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聲譽。現有城關、榆中2個校區,校園面積3544.32畝。
蘭州大學前身為甘肅法政學堂,創建於1909年,是中國西北地區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高等學校。1909年2月5日,清政府學部同意將甘肅法政館改為「甘肅官立法政學堂」,由提學使司主管,頒發「甘肅法政學堂關防」,性質為高等學堂。學堂地址移至城內西大街,編制定為監督、正副提調、庶務長、文書案卷兼關防管理各1人,學監4人,會計1人。1913年6月,法政學堂結束後,蔡大愚籌劃改組法政學堂為「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舍定於蘭州西關萃英門舊舉院內,利用科舉時代之至公堂、觀戲堂為教室。1917的1月13日,司法部司法總長張耀曾發布司法部第一號布告,認可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等全國七所法政學校。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14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入選「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醫學院先後併入和回歸蘭州大學。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蘭州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首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現有4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涵蓋了12個學科門類,是具有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之一。有2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和生態學、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物學、農業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總論等1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學校本科生達到20,030人,碩士研究生11,285人,博士研究生2,773人。有103個本科專業,1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有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蘭州大學,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發揚「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精神,不斷在各個領域內取得重大突破。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研究生導師1,836人。兩院院士18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4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5人。
學校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同等地位,服務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在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4個一流建設學科以及磁學、核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青藏高原、冰川凍土、風沙治理、多肽藥物、西部高發疾病、敦煌學、西北少數民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亞問題、政府績效評價、區域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顯著。