鄉東溝村的深山裡,藏著一段悽美的革命愛情故事
    在十堰南部山區的群山環抱中,有這樣一個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茅塔鄉東溝村。在革命戰爭年代是鄂西北地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賀龍率領的紅三軍曾在這片土地上,開展革命活動。解放戰爭期間,王樹聲將軍率領的中原突圍南路部隊在在這裡建立紅色政權,她曾是鄖房縣縣委、縣政府所在地。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十堰:民宿蛙聲中話脫貧之路 黃酒醇香裡...
    央廣網十堰10月29日消息(記者熊峰)深秋十月的傍晚,群山環抱下的斑斑村舍,點綴著夜幕下空曠的山道,微醺的燈光帶來陣陣寒意。晚上六點,在十堰市茅箭區東溝村念情谷公交站臺,最後一班66路公交車正在準備發車。念情谷站是66路公交車返程的始發站,從這裡上車可以直達十堰市城區。
  • 十堰茅箭「桃源」民宿:美了遊客,富了村民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和鄉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鄉村民宿遊等新業態備受遊客青睞。十堰市茅箭區依託當地特色生態環境和紅色旅遊資源催熱「民宿潮」,通過發展精品民宿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得益彰的扶貧之路。生態民宿引遊客「桃源人家」民宿位於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附近。
  • 這裡私藏著十堰最美秋日盛宴,1小時可達
    連續半個月來十堰淅淅瀝瀝的雨一直下時值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康家村舉行扶貧日時令農特產品銷售活動並開展扶貧講座來開啟康家村尋「蜜」之旅遊客可了解純天然蜂蜜的鑑別知識並在專業蜂農的指導下體驗了▲資料圖茅箭,從來不乏秀麗的山川美景更有多個清新美麗鄉村沿著馬賽路從大川五條路觀景臺
  • 走進雅安「紅軍村」 見證紅色文化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6/20061401165606600016453D.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6月13日,採風團一行來到了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星村,探訪歷史的印記,感受當地的紅軍文化,見證紅軍村如今文旅融合的成果。
  • 為家鄉文旅著色添智!十堰文旅形象代言人、金牌導遊新鮮「出爐」
    楚天都市報12月28日訊(記者鄔曉芳 通訊員黃志堅)12月27日晚,「魅力十堰 我來代言」2020十堰市文化旅遊形象代言人評選暨金牌導遊總決賽成功舉辦。此次大賽的舉辦,旨在選拔、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文旅行業,為十堰打造東方國際休閒養生旅遊目的地和文旅康養休閒勝地著色添智。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桃源人家蛙聲十裡,茅箭這個民宿有文化味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伍佳佳 劉建維 何琛 何青)提及民宿,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深山或鄉野中的特色小院,農家菜,好風景。而在10月27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站採訪團一行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民宿——目之所及皆是文化,俯仰之間頓生歡喜。
  • @十堰人,兒童節不知道帶孩子去哪兒玩?來看這份六一親子遊攻略
    公交線路:十堰市區—100路公交—11路公交—子胥湖歡樂嘉年華 。自駕線路:十堰城區—十堰大道—城北西路—兩鄖路—子胥湖歡樂嘉年華。交通線路:在火車站乘坐66路車到茅塔鄉東溝紅色旅遊區。自駕線路:市區—五茅路—茅塔鄉—東溝村—念情谷—東溝景區。科普遊學 收穫頗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兩者不可偏廢。」讀書須良師,行路須益友。而科普遊學,則能得師亦為友。
  • 樂陵依託綠色金絲小棗和紅色文化資源推進文旅互動
    發掘棗文化,是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地域品牌,做大做強小棗產業的有效途徑。」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的這句話,可謂是對樂陵做好文旅文章的高度概括。紅色為核,文旅融合全面起勢到過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的人,都對其入口牌坊上寫著的「棗鄉紅韻」四個大字印象深刻,這裡的「紅」,既是遍布冀魯邊區萬畝棗林內的紅棗顏色,又象徵著革命先烈流淌的鮮血。也正是火紅的金絲小棗和紅色的冀魯邊區革命精神,構成了樂陵小棗、紅色旅遊的「雙紅」產業。
  • 「撤不走的扶貧書記」 ——記延吉市三道灣鎮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
    「撤不走的扶貧書記」 ——記延吉市三道灣鎮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祥才 作者:張偉國 實習記者 馬春雪    編輯:李雨楠    來源:吉林日報
  • 第四屆北京文化旅遊平臺促進大會在十堰成功舉辦
    本屆大會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參會嘉賓包括北京文化旅遊平臺合作地區的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媒體以及涉旅企業等相關人士150餘人。各界精英匯聚,大會圍繞「新賦能、新連結、新思路」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文旅產業發展新方向。
  • 紅色文化+新興產業 採訪團走進雅安「紅軍村」感受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每日甘肅網成都8月2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楊方銘)1935年,紅四方面軍進駐四川雅安天全縣,在此駐紮戰鬥生活108天,譜寫了一曲壯麗篇章。  紅色革命的火種未曾熄滅。84年後的今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譜寫的這首壯麗史詩,依然閃耀著奪目光輝,照耀著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長徵之路。
  • 五一假期十堰近郊遊推薦 總有一款適合你
    記者整理了十堰周邊近郊遊攻略,趁著五一小長假,可以帶上家人出去走走。 各大景區等你來 武當山 「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武當山以「五嶽之冠」的盛名為世人知曉。
  • 文旅扶貧盤活鄉村文旅資源——美麗鄉村這樣富起來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鄉村走出了怎樣的文旅扶貧發展道路?如何因地制宜發揮好旅遊資源優勢?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明確發展思路,整合鄉村資源  在陶藝體驗館拉陶坯,體驗制陶;到「花茂人家」展覽室觀賞用構皮紙創作的山水畫,購買文創產品。在鄉村旅遊和特色文化產業的吸引下,大山深處的貴州遵義花茂村如今遊人如織,曾經貧困落後的鄉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 十堰擬推薦、表彰一批先進,看看都有誰?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回龍村、十堰市張灣區柏林鎮白馬山村、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浪街道柯家埡村、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武當山街道元和觀村、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太極湖辦事處西溝村省級文明單位(172個)中共十堰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十堰市監察委員會機關、中共十堰市委政法委員會、十堰市總工會、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十堰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文旅融合走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活棋
    近日,民族地區文旅融合與鄉村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舉行。他認為,農業旅遊市場潛力巨大,需要從四個方面深度拓展空間、提升產業水平:一是發揮優勢,講好故事,打造有特色的鄉村旅遊;二是加強協同、抱團發展,將農業產業園區、特色精品示範村、公司、合作社、農戶、旅行社等主體採取多種形式整合起來;三是加強宣傳,尤其要採用「網際網路+」模式,與網紅經濟等實現深度融合;四是打好綠色牌,依託生態資源,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旅遊」產業。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十堰這份親子遊玩攻略新鮮出爐!免費、好玩、童趣...
    十堰這份親子遊玩攻略新鮮出爐!免費、好玩、童趣...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噹噹文旅 十堰文旅
  •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紅色蘇區的綠色扶貧發展之路
    路兩側的銀杏樹長勢喜人,不少遊客趁著假期來這裡踏青賞花。眼前的景象,讓驅車山間的梅縣區人武部幹部職工一行頗感欣慰。當天,他們再次來到梅縣區梅西鎮均田村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為幫助蘇區人民脫貧,區人武部協同多方力量參與扶貧援建,扶持發展優勢產業,聯合該區相關單位,按照區委「旅遊融合、產業扶貧、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向精準脫貧發起了攻堅戰。交通落後是發展的瓶頸。在三面環山的均田村,村民曾靠騾馬運輸、肩挑背負跋涉峭壁。
  • 十堰這個地方讓您遠離喧囂、豐富您的假期、點亮您的夜生活!
    8月1日晚,華燈初上、清風徐來,位於茅箭區茅塔鄉的王家村、康家村、東溝村漸漸熱鬧起來,陸續有車輛駛入五茅路,來到茅塔鄉。作為集文化、民宿、景區、農家樂等業態於一體的城郊休閒打卡地,這裡正迎來一波又一波的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