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家鄉高陵的一場大戲和嚓冬天最愛的關中土炕!帶你回到40年前!

2021-01-19 發現高陵



「戲開了,走,快看走!」時至今日,我的眼前還不時浮現出40多年前在村上看大戲的情景……


我的家鄉在關中平原渭河以北的一個村莊。上世紀70年代,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忙碌勞累了一年的社員們,到了年終,總算能歇口氣了,於是就嚷鬧著要看戲。一向熱心腸的生產隊長老馬,便東奔西跑四處打聽能登臺演出的自樂班或同樂會。臘月初,老馬先領著一幫人在村的大場畔上,用幾根楊木大檁做臺柱,再用幾塊槐木板鋪蓋在土堆上,除前臺敞開,共餘三面則用竹蓆圍起,臺頂用一塊大帆布蓋上,舞臺兩端各架起個大喇叭。就這樣搭起了露天「戲臺」。於是,三原陂西鎮、涇陽永樂店和高陵耿鎮虎家村的自樂班、「戲班子」紛紛來村裡唱戲了。每到冬閒或年關,請外村自樂班唱戲,似乎成了隊裡不成文的規定。雖然花錢不多,卻把演大戲作為專項預算,納入隊裡的財務計劃之列。每次演戲,隊長派人開拖拉機接送演員,不需支付唱戲錢,只是買上三兩條煙、一包茶葉就行了。戲演完,給演職人員管上一頓飯,飯由各戶輪流管。


每當聽到鑼鼓傢伙響起,人們便知道準是演戲了,各家大人碎娃蜂擁而出。方圓四五裡的外村人也來了。有小夥子和姑娘們,有老大爺老大娘領著小孫子,也有從外地回來過年的打工族,還有拖拉機上滿滿一車人……戲開後,有人怕看不見,把兩個板凳摞起來高高地站在上面;有人伸長脖子,用頭架起自己的娃;還有人扛來長梯子搭靠在飼養室的土牆上;特別是村裡那些十來歲的娃們,竟爬到高高的樹杈上看熱鬧……戲演完了,人散了,有人尋娃丟了的一隻鞋,有女子尋頭上掉下的手帕。記得,村裡有個戲迷,年齡不大,提起看戲忘了命。有次,他懷裡抱一個娃,脖子上架著個娃,只顧擠在人堆裡看戲。不知啥時娃尿了,順著脖子澆了他一身,等感到脊背冰涼時他還莫名其妙呢,只顧專心看戲了。


農村自樂班或「戲班子」因受條件限制,無正規道具服裝,只能「因陋就簡」土法上馬。比如演傳統古典戲《三對面》一折,臺上那黑臉包公穿的竟是自己的一身黑布棉襖棉褲,頭上戴的官帽是用牛皮紙糊成的,臉上抹的是學生娃用的墨汁,整個臉只能看見兩隻白眼窩。然而,一上臺,「包公」很快入戲,一張口「王朝馬漢一聲稟,相爺有話說分明」,感情飽滿,吼聲震得瓦房上直往下掉土碴兒。那時演戲,沒有布景,村裡有個放土電影的青年人,心靈手巧,他用幻燈片自製布景,將投影放大後打到土牆上。大家感到很稀奇很獨特,叫它「電打布景」。我印象最深的是,戲唱到高潮,往往是臺上演員唱著,臺下戲迷哼著。有時,演員一折戲還未演完,隊裡幾個戲迷就爭先上臺,各自演唱拿手的一段,博得大家一片喝彩。總之,演員不管水平如何,都很帶勁賣力。看戲的,每聽完一段戲,幾乎能把手掌拍爛,口哨聲叫好聲震耳欲聾,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那時,演戲的人圖的是個痛快,看戲的人圖的是個熱鬧!這樣的情景往往要持續到臘月三十才結束。


村裡的大戲都唱些啥?當然是咱陝西的地方戲秦腔,還有眉戶、關中道情等。不僅演唱傳統古典戲《鍘美案》《周仁回府》《竇娥冤》等選段,也演現代戲《血淚仇》《三世仇》《梁秋燕》及當時很流行的《紅燈記》《紅色娘子軍》《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樣板戲。


那些年,我們隊上糧食、棉花連年豐收,日子相對比較好。常掛在隊長老馬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演戲不能只叫咱村人高興,也要讓外村人跟咱一塊兒熱鬧!」戲開了,大夥主動給外村人讓座,不少人還拿來板凳、椅子,讓客人坐在前頭看。甚至有人還從家裡端來了熱騰騰、香噴噴的過年包子,大夥一家人似的邊吃邊看。


剛開始,我因年紀小聽不懂戲,提起看戲就頭疼。於是父親邊陪我看戲,邊給我打著比方、深入淺出地介紹戲的內容。漸漸地,我對秦腔上了癮,不僅愛看愛聽,閒暇時還要哼上幾句。長輩戲迷們常用戲裡的故事教育年輕人要學好,不能變瞎(瞎,壞的意思),「做人要學李鐵梅、洪長青」,「做事要像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那樣,不能枉法徇情」,「對待父母和老人不能像《牆頭記》裡『大怪』『二怪』那樣,你推我擋,不孝不敬」等等。


你還別說,通過唱戲看戲,村風正了,好事多了。那些年,沒聽說村裡有一起偷雞摸狗的瞎瞎事,也未見過打娘罵老子的傷風敗俗事。張山隊和我隊連畔種地,兩隊不知因啥事有了隔閡。自看了戲後,兩隊成了一村人。我隊西北灘有百十畝旱地,卻沒有一口井。每到夏秋兩季莊稼將成熟時,老天若不下雨,社員乾瞪眼沒辦法。看了《龍江頌》的第二天,張山隊隊長和社員商量,先將自己隊裡的井水讓給我隊澆地。你想,我隊社員咋能不記恩?從此,不管哪家過紅白喜事或有大小困難,兩隊的大人小娃都爭著幫忙。


家鄉是壇老酒,家鄉的大戲無疑是那發酵的曲,時日越久越醇美!




土炕是啥時候就有的,我不知道。只記得上世紀60年代初,我高小畢業時,我們村家家戶戶都盤有土炕。小時候,每當冬季來臨,地裡的莊稼光了,樹上的葉子落了,忙了大半年的莊稼人這時就不出門了。窗外飄著雪花,一家人圍坐在熱土炕上,常常是一條被子暖著全家人的腳。那時,全是土木結構的房子,大多數人家裡蓋的是廈子房,土炕大都盤在後屋兩邊的廈子房裡。


燒炕的最佳柴草是麥糠。除日常燒鍋引火或烙饃要用少量麥糠外,剩餘的都供冬季煨炕用。這細碎如渣沫的麥糠,燃點小、火力旺,耐熱時間長,適宜用於北方的漫長冬夜。在夏收結束後,父母親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場畔的麥糠用架子車一車車地運回家。


燒土炕是有竅道的。那次,父母親都不在家,我便去燒土炕。一開始,塞了滿滿一炕洞的麥糠,幾乎把一盒火柴都用完了,麥糠卻始終未被點著。屋裡黑煙瀰漫,嗆得我喘不過氣來。這時,娘回來了,看著沮喪的我,她連忙查看炕洞,對我說「娃呀,幹啥都要留個心。你想,一開始炕洞裡就被那麼多的麥糠塞死了,裡邊咋能通火透風?火要空,人要實,凡事要多長個心眼。」娘一邊耐心地說,一邊用炕杆將滿滿一炕洞的麥糠朝兩邊一點點地撥開,通出火道,再去抓了把麥稈用火柴引著。很快,那火焰不大不小、不急不慢地向裡燃燒……娘的那番話我牢記心中,「人要實」也成了我以後做人做事的準則。


那時候的冬季,要比現在冷得多。而且常常下雪,路上的積雪有時足有一尺多厚。這時候,唯一取暖的辦法,就是坐在家裡的熱土炕上。我和弟妹做作業、玩紙牌,而我們最喜歡的還是坐在熱炕上聽伯(父親)講故事。就連吃飯,也是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熱炕上吃。鄰居大伯大媽常來我家串門,父母總是熱情地招呼他們上炕、拉閒話,大家親熱得如同一家人。


冬天有了土炕,屋子一天到晚都是熱乎乎、暖融融的。黑夜,我們早已進入夢鄉,娘卻坐在炕沿邊,一針一線地納鞋底、補衣服,那線繩子發出吱吱的響聲,將冬夜拉得悠長悠長。擔心我們受冷,娘不時會下炕去檢查炕洞,或者添些麥糠,以保持炕的溫度。而且,燒土炕不能過早或過遲,燒早了保溫時間不會很長;過遲,剛睡下時土炕的溫度又太低。於是,將炕剛點著火,娘就讓我們睡在炕頭;待整個炕燒熱後,又怕燙著我們,娘把我們抱起又挪到炕後。到了後半夜覺著溫度不夠,又將我們挪到炕頭。一晚上父母會爬起來好幾次。


工作後,有段時間我患上了胃病,好長時間難以治癒。每天下班回到家,我趕忙爬上熱炕,肚皮緊貼被熱炕烘暖了的棉褥子,頓時感到很舒服,胃病漸漸緩解了。後來聽村醫講,胃因受涼而犯寒,寒而痙攣引起疼痛。用溫裡散寒的辦法祛除溼氣,便可治癒。原來,熱土炕竟有如此的「神」力!


每隔幾年,土炕是要拆換一次的。村裡老一輩人都知道,睡了幾年的老土炕拆掉可當肥料用,上地壯、後勁足。農業專家認為,老土炕含有機鉀肥,而存在炕洞內的柴草灰還具有增溫殺蟲作用。每年九月,玉米長到半人高時,需要給地裡追肥,不管土炕能否繼續使用,村裡多數人都打掉老炕上地,再盤新炕。來年春季,還要掏盡炕洞裡積存了一冬的炕灰撒到麥田裡,以防小麥返青前受「倒春寒」的侵襲。而且,打掉老炕給瓜地當肥料,種出的瓜特別甜。原來,土炕還是農家的「寶」啊。


父母年紀大了,到了冬季是絕對離不了熱土炕的。儘管後來蓋了新房,我們還是請來了村裡的匠工,專門為父母盤了新炕。不過,它不是土炕,是水泥炕,燒蜂窩煤,卻遠不如土炕那樣溫暖……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們村結束了用土炕的歷史。


世事變遷、社會發展,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我還是懷念那有土炕陪伴的歲月……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土炕的記憶與情緣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我愛我家的土炕。因為土炕,是生我養我的溫床,也是我童年時期歡樂的天堂。
  • 尋· 高陵《第三集》帶你探尋高陵城內的七街九巷——鹽店巷
    近日,高陵文旅帶你走進高陵城區老街小巷,一起品讀街巷文化,探尋這座城市的古老記憶。高陵的美,遠不止於昭慧塔、涇渭分明,每一條小路、每一條街巷,如同這座城市的血管,流淌著歷經百年的韻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 徒步濱江、品博物館……40條線路帶你「看大戲,遊上海」
    徒步濱江、品博物館……40條線路帶你「看大戲,遊上海」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2019-03-30 14:28 來源:澎湃新聞
  • 繼土灶之後,農村又開始改造土炕,你怎麼看
    大家好,我是農咖小小君,熱衷與農村的點點滴滴。農村土炕,就是人們常常說的火炕,人們睡覺用的,在南方可能很少見到,而北方基本上是很普遍的,現在的城市裡,因為取暖設施很好,土炕基本沒有,現在有土炕的主要是在農村,尤其是北方的農村。因為北方的氣溫關係,冬天很冷,所以農村土炕,已很好的取暖工具,在北方,只有夏季的時候不會經常燒土炕,只是隔幾天要少土炕,而其他三個季節,是每天都要燒土炕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一天基本要燒兩次。
  • 高陵區舉辦第一屆「我喜愛的高陵十大美食」評選頒獎儀式
    我們也常說:「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美食,是我們生活的靈魂,而提起一座城,最先想到的總是屬於那裡的美食。高陵,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華天寶,素有關中 「白菜心」之稱,這裡有涇河與渭水悉心的灌溉,千百年來人們在這裡繁衍生息,誕生了許多獨具風味的美食,正在以悄然的姿態影響著人們的味蕾。
  • 舌尖上的家鄉情——高陵桑娟石子饃
    桑娟有一股子蠻勁和傲勁,一旦要做,必然要做到最好。既然做起了石頭饃,也定是要讓食客吃一口就上癮。因普通石頭在高溫下會爆裂,她專挑大小均勻的黑青石,洗淨油炒過才可使用。「以前,有農家在家裡做這個石子饃,但是沒有人拿到市場上去賣,20年前,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結果一天賣到8元錢。」
  • 閔行最精彩的親子大戲上演,你看了嗎?
    閔行最精彩的親子大戲上演,你看了嗎?秋收冬藏,美好的季節,一場精彩的「幸福家庭夢想秀」親子誦讀展示活動在閔行閃亮登場,堪稱年度最重磅親子大戲!今年活動全面升級,從「親子共讀」出發,面向全市青少年家庭進行線上網絡徵集,吸引了近千組家庭參加,通過專家評審和電視展演選拔,最終63組家庭脫穎而出,9個節目、17組家庭登上了2020《幸福家庭夢想秀》年度展演的舞臺。活動如此精彩你看了嗎?你看了嗎?你看了嗎?
  • 張豔梅:簡評影片《我和我的家鄉》
    簡評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張豔梅(府谷作協)作為一名基層的鄉村教師,國慶期間我看了由張藝謀等知名影視人領銜主導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心裡感覺暖暖的,五十多位演員齊聚出鏡單說導演,每一組也都是硬實力派,寧浩、陳思誠、徐崢、鄧超和俞白眉、閆飛和彭大魔分別擔任了五個分故事單元的導演。每組導演都各具特色,但都讓你觀影時笑中帶淚,自然和細膩是貫穿電影始終的兩個主題詞。本片一共五個片段:第一幕,普通人的生活會因為親人的疾病面臨選擇。 第二幕,謊言與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第三幕,出國教師心底最掛念的是自己去過的條件最差學校的孩子。
  • 15句話說說我與詹姆斯的故事!網友:15年前我穿著尿不溼看你比賽
    而我也在這一年加入了我們學校的籃球隊,雖然只是個替補第3年,你在季後賽第一場拿到三雙和活塞打到第七場!而我好像習慣了你奪冠,就像習慣了東北冬天裡的寒冷,但是由於東北距離家鄉山東太遠,也可能是父母催婚的緣故,我在這一年年底回到了山東第11年,你總決賽28加10加4加55%命中率,總決賽最高命中率,但別人說倫納德鎖死了你!
  • 古關中涎水面,青春的味道
    我和另外四名同學一組,跟著副鄉長一塊上坡下澗,在關中平原的阡陌上奔走,看見槐樹、楊樹就趕過去,查看病蟲害。有時還要攀到樹上採樣,做記載,帶回去供教授研究使用。一片樹林一片樹林的過,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跑。五月的麥田在熱浪中起伏,金色的曲線隨風波動。關中的曠野,看著一馬平川。可要從這個村莊到對面村莊去,必經一條深溝,一走又得老半天。
  • 「我愛我的家鄉·陝西風味地理生活節」開幕
    「我愛我的家鄉·陝西風味地理生活節」開幕 2020-12-21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和你的家鄉,我和我的家鄉
    十億票房背後,《我和我的家鄉》背後的憂傷這個國慶檔,票房數字很好看,動畫電影《姜子牙》和明星雲集的獻禮巨作《我和我的家鄉》都雙雙破了10億,關於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也即將破5億,因為疫情壓抑許久的觀影欲望,在這個國慶檔統統得到了釋放。
  • 高陵| 文明花開關中「白菜心」
    西安網訊(記者王錦)文明是一座城市彈奏出的最動人的樂章,建設明禮守信、文化繁榮、和諧有序、生態良好、充滿活力的文明城市,是每個高陵人心中的美好嚮往。高陵區加大整治力度,強化部門聯動,用「下沉式工作」模式,創新宣傳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最大力度補短板強弱項,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讓文明花處處開在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稱的高陵。
  • 和我去看冬天的第一場雪,奔赴一場冬日之約
    生命是如此的美好,2020年也開始數著倒計時,不久以後就就會迎來火鍋、聖誕、跨年、煙火、新年、還有冬天的第一場雪,所有的美好和溫暖都會如約而至,今年的你想好和誰一起去看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了嗎?小編發現了幾個寶藏旅行地,各位收藏起來,和你最愛的人一起去奔赴一場爛漫的冬日之約吧~
  • 我和我的家鄉 - 中國青年報
    編者的話對於家鄉的愛,很多人說不出口。對於家鄉的想念,很多時候都是離開家鄉之後,才在心中一點一點瀰漫開來,鄉愁的種子也隨之悄悄發芽。本期「五月」,把6位青年和自己家鄉的故事,講給你聽。自此家鄉成為我背上透明的殼,和我一同走南奔北。它沉重又輕盈,說它沉重,在於它背負著許多歷史與成見——傳統、重男輕女、過度精明;說它輕盈,又在於它業已支配我的語言、習慣和味蕾,時間久了就不容易察覺它的沉重。當有人問起「你的家鄉是哪裡」時,殼的紋路與外形就會變得明晰、具體起來。家鄉,於我而言,有三個同義詞,頭一個是它的地理命名——潮汕。
  • 如今,冬天農村裡流行的四種取暖方式,哪一種您覺得最實用?
    哈哈,大家好,真的是好久不見嘍,小編在這裡向各位老闆請安啦,大家有沒有想念我呢?言歸正傳,歡迎各位新老朋友關注「新農園地」,讓我們一起關注農村的發展和變化,分享我們身邊發生的一點一滴吧!最近兩天全國大範圍、大幅度降雪消息已經刷爆了小編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為了第一場雪而歡呼雀躍,甚至個別網友因為下雪而紅遍網絡。可是隨之而來的降溫卻有些讓大家無法忍受,有種夏天進入冷庫的感覺,瞬間冰冰涼呀。大家都知道,如今北方的城市裡,只要不是長時間的待在戶外工作,都不會覺得冬天過於漫長,這是因為到處都有暖氣保障。
  • 春天,我最愛的季節,我愛的家鄉,我最愛的人
    然而今年的清明節卻是個不同往常的節氣,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學生和我一樣,直接從寒假持續到了清明節假期。昨天的清明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日子,因為我們失去了很多親愛的防疫英雄。我在心裡深深地佩服這些可愛的英雄們,願他們的家人可以早一點從悲傷中走出來,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愛春天,萬物復甦;我愛春天,耕耘播種;我愛春天,生機勃勃。
  • 土炕的記憶
    我看了,笑得前仰後合,樂不可支。一旁紡棉花的媽媽也樂在心頭,喜在眉梢,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三年困難時期,也是在土炕上,媽媽、嬸娘、媳婦,又一起坐在土炕上剝棉花、切蔓青、拆野菜,想法度過災荒。可以這樣說,土炕見證了媽媽一生的辛勤勞動,同時也是我兒時的歡樂天堂。  土炕還承載了家人的關愛和牽掛,是親情和愛情最集中的地方。
  • 觀涇渭奇觀 遊美麗鄉村 品農耕文化 暢遊醉美高陵
    高陵,地處關中平原腹地,西安北隅,因域內涇、渭二水在此蜿蜒匯聚而形成「涇渭分明」生態景觀。近年來,伴隨著高陵區委、區政府準確把握旅遊發展脈搏,為休閒度假、休閒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重點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和工業旅遊項目。以涇渭二水、文化古蹟、都市農業、裝備工業、地方風俗為主題打造的高陵渭北休閒旅遊陣地異軍突起,蓬勃發展。
  • 2020年的第一場雪,你的家鄉下雪了嗎?
    2020年的第一場雪,你的家鄉下雪了嗎?「我們在同一個浪漫的世界,看過同一場初雪。」秋意已暮,新雪紛至。近日不少城市都迎來了「第一場雪」,你的家鄉或者你牽掛著的那個城市下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